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2 03:56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中学生作文比赛注意事项的作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驾驭文字,赢在赛场——中学生作文比赛注意事项"
当学校宣布即将举办作文比赛的消息时,许多热爱写作的中学生心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这是一个展示才华、挥洒激情、与同伴切磋交流的绝佳平台。然而,要想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脱颖而出,仅仅拥有好的创意和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赛场上挥洒自如,赢得评委的青睐?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一、 仔细审题,精准立意是前提"
“磨刀不误砍柴工”,比赛前对题目进行深入解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不能满足于字面意思,要尝试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和潜在要求。思考题目涉及的范围是宽泛还是具体?需要我们表达什么核心思想?有没有特定的限制条件?只有准确理解了题目,才能确立一个清晰、鲜明且符合要求的中心思想。一个切题、深刻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能让你的作品在众多模仿和泛泛而谈的文章中显得与众不同。
"二、 构思巧妙,结构清晰是骨架"
好的构思如同蓝图,决定了文章的整体走向和艺术效果。在构思时,要考虑如何选择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来支撑你的观点或情感。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同时,文章的结构
视频加载中...
极目新闻记者 张静娴
实习生 罗志宇 陈彦宇
通讯员 袁巧
7月30日,以“笔筑星河,寻梦十八年”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体育馆举行。本届总决赛由中国写作学会主办,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武汉大学文学院、课堂内外共同承办。
据悉,本届大赛自2024年9月底启动,全国共有2242所高中学校、超过140万学生参与初赛,经过9个月初赛、省级决赛的选拔比拼,3000余名学生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有2766名选手亲赴武汉参与全国总决赛。
经过严格评审,山东省鱼台县第一中学甄泽祺、厦门外国语学校李司宸、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何思琪、江苏省宿迁中学米欣妍、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韩天佳、长沙市周南中学张韵祉等18名学生最终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另外,大赛还评选出一等奖300名,二等奖1200名,三等奖若干。
今年总决赛题目以“一线”为题眼,文体题材不限。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宋时磊作试题解析时谈到,与往届相比,该命题题意清晰、明确,降低了审题难度,考生可以从历史、现实和科幻等多角度立意,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他表示,“一线”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词语。它既是具象的存在,又是抽象的哲思;既是脆弱的临界点,又是坚韧的生命力;既是平凡的岗位,又是社会的基石;既是微弱的希望,又是连接的纽带。他认为,优秀的创新作文,往往诞生于对平凡词语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化诠释之中。
作为颁奖典礼上最受同学们期待的环节,阿来的讲座金句频出。阿来说,写作需要一种在智力上的冒险精神。“不是只有去攀爬那个没有人到达过的高峰,去寻找一条物理世界中没有人走过的比较艰险的未知道路才叫冒险。今天看来,真正的探险,真正的求知,真正地向未知世界进军,都是通过文字来抵达。”他也说道,“我始终认为,语文是一切的基础,写作当然也是。写作不仅仅是指宽泛的文学,描绘一下风景画,发表一下感慨,写作有更广阔的理想。”
“我们这次作文的主题是‘一线’,我主要围绕因果一线展开,从自我因果、国家因果和历史因果三个角度出发。”来自浙江富阳中学的获奖同学洪启航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他在开头与结尾挥发文采笔墨,在中间采用新颖的例子或者哲学的例子。
“这次获奖超出我的预期。”颁奖现场,来自浙江省临平中学的张天胤非常激动,他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铁路工人在参与祖国建设时为救出工友而奋不顾身,最后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这次题目紧扣一线,包括一线生机和一线希望以及一线光明。”
