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小学英语培训材料》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2 04:44

3招搞定《小学英语培训材料》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英语培训材料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小学英语培训材料作文:撰写注意事项"
小学英语培训材料作文是帮助学生打下坚实英语基础、培养语感和写作兴趣的重要载体。一份优秀的小学英语培训材料作文,不仅要内容有趣、语言浅显,更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撰写这类作文时,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一、 主题贴近生活,兴趣先行"
小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有限,作文主题应选择他们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如家庭、校园、朋友、爱好、节日、简单的日常活动等。避免过于抽象、复杂或离他们生活太远的话题。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对话或简单的描述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表达欲望。
"二、 语言浅显易懂,符合认知水平"
材料作文的语言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语言必须准确、规范,同时要力求简洁、易懂。词汇选择上,应使用小学阶段已学或即将学习的基础词汇,避免过多生僻词或超纲词汇。句型结构应简单清晰,多采用陈述句、简单疑问句和祈使句,适当运用一些常用的连接词,帮助学生构建句子和段落。可以多使用图片、图标等辅助手段,降低理解难度。
"三、 内容具体形象,降低写作难度"
小学阶段的写作重点在于“写清楚”,而非“写深刻”。因此,作文内容应

小升初英语学习资料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思路与使用建议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思路与使用建议

——基于四个版本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的分析

张宏丽

摘要:依据“新课标”理念最新修订的小学英语新教材于2024年秋季投入使用。新教材迭代更新旨在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强化国家认同教育,打破学科壁垒。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个版本三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例,研究发现,新教材编写以发展核心素养为旨归;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既兼顾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又遵循学习规律,践行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教材内容的结构化,促成单元或跨单元主题意义的建构。研究认为,教师应积极应对新教材的挑战,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将教材变学材,树立正确的教材使用观。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教材;核心素养;教材使用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构建了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学科课程体系,明确要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教材建设。教材要依据“新课标”理念相应进行修改和调整,以保持和“新课标”的一致性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以2024年最新修订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精通版)义务教育英语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精通版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PEP)版义务教育英语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PEP 版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义务教育英语教科书(以下简称外研新标准版教材)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英语教科书(以下简称北师大版教材)等四套教材的三年级上册为例,探寻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逻辑,并基于此思考教师如何使用好新教材。

一、 教材迭代更新的意义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作为课程实施的基础性材料,教材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国家意志、紧随时代变化科技发展、面向未来、聚焦时代新人培养,进行迭代更新,助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 新教材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在全球化、国际化、科技化、素养化时代到来之际,教材应体现时代特色,服务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数字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等在内的全面发展的人,承担服务国家战略、教育强国的使命。教材要与时俱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新教材最直接的受益者。新教材反映了最新的人类发现、历史研究、科技发明、文化传承、艺术创造等在内的前沿领域的知识。陈旧的知识和教学使学生无法面对世界挑战、技术挑战,教材的迭代更新在于知识更新与认知迭代,给学生提供应对未来挑战的更多的知识经验。

新教材根据数智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精心选取和组织教材内容。新教材以更加吸引人的编排方式,如鲜活的人物形象、多种语篇类型、互动环节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新教材为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节奏提供个性化学习途径与材料,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更新的内容、个性化学习途径与材料以及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接触新教材。教材定期迭代更新确保了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

(二) 新教材强化国家认同教育

国家认同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要素之一。安德森认为,国家认同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其成员通过共享的符号、历史记忆和文化纽带形成对国家的归属感。在中国语境下,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制度认同高度关联,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沈桂萍认为国家认同包含“政治共同体认同”(对主权、制度的忠诚)、“文化共同体认同”(对语言、习俗的归属)和“身份共同体认同”(对国民身份的自我确认),其中政治认同是基础,文化认同是纽带,身份认同是结果。具体而言,身份认同特指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等。政治认同除去包含对国家主权的忠诚外,还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文化认同指的是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等在内的物质文化和人类在思想、信仰、价值观、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所创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新教材的编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领导、革命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在培根铸魂方面体现国家认同教育。培根是打好爱国底色,通过英语学习既让学生拥有世界的眼光,更要照亮学生的中国心。铸魂则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要坚持思想性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适当的方式介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及民主与法治教育”。三年级上册新教材作为零起点教材,各单元板块以显性语言和隐性插图等方式体现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具体内容分析如表1 所示。



