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货运月工作总结》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2 14:5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货运月工作总结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清晰、全面、有价值: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向上级汇报业绩、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还是为了团队内部交流经验、明确下月目标?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读者:" 总结是写给谁看的?是直属领导、部门经理还是整个货运团队?读者的身份会影响语言风格、专业术语的使用以及需要包含的信息深度。
2.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标准结构:" 通常包括标题、引言(概述本月工作整体情况)、主体(详细内容)、结论(总结评价与展望)。
"主体部分划分:" 可以按照工作内容(如订单处理、运输调度、仓储管理、客户服务、安全管理等)或按时间顺序(如月初、月中、月末的重点工作)来划分。建议采用分点论述的方式,每点包含"做了什么(What)"、"结果如何(So What)"、"好在哪里/问题出在哪里(Now What)"。
3. "数据支撑,量化成果:"
"用数据说话:" 货运工作最关键的是效率和效益。尽可能使用具体、准确的数据来支撑你的陈述。例如
常年吃泡面、车厢当成家,货车司机到底是有多辛苦?
在开往广东的高速公路上,货车司机姜炜降低了车速,他打算在休息区为自己煮些可口的面条。对于长途货车司机来说,吃方便面、面包是日常,“去高速服务区吃盒饭是一种奢侈,我们货车司机都舍不得的。”姜炜说。因此,姜炜练就了一项技能:在车上用电饭煲给自己煮点面条吃。从2007年开始,来自湖北鄂州的姜炜,因为看好物流行业的前景,也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条件,他选择了入行门槛低、收入也还行的货运司机。在别人看来,货车司机的生活苦闷劳累,但姜炜驰骋在高速路上始终保持着心底的那份热情,他仍旧兴头十足。“正是因为当年能有机会学习开车,才有了今天还算宽裕的生活。”他感叹道。姜炜大部分跑的是从武汉到南昌、长沙、广东等地的临时线路。他把货物运到这些地方;再通过朋友或平台配货,拉货返回武汉。通常这条路线从武汉跑到广东要花费16个小时,因为现在货物都有时效,他更担心的是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送达。所以姜炜选择节约时间在车上休息,把车厢当成自己移动的家。寒来暑往的货车生活记录了他的一年四季。尽管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凛冽,吃不饱睡不好,还要面临各种路途上的不确定和危险。但他从中学会了享受这份工作:“我喜欢听许巍和朴树的歌曲。在路上我能领略到变幻的风景。”因为是临时线,姜炜觉得自己能够轻松些,也足够自由。因此,姜炜在享受着这份工作,并且总结出了一个生活经验:想要做好货车司机,只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把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好,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好。他的方向盘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一车车的货物,更是一个家庭的寄托。整年在外跑长途,姜炜回家的时间特别少,因为他的角色是儿子,也是爸爸和丈夫,也是因为这份牵挂,他也会试着注意自己的身体:“半夜在公路上跑的都是货车,司机不能按时吃三餐,又容易得胃病。久坐不运动又会容易有腰椎问题。但我明白,身体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自己再难也要咬牙坚持,当姜炜提到两个懂事听话的儿子,便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今年以来,汽柴油零售价一路上涨,导致物流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像姜炜的货车加满主油箱与副油箱,一共要花费6000左右油钱。因此,如何节油和省油费便成为了姜炜和其他货车司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去年开始,他在朋友的介绍下,下载并用上了团油App。“在这个App里,可以找到附近的加油站,规划最便宜的加油行程,还能看到哪个加油站更便宜,而且还有优惠。”“加油的时候直接用团油App扫码扣款,重点是加油每升还有几毛钱的优惠,一个月能省一千多元。”“自从用了团油App,每个月都能省下儿子报课外班的钱。”姜炜开心地说道。文/张金玉菲迪克条款应用实例—我在货运仓库工程做翻译的工作总结(2)
二、货运仓库工程实施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本身就是法律文件,合同中的所有条款,是合同各方必须严格遵守、自觉履行的法律责任。国际工程的管理过程就是程序控制、依法管理的过程。要想尽快适应国际工程的管理模式,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权可用。
在国际工程中广泛采用的菲迪克(FIDIC)条款,其呈现的宗旨就是:承包商为报酬而做工程,业主为获工程而付款。(用英语来说就是:The Contractor gets paid for the work he performs and the Employer gets the work he is paying for.)