据悉,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原名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6年,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益的竞赛原则,为高校筛选热爱写作的文学种子,至今已有超2000万青少年在这个平台上用笔墨书写青春,用文字畅想未来。本届大赛组委会还特别策划了“寻梦十八年”公益活动,开展寻找“创新领航校长”“创新领航教师”“时光同行者”等系列活动,传递教育理念,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并热爱文学创作,挖掘并宣扬教育领域的创新典范,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榜样。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扬子晚报网8月6日讯(通讯员 朱涛 记者 万凌云)8月6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江苏名校——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简称“镇江一中”)获悉, 近日,以“笔筑星河,寻梦十八年”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举行。镇江一中2023级9班沈书妍、2024级13班朱嘉怡两名学子,以省级初赛、复赛一等奖成绩晋级,并最终斩获国家级一、二等奖!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方长安
据介绍,本届大赛于2024年9月底拉开帷幕,全国范围内共有2242所高中学校参与,超过140万名学生踊跃报名初赛。经过为期9个月的激烈选拔与角逐,最终有3000余名学生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
证书
作为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不仅培养了无数人文底蕴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子,更成为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好故事的重要载体。
沈书妍同学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颁奖典礼上,特别了阿来、方长安、于亭、宋保亮等名师与大家面对面交流。
证书
镇江一中表示,本次比赛的佳绩,将激励该校更加致力于“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为培养更多兼具文化底蕴、创新素养的新时代卓越人才而砥砺前行。
朱嘉怡同学
那么,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长”什么样?现在就来看看沈书妍这篇参赛并斩获国家级一等奖的《壁上观》。
壁上观
沈书妍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纸上,画在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历史真实的那群守护者。——甘肃敦煌艺术馆
一
我站在命运的关隘口。身后,游人如织;身前,窟画如幕。
小小的身影立于沧桑壁前,清澈纯稚的瞳眸里,映着一线光。
……一线不自然的明亮的光,透过洞窟上方的天窗,淡淡地映着。恍然间,朦胧里,飞天仙女,背弹琵琶;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飞行。佛号,磬钹声,诵经声,木鱼声,旌旗飘荡声,民众笑语声;还有石窟外山风声,马蹄声,渺渺的砂砾在空中铮然,细细的河流蜿蜒而下,浸湿了声声驼铃。
年幼的抉择,人生的轨迹,皆系于这渺渺一线之上;历史与新生,在此交汇。
二
我站在历史的关隘口。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我的名字,叫做王圆箓。
残阳如血,连绵起伏的黄沙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潮起潮落却又寂静无声。我看到了我自己,在沙浪上拉着长长的影子:小个子,小人物;土生的农民,目光呆滞,畏畏缩缩,就连那黄冠羽衣,也是为了谋生而戴。
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的铁骑踏进中华的热土;也正是这一天,机缘巧合,我亲手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不尽的滚烫的血泪,将为这满壁经卷而洒;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躬身于这个洞窟下,耗尽毕生。
……可那时,我不明白。
一代代的佛像,带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在这里深刻又通俗地端庄着,微笑着,牺牲着,静默着。我不明白无数赳赳武将,权谋强人,曾对他们低下了头;我只觉得,在他们温柔的笑影里,囫囵半生的我,却突然变得像个不知事的孩子。
……一线不自然的明亮的光,透过洞窟上方的天窗,淡淡地映着;恍然间,朦胧里, 壁画上的人群,壁画前的雕塑,似乎栩栩如生地融为了一体。我忽然感到身旁有人掠过,当年来参加巡礼的民众,簇拥着身穿袈裟的僧侣,画工,忙碌的雕塑家……我身不由己,踉踉跄跄,被人潮所挟,被声浪所融,被一种千年不灭的信仰所化。
我徒步五十几里,二拜知县,皆得飘然四字:就地封存。我怎甘心?又挑两箱经卷,拍着老瘦的毛驴上了路,赴酒泉。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夜夜朔风黄沙,我不敢阖眼,恐惧着狼吃匪抢;许是那漫天神佛佑我,平安行至廷栋大人庭下,我情难自抑,涕泪俱下,头磕得山响。
大人对着那经卷端详了半晌,却只是微微一笑——“不如我写的字好!”
没有木箱,只用席子捆扎;沿途的高官锦衾伸手进去便可抓一大把,择优盗取。
我摘下破破烂烂的道士帽,凝望佛塑言笑晏晏的面容,苦笑。
……三清只需泥土身,佛祖却用黄金镀啊。
退回洞中,一守,便是十年。
一花一树,一风一露;一意一物,一朝一暮。
直到——
“……小道士,成吗?”
烛影摇红,那个叫蒋孝琬的,压低了声音;而他身后不远处,一个碧眼虬髯的洋人正拂手凝香,口中念念有词。
我回视他们,阒寂无声;沧桑浑浊的老眼里,映着一线光。
那是风烛残年的法显回望故土,翳目泫然的泪光;那是历经千险的玄奘趺坐雁塔,霜襟渍露的烛光;可那也是炮声隆隆中纷飞的火光,兵丁与难民的洪流中,谁也不知道脚下的土地明天会插上哪家的军旗,梵呗声声难掩饥儿哀哭,泥菩萨又怎堪渡洋人刀斧?!
