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洗碗房工作总结》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1 23:12

写作《洗碗房工作总结》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洗碗房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清晰、全面、专业且有价值: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记录个人工作、分析问题、展示成果、提出改进建议,还是为了满足公司/组织的要求? "读者:" 是上级领导、同事、还是仅仅个人记录?这将决定总结的侧重点、语言风格和详细程度。对上级,可能需要更侧重成果、效率和改进建议;对同事,可以更侧重经验分享和团队协作。
2. "结构清晰,逻辑分明:" "开头(引言):" 简要说明总结的时间范围(例如,某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季度或特定项目期间),你的职位(洗碗工/洗碗房主管等),并概述总结的主要目的。可以简要提及这段时间内洗碗房的整体运行情况。 "主体(核心内容):" 这是总结的重点,应分点、分模块阐述。通常包括: "主要工作内容:" 详细描述你负责的具体任务,如清洗餐具、分类、消毒、清洁地面和设备、储存等。可以按工作流程或任务类型来写。 "工作完成情况/效率:" 量化你的工作成果。例如,处理了多少桌/多少件餐具,是否按时完成任务,是否

散文丨廖晓伟:洗碗记

文/廖晓伟

五一节,朋友间家庭小聚。

席间,大家对满桌菜肴赞不绝口。身为女主人的我家厨娘,自然喜上眉梢。

但这个赞美与傻家我无关,因为傻家不会做菜,只会洗碗。

于是傻家以过来人的身份,对朋友女儿的外地的男朋友语重心长地曰:你娃,至少要学会做一样拿手好菜,不然在我们四川,就没有家庭地位哦!男友问:老叔,怎解?傻家正色曰:很简单啊,你看,从来都是问这菜是谁做的,却没有人问这碗是谁洗的!对吧?同样是付出了劳动的两口子,但享受的待遇,差别咋这样大呢?

想当初,别无所长的傻家莫说没有家庭地位,连家庭都差点不保。人家都闹过好几次起义了,而最终未遂的原因,乃是娘娘她大发慈悲,叹息道:也罢!毕竟他,还洗得一手好碗。且保留夫籍,留家察用。

于是傻家赶紧叩谢这不杀之恩,顿顿抢着洗碗,端的比手机上抢红包还麻利一百倍。洗碗之技巧,也与时俱进,炉火纯青。虽赶不上庖丁解牛,也相当于庖丁吃牛。至少评个国家二级洗碗工,绰绰有余。

其实傻家之洗碗神功,乃是少年即始焉。彼时读高中住校,那碗就放在床下,与尿罐、痰盂们同列。那时洗碗倒也简单,好在没有什么荤腥和油水,也无须热水开水,更不懂什么消毒杀菌,水龙头下“哗哗”一冲,再用力一抖,袖子一抹,大功即告完成。有时正遇停水,乐得干脆不洗,下一顿照用不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将来叱咤风云功成名就,我堂堂大丈夫,随便找个老婆洗碗也!

果然上苍有好生之德。傻家这人生理想,一晃就变成了现实,只不过用词有点儿不同而已:由“找老婆洗碗”调整为“给老婆洗碗”;当然所谓的“堂堂大丈夫”,也就顺势调整为“经济适用型家庭暖男”(不过这个职位可能也还做得不到位,傻家正在努力践行中)。

各位暖男冷男或不暖不冷的朋友们,可千万别小看了这洗碗功夫。孔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他老人家那么高的职称和地位,是否真的下过厨房烹过小鱼,史书未见记载,我等更不可妄议。但其举重若轻之潇洒和从容,倒是值得点赞。智慧如我,通过多年的洗碗实践和体验,也总结出了一句格言(注:“出格的语言”简称)——“洗碗如治国也。”

何解?不急,且听傻家慢慢道来。

其一,洗碗工作就是保洁,就是全民健康。试问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藏垢纳污,焉能强大崛起?此间之深意和高度,无需赘言。所以在家庭里能把碗洗好,也就相当于能把庙堂之卫生部长当好。

其二,洗碗之顺序,通常是用洗碗帕、洗碗泡沫(从前是环保又廉价的干丝瓜瓤子)之类,先内侧旋转清洗,再外侧旋转清洗,然后用流水清洗。这叫啥?这叫“攘外必先安内”,乃是一种大国的外交手段。也就是说,首先要解决好国内民生和福祉,然后又以光鲜美好的外部形象示人,先内后外,内外皆安。

