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2 1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活雷锋》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
1. "明确核心主题:" 《活雷锋》这部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其他形式)的核心是什么?它想表达的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弘扬,还是通过新的视角解读雷锋精神,或是探讨在当代社会如何践行雷锋精神? "注意:" 你的观后感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核心主题展开,避免跑题。
2. "清晰的结构安排:" "开头:" 简要介绍你所观看的《活雷锋》的基本情况(如类型、主要情节梗概,不必过于详细),然后直接点明你的总体感受或核心观点。可以设置悬念或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主体:" "具体分析:" 这是观后感的核心部分。选择影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感触最深的"具体情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或主题表达"进行深入分析。 "结合实例:" 用影片中的具体事例来支撑你的观点和感受。例如,主人公是如何帮助他人的?他的行为体现了雷锋精神的哪些方面?影片中哪些场景或台词触动了你? "联系现实:" 将影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是否依然重要?
■舞钢一高 一(1)班 陈奕冰
雷锋这个名字可以说已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无论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满一火车”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还是学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月活动,都在告诉我们,雷锋精神应该永存于我们心中。究竟是怎样的魔力,让大家不断宣扬与传承雷锋精神?读完《雷锋的故事》,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雷锋的童年十分悲苦。父亲先后被国民党和日寇殴打而惨死,母亲受地主的凌辱逼害后自杀,哥哥因做工得肺结核病死,可怜的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被本家奶奶收养。他上山砍柴被地主以穷人不许上山砍柴为由,用镰刀在手背上连砍三刀。然而,凄惨的童年并没有让他碌碌无为、自暴自弃,而是乐观坚强、力争上游。
雷锋曾言: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属于永远忘我劳动的人,属于永远谦虚的人。确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有限的,而年轻的时光,更是珍贵而一去不返。年华虽会老去,但若心灵仍保持奋斗的姿态,生命仍会继续绽放别样的精彩。风华正茂的我们,应珍惜这短暂的青春,保持斗志昂扬、力争上游的姿态,为远大的理想忘我奋斗,而不是肆意挥霍宝贵的青春时光。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这段纯真美好的岁月,不至于在时光流逝后,感慨自己虚度了最美丽的青春时光。
正如泰戈尔所言: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雷锋选择化悲愤为动力,怀着服务人民、服务党的信念,积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也应该像雷锋一样,即使遇到挫折也仍心存希望,敢于重拾信念,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实现属于自己的精彩。
由此,我又想到了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他说:“要在绝望之山上开采希望之石。”创业之初,新东方的教师们只能挤在一个窄小的办公室,学员更是少得可怜,但俞敏洪从未放弃,心中常怀希望,一步步坚持,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诚然,希望看似邈远而又触不可及,但正是因为这份希望与脚踏实地的坚持,才成就了新东方,成就了俞敏洪。张海迪在轮椅上学会26门外语,霍金在病重的情况下写出《时间简史》,史铁生残疾之后坚持写出更多感人的作品。他们的人生不可谓不悲苦,但他们和雷锋一样,拒绝自暴自弃,拒绝碌碌无为,满怀希望地奋斗,书写出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生,最终散发出旭日般的光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像他们一样,怀揣着希望的种子,奋力拼搏,拓宽自己生命的厚度。
实现真正的青春,还应做到保持谦虚的态度。魏征曾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即便雷锋因做好事而得到诸多荣誉,他也从未因此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是一直以谦逊的姿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回首过往,古今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是沉稳谦卑、不骄不躁之人。孔子博学仍能不耻下问,怀揣一颗谦卑之心向他人求教,哪怕对方不过是一个天真的孩童;大作家萧伯纳曾把一个小女孩的话当作终身教诲,只因为她让他懂得了平等和谦虚;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然而他总是谦逊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谦逊品性。正如证严上人所言: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越有谦卑的胸襟。人生是一场道阻且长的修行,而谦卑是我们青春修行的第一课。一个人要想在修行之路上获得非凡的成就,就必须时刻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谦逊地学习他人之长处,弥补自身之不足。
《雷锋的故事》虽然只讲述了发生在雷锋身上的一些日常小事,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这种精神将成为我们在漫漫岁月征途上踽踽独行的灯火,成为我们人生的风向标。纵使雷锋已归入尘寰,但雷锋精神将永被传承,似那巍巍群山挺拔于九州大地,永存于华夏子民心中。(指导老师:张四丽)
作者:钟良
雷锋是几代人心中共同的“男神”,他灵魂中的闪光之处多到可以统一我们对于一个好人的所有评价标准。我们会用“你真是个活雷锋”来形容一个集质朴、善良、大爱、无私等诸多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人。他的名字已然成为了好人的同义语和代名词。而今,面对疫情,我不禁会想,如果雷锋还在,他会怎么做呢?
螺丝钉,金石不锈——如果雷锋还在,面对疫情,他会奋不顾身、忘我工作。要做通讯员,就做最勤快的通讯员;要做拖拉机手,就做技术最好的拖拉机手;要做战士,就做最听党的话的战士。这便是雷锋的精神,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倾尽全力,无怨无悔,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在危难中体现担当。如果雷锋还在,面对疫情,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冲锋在前。而今,疫情当前,医务人员竭尽所能,与死神抗争;基层干部披星戴月,护群众安全;快递小哥来去匆匆,供日常所需;清洁阿姨坚守岗位,保环境卫生。有他们在,我们不慌;有他们在,生活不乱,他们平凡而又不凡,他们便是雷锋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赤诚心,匪石不转——如果雷锋还在,面对疫情,他会心怀大爱、无私奉献。雷锋短暂的一生做过多少好事,我们不得而知。我想他日记中记载的也仅仅是冰山一隅。但是我们却清楚地知道:他的心里始终没有自己,他的心里一直装着别人。如果雷锋还在,面对疫情,他一定会第一个报名援汉,也一定会把自己攒下来的工资尽数捐给疫区。其实。新时代的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打响以来,各省的医疗救援队伍纷纷集结,奔赴武汉战场;各大企业自发捐款捐物,支援封锁中的孤城;各地群众响应号召,在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队;海外儿女积极行动,把整箱整箱的物资寄回。因为有爱,所以有希望,因为无私,所以无所惧。
必胜念,磐石不移——如果雷锋还在,面对疫情,他会乐观坚定、充满信心。雷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幼时父母亡故、兄弟早殇。童年的不幸经历并没有让雷锋意志消沉,相反,他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总是那般热情积极。我想如果雷锋还在,他一定会鼓励、宽慰战友,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人。对一个人最致命的摧毁,不是摧毁他的身体,而是摧毁他的意志。实践也证明:战胜病魔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便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对患者如此,对国家亦如此。中华民族何以历经重重磨难,屹立东方不倒呢?答案便在“信念”这两个字上。疫情中的中国精神便是不消沉、不屈服、不退缩,有信心、有办法、有力量。
我们常说,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他的奋不顾身、忘我工作,他的心怀大爱、无私奉献,他的乐观坚定、充满信心是我们战胜疫情的精神给养,更值得我们终生学习。(钟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