……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皆系于这渺渺一线之上;是与非,黑与白,在此倒转。
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打包装箱就用了整整七天。最后打成二十九个大木箱,原先带的骆驼马匹不够用,又雇来五辆大车,每辆都拴上三匹马来拉。据文献记载,斯坦因本打算用四十块马蹄银换回那些文物;没想到蒋孝琬谈判的结果是,只要四块。是年,除了那让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辛丑条约》外,又多了一场中英外交谈判辉煌的胜利。
……半世执着,半梦求索,半诉因果。
我凝视他们远去滚滚的风尘,天边一线凄艳的红霞,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几度飞来活捉取。谁知锁我金笼下,欲他征人早归来——”
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三
我站在文化的关隘口。身后,铭刻陈殇;身前,春潮万丈。
挺拔的身影立于沧桑壁前,沉静无波的瞳眸里,映着一线光。
尘去光见,线续魂回;一笔成佛国,十指渡苍生。
一线,勾勒出飞天斑驳的裙袂;
一线,交织过去与未来,历史与新生;
……一线啊,是那么微渺羸弱;可她又是如此百折不回,生生不息,一直绵延了五千年的漫漫弦歌。
你来到我的身边,望着那断壁残垣,扼腕兴嗟。
我却回转身来,微微一笑——莫恨佛头空,如来本无相啊。
它在你迎向外敌利刃的手掌,在你薪火相承的笔尖;它早已随着巍巍鸣沙山,皎皎月牙泉,一线、一线地编织成这片热土上纵横交错的文化经络;它呀,从来不在你跪拜的蒲团上。
你又问我的名字?
哦……不不不;我,即是万千千千。
一荣一枯,一梦一故;一破一悟,一立一渡。
……一线不自然的明亮的光,透过洞窟上方的天窗,将你我二人的影,映于斑驳壁上;恍然间,朦胧里,如千佛化现,涅槃重生。
链接:
A、参赛感悟
繁苛的课业中,每一次参加作文比赛的远行,对我而言,似乎都是一场“出逃”。逃离日复一日上课心灵难以言喻的疲惫,逃离如山堆砌般深奥难解的数学题,重新遇见那个本真的,“我”。曾几何时,我已经不再是那个走在路上让妈妈拉着衣角也要津津有味翻书的小女孩,我已经忘却了灵感来时就把自己关在家里洋洋洒洒写个几万字的自由潇洒,当我已经习惯于在考场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看似高分却空洞的议论,我不禁诘问自己:我,真的还在写作吗?
所幸,当我在高铁上翻着余秋雨先生的书不知道多少次热泪盈眶,以至于几度读不下去;当我在酒店看到《佛国记》的纪录片,“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的呢喃在夜里一遍一遍盘旋于我的耳畔;当我戴上头戴式耳机,听到我钟爱的音乐,那些曾被遗落的奇思妙想,又排山倒海地向我涌来……我突然惊喜地发现,我的灵魂还是如此的鲜活,一如从前。
从始至终,我都深深相信着文字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是文字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文化托举起恢宏的中华文明。我以最诚恳的心热爱着,我笔下所写的,就是我所见的,我所听的;我在进入赛场前看到的每一处风景, 都化作了我笔下源源不断的灵感。我很自豪,也很感激。感激你们如霁月清风闯入我古井无波的生命,我别无以馈,惟有让你们在我的笔下,成为永恒。(沈书妍)
B、指导教师点评
沈书妍同学热爱阅读,勤于思考,写作角度独特,其文《壁上观》,立意高远,构思精妙。
全文以“关隘口”为结构线索,层层递进:从“命运的关隘口”到“历史的关隘口”,最终抵达“文化的关隘口”。这不仅是空间的跨越,更是时间纵深与文化厚度的层层展开。文中对敦煌壁画、人物心理、历史场景的描写,细腻生动,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尤为可贵的是,文章超越了简单的历史复述或人物评判,而是深入挖掘了“壁上观”的多重意蕴。它不仅是对壁上艺术瑰宝的观瞻,更是对历史悲剧的旁观,对文化命运的反观。作者借王圆箓之眼、之口、之心,深刻反思了个人在宏大历史中的渺小与挣扎、守护与无奈、功过与是非,最终读至尾声, 才恍然:结尾“一线啊,是那么微渺羸弱;可她又是如此百折不回,生生不息,一直绵延了五千年的漫漫弦歌”的慨叹,不正与开篇甘肃敦煌艺术馆的引言暗合?
那贯穿始终的“一线”,原来是脆弱而又坚强的历史之线!由此自然生发出结尾对“历史真实守护者”的讴歌,“我,即是万千千千”的点题,将个体命运融入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与守护者行列,立意深远,发人深省。整篇文章张弛有度,情感深沉而克制,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深切关怀,体现了极高的哲思素养和驾驭宏大题材的卓越能力。(王文发)
校对 陶善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