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2 00: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喝茶的日记作文,想要写得生动、真挚、有深度,可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确定明确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记录一次特别的喝茶体验?是抒发喝茶时的某种心境或感悟?是描述不同种类茶的品味差异?还是记录喝茶这个习惯对你的意义?先确定一个核心,能让你的文章更有焦点。
2. "选择具体的细节:" "时间、地点、人物(如果有的话):" 明确是何时何地喝茶的,是独自一人,还是与朋友共饮? "茶的种类:" 详细写是哪种茶,比如是龙井、普洱、铁观音、乌龙,还是自己泡的某种花草茶?可以简单描述它的外观、香气。 "泡茶的过程(可选):" 如果过程特别或让你印象深刻,可以写写注水、出汤、闻香等细节,展现你的专注或仪式感。 "茶的味道和口感:" 这是核心感官体验。用具体的词语描述茶的色、香、味、形。比如,茶汤是清澈的还是浓郁的?香气是清雅的还是醇厚的?滋味是甘甜的、苦涩的、还是回甘的?口感的顺滑度如何? "环境氛围:" 喝茶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河南商报记者 郝楠楠/文 记者 赵墨波/图
对程贵荣来说,每年3、4月份是她最期待的日子。这是春茶收获的季节,但也是她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刻。
每到这时,60多岁的父亲会赶回信阳老家去采茶、制茶。鲜叶在父亲的手中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理条之后,再交到程贵荣手中,由她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烘干。
夜晚,当顾客都散去了,程贵荣燃起炭火,支起烘头,把茶叶均匀摊开,她就坐在摇椅上,守着这团热气,一直到凌晨三点,正如40年前,她在半睡半醒间看到的父亲的模样。
【起点】
摆地摊起家 茶叶卖不出去时 她连米饭都吃不起
程贵荣是信阳浉河区人,是在茶山间长大的。家里世代做茶为生,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五代。
但小时候的她,可没想到以后自己也会成为一名茶人。“那时候身体弱,最大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医生。”
家里虽然制茶、卖茶,但生活水平并不好。程贵荣是家里的长女,18岁那年,为了补贴加工,她遵从父亲的想法,来到郑州,开始做茶叶生意,那是1991年。
说是做生意,其实就是摆地摊。在父亲的支持和“投资”下,程贵荣在纬四路一处农贸市场里,租下了一个摊位,每个月30元钱。她又在附近租了一个住所,租金一个月40元。
在办完这两件“大事”之后,父亲就回了老家,程贵荣独自开始了经商之路。
“先是找到河南省茶叶总公司,批发了一些当时很流行的茉莉花茶,搭配着从家里带来的信阳毛尖一起卖。”程贵荣回忆,“我不善于跟人打交道,每天就守在摊位,等着顾客上门。”
同时期做茶叶生意的同行,已经开始各地市跑业务、入驻商场了,程贵荣每天守在位于菜市场的摊位前,一守几个月,挣得钱还不够交租金。
“挣不到钱,维持生活都很困难,自己又不好意思找父母要生活费,吃不起米饭,我就每天煮面条吃。”程贵荣说到这里,声音开始哽咽。“也偷偷哭过很多次,但还是得坚持。”
也许是看她一个小姑娘生存不易,程贵荣的回头客会特别多。“不过都是散客,一次买个一斤半斤的。菜市场里的商户,要买茶也都会找我。”
坚持了两年,生意终于小有气色,先是能顾得上自己的生活,再到后来,程贵荣能给家里带回些收入了。到1995年,程贵荣终于告别小摊位,开了门店。
【故事】
坚持手工制茶 她要连续一个多月熬夜至凌晨3点
一直到现在,程贵荣也没有去跑业务的习惯。作为一个生意人,这种“佛系”态度很让人费解。
“我不是一个生意人,我能做好的也只有茶。”程贵荣认为。
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态度和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程贵荣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自己家的信阳毛尖和别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从祖辈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们都坚持手工制茶,并且只做春茶。
2014年,程贵荣把茶叶店开到了凤凰茶城。在此之前,门店的主理人其实是她的父亲,程贵荣只负责销售。但随着父亲年龄越来越高,到2014年,父亲把所有的事务都交给她,连同一把好手艺。
从2014年开始,程贵荣与父亲分工协作。每到春茶收获的季节,60多岁的父亲会赶回信阳老家去采茶、制茶,鲜叶在父亲的手中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理条之后,再交到程贵荣手中,由她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烘干。
程贵荣和她的父亲
单是最后这一道工序,就需要进行三次,并且需要十分细致的照看。白天忙着生意,烘干的工作程贵荣往往需要留到晚上做。
