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2 09: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校园午餐的日记作文,想要写得好、写得出彩,确实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一、 写作前思考与构思 (Pre-writing)"
1. "明确中心思想 (Clarify the Central Theme):"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单纯记录午餐的丰盛或简单?是描述午餐时的快乐或烦恼?是观察到了什么特别的同学或事件?是表达对食物的喜爱或吐槽?想清楚中心点,才能让文章有重点。 2. "确定写作角度 (Determine the Writing Angle):" "事件型:" 重点描述午餐过程中的具体事情,比如排队、打饭、与同学互动、某个有趣的插曲等。 "描写型:" 重点描绘午餐食物的外观、气味、味道,以及餐厅的环境氛围。 "情感型:" 重点抒发午餐时的感受,如满足、失落、孤独、期待、温馨等。 "观察型:" 重点观察午餐时的校园景象、同学状态,并由此引发思考。 "结合型:" 将以上几种角度结合起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3. "收集素材 (Gather Materials):" "回忆:" 仔细回想今天的午餐是什么?有谁?在哪儿?当时的心情如何?看到了什么? "细节:" 尝试回忆一些具体的
曲靖工商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学生食堂的食品卫生与安全,除了按有关部门要求有专人专责严把食材采购、储藏、制作和食品留样、出售等关口外,细化管理措施、学校领导到学生食堂陪餐已成制度化、常态化。学校领导走进食堂与学生同窗购买饭菜,同桌吃饭,倾听学生的心声,这种做法值得提倡和鼓励。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晴
沉下身子:意外的收获
我今天值周,早上6点查看校园,一切正常。6点30分,和总务处负责人姜泽稳来到学生食堂,离早餐时间还有30分钟,食堂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学生的早餐。我首先查看食堂人员的健康证,查看错峰错时有序分餐标识及早餐、午餐、晚餐菜谱,然后到储藏室查看进货菜单和食品的种类、进货地点及索票索证等情况,再看食品留样。在加工间,我看到洗好的西红柿,便问食堂主管杨师傅:“现在市场上有激素催熟的西红柿,这个是吗?”他说:“不是。”我又接着问:“自然生长成熟的西红柿与激素催熟的西红柿有什么区别?”他饶有兴致地说:“从外观上看,西红柿的表皮暗红且有一丝丝的青丝,呈圆滑状,那是自然成熟的西红柿;相反,西红柿的表皮鲜红、有白点的,那是用激素催熟的西红柿。从手感上看,自然成熟的西红柿手感软而不硬,掰开看籽粒呈土黄色;用激素催熟的西红柿手感硬而不软,掰开看籽粒呈绿色或籽粒少。口味上,自然成熟的西红柿鲜而有酸甜感,用激素催熟的西红柿味涩。”这是我意外的第一份收获。
学生们陆续步入一楼食堂,间隔1米有序刷卡购早餐,按坐西朝东的方向入座就餐。这时,负责食堂管理的徐天虎、缪志娟、赵振华老师也来查看学生就餐情况,并忙着告诉我:“食堂已购买食品安全检测仪,能检测农药残留等,避免食物中毒,让师生员工放心吃。”“食堂又多了一道防线!”我高兴地打趣道。这是我意外的第二份收获。
我与学生一同排队刷卡购买了一份汤圆,恰好西南角有空位,我走过去与学生们坐在一起。我刚坐下时,学生们有些拘谨。我问左边的一个男生:“今天的早餐味道怎样?”他说:“可以,比在学校外面吃得好。”我又问右边坐着的一个男生:“早点的种类还满意吗?”他说:“早点的种类很多,很满意。”前排一个大个子男生扭过头来说:“早餐数量再多点,就更好了!”听这个男生直言不讳的话,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早餐要种类多、口味好、数量足,这是学生在学校成长的生活保障。
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 晴转阴
对症下药:饭菜数量足
值周的第二天中午11点30分,我又走进学生食堂陪午餐,同学们都微笑着主动向我问好。我和姜泽稳老师端着刷卡打的饭菜,找了两个空位坐下,一边吃一边询问学生就餐情况。同学们都笑着说:“饭菜数量比以前多了。”
就在这时,一个女生告诉我:“有的学生衣着不整洁,有的学生剩饭剩菜多,不珍惜粮食,个别学生一边吃一边玩手机,个别食堂管理人员不敢管。”我听后便想,学校一直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就餐习惯,怎么还有学生有这样的坏习惯,原因在哪里呢?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多云有阵雨
迅速整改:舌尖习惯好
在星期四下午的校长办公会上,我通报了陪学生就餐的情况:“一喜一忧一问题”。喜的是学生对饭菜满意了,忧的是个别学生还存在衣着不整洁和就餐习惯不好的现象,问题是个别食堂工作人员不敢管学生。同时要求食堂加强管理,细化“六T”(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管理措施,把问题看透,把责任压实。要求总务处负责人姜泽稳牵头召开食堂存在问题整改会议,立行立改;各班用晚自习召开“就餐良好习惯养成”主题班会。
下午5点30分,我走进学生食堂,查看学生们的仪容仪表,发现学生们穿着整洁,精神面貌好,吃得都很开心。我问排队打饭的学生:“就餐秩序怎样?”学生说:“可以!按就餐标识间隔1米排队,不仅整齐,而且可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时,主管食堂的杨师傅走过来告诉我:“食堂购买的蔬菜、肉食都索票索证,确保师生用餐安全。”
听完后,我的心情一下子“豪迈豪迈的”。看来,陪学生就餐十分必要。
(作者系曲靖工商学校副校长)
叙事