我们应首先认真熟读菲迪克(FIDIC)条款,全面理解和掌握合同条款的内涵,树立起正确的合同管理和履约观念,在自觉履行合同责任和义务的同时,敏锐捕捉各种合同条件的细微变化,充分利用合同条款中对我方有理的规定,找出说服机场方、监理公司的条款依据,从而实现维护我方应得利益,规避违约风险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不但要牢记国际承包工程与国内工程的区别,还要牢记业主、工程师、承包商在国际承包工程合同中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随时避免由于这些原因,而产生我们与监理和业主的不必要矛盾与冲突。1、 工程中业主的责任:仅限于筹措资金和与当地政府的协调。按时支付工程款项,及时提供施工场地,保证承包商生命财产安全。业主最为关心的,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得到最好的产品。
2、 而工程师的责任h由于业主将合同履约要素的控制权力委托给工程师,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代表业主对工程费用、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各个履约要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他只会在合同所能允许的最大范围内,尽力维护业主的利益,他也不会超越合同来剥夺承包商的权力损害其利益。
3、 我们承包商的责任就是: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提供合格产品的前提下,为公司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由于此合同中为设计施工一体化合同,我方设计人员对图纸设计,没有遵循合同规定的要求,而是按照中国的标准GB进行设计,不符合莫桑比克的当地做法,在监理给出意见后,又不按监理的要求进行修改,因此导致施工图未能得到监理的批准,这样给我方的施工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我国在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方面的规范和要求,是基本上在前苏联的基础上,自成一体而创立的,而国际通行的则是英国或美国标准。我们按自己的规则和思路编制的技术方案递交工程师后,对方根本不能理解,甚至认为我们对这些问题一窍不通,由此造成了很多误会。因此在进行编制施工方案、安排进度计划等工作时,较为简单粗糙,往往是大而化之、模棱两可的语言较多,不具体也不精确,寄希望于在施工过程中逐渐把问题搞清楚,再予以逐个解决。我们喜欢少说多干,擅长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 而国际工程管理的惯例恰恰相反,任何工作开始之前都要求制定严密的方案,把所有问题都搞清楚,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使“一切尽在掌握中”后,才允许严格按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工程师重视的是干好工作的流程而不光是结果,只要流程合理、过程受控,其结果肯定能够满足要求。而我们往往只重视结果而不在乎过程,如果换一个人去做,就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国际工程承包合同规定:所有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完成所有的技术准备并得到工程师的批准后,才允许开始按计划组织实施,很多时候具备这种条件比干活本身更难。
我们中国人总认为: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和绝对的把握搞好这些项目,在目前语言沟通困难,国际规程、规范不熟悉的情况下,按程序办事会耽误很长的时间。工程师则不为所动,反而来函告之:合同并未规定这些项目可以不按规定程序办,不按合同规定程序组织施工,恰恰证明你们并不是有经验的承包商,由此导致工期延误,完全属于你们的责任,在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但我必须告诉你们,除了按规定程序得到批准外,是不会有其它出路的,作为朋友只能帮助你们尽快按程序得到批准,以减少更多的延误。其结果可想而知,我们不得不走回头路,在白费了半天劲之后,一切又从零开始。而国外的工程师又特别认真,任何违反合同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行为,大都难以逃脱其金睛火眼(在非洲这些国家,虽然有些现场监理不懂技术,但他们是总监在现场的眼睛,他们随时向总监汇报工地现场情况。),其结果总是返工重做,欲速则不达。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让别人对我们的诚信和能力产生怀疑。正如有的国际监理公司的员工同中国某些承包商项目经理闲谈时常爱说:“雇用欧洲公司价格高,但我们可以放心的去打高尔夫。而雇用中国公司价格便宜,但我们不敢睡觉,得时刻盯着”。违章开车闯了红灯,去缴纳罚款,接受教育拿回执照,本是应当自觉遵守的法律程序。但是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这只是没有门路的人,才会履行的法律责任。而作为一个警察,一个执法人员,收缴违章朋友的执照,本是公正执法的起码职责,但真这样做的人,肯定会被国人视为不懂人情世故的傻冒,帮朋友拿回执照似乎更符合情理,符合中国人的做人原则。其实类似情况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屡见不鲜。超越法律、擅用特权,蔑视法律、讲求情面,已经成为我们的思维习惯。而在国外,这种情况恰恰相反。这就是导致我们在开始参与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时,处处受阻很难适应国际惯例的主要原因。在国际工程中,监理公司只认合同规定和施工规范,而不认你和他的私人交情。你给他塞红包,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他会听从你,如果违背大原则,即使你塞再多的红包,他也不会听从您的,这一点,与国内监理有天壤区别,用中国一句俗话来说,就是:国内的监理,如果素质不高的话,他可能贪赃卖法。而国外监理,即使他的素质再差,他会贪赃但不卖法。就是说:他们只认合同规定和要求,而不讲别的原因。由于缺乏国际项目的管理经验,使得我们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从语言能力、技术规则、思维方式、合同意识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有很大的差距。有丰富工程经验又精通外语的技术和管理人凤毛麟角。相互沟通的不足,成倍的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也极大的影响了工作进度。所以除了语言沟通的困难外,技术规则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双方的交流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技术规则的差异还可以通过学习和相互沟通较快的适应,但思维方式的差异则需要较长的碰撞和磨合才能改变。由于货运仓库为国际承包工程,因此人员的配置不能按照援外项目的编制进行配置。应加强管理人员,而不是工人。项目经理要始终有一个概念,用一个中国员工,相当于用10到20当地员工。说白一些,就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或者说剥削)当地员工为我方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由于国际项目管理的游戏规则是别人定的,我们又没有强大到可以去改变它的地步,因此只能去适应。但在碰撞中去接轨就必然会造成伤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若能事先准备、主动接轨就能减少风险、少交学费。因此做国际承包工程,思维观念要改变,而不能按照援外那一套模式进行,首先是我们要服从国际惯例,而不是叫他们来服从中国标准,只有将来中国强大了,在国际舞台成为老大时,你可以强迫他们来遵循中国习惯。有些援外项目,你白给人家干工程,就这他们还要挑三拣四,提意见。更何况国际承包工程。合同管理理念的强化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国内项目我们习惯于干工程,甲乙双方的争议往往通过高层的沟通得到解决,甲乙双方是一种伙伴关系。而国际项目的重点在于管合同,在合同中所作出的承诺,只要边界条件没有变化就必须尽一切办法去履行承诺,否则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合同履约的过程中,进度、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甚至所有参建人员的基本人权等,业主和工程师都会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对承包商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只要合同条件没有变化,那绝对不会因为承包商自身的原因,原谅承包商的任何违约的行为。国际工程的管理过程就是程序控制、依法管理的过程,在情、理、法之间,只能以法律为准绳。而我们与工程师的冲突,就是“人治”与“法制”思想的冲突,只是这里所说的“法”就是合同的条款和相关的规定。货运仓库工程之所以这么艰难,就是这种冲突的具体的表现形式。要想尽快适应国际工程的管理模式,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权可用,没有地方可以“勾兑”,只能尽快养成依法办事的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