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2 13:27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三年级上册写作教学计划中,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三年级上册写作教学计划:关注关键事项,点亮写作之路"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生开始从“看图写话”和简单的句子表达,逐步过渡到正式的篇章写作。因此,三年级上册的写作教学计划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起点,更是培养其语文素养、激发表达兴趣的关键阶段。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事项,以帮助学生顺利开启写作之旅:
"一、 夯实基础,重视“说”与“读”的结合"
写作并非空中楼阁,它建立在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清晰的思维之上。
"重视口语表达训练:" 三年级学生往往有话想说,但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前演讲、课堂讨论、看图说话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说”入手,为“写”打下基础,让学生先“敢说”,再“敢写”。 "加强阅读输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教学计划应包含丰富的阅读环节,引导学生阅读适合其年龄段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寓言等。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积累词汇、学习句式,更能接触不同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开阔眼界
开学前两周,后台二十多条留言都在问:“孩子作文总跑题、流水账,是不是得报作文班?”其实不用急,咱们先搞懂问题根源——作文不是“写”的问题,是“输入”和“加工”的问题。
就像做饭,没食材(素材)、没技巧(加工),再急也做不出好菜。孩子作文没东西写,要么是生活太单调(家-学校-培训班),要么是没养成记录的习惯;写得像流水账,是不会把素材变成有逻辑的文字。
咱们先帮孩子攒“素材库”:每天10分钟,让他讲件当天的小事——比如“早上吃了奶奶做的包子,皮儿薄得能看见里面的肉馅”“路上看到一只猫,尾巴卷成小毛球”,把这些记在本子上,周末翻出来,就是作文的原料。
再练“加工术”:从句子开始,比如学课文里的“春天的风,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让孩子仿写“夏天的雨,像什么”;再练片段,比如“描写爸爸修自行车的动作”——“他蹲在地上,左手扶着车胎,右手拿着扳手,拧螺丝的时候眉头皱着,额头上渗出了汗”,先把句子写通顺,再讲逻辑。
到底要不要报作文班?如果孩子连句子都写不通,报班只会让他更焦虑——老师讲的“结构”“修辞”,他根本听不懂。不如咱们自己先陪孩子练3个月,等他能写出通顺的片段了,再考虑报班学进阶技巧,这时候才会有效果。
还有,别逼孩子写“高大上”的作文——比如“我的理想”“难忘的一天”,他没经历过,怎么写得出来?不如让他写“我最讨厌的作业”“今天和小朋友吵架了”,这些真实的小事,他有话可说,写起来才会有感情。
多让孩子读“同龄人的作文”——比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里的文章,他会想:“原来这件小事也能写作文?”比如有个孩子写“帮妈妈买酱油”,写了“路上遇到一只狗,我吓得站住了,后来狗摇了摇尾巴走了”,这样的文章很真实,孩子更容易模仿。
孩子写完作文,咱们别只说“写得好”或者“写得差”,要具体——比如“你写的‘妈妈炒菜时的动作’很生动,我仿佛看到了她颠锅的样子”“这里的句子有点不通顺,咱们把‘我吃了饭就去写作业’改成‘我吃完饭,放下碗,就去房间写作业’,是不是更顺?”
最后,记住:作文不是“练出来的”,是“养出来的”。咱们要做的,是帮孩子爱上观察生活,爱上表达,而不是逼他写作文。当他觉得“写作文是件好玩的事”,不用你催,他自己就会写。
下周开始,咱们试试这个计划:周一到周五,每天10分钟讲小事,记素材;周六选1个素材写片段;周日一起修改。坚持3个月,你会发现孩子的作文不再是流水账,甚至会主动说“妈妈,我想写今天的事”。相信我,你陪他走的每一步,都在帮他搭建写作的地基。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自我提升的梦想,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文字的天地里耕耘。而最近阅读的《微习惯》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一条通往自律与成长的全新道路。
从今天,2025年7月31日这个看似平凡却又意义非凡的日子开始,我毅然决定将《微习惯》中的策略大胆应用到读书和写作这两项对我而言至关重要的事情上,先制定一个微计划,请今日同我一起见证实施效果
「读书+写作」微习惯计划
核心原则:
1. 微小到不可思议: 目标必须小到即使在最忙、最累、最没心情的日子也能100%完成。
2.完成即胜利:只要完成微目标,今天就是成功的!超额是奖励,不是义务。
3. 分开执行:读书和写作是独立的微习惯,分开打卡(避免一个没完成影响另一个)。
4. 锚定时间/触发点:将它们固定在你日常流程中某个节点之后,更容易坚持。
具体计划:
1. 微习惯定义:
读书:每天阅读 1页书 (或电子书滑动 5次屏幕)。 (是的,就1页!)