(三) 新教材打破学科壁垒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英语学科本身具有跨学科属性,其主题涵盖了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等范围。新教材编写本着启智增慧的初衷,三年级上册均基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聚焦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自然生态等主题群,就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家庭与家庭生活、个人喜好与情感表达、饮食与健康、交通法规、安全意识、身边的自然现象与生态环境、常见的动物、动物的特征等具体主题内容创编或选择素材。此外,新教材进一步围绕主题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组织教材内容,并选取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内容及教学素材,专门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外研新标准版教材每个单元最后一个板块为Let's explore,School things单元中介绍了不同时期的笔,反映人类的智慧;北师大版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Clill或Project板块,Family单元从社会学习的视角为学生建构了家庭的概念等,实现立足本学科的自觉主动跨界,打破学科边界,探寻学科间的知识关联,帮助学生建构对主题的完整认知,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表2梳理了新教材单独体现跨学科的内容。

二、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

(一)以发展核心素养为旨归

数智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注重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个体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的发展。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整体编写和设计上,新教材力图突破以往以语言知识技能为主课与单元主线不明确、过于强化工具性的思路,从“意念——功能”为主导的教材转向探究式、综合式、实践式、语言文化和思维融合培养的教材。在确定三年级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鲜活素材,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发展成为具备适应21 世纪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例如,如何与同伴交往是一项重要的认知技能和生活技能,直接影响学生未来能否更好融入和适应社会。四套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均安排了以“Friends”为话题的单元,从不同视角呈现“新课标”中关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的子主题内容要求“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Friends listen. Friends share. Friends care. Friends help. Friends play together. Friends smile. Friends are kind.”,从而形成正确的交友观,使原先单纯的语言学习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思维含量(见表3)。新教材这样的编排对于引导学生在学习、游戏、沟通、合作、互助、解决冲突、理解多元文化等过程中建立友谊、友善、乐群、共情、团结向上、建构积极心理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协同发展,让语言的产出有意义。此外,新教材兼顾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2 Lesson 3中出现的learning tips “Try to understand meaning by pictures or actions”,为英语零起点的学生学英语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策略。新教材设计问题解决式学习,通过本质问题与子问题形成的问题链设计开启学生自主探究之旅,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新教材作为承载鲜活语言素材的最为规范的样本,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载体。



(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新教材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关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创设的话题有共鸣、语篇类型丰富、文本材料鲜活、内容有意涵。四套教材涉及的话题包括“family,home,friends,toys,school life,school things,learning,colours,numbers,animals,plants,drinks and fruits,food”,贴近学生生活,较好体现了知识建构与学生真实经验之间的深层联结。语篇类型除去常见的歌曲、唱谣、对话、配图故事、独白等,还涉及小诗、剧本、生日卡等,不同类型的语篇构成真实的“语言栖息地”,通过多维认知刺激与跨领域联结,使教育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转向发展核心素养。围绕话题School things,人教精通版教材的“文具争功”、外研新标准版教材的“章鱼老师的海底学校”、北师大版教材的“AI 机器人助学”等文本材料化平凡为神奇,将常用的学习用品带到故事情境中,内容既有趣又有意。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是关键。新教材的各单元内容以主题引领,语篇依托听说读看写活动有序排列,围绕借助主题情境图或开篇页激活背景知识、借助配图故事或对话提供语言范例,在故事情境或对话情境中进行角色对话,通过项目化学习进行迁移运用,利用自我评价表进行总结反思等设计活动,整合性地呈现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如以理解性技能为主的看思结合(look and think)、读思结合(read and think)、听唱结合(listen and sing)等活动,以表达性技能为主的听说结合(listen and talk)、说演结合(say and act)、学做结合(learn and do)等活动,旨在使学生在歌曲中感知单词,在唱谣中感知语音,在语篇中发现语法规律。新教材所规划的学习活动逻辑清晰、活动之间形成“阶梯式”关联,旨在达成教学目标。学习活动符合普遍规律,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自然搭建了语言支架,优化了学习体验。

