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鸟类的日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2 05:42

怎么写《鸟类的日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鸟类的日记作文,想要写得好,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确定明确的主题或焦点 (Determine a Clear Theme or Focus):" "不要泛泛而谈:" 日记作文最好围绕一个具体的事件、观察或感受来写。比如,是观察到了某种特定的鸟(如红嘴蓝鹊、麻雀),记录了一次喂鸟的经历,感受到了清晨鸟鸣的宁静,还是研究了一种鸟的习性。 "选择你感兴趣的点:" 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写得生动、有真情实感。是你第一次看到某种鸟?是它异常的行为?还是它的歌声打动了你?
2. "注重细节描写 (Pay Attention to Detailed Descriptions):" "运用五感:" 不仅写你 看到 的(颜色、形状、动作),还要写你 听到 的(叫声、翅膀扇动的声音)、感觉到 的(阳光、风、鸟带来的活力或宁静)、闻到 的(泥土、青草的气息,有时可能有鸟粪的味道)、甚至 想到 的(关于它的生活、习性)。 "具体描绘鸟的外形:" 它的羽毛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特别的斑纹?喙是什么形状?眼睛有什么特点?大小如何?与周围环境相比是怎样的? "生动描绘鸟的动作:" 它是怎么飞

生态文学丨武陵鸟人:鸟类观察日记

金胸雀鹛

鸟类观察日记

文/摄武陵鸟人

斗篷山上有“两金”

2021.5.12(晴)

“五一”小长假与鸟友古松相约到斗篷山上寻找国家二级保护的中国特有鸟——红腹角雉,顺便拍拍低海拔难得一见的金胸雀鹛。

5月1日下午到达预定的接待点,事先约好的鸟导因村里临时有事没空带我们去蹲守点,急得我们团团转。天气预报只有2日、3日两个晴天,在茂密的原始次森林中去守株待兔,一天是根本不可能守到的,有自知之明的我们还没有自信到认为自己可以“鸟运爆棚”。

正在一筹莫展时,在旁边聊天的管理站黎站长走了过来,得知我们的难题后主动与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幸运的是他很熟悉山上的方位,平时国家或省里的科考项目他都基本上参加了,也去过我们要蹲守的地方,在我们的央求下,没吃饭就带我们过去了。

经过一小时多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蹲守点,根据黎站长的指点找到红外相机的位置,仔细比对了红腹角雉经常出现的图像,确定好第二天的蹲守点,并稍稍清理了一下影响相机拍摄的枯枝,尽可能不改变周边的环境,以免引起鸟的警觉。

第二天早上五点还不到,我们就背上行囊、打着手电出发了。等支好帐篷,天已经大亮,古松已经顺着管理站工作人员平时巡山的小路继续往前去了。

或许是改变了平日里的生境,差不多十二点了还没有一只鸟在镜头前面的树枝上停留。尽管山上的杜鹃,四周的红嘴相思鸟、褐头雀鹛和不同的各种柳莺都在不断地鸣叫,可就是不到帐篷前面来,红腹角雉更是不见踪影。此时古松在离我大约一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金胸雀鹛,我便匆匆忙忙背着相机去与他会合。

待我赶到时金胸雀鹛早已不知去向了,这样的情况对于我们经常野拍的鸟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坐在已经没有流水的石沟上,相互交流了上午的收获,古松开始吃自助午餐。也许是饭菜的香味吸引,很快就见到一对金胸雀鹛往我们身边的一丛矮竹林飞过来,我尽可能屏住呼吸,甚至不敢站起来,以最小的幅度挪动着身体,不断跟踪着鸟的轨迹,终于拍到了几张还算清晰的照片,也算是很好的收获了。

其实清明节来斗篷山时我拍到过金胸雀鹛,但当时是在去管理站的公路边,也许因为来往的人比较多,鸟基本上不在裸露的树枝上多停留,往往是点一下就飞,根本来不及对焦,而且能见到的次数极少,所以根本拍不到干净的照片。

金胸雀鹛在湖南极罕见,马敬能等编著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以及郑光新编著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等著作中都没有把张家界在内的湘西北地区列为金胸雀鹛的分布范围,就是最新出版的邓学健教授等编著的《湖南动物志》中也只记录了其在郴州地区等小范围的存在。但随着鸟类研究的不断深入,鸟类爱好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加之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鸟类的种类和分布范围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湘西能见到,也是必然的。而我第一次看到张家界金胸雀鹛的照片,是两年前古松和乐得轻松在斗篷山拍到的,这也是今年二上斗篷山的原动力之一。

下午四点多钟,山沟里的阳光就已经被四周的高山遮住了,我们估计红腹角雉已过了求偶期,不会再漫无目的四处游荡了,应该是陪着雌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准备筑巢孵仔,所以我们当机立断取消了蹲守计划,开始收拾装备往回转,以后几天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回去的路感觉特别难走。按说水和食物都吃掉了,应该轻巧得多,可就是走不动,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比去时多了差不多一半的时间,一周多了现在想起来还腰痛。