其三,洗好后,再放入碗柜有序排列(有条件的还使用消毒柜)。何为“有序”?乃是碗归碗,盘归盘,筷子归一团。整个“国家”井然有序,各安其位,各司其职,自然也就少了许多动乱。

其四,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也要改善碗们的个体待遇。比如由纯粹的清水洗,改为使用果蔬清洁剂、油污清洁剂,或将来的其他什么高科技,让碗们的被尊重程度,以及存在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进而充分体现整体上的文明进步。

其五,“洗”与“喜”同音,大大的祥和、吉利。那就加大宣传力度,让我等洗碗工们备感自豪和喜悦。

其六……且打住吧,傻家的洗碗时间,到了。

不过,你若要去打牌的话,就不建议洗了哈——万一遭“洗白”了呢?可别怪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我做楼长时,儿子“继承”了我的洗碗布 | 封控日记

小区居民带着孩子从桥上走过。新京报记者 肖万里 摄

5月17日晚,我们小区解封了。但我们一家目前尚未去外边看看,毕竟,一个要居家学习,另外两个要居家办公。

自4月25日,小区开始临时管控以来,我们仨一起“宅”了二十多天。儿子上小学后,这还是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非寒暑假时间这么久地呆在一起。

过往案例告诉我,这种局面下的亲子关系,父慈子孝很短暂,相看两厌是常态,剑拔弩张难避免。因此,临时管控开始那几天,相比绝大多数人操心和在意的吃喝问题,我和爱人更焦虑如何化解几十平米空间里,青少年日益增长的逆反心理和中老年亘古不变的“都是为你好”的经验主义之间的冲突。

好在,我们干得不错。

现在12岁的孩子,和我们当年的12岁有着天壤之别。除了学习,他们需要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社交活动。

他们的社交热词是“问题不大”、“孤勇者”、“98K”,他们对网络和电视的兴趣超乎想象,居家时期尤甚。怎么办呢?严令禁止不可取,粗暴干涉也不行。我想到了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书中,芬奇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借鉴。他说过一句话:也许有些行为得不到教育专家的认可,但还是可以做。

经过“谈判”,我们和儿子约法三章:上网,不反对也不禁止,可以查资料、看新闻,但打游戏肯定不行;看视频,可以,但不能刷无聊的短视频和游戏直播,尽量选择体育比赛类;看电视,没问题,我们仨可以一起看电影。当然,补充条款是,这几项活动能且只能在完成学校课程和作业后进行。

堵不如疏,大禹诚不我欺。居家这段时间里,儿子严格遵守着和我们达成的协议,该上课时认真上课,该写作业时专注写作业,该玩儿时则是放肆地玩儿。

经过我的精准“投喂”,他的电影品位提升不少,也开拓了新的知识面和兴趣点。看完《后天》,他会去查环境保护和温室效应;看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他说独居老人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帮助;看完《93号航班》,他和小伙伴聊天时也能输出9·11和本·拉登的相关内容。

当你让12岁的孩子得到足够的尊重,他也一定会给你惊喜。

在我们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我爱人做饭,我洗碗;我做饭,我洗碗。没错,总结起来就是我负责洗碗。

不过居家期间,我报名做了防疫志愿者。当有邻居需要帮助时,我得在微信群里及时回复,或者联系社区,必要时还得上门解决问题。洗碗这个艰巨的任务,有时候就顺理成章落到了儿子肩上。

他没有抵触,每次都得轻描淡写:“老爸,您去忙吧,洗碗交给我。”我爱人在一边偷着乐,“你还没继承你爸的QQ号,倒是先把洗碗布继承了。”

我有时候也会和儿子聊起做志愿者的事,打趣说他作为楼长之子一定要做个不一样的“官二代”,核酸要排队,要保持两米距离,在楼下玩要戴口罩。这时候,他会一本正经地告诉我:“没听说过楼长是官啊,您不就是给大家服务的吗?”

这个臭小子,12岁了,不再是11岁的小孩子,骗不了他了。

撰稿/新京报记者肖万里

编辑/刘昀昀

校对/李立军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