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党史读书笔记2017》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2 02:14

推荐《党史读书笔记2017》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党史读书笔记的2017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题明确,紧扣党史:"
"中心思想:" 作文必须围绕党史展开,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例如:党的某个历史时期、某次重要会议、某个重大事件、某位重要人物、党的某个优良传统等等。避免泛泛而谈,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 "内容选择:" 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党史内容进行阐述,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献、事件、人物进行分析和解读。例如,可以结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文献,或者选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具体的历史事件或精神进行深入探讨。
"二、 读书笔记的运用:"
"引用原文:" 可以适当地引用读书笔记中的原文,作为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但要注明出处,避免抄袭。 "提炼观点:" 不仅要引用原文,更要对读书笔记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避免仅仅停留在对原文的复述上。 "分析解读:" 对读书笔记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其意义和价值,并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体现党史的现实意义。
"三、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开头:" 开头要简明扼要地介绍所读的党史书籍或资料,以及选择

党史学习笔记:毛泽东顾全大局愈挫愈奋

来自:前线客户端

新中国的红色江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用生命和鲜血、勇敢和智慧换来的。其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所具备的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的崇高品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古人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正是经历了这样的严峻考验,淬炼出特别卓越的人格魅力、崇高风范和领导才能,担当起建党、建军、建国的伟大使命。他们顾全大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于1928年秋写的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是他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胜了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可是,就在这一年的3月,中共湖南特委的代表周鲁,来到井冈山,传达贯彻党中央的"左"倾盲动政策,周到了以后,就批评指责毛泽东"行动太右""右倾逃跑",而把中央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还取消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改组为不管地方只管军事的师委,任命何某为书记。这样,毛泽东就一度成为"党外人士"不能任党代表等职务,只能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这是对毛泽东极为严重的打击,可是他的革命意志没有一点动摇,仍然奋不顾身地领导军民作战,取得了8月下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毛泽东第二次受贬受挫,是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龙岩举行的中共红四军"七大"会议。毛泽东在会前向前委(红四军党的领导组织)提出建议:要通过认真总结过去斗争经验的办法达到统一大家思想认识,解决红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个人领导与党的领导,军事观点与政治观点,分权主义与集权主义等),从而提高红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但是,这个正确建议没有被采纳。更有甚者,由中共中央派到红四军工作,并担任临时军委书记兼军政治部主任的刘安恭,不了解实际情况,就严厉批评、指责毛泽东,在刘与其他领导同志的错误主导、领导下,给毛泽东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大会改选红四军党的前敌委员会,原来中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没有当选。毛泽东在会上最后发言说:现在还是要根据我们历来的实际斗争中间的经验,加强这个政治领导,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至于会议对我个人有许多批评,我现在不辩,如果对我有好处,我会考虑;不正确的,将来会证明他这个不正确。(转引自陈毅在中央老同志座谈会上的发言,1971年9月29日和10月4日)红四军"七大"落选,是对毛泽东的一次伤害和打击,他被排除在党的领导岗位之外。常年疲劳,使他累倒了,又患上了疟疾,部队用担架把他抬到上杭县的蛟洋(地名)养病。他一边养病,一边指导闽西地方党委工作。9月21日,毛泽东听说红军又打了胜仗,便兴奋地吟诗:"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直到是年秋冬,陈毅去上海向党中央负责人周恩来汇报红四军情况后,带着中央对毛泽东充分肯定的"中央九月来信"与朱德一起去把毛泽东请回来,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主持红四军工作,又在12月下旬,召开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通过了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建党建军纲领性文献。

第三次受挫,是1931年11月初的赣南会议上,毛泽东被撤销一切重要职务,仅保留"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的头衔。在这次中共中央代表团在瑞金主持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上,毛泽东以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身份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在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确立王明为党的总负责人,并大力推行"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情况下进行的,把本来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正确革命斗争政策方法的毛泽东,批评为"调和路线"、"富农路线"、"右倾机会主义"、"游击主义"、"狭隘的经验论"……而且会议通过的《政治决议案》还强调:"今后党的两条路线斗争,必须发展到最高度,集中火力,反对党内目前的主要危险-右倾。"对此,毛泽东十分气愤。会议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设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的设置。这样就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苏区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之外,毛泽东又被贬黜了,只给他安排了个虚职: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毛泽东虽然受到了打击、排挤,但是,他对党的信念信仰更加坚定,革命热情未减。中央指示攻打中心城市,其他领导都同意,只是毛泽东不同意,他无职后便与警卫员到瑞金城郊的东华山古庙休养。1932年红军进攻赣州失败,形势危急,周恩来(时任苏区中央局书记)亲自迎请毛泽东重新出山,指挥打漳州胜利,挽回败局。

第四次被免职。1932年10月上旬(3日至8日之间),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的小源村召开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两种分歧意见,一方是临时中央(在上海,博古为总负责人,张闻天<洛甫>等是常委)和瑞金的后方中央局(任弼时为书记,还有项英,顾作霖、邓发),另一方即是在前方指挥部队作战的周恩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参加会议的8人,前后方各4人。会议先由任弼时主持,后来周恩来从前方赶到,接着主持了会议。会议一开始"一致同意中央长信指示",即临时中央7月21日给苏区中央局和闽赣两省委的长信:要求坚决执行"进攻路线"、"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后方中央局首脑,坚决贯彻上海临时中央指示。毛泽东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正确主张,被当成了会议主要批评对象,指责毛泽东是"右倾主要危险"。毛泽东据理力争、反驳,周恩来、王稼祥支持毛泽东意见。中央总负责人博古批评:"泽东的观点是保守、退却……应该做坚决的斗争,但不一定指出泽东名字,而与他的倾向在党内作积极的斗争,这因为要估计到泽东在苏区红军中的威信。"张闻天意见:"泽东可调回后方做苏维埃工作。"(见《毛泽东传<一>》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00~301页)。所以,决定撤销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回后方主持苏维埃政府工作。由周恩来接任红四军总政委。这虽然是对毛泽东的打击,但他宠辱不惊,受挫不萎,而是愈挫愈奋。

作者:杨春长,少将、原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
编辑:谭丁

党员理论学习笔记:党史之《八七会议》篇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等观点。#电视剧浴血荣光 #跟着浴血荣光学党史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