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跳长绳日记200字》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2 16:11

怎么写《跳长绳日记200字》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跳长绳的日记(约200字),并附上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跳长绳日记"
今天下午的体育课,我们玩起了最喜欢的跳长绳。我和小明一组摇绳,小红负责跳。一开始,绳子甩得飞快,我有点跟不上节奏,跳了好几次都绊到了。看着其他同学像燕子一样轻盈地跳过,我有点着急。
但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放弃。我们调整了呼吸,放慢了速度。慢慢地,我们找到了感觉,绳子稳稳地甩开,小红一次又一次顺利地跳了过去。当小红成功跳了十几个时,我们都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虽然很累,但跳长绳真有趣,它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坚持的重要性。
---
"写这篇日记应注意的事项:"
1. "紧扣主题:" 全文必须围绕“跳长绳”这一活动展开,不能跑题。 2. "时间地点:" 点明是在“今天下午的体育课”进行的,交代清楚背景。 3. "具体过程:" 描述参与人员(谁摇绳,谁跳)。 写出活动中的细节,比如刚开始的困难(“绳子甩得飞快”、“绊到”)、如何克服困难(“调整呼吸”、“放慢速度”)、进步的过程(“找到了感觉”、“顺利地跳过”)。

花样跳绳随笔

花样跳绳 随笔

今在蒙城博物馆闲逛,我有幸见到一群活泼的孩子,进行着花样跳绳表演。心存感慨,随手记之。

视频加载中...

在背景音乐《你猜》的烘托下,身着中国红的少年依次出场。他们大致分为六组,跳法各具风格。

舒缓的旋律,跳绳组形具五角星矩阵排列,竟然规则有序。开篇单绳甩。舞蹈跨步,踏点整齐,仿佛在围绕主阵旋转飘移。那中心位置的五位少年,三条长绳居然同时上下翻飞。两头摇绳少年,踩着音乐的节拍襟飘带舞。中绳三人跳花样别致,步调严谨。小绳夹在中央,不时变换着队形。看得我眼花缭乱,迷惑的猜测若是有一根绳子的落点不准,定会全盘皆输,是无法进行下去。

音乐骤急:外围的配角也不示弱。扩展弧线,内收缩进;屈膝绕顶,弓步撮腿;双绳两人跳更是精妙绝伦。交叉换绳,转体 共舞,易位靠背,单体对称……没有几年的功夫,根本达不到这娴熟的程度啊!

这时有两位小朋友绊绳了,我在惊愕之际,他们没有半点尴尬的局促,而是迅速捡起掉落的绳把,伴着抒情音乐甩绳起舞。动作衔接得如此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围观的少年愈来愈多,他们没有经过特殊的训练,索性挥舞着小五星红旗,随意扭着欢快的舞步,也是那么和谐,也是那么风趣!

哦!我注意到了花样跳绳教练,手里也有一面杏黄旗,神情专注地舞动指挥。原来如此的阵脚,全凭着老师的调度哩。

家长伫立四周不停地交头接耳,评判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有劳有逸,劳逸结合!读书劳神,锻炼健体;两者互补,身心发展……”

我掏出手机,拍了几张图片。孩子们见到如此的殊荣,信心倍增,跳得更来劲了!

是啊!我没有想到:体育课孩子如此喜欢!

花样跳绳,跳绳也有这么多的花样。汗水里,有着孩子的喜悦!

丁佩洋 2023年10月5日


25年,他“攀爬”了200多次珠峰

夏日的黄山,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山的高耸、水的灵动、云的变幻、松的秀美。在黄山的千峰竞秀、万壑争流间,有两位“中国好人”,他们一位常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练就了“飞檐走壁”的看家本领,另一位则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

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背后是长时间的训练,技术与体能缺一不可。他们说,维护好景区的绿水青山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今天,一起来认识黄山之巅的守护者。

25年,他“攀爬”了200多次珠穆朗玛峰

暑假期间,安徽黄山风景区的山道上,游客们正在欣赏美景。而在一旁的悬崖峭壁之上,放绳工李培生正顶着烈日、身系绳索向上攀援。放绳工就像是“环卫工里的蜘蛛侠”,需要一边攀岩、一边捡垃圾。

△ 李培生放绳捡拾悬崖下的垃圾

半个小时的放绳工作结束,回到平地上的李培生从腰间解下垃圾袋,里面装着崖底捡到的矿泉水瓶、挂在崖壁松树上的塑料袋等。李培生对悬崖的特点,对自己的每个动作早已熟记于心。“很深的地方,比如十几米、二十几米,甚至上百米,就要通过绳索捡拾远处的垃圾。在悬崖峭壁上主要通过三点固定、手脚协调来运动上下,手要拉、脚要蹲,手脚并用。”

△ 李培生在黄山天都峰放绳作业

李培生今年48岁,在黄山风景区从事环卫放绳工作已有25年,平均每天要在悬崖放绳上下十余次。有人计算过,二十多年时间里,李培生放绳高度累计约等于攀爬了200多次珠穆朗玛峰。

△ 黄山放绳工李培生

李培生说,做这份工作,要胆大心细,要时刻注意安全。而这份工作的内容也不光是捡垃圾,有时游客的手机、钱包不小心掉落山崖,也需要李培生把它们捡起来。“在旅游高峰期特别是七八月份的时候,很多是家庭亲子游,看到我们放绳的时候,家长们就说,这种行动也能让孩子们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是用生命去保护环境的,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他以不变的初心

守护迎客松的千年长青

在黄山玉屏楼左侧,黄山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屹立千年,不仅靠着它坚韧不拔的生长力,也离不开一代代守松人的精心呵护。

△ 黄山迎客松

今年42岁的胡晓春退伍后来到黄山风景区工作,是迎客松的第19代守松人,他坚守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专职守护迎客松已有12个年头。“日常我们是每隔两个小时巡护一次,主要是对树体、主干、枝丫枝条、冠顶冠幅、支撑架、防雷系统,还有周边的系统性环境进行巡查。”

在迎客松旁,有一个6平米的工作室,一张沙发、一个文件柜、一张桌椅、 一台电脑和一些迎客松监测工具,这就是胡晓春在黄山上的“家”。除了日常的巡护巡查,他每天撰写迎客松日记一篇,目前已写下70多本、超过100万字。

胡晓春说:“如果无异常,我们就会在日记本上写‘无异常’。如果是大雪天气,我们要把雪量等数据记录好,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

△ 胡晓春雪天守护迎客松

最辛苦的就是遇到极端天气,大雪天里,胡晓春冒着夜里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定时对迎客松树冠进行抖雪,刮大风的时候要绑上安全绳在悬崖边对树枝进行固定。

2012年的台风“海葵”让胡晓春印象颇为深刻:“总共是四天三晚,风力大、降雨大,站在树底下没有100斤的人几乎都要吹起来。当时雨下得特别大,穿了雨衣出去十分钟,全身都跟水浇的一样。”

△ 胡晓春正在搬运守松工具

无论是台风还是暴雪,迎客松在胡晓春和景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守护下,安然无恙。寒来暑往,冬去春来,迎客松下,无数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作为“哨兵”,胡晓春还将继续在云海之间,守护这棵千年古松。

记者丨王利 葛启文 孙玲娟 吴晶晶 汪娜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