5月3日,我们改变计划在住地周边拍小鸟,就在路上来回走,反复走,听到鸟鸣就站着等,虽然没想拍到什么新鸟种,但想到总可以拍几张还算不错的照片的。算起来不过一公里多一点的路程,我们来来回回走了两万多步。也许是精诚所至,一天的收获还真不小,先后拍到了白领凤鹛、方尾鹟、冠纹柳莺、黄腰柳莺、褐头雀鹛、黑颏凤鹛、红嘴相思鸟、灰冠鹟莺、灰翅鸫、灰鹡鸰、灰纹鹟、栗头鹟莺、绿背山雀、铜蓝鹟、星头啄木鸟等十多个鸟种,其中冠纹柳莺、灰翅鸫、栗头鹟莺还是我个人素材库的新鸟种。

栗头鹟莺

褐头雀鹛

灰冠鹟莺

白领凤鹛

之所以说放弃原来的蹲守计划无比正确,因为我们除了拍到3个以前没拍过的新鸟种外,还拍到了金色鸦雀。刚开始我们以为是点胸鸦雀,粗看起来他们的区别主要是黑色斑块的位置不同,金色鸦雀在喉咙上,点胸鸦雀在耳羽下,加之平时见得少,没有在意。回到家里清理照片时发现不对,这才确定是金色鸦雀,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竟然还是湖南的新鸟种,前面提到的几本著作均没有记录,这足以弥补我们没有拍到红腹角雉的遗憾了。

金色鸦雀

虽然照片不是很清晰,但作为记录还是能够基本确定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就是用以抛砖引玉,期望有更多的鸟友特别是张家界本土的鸟友予以最终确定,为湖南的鸟类保护事业添加一点绵薄之力。

我想有这“两金”的存在,还有湖南新鸟种的诱惑,加上褐头雀鹛、铜蓝鹟等低海拔难见的鸟种,其他各地的鸟友也一定会向往的。

林中仙子

2024.6.23(晴)

炎热的仲夏,相对于退休的老人们来说大多在舒适的家里或避暑胜地享受着惬意的清凉,而我们这些鸟友们却顶着炎炎的夏日和肆意的蚊虫守候在村庄、社区、公园的树林中,用心观察记录着寿带鸟的生态习性。

寿带鸟因其潇洒飘逸、色彩艳丽被称之为“林中仙子”,是众多南方夏候鸟中繁殖比较晚的,因而也是“鸟荒”季前不可多得的观鸟“精品”。古人将其视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多在瓷器、锦绣中描绘其美丽的身影,寄托着美好的祝愿;文人墨客们也多有脍炙人口的诗词寄情、寓意于对寿带鸟的赞美之中,“果然南陌头,翩若惊鸿度”;民间对寿带鸟则更是顶礼膜拜,“寿带鸟,长命鹏,福瑞飞舞报平安;红绳系,白羽翘,吉祥如意谐天官”,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寿双全、平安祥和。而对鸟类摄影爱好者来说,其精妙绝伦的织造技艺、出神入化的捕虫技巧、百步穿杨的护雏神勇、心有灵犀的夫妻协同以及空中悬停的飘逸、林中穿梭的灵巧、水中沐浴的潇洒、枝头嬉戏的温馨,无一不是视觉的盛宴。

或许是生态的进一步改善,亦或许是人们鸟类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今年的寿带鸟明显多于往年。不仅在生态完好的村镇附近多有发现,就连市区机关、学校的院落里也是屡见不鲜。从张家界摄影之家的庄老师发现第一窝寿带鸟开始,陆陆续续已经发现七八个窝了。相对于十来年前的安徽绩溪、七八年前的湖北京山、五六年前的河南信阳以及两三年前的陕西洋县,今年的张家界寿带鸟可称得上惊艳,无论是交通的方便程度还是拍摄的每个场景都各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拍摄中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村民的围观,让鸟友们大过了一把“鸟教授”的瘾。田野文化老师的作品,随意一张都可称之为精品。

遗憾的是因为基建,我们发现有两个寿带窝发生了弃巢,希望这个情况能被关注和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应贯穿在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愿人鸟共和谐,同享美好新家园。

幸运的白腹隼雕

2024.7.4(晴)

六月底的连续大雨都没有办法出门,只能闷在家里,29日下午难得转为晴天,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澧水河边上的一处观鸟点想透透气,无奈水位涨得太高,根本进不去。正意兴阑珊准备打道回府时,鸟友古松传来了慈利县林业局张科长等救助疑似“金雕”的照片,两人一拍即合,立即驾车前往以一睹芳容。