写作:每天写下 1句话 (任何想法、感悟、日记、故事片段、待办事项都算!)。
2. 执行策略:
时间/触发点 (选择最适合你的或自行组合):
读书:
选项1:早上起床后/刷牙后 (放在显眼位置,拿起来读1页)
选项2:午饭后休息时(代替刷几分钟手机)
选项3:晚上睡前 (靠在床头读1页,代替看手机)
写作:
选项1:早餐/午餐/晚餐后** (吃完马上写1句话)
选项2:通勤路上/等车时** (用手机备忘录写1句)
选项3:读书后立即** (读完1页,马上写1句感想或笔记)
环境准备:
把要读的书放在你选择的触发点旁边(如床头柜、餐桌、办公包)。
准备好写作用的工具(小本子+笔放在固定位置,或手机备忘录置顶)。
行动步骤:
1. 到了触发点时间。
2. 读书: 拿起书,翻到书签处,阅读1页(或电子书滑动5次屏幕)。完成!
3. 写作: 拿起本子/手机,写下1个完整的句子。完成!
4. (可选但鼓励):如果状态好,想继续读/写?尽情享受!但记住,即使只读了1页/写了1句,今天的目标也完美达成了!打钩记录。
3. 心态调整:
庆祝微小胜利:读完1页/写完1句后,心里默念“搞定!”或给自己一个微笑。这种积极的即时反馈很重要。
消除压力:不要想着“我必须理解这一页”或“这句话必须写得很好”。行动本身(读/写)就是目标。
信任过程: 重点在于每天不间断地重复,让大脑和身体适应这个行为。质变会随着时间自然发生。
✅ 简单的「读书+写作」微习惯追踪表格
日期 | 读书 (读1页) | 写作 (写1句) | 备注 (可选:记录书名/主题/简单感受/超额情况) |
月 日 | ✅ | ✅ | 例:读了《XX》P50, 写了“今天天气真好。” 多写了2句 |
月 日 | ✅ | ✅ | |
月 日 | ✅ | ✅ | 例:地铁上用手机读了新闻5屏, 写了“会议要准备材料。” |
月 日 | ✅ | ✅ | |
月 日 | ✅ | ✅ | |
月 日 | ✅ | ✅ | |
月 日 | ✅ | ✅ | 例:很累,但完成了!读了1页, 写了“晚安。” |
... | ... | ... | ... |
使用说明:
1. 打印/制作:打印此表格或自己画一个(横格本画竖线即可),贴在显眼处(床头、书桌、冰箱门)。或者在手机备忘录/Excel里新建一个表格。
2. 每日打卡:每天晚上睡前(或完成两个习惯后),检查是否完成。
3. 打钩/标记:在对应的日期和习惯下,完成就打一个 大大的 ✅(或 ⭕️ / ✔️)。打钩本身就有成就感!
4. 备注 (可选):如果想简单记录读了什么书、写了什么主题,或者当天超额完成了多少(比如读了10页,写了3段),可以写在备注栏。**这不是必须的!** 重点是完成打钩。
5. 核心:看到连续不断的 ✅,就是最大的动力!不要中断链条。
进阶工具 (可选):
习惯追踪APP: 如 `Habitica` (游戏化), `Streaks`, `Loop Habit Tracker` 等,设置好两个习惯,每天点一下完成。
手机日历:在手机日历上设置两个重复提醒(读书提醒 + 写作提醒),完成后在事件上标记“完成”。
Excel/Google Sheets: 制作电子表格,设置自动统计连续打卡天数。
重要提醒:
坚持至少2个月:不要因为几天后感觉“太简单”就随意提高目标!保持微小是成功的关键。让习惯真正扎根。
警惕完美主义:某天忘了做?第二天立刻补上打钩,然后继续!不要因为断了一天就放弃整个计划。微习惯的核心是长期坚持,不是完美无缺。
享受过程:重点在于建立无压力的、可持续的习惯。当你不再抗拒开始,读更多的书、写更长的文章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现在就开始吧!
1. 决定你的触发点:读书在______时间?写作在______时间?
2. 准备好你的书和写作工具: 放在触发点旁边。
3. 制作/打印追踪表格: 放在你每天能看到的地方。
4. 从今晚/明天触发点时间开始:读1页,写1句,然后自豪地打上第一个 ✅!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