夜晚,当茶城关了门,顾客都散去了,程贵荣燃起炭火,支起烘头,把茶叶均匀摊开,她就坐在摇椅上,守着这团热气,一直到凌晨三点。第二天,她需要在8点赶到店里开始营业,这样的日子,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
“很累,但也习惯了。有一次控制不住在摇椅上打了个盹,没几分钟就突然惊醒,看到茶叶还好好的,心里突然就觉得很踏实。”程贵荣说。
她很有自信,自家的茶一定不输给别人,但她也遇到过挑战。因为是手工制茶,茶叶看起来美观度没有机器加工的好。“有一个顾客来到店里,看到我们的茶叶“不漂亮”,质疑说这种茶叶只能用来煮茶叶蛋。我听了真的是又生气,又委屈。”
所以,凡是进店的顾客,就算不买茶,程贵荣也坚持要让他坐下来喝泡茶。“因为我相信,只要客人愿意坐下来品一口茶,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信阳毛尖。”
【用心】
为试出好茶 她喝茶喝“醉”了两天
茶叶生意做了28年,程贵荣一直都是以卖信阳毛尖为主,信阳毛尖的文化、特质她已经熟烂于心,但一直到现在,还是从未停止学习。
一是对制茶手艺的学习。“手工制茶是不可量化的,它更依赖你对茶的熟悉程度、判断力。同样是信阳毛尖,不同批次的差别就很大。”程贵荣认为,手工茶是有温度的,充满期待性,“手工能做出好茶来,但不一定每次都能做的好。”
二是对其他类型茶叶的学习。“虽然不卖别的茶,但是同样得知道它们好在哪儿。” 程贵荣说。
所以,她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喝茶上。
甚至,一喝一整天,喝到“疯魔”。2014年的一天,程贵荣真的把自己喝“醉了”。“从早喝到晚,喝到最后感觉手臂里像是有小虫子在挠痒痒。”她这样形容到。
醉这一次,她休息了两天,身体才缓过来。“喝到肚子里,谁也盗不走。”程贵荣觉得父亲说的这句话,可真对。
程贵荣不仅喝到了肚子里,还记到了笔记本上。
“2018年10月21日试茶,目标:品鉴地域与品种的区别。黄龙芽:条索匀称,毫显色微绿,稍有青气;2克盖碗冲泡95℃,不洗茶,隐香,水甜柔,闷泡5分钟,杯盖无香气,汤色微白,微苦,舌尖微涩。”
除了试茶,她还品水。
“2018年10月,品水。农夫山泉,凉水软,3克13号毛尖沸水冲泡,茶汤鲜嫩,滋味鲜柔,杯底清新。乐百氏,香高,滋味苦涩,苦味特突出,杯底有苦味。”
这样的品茶、品水日志,程贵荣写了三四本。
【经营】
从不出门拉业务 却有顾客跟了她20多年
20多年,程贵荣的店先后搬了四处,但每一次变动,她的客户流失率都极低。“有太多将近20多年的老顾客了。他们好的就是这口茶。”
从不出门拉业务,如何培养新的消费者呢?程贵荣坦言,现有的很多顾客,其实都是老顾客转介绍来的。“我真的不太会做生意,更不懂营销推广,只能靠口碑。”
但她对消费者是用心的。在程贵荣的笔记本里,有一些内容,记录的是跟客户打交道的事儿。她会写下客户的购买需要、沟通期间产生的问题等,来提醒自己。
2015年前后,依据顾客的需要,她与父亲又研制出了信阳红茶和白茶,也广受好评。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想成为茶叶代理商,但程贵荣都一一拒绝了。“不是不愿意发展,而是目前手工制茶,茶叶的产量确实有限,如果扩大规模,质量方面必然要有所妥协,这是我和父亲都不愿看到的。”
2018年,程贵荣把店名换成了“程氏茶人”,“可能我们缺乏商业思维,但是做好一杯信阳茶的信念却从未动摇,并且这个信念会一直传承下去。”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华丽娟)
假期第三天,继续宅在家里,原本想出门闲逛,看看网上的资讯,到处的堵成一片的景象。五亿人在路上,多少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早起,泡茶,茶里加了赶黄草。
写短文。如今做自媒体,得勤奋的有策略才行。不少文章靠标题党取胜,依然是眼球经济嘛。如果取得太过于平常,就难以有人愿意留下来阅读了。
写作何尝不是这样?没有贴近的表达方式,又怎能留得住读者?
看完《秦商入川记》。不错的一本书,可以见证秦商入川的历史,虽然有不少地方是粗线条,对我等喜好小历史的人来说,已经足够。
小历史让人着迷的一点就在于它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再看叶广芩先生的《老县城》,这本书最早是在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出版。这一版本有叶广芩先生的自序《舀取秦岭水一瓢》、后记《感念这方净土》。2010年这本书由西安出版社再版。
我读到的是第三版,今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做了进一步的增补,但取消了序跋,至于为何取消,不得而知了。
书中记录了秦岭的三大土匪。其中有一位是在青木川的魏辅唐,后来电视剧《一代枭雄》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在民国或更早的一些时候,区分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简单的定义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深入事件中观察。魏辅唐在地方上是乡绅,在外面又是土匪,人性的复杂体现的最恰当。
善与恶,好与坏……
这些概念,遥远却又在生活之中。
下午,继续,在家,喝茶看书。有时几册书交叉阅读,可消除阅读的疲惫感,太多相似的篇章,总需换一种口味来消解。
在纸上行旅,那是心灵之旅。这个假期注定是这般的充实而有趣。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