(三) 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支点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使用旧教材进行教学时,由于教材单元多为内容单元,需要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以此加强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新教材的单元是素养单元、学习单元、揭示单元,单元内各板块内容自然搭建起了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为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发挥重要作用。

新教材在每个单元中设计真实驱动问题、真实情境和登山建构式的学习活动,把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评价整合在单元学习当中。由真实驱动问题和依据它分解出的问题构成问题链,形成问题解决导向的目标体系,串联起单元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构建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达成迁移运用。例如,人教PEP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每个单元都以显性问题链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和项目化评价任务(见表4);人教精通版教材、外研新标准版教材和北师大教材以隐性问题链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和学习活动。表5 以话题Friends 为例,将四套教材的问题链进行梳理。

三、 将教材变学材:教师应积极应对新教材的挑战

新教材是“新课标”落地课堂的重要载体,必将孕育新课堂。作为国家教材,新教材既要考虑三年级零起点的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学习的实际困难,又要兼顾部分一、二年级已经开设英语课地区的学生,教材编写跨度大,对教材编写者而言是个巨大挑战。教师作为教材使用者要明白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并创造性地将教材变学材。

(一) 弹性设计学习内容,根据学情进行取舍

教材编写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必学与选学板块,增加弹性的学习内容,既可用来巩固所学、增加语言实践机会,也可以根据学情取舍。固化的教材成为灵活的学材,这一变化是在统一基本标准、保障教育公平、形成共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在减轻负担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从被动教教材转向积极主动想办法基于学情用教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发展。“讲完”“讲不完”“少讲了”“多讲了”等提法反映了教师知识本位的教材使用观,扭转这一观念课堂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教师应坚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以多少论成败。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在一、二年级没有开设英语课的地区,教师要在三年级上学期适当放缓进度,重在引导学生聚焦基础(必学)板块的内容进行学习。待学生逐步适应后,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拓展(选学)板块的内容。

二是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的地区,教师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完成基础(必学)板块的内容后,适当补充选修板块的内容,通过项目制作、故事阅读等,丰富学习体验,深化对主题的认知。“新课标”中不仅规定了一级的内容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情,设置级别+的内容,这些既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用好新教材的依据。

(二) 理解单元板块价值,重视主题意义建构

第一,依托语篇整体感知语言,建立主题意识。核心素养是在学习与做事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单元主题意义重在建构的过程,而非立竿见影地通过会读会写与主题意义相关的单词和句子就形成了某种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单元中与主题意义有关的歌曲、唱谣、韵文、名言警句等是探究主题意义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但其内容本身除了蕴含其中的单元核心词汇,其余不需要学生完全掌握。教师不必担心学生歌词一时学不会,而应引导学生在歌曲的哼唱、唱谣的韵律以及表演的投入中逐步建立主题意识,并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

第二,情境中体验语言,初步探究主题意义。新教材从语言知识角度并没有增加难度,之所以觉得新教材难是因为语篇中服务于情境需要或语用需要的语言有所增加。如新教材一个单元不同课时的对话与阅读均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情境,核心词汇和句型自然融入其中。人教精通版教材每单元B 部分Look,say and chant/sing 和Let's learn the letters 板块、人教PEP 版教材每单元Let's learn板块、外研新标准版教材In focus 板块,以及北师大版教材前三课时的第二项活动是对话与阅读情境的延伸,所涉及的内容是单元核心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听懂,还需要说出来,甚至用起来。除此之外包含唱谣、歌曲等在内的内容及其教学要求均为在情境中感知与体验。如人教PEP 版教材Unit1 Making friends 单元Listen and do 板块,呈现了唱谣“Wave your hand. Hello! Look into my eyes. Hi! Wave your arm. Bye! Point to your ear. Listen! Point to your mouth. Smile!”,这种类似于TPR 的游戏活动需要学生根据唱谣内容做相应动作,于体验中感受如何有礼貌地和他人交往。

