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2 06:27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幼儿园六月底周计划写作注意事项的作文:
"精心规划,静待夏末——谈幼儿园六月底周计划写作要点"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六月底,幼儿园的学期也即将接近尾声。在这个充满离别感伤与期待喜悦的特殊时期,一份详尽、周全的周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常规教学活动的延续,更是对学期总结、暑假衔接以及幼儿情感关怀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撰写六月底的周计划时,教师们需要更加细致和用心,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一、 紧扣主题,关注学期总结与回顾"
六月底的周计划,首要任务是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计划中应体现对幼儿在各方面发展(如认知、语言、社会性、身体动作等)的回顾与评价。可以通过展示性活动、成果分享会、幼儿成长档案回顾等形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计划内容要围绕“学期回顾”和“暑假准备”这两个核心主题展开,让活动设计既有总结性,又有前瞻性。
"二、 情感关怀,做好离园与假期引导"
这个阶段,幼儿可能会因为即将离开幼儿园、离开老师同伴而产生焦虑或伤感情绪。周计划中必须融入情感教育元素,安排一些能促进幼儿间相互表达感谢、分享不舍与期待的活动,如“我的
八月骄阳似火,汉台区幼儿园秋季招生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在该区教体局的统筹安排下,各幼儿园早早行动起来,结合区域内适龄幼儿分布和园所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贴心服务,将“让孩子就近入园、让家长省心放心”的承诺,融入招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莲花池幼儿园里,园长郑晓艳正仔细检查新增加的游乐设施的安全性。谈起秋季招生工作,她介绍道:“上学期末我们就开了部署会,摸清了附近居民孩子上幼儿园的需求,新学期计划开设两个新小班。” 幼儿园不仅提前整理优化了园内的设施设备,更主动把服务做在前头。
▲ 莲花池幼儿园安装游玩设备
七月初,园所便敞开大门,集中新生家长参观。老师们面对面地耐心讲解报名注意事项、所需材料及缴费流程,让家长们“心里有本明白的账”。
整个暑假,值班老师都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家长。8月16日,家长张璇就在值班老师的陪同下,仔细参观了教室、活动区和户外场地。“幼儿园干净温馨,功能区域丰富,老师特别耐心细致。” 张璇满意地表示。开学前一周,莲花池幼儿园还将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确保8月31日新生报到顺利。
▲ 莲花池幼儿园为新生家长讲解园所情况
在规模较大的城东幼儿园,高效便捷的招生方式同样赢得了家长赞誉。这所2022年9月投用的公办一类园,精心制定了今年秋季小班的招生方案。
招生启动前,幼儿园便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了详细的招生公告和网上报名指引。6月中旬,幼儿园采用“线上登记+线下核验”的方式开展招生。家长李娜对此深有体会:“在公众号上看到通知,按要求在家用手机就把信息填好了,省时省力,特别方便!”
▲ 莲花池幼儿园老师检查床铺稳固性
报名期间,汉台区教体局、七里街道办事处和七里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都前往现场,共同监督网上报名和后台审核的实时进展,确保整个过程阳光透明。这座占地宽阔的区级优秀幼儿园,始终秉持“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的理念,这份用心也通过有序、高效的招生工作,传递给了每一个新加入的家庭。
▲ 城东幼儿园校园环境
从莲花池幼儿园的温馨前置服务,到城东幼儿园线上线下的高效协同,汉台区各幼儿园都在为新学期做着扎实的准备。汉台区教体局通过科学分析人口密度,动态优化资源分布,努力让“家门口上好园”的美好愿望落到实处。
针对近期部分民办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终止办学的实际,该区教体局还周密制定了“一园一策”分流方案,确保每一位在园幼儿的学习成长无缝衔接。目前,396名幼儿已全部分流安置到周边优质的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
▲ 城东幼儿园教室
开学在即,汉台区各幼儿园的老师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环境布置、安全排查和技能提升,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当九月的晨光洒满园所,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将成为这些“爱的乐园”最美的风景。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正日益成为汉台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受。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8月15日电 记者手记|从埃塞俄比亚植树造林感受中非携手绿色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方强
雨后的东非高原,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气息。每年6月至9月是埃塞俄比亚雨季,雨水让植物焕发勃勃生机。在这片土地上,当地政府和民众正着力修复和维护生态,逐步走上绿色发展道路,而中国理念和方案正助力加速这一进程。
7月31日,在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号召下,一场全国性植树造林活动在各地展开。据该国农业部统计,当天共完成植树7.14亿棵,创下该国单日植树总量新纪录。
这场景似曾相识。挥锹培土、围堰浇水、扶苗植绿……中国多年来始终扎实稳步推进国土绿化。2024年,中国完成国土绿化面积超1亿亩,包括造林6669万亩、种草改良4836万亩。目前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2019年,为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退化和粮食安全方面的挑战,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提出了“绿色遗产倡议”,呼吁全民积极参加植树活动。2019年完成植树47亿棵,2021年为68亿棵,到2024年这个数字已达到75亿棵。
“绿色遗产倡议”正为埃塞俄比亚带来广泛收益。农业部研究表明,得益于这一倡议,埃塞俄比亚每年土壤流失量已大幅下降,倡议下种植的果树已结果,有效助力粮食安全保障。
埃塞俄比亚的生态治理思路在很多方面与中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相互呼应。中国多次表示,支持埃塞俄比亚“绿色遗产倡议”。在实践中,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展开了紧密的绿色合作。
埃塞俄比亚灌溉与低地部国务部长恩德里亚斯·格塔此前曾受邀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国家的专家们到中国新疆参加中非治沙培训班,并考察中国防沙治沙和防治荒漠化技术。
格塔说,中国在修复退化土地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我们需要加强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包括在知识、技术以及能力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据他介绍,在中国政府支持下,埃塞俄比亚不少退化土地已经得到恢复。
多年来,中国分享的经验和技术为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为遏制撒哈拉沙漠扩张,非洲国家近年来开展以“绿色长城”计划为核心的荒漠化治理,充分借鉴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与技术,收获显著成效。
据泛非“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建设非洲“绿色长城”的灵感,来自中国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国已多次举办非洲国家“绿色长城”建设专题研修班和技术培训班。如今,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已演变为一套综合性荒漠化治理体系。
埃塞俄比亚林业发展局专家阿贝鲁·泰纳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应对环境挑战尤其是荒漠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让埃塞俄比亚受益匪浅,比如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土地退化情况、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以及沙丘固定技术。
“中国专家多次为埃塞俄比亚官员和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研讨会。埃塞俄比亚还设立了试点区域,将中国成功的生态恢复方案运用到埃塞俄比亚多样的高原和低地环境之中。”泰纳说。
除了生态修复,中国的经验和技术也在助力埃塞俄比亚开展绿色转型。在埃塞俄比亚中南部城市阿达玛的山地上,中国制造的风电机组巍然耸立。风机叶片随风转动,“绿电”被源源不断送上输电线路。这一可再生能源项目采用了中国技术、标准、设备和运营管理服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创绿色未来,无论是在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还是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不仅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也通过分享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朝着绿色发展目标不断前行。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