我想,有时我们不能光看表面,还需沉下身子,才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走进餐厅,就是给学校‘号脉诊断’的一条捷径。 ——杨学杰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校长陪餐最基本的要求,更多的是,陪餐当成为校长了解校情、解决问题、治理学校的决策信息搜集环节之一,帮助管理者不断补齐短板,提档升级。只要长期坚持,办一所学生满意、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高品质学校就不会遥远。
5月16日 星期四 早餐
就餐延时:多一份体贴
今天值班,早上6点50分我就来到餐厅,看见餐厅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当日的早餐。我随同餐厅主管张康平一起去后厨巡查,先查看了一遍凌晨4点填写的所有进货菜单。我发现有买回来的豆芽,便问张康平:“现在市场上有许多施了化肥的豆芽,咱这个是不是?”他摇了摇头。我问:“你们怎样区分豆芽有没有施过化肥?”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从外观上看,施过肥的豆芽长得又粗又直,没有施过肥的豆芽弯曲,还带有长须;从口味上讲,施过肥的豆芽几乎没有豆芽味道,甚至还会有一些化肥的味道……”
最后,他还特意告诉我,供应餐厅的豆芽都是定点购买,生产的作坊他们经常去,品质有保障。
学生们陆陆续续步入餐厅刷卡打饭。餐厅东边有一个桌子留有一个空位,我打了饭坐过去,同桌的三个男生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一落座,他们有些拘谨。我问旁边的一个小男生:“今天早上的饭菜怎么样?对口味吗?”他说:“挺好的。挺热乎的,比早上在家里吃的都好。”我又征求坐对面男孩的意见,他直言不讳地说:“花样多了,但是,有重复。比方说,有了煮熟的鸡蛋,就不需要鸡蛋炒辣椒了。”第三个男孩没等我问便直接和我交谈起来,他说:“校长,咱们早餐的时间有点短,可不可以再延长10分钟?”
安全、营养、科学合理,是让孩子们吃好所包含的几个层面。反复掂量学生的话语,可不可以再给学生10分钟就餐时间呢?
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6月3日 星期一 早餐
沉下身子:多一点收获
“早餐花样虽多,但是有重复”和“早餐时间偏短”等学生就餐问题,摆在了学校班子面前。根据校委会的安排,我立即组织班子成员开会,按照菜要可口、营养全面的要求,克服简单、随意、重复的倾向。会后,立即面向学生征求意见,重新制订一周菜谱,两周调整一次。争议最大的是是否延长学生就餐时间——教学线上的同志认为早上学习时间金贵,后勤管理人员认为,无论如何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用餐时间,只有吃好,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在原来基础上延长10分钟”,经过充分论证,最后大家形成了一致的意见。两周过去了,今天早上利用早餐时间,我又随意找个地方坐下。学生看见我,主动向我问好。他们笑着说:“早餐时间延长10分钟,用餐更人性化了。”
但是,他们却告诉了我另外一个“秘密”:纪律班长“不敢管”,个别同学不注重自我教育,说粗话、留长发,等等。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虽然不分管德育工作,但我要把真实的情况在校委会上开诚布公:学校实施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三自”育人机制还有不足之处——个别环节有形式主义倾向。
今天收获了“一喜一忧”。我想,有时我们不能光看表面,还需沉下身子,才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走进餐厅,就是给学校“号脉诊断”的一条捷径。对于管理中存在的“不敢管”等形式主义问题,根基在哪里呢?是方案存在缺陷,还是中层干部工作不扎实?我是直接干预,还是通过管理层面修正?
我琢磨着。
6月12日 星期三 午餐
诊断改进:多一道防线
在本周一的例会上,我着重给各位年级主任讲了我的观点和要求,核心是:找出问题的现象,一一分析,总结出问题的实质;改进工作作风,把问题看透,把责任压实,不仅要注重过程,还要看育人的结果;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参与,积极应对。这是我对学生提出的“学校实施的‘三自’育人机制个别环节存在形式主义倾向”的问题的回应。而这些,正好说进了老师们的心坎里。
中午学生下课,大批学生有序进入餐厅打饭就餐。我也跟着学生刷卡打饭,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我看了看学生打好的饭菜,又看了看正在用餐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吃得香喷喷。我问:“今天味道怎么样?”孩子们点点头,说:“可口,好吃!”我又问了坐在对面的一个男生:“你们班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做得怎么样?”他认真地说:“班级纪律很好,上课的合作、讨论也挺有用。”当我询问学生的仪容仪表情况时,另一名学生告诉我,班里的仪容仪表委员最近抓得很紧,再没有留长发的学生。
食堂后勤处主管人员告诉我,运城市市场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已经来过,赠送了一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仪”,并帮助安装、调试新设备。这台设备和运城市市场监督局远程连接,监督人员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够掌握学校餐厅就餐的安全情况。“学生的饮食安全又多了一道防线。”
听完后,我的心情一下子敞亮了。
(作者系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04日第8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