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2 08:26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一九四二》的观后感,并结合作文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一九四二》观后感:历史的洪流中,人性的光辉"
《一九四二》这部电影,以1942年河南大饥荒为背景,讲述了在灾难面前,一群普通百姓的生存挣扎和人性的光辉。观影过程中,我深受震撼,也引发了我对历史、人性以及生命的思考。
"一、观后感内容:"
1. "背景介绍:" 简述电影背景,即1942年河南大饥荒,当时百姓面临饿殍遍野的惨状。 2. "人物塑造:" 分析电影中主要人物,如范小娥、范进、赵国华等,他们如何在灾难中展现出的不同性格和选择。例如,范小娥的坚韧、范进的愚昧、赵国华的善良和无奈。 3. "情节分析:" 选取电影中的关键情节,如逃荒、卖儿卖女、官员的腐败等,分析这些情节如何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4. "主题升华:" 总结电影的主题,即在大灾大难面前,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交织,但最终善良和希望仍然存在。电影也警示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关注弱势群体。 5. "个人感悟:" 结合自身实际,
《一九四二》品读有感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是2012年上映的一部电影。上映后《一九四二》叫好不叫座,电影票房不好,远远低于同期上映的《泰囧》。以至于后来冯小刚导演说了一句“只有垃圾观众才导致了有垃圾电影”和“我认认真真拍电影,却远远抵不过随便拍一部”的言论。
当年我去电影院看了,首先说明一下,我当时在电影院没有出票,而是给了我一个票根,然后就能进影厅看了,当时没在意,后来有新闻爆出某电影买票房的事件,是买了《一九四二》,然而出的电影票上标注的却是另一部电影,然后可以顺利观看《一九四二》的情况。我不做评论,过去了那么久的事情,没必要。
然后我当时认为《一九四二》拍的不错,但是总感觉如隔靴搔痒一样,看的就是那么难受,总感觉导演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在电影中就是看不到。但是不妨碍我对这部电影的高度评价,确实拍的很好,比同期上映的电影要好的多,但是票房就是不行。
在这期间,我想过,票房不行,因为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不对,明明是快要过年的欢乐时光,偏偏要上映这种让人堵心的电影,所以没人看。后来才真正明白,是因为大部分人看不懂这部电影才不去看的。应该说是昨天晚上我喝了点酒,然后打开电脑,发现当年下载的这部《一九四二》还在,于是打开再次看了一遍,然后我就有了新的感受,现在不吐不快,给大家说一下。
一、那段历史其实是割裂的,很多人都知道,一九三一年日本开始进攻沈阳开始,我们国家就开始了抗日战争,但真正认可的抗日战争是从一九三七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的,出于很多原因,大多数的人并不清楚这段历史。只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八年时间,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终于胜利了。
二、在八年抗战中发生的事情,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以至于网络上经常说到“粤军不灭,川军不出”的口号,这句口号对不对?我不做评价,但是这句口号是那些网络营销号提出的,他们提出这句口号是怎么来的呢?还是对淞沪会战的回顾中提出的。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有人纪念,因为这是标志性事件,那抗战中河北、河南、山东的人民是怎么样呢?有人纪念吗?从七七事变开始,北方大地惨遭日本鬼子肆虐,但是这段历史鲜被纰漏。
三、大多数人根本不清楚《一九四二》的背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鬼子在北方大地肆虐,光头政府为了抵制日本鬼子进攻河南,于是突发奇想,如果有一场大的灾难,是不是就能阻挡日本鬼子的进攻呢?于是一九三八年轰炸花园口事件就此发生了。具体事件我不多做表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然后就出现了一个名词,叫做“黄泛区”。我家乡的一个农场就叫做《泛区农场》。“黄泛区”这个名词不仅仅是河南才独有的,因为黄河花园口被炸,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都有非常大的灾难。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河南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安徽、江苏两省的群众没有计算在内。
四、电影《一九四二》的背景就是花园口大堤被炸后出现的。大家众所周知的是大灾之后,一定会有各种伴生灾难发生。于是在那之后河南全省都遭灾了,什么灾难呢?先是旱灾,然后是蝗灾,电影中都有叙述,不过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很正常,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注这些的,包括我,直到多年后我再看,那是我酒后较真的研究那段历史才真真理解的。如果没有那一段凄惨的黄河决堤事件,之后的旱灾蝗灾都可能不会出现,但历史不会因你的猜想而改变。
五、一九四二年是一个什么年代呢?电影中介绍了很多事件,冯小刚导演想表达什么呢?河南遭灾在当权者眼中只不过是世界历史中的沧海一粟,是一件小事。但是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某民国政府记载了死亡三百万人。
六、《一九四二》的真实历史背景。那一年,河南已经遭受了几年的水灾、旱灾以及蝗灾了,那几年河南大部分地区基本颗粒无收,大批量的人民没有饭吃,而当时的国民政府没有任何救灾措施,所以造就了灾民遍地的情况。电影中所展现的主角所在的地方是新乡,为什么是新乡呢?因为从郑州、开封以东南的商丘、许昌、周口都是水灾现场,已经死的很多了。而这时候的新乡遭遇旱灾、蝗灾两三年了。大量的人民是真的没有吃的了。然后就是日本人组织的豫北会战了,日本人都要打来了,又没有吃的,所以人民不逃荒,又能怎么办呢?
七、某些地方的人鼓吹抗战时期某些地方从未被日寇占领,是某些地方的人英勇抗战。可实际情况是某些地方在河南遭灾之后,在某一时期拒绝灾民进入。然后的情况是什么呢?直到一九四四年5月25日,洛阳才最终沦陷。然后日军的进攻方向就不再往西了,因为占领的这些地方足够了。进攻方向则去了河南往南了。也就是《豫湘桂战役》了。这也就是某些人说的日寇不敢攻打某些地方,如果没有山西与河南的坚决抗战,某些地方呵呵呵。
八、当时电影上映的时候就直到冯小刚导演因为很多原因不能把事情全面的展现,很多事情不能出现在电影中。所以大家看了电影总感觉有不舒服的地方,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现在联想整个历史事件,就完全明白了。
九、多余的不说了,再说,不一定能被发出来。不敢写啊。大家自己感受吧,建议可以再看一遍,主要是结合历史再看一下。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