下午快4点才到慈利县林业局,因正值周末没人上班,为方便确认,张科长戴上专用手套将“金雕”抱出来放在光线好的走廊上,不知它是因体力尚未恢复还是因刚进完食就被打搅生气,干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任凭我们摆弄、拍照。据张科长介绍,这只“金雕”是三合乡村民进城时救助的,当时下着大雨,见它站在公路上一动不动,于是就把它装上车送到了林业局。

经过反复确认,我们认为是白腹隼雕的亚成鸟,无论是粗厚的喙部、腿部的覆毛还是尖端明显发黑的6枚翼指,都符合白腹隼雕亚成鸟的特征,结合当时的生境,可能是连续大雨,加之刚离巢不久,体力不支而停歇在公路上了,所幸的是并没有任何伤痕。

值得一提的是白腹隼雕过去在张家界没有记录。无论是公开发表的《张家界鸟类名录》及有关张家界的鸟类调查报告还是张家界市政府编写的《张家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都没有提到白腹隼雕的存在,这次算是发现了1个国家二级保护的新鸟种,同时这也是今年以来发现第1个市内新鸟种。

经过几天的休养,这只白腹隼雕得到了充分的恢复,目前已放归自然。

小鸟观察日记

今年秋天,我在家门前玩耍时,看见两只漂亮的小鸟。我仔细观察,发现它们身体在发抖,看上去很饿,一副无家可归的样子,便把它们带回了家。

小鸟的“房子”

我翻出了之前用来装燕麦片的空瓶子,将其洗干净,在里面填入了一些松软的沙土,大约占了整个透明瓶子的四分之一。我跑到屋外,找了许多干苔藓铺在泥土上,并将它们压实,以便它们生长。但我转念一想:小鸟可能更喜欢美丽又温暖的家,于是决定让小鸟的“房子”更加美观。我再次外出,这次我带回了一株漂亮又带着根须的小花。我先将苔藓移开,种好小花之后,又将苔藓仔细铺上并压紧。为了方便小鸟出入,我还为它们做了一扇小巧的门,轻轻一推就能打开。此外,瓶子上方还设计了一些微小的通气孔,这样一来,一个普通的瓶子就巧妙地变成了小鸟的温馨家园。

8月13日 晴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两只小鸟竟是一家人,一雄一雌,在我的照顾下,还生了一个蛋,我想:它一定会孵出很可爱的小鸟!

8月14日 晴

今天,我一早起来,就跑过去查看小鸟的蛋,和前一天没什么两样。我出于好奇,便上网查了一下,原来一只小鸟需要15天才能孵化,也就是说,我还要耐心等待13天才能见到它。不过,我注意到蛋壳的颜色比昨天更加鲜艳了,我想,应该是小鸟的器官正在逐渐发育了吧!

8月27日 晴

经过13天的漫长等待,我终于可以看见小鸟了!我兴奋地跑到小鸟的家旁,仔细观察,惊喜地发现鸟妈妈和鸟爸爸中间多了一个“小肉球”。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这个“小肉球”,我小心翼翼地将它单独取出,用放大镜细细端详。为了不伤到这个脆弱的小生命,我选择在光线较弱的地方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我发现刚出壳的小鸟尚未长出羽毛,皮肤呈现出淡淡的红色,眼睛紧闭,不过还是可以看见它半透明的皮肤下那双黑色的小眼睛。可是现在的它并没有我想象那般可爱,反而更像一个“丑八怪”。

8月28日 晴

如同往常一样,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鸟,发现它的背上多了几根羽毛。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它的食槽,发现虫子没有了!我又捉了很多虫子给它们一家享用。可能是因为太饿了吧,这些虫子将近一半都是被雏鸟吃掉的。我想:现在它还看不见就这么能吃,长大后不知要吃多少呢!

8月29日 晴

今天运气比较好,我收获了满满一塑料瓶的虫子,足够小鸟吃一段时间了。我给小鸟添食加水时,发现小鸟的背上又长出了许多羽毛,看起来已经差不多长齐了。它变得有些活泼,眼睛已经睁开了,抬头望我时,还把胸前的绒毛露了出来。虽然现在它还不是很可爱,不过对比刚出生的它,已经可以说是个小“靓仔”了。

8月30日晴

今天我去看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现小雏鸟长大了很多,和它的父母长得很像,羽毛已经长全了,加上头部中间那条黄色的条纹,真是又酷又可爱!此外,小鸟还可以像它的父母一样吃水果了。我高兴极了,想改善它的伙食,便为它泡了一杯燕麦片,希望能为它提供更多的营养。

8月31日—9月10日

在这个生长阶段,小鸟必须学会捕食、飞翔、筑巢等生存技能,整个过程都要由鸟妈妈和鸟爸爸教导,我除了添食加水外,我没有干预这个过程。不知过了多少天,小鸟学会了飞翔,便在我家前面的树上筑了巢。尽管如此,我还是会为它们送去食物。

我的小鸟们现在获得了自由,虽然我心中充满了不舍,但看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指导老师:解海英)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