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2 11:26
写作核心提示:
下面我将为你写一篇关于“大好河山”的作文,并附上写作这篇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
"作文:壮丽河山,吾土吾民"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我们的祖国,拥有着幅员辽阔、景色壮丽的河山。从北国冰封的苍茫大地,到南海碧波万顷的浩渺海疆;从东部平原的沃野千里,到西部高原的雄浑壮美;从巍峨挺拔的群山,到蜿蜒曲折的江河……这大好河山,不仅是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载体,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最深沉的眷恋与自豪。
放眼望去,群山巍峨,连绵起伏。西部的昆仑、喜马拉雅,如同钢铁巨龙,守护着家园,其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神圣与庄严。东部的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朝拜的圣地,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北方的燕山、大兴安岭,层峦叠嶂,林海浩瀚,见证了北国风光的辽阔与苍劲。这些山,有的险峻奇绝,引人攀登探索;有的温柔敦厚,孕育万物生灵;有的则沉默矗
对于中国人而言,我们骨子里有一种“不可被战胜”的信仰,同时又有着“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前者源于传承不断的悠久历史所赋予的自信,后者则源自近代百年屈辱留下的教训。但我们也应看到,文化绵延的背后,不乏不屈不挠的斗争,而近代史的动荡中,中国又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一个更为辩证的视角会让我们少些盲目的情绪,多些理性的自豪。
历史的天空,风雨总是多过晴天。回溯往昔,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刻——从十七万华工远赴欧洲,到巴黎和会上为尊严与主权呐喊,从救援犹太人的何凤山,到中国远征军两度入缅作战——中国人都坚守了自己的品格。中国人以实际行动诠释民族秉性,用“无为而治”的理念推动人类命运发展,以“无言之教”教化世界。我们从不高喊空虚的口号,也绝不吹嘘浮夸的英雄主义。所谓大隐于世,便是无论命运的高峰与低谷,都不影响我们踏踏实实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世界无需对我们的所作所为加以评价,只需记住,成就这一切的,是一个个中国人。我为前线的战士种下一颗口粮,我有我的使命;我为保家卫国捐钱捐物乃至献出生命,我有我的信仰;我为科技的飞跃贡献智慧,为最终的胜利争夺技术革新的节点,我有我的骄傲。“我们都是中国人”,从此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在书写民族的、世界的、全人类的命运。
在气势恢宏的史诗叙事之下,我们还应让沸腾的血沉静下来。构建历史的并非叱咤风云的弄潮儿,而是那些朴实无华的人民。就抗日战争而言,广大人民群众是驱逐日寇赢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在抗日战争中,无数普通百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们或组成游击队,在敌后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破坏敌人交通线、袭扰日军据点;或筹备物资,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晋察冀、晋绥、冀中等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创造了一处处“敌后抗日模范根据地”。他们挖地道、建高墙,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争的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是他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我们渴望以战火审判文明的时代一去不返,然而战火仍在全球多地蔓延。如果有一种精神能让人类逐渐褪去野蛮的冲动,拥抱温良,那便一定是中国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源自过去,救赎当下,也必将引领未来。这是永不可撼动的坚韧的河山!
付鹏: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廖奔
长城是我儿时山河梦幻里的一道铜墙铁壁,矗立于古燧烽火、沙场狼烟、斗转星移、山海陆沉之间,把荒漠戈壁、劫掠杀戮挡在外面,把田连阡陌、攘攘墟里包在里面,才有这太平锣鼓、盛世雍熙和懵懂小儿的欢乐童年。这一挡,就是两千年。
长大有了文化意识之后,我时而在长城奔走。我去过故土南阳盆地边缘伏牛山脉的楚长城、横剖齐鲁大地的泰沂山脉的齐长城、萧萧易水旁侧的燕长城、巍巍太行山脉的娘子关长城,它们都是内长城,逐鹿中原的历史烽烟早已消停。但我更迷醉于绵延万里碐磳耸峻的外长城,它起始于东海,沿着燕山山脉西延,经北京、大同,至宁夏、甘肃,从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穿越茫茫戈壁、浩瀚沙海,一直伸向极目西天的地方,把东亚大陆的文明与生态划出一条横贯分界线,让我傲世的古国文化在它的庇佑下勃发与繁盛。
住在北京,我常去长城关隘发思古之幽情,熟悉了八达岭长城的倚山临海之势、居庸关长城的劈岩削壑之劲、慕田峪长城的萧瑟晨影、古北口长城的苍凉残照、金山岭长城的挺拔雄浑、司马台长城的峭立陡耸、箭扣长城的险峻雄奇。为踏勘文化遗迹,我从山海关、雁门关走到玉门关、阳关、嘉峪关,去探查张骞“凿空”西域的筚路蓝缕,去体验李广、卫青、霍去病的铁血征战,去寻旅法显、玄奘的宗教坚忍之途,去感受丝绸之路的绵延不绝。
资料图片
长城是人类冷兵器时代最为恢宏苍凉的防御体系,用它的坚固持久阻敌于国门之外,为富庶而娇嫩的农耕文明筑起一道篱笆。开了菜园子,总要修起篱笆以防外人进来毁菜。修篱笆的人没有想着出去毁别人的东西,只想着守护好自己的东西。两千年来,长城守护着土地和农耕,守护着定居和种植,守护着房屋和庄稼,守护着妇女和儿童,这才有了多数时间里的和平与宁静,延续了中华脉息。
长城用夯土、砌砖、垒石的方法,按照古代城池技术和建造工序,在荒山野岭之上、悬崖峭壁之巅,用工匠、民夫、士兵的滴滴血汗粘接而成。它是用生生世世的接力打造、绵绵无绝的永恒戍边、无数劳工的遗骸谷底、千万家庭的妻离子散作代价的工程,这才换来相对的安居与和平,其成本无法测算。
中国历史是蜿蜒曲折的,因而我们的精神图腾——黄河、长江、龙、长城、大运河,无一不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线。它们让人联想到绵延不绝、生生不息,虽有高低起伏、时断时续,但终究是永不停歇、继往开来。
在历史的进程中,农耕、游牧的界限泯灭了,长城最终也成了内城,两畔的文明融合为一体。当锐利的工业文明切入柔软的农业文明,新的民族危亡来临,长城失去了它的固有优势和作用,中华儿女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去筑起新的长城,在弹片横飞的战火中寻求民族的新生。
今天的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长城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迹,成为我们对先祖披荆斩棘功勋的缅怀与纪念。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既是人类伟大遗产的无价存留,也是中华民族特定心理与情感的珍贵结晶。
不知从何时开始,外国人到北京要体验三件事:吃烤鸭、看梅兰芳、游长城。当他们登上八达岭长城最高点的观日台,金风萧飒,俯瞰的是中华大好河山。
长城,象征着一个伟大东方民族的意志与气魄、智慧和精神。
愿长城成为文化使者,引领我们与全世界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9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