第三,在项目与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深化探究主题。新教材涉及项目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板块,旨在深化主题意义探究。四套教材在三年级上册话题Friends 单元均有Project 板块,具体项目为“Make a friend poster/an art gallery of friends”。在项目学习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分解项目任务、明确完成项目任务的基本步骤,逐步完成真实任务或创作作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深化对主题的完整认知(见表6)。在起始年级开展项目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采取简化步骤、搭好支架、小步渐进的方式。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应立足本学科主动跨界,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从自然、科学、人文等多个角度深入理解和探究主题,如从Social studies 的视角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Friends 主题的认知。教师应正确理解“立足本学科主动跨界”的内涵,避免教学中出现“对跨学科知识探究过深,未能把握好度,从而缺失学科立场”或“因打破学科壁垒,把呈现跨学科知识时使用的词汇或句型当作单元的核心词汇或核心句型来教”两种倾向,力求在跨的深度广度和语言的难易程度之间找到平衡。



(三) 基于语篇研读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语篇是作者通过选择中心内容,组织篇章结构,构建语篇意义,表达核心思想的产物。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用于教学的语篇,抓住主题,梳理内容,关注文体,分析语言,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落实课程目标。除根据“新课标”要求从What,Why,How 三个层次进行语篇研读外,对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书面语篇决定其信息处理方式的不同,如故事类语篇通常要分析开头、中间和结尾,包含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等。二是口语语篇要注意从人物之间对话的话轮角度分析,善于根据每一组话轮的人物关系、交际意图、隐性意图等对语篇内容进行结构化分析。

教师在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时,首先可以围绕语篇结构的概念来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类型语篇的结构特点,如发现话轮与话轮之间的逻辑关系,快速抓住对话的主旨和关键信息,构建语篇的框架,使表达更加有条理和逻辑性。其次,根据教材所选择的语篇篇幅都很短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通过结构化梳理发现的语篇留白处,引导学生做好预测与推理,补充对话或场景,绘制思维导图,续编故事或接续话轮,以及进行批判性提问与,以此评价学生理解了什么,能运用所学解决什么问题,将语篇留白处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建构意义的契机,最终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

四、 结语

新教材给教师带来新挑战。教师用新教材教意味着不得不抛开过去的部分成功经验,走出轻车熟路的教学舒适区。教师应转变课程观、教材观、语言观,树立正确的教材使用观,对照“新课标”逐步理解教材编写初衷,实施好基于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6-7.

沈桂萍.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53.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9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王蔷,钱小芳,陈易孜.融合语言文化·发展思维品质: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变化与使用.中小学管理,2024(8):25.

王蔷,钱小芳,周敏.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2):40.

A New Approach to Compiling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ir Use Oriented to Core Competencies

——An Analysis of the Four Editions of Grade 3 Volume 1 Textbooks

ZHANG Hongli

Abstract: The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revised in accordance with concep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were put into use in the autumn of 2024. The iter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new textbooks are aimed at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orienting towards the future,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breaking interdisciplinary barriers. Focus on the new textbooks of the third grade in four editions: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th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new textbooks are compiled with core competencies as its purpose and students' learning as its center. The compilation not only touches upon students' interest, learning and growth needs, but also follows the view of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by highlighting the concepts of the integrations between learning and thinking,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centeredness, as well as promp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it or interunit theme meanings by structuring textbook content. This research argues that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new textbooks, transform the textbooks into learning materials wit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ntion behind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develop a proper view about the use of textbook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core competencies; view about the use of textbooks


(本文首次发表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5年第3期)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