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法制驿站工作总结》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2 22:27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法制驿站工作总结》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法制驿站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全面、客观、有深度,并达到预期效果:
"一、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汇报工作成果、分析问题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还是为了规划未来工作?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重点和篇幅。 "读者:" 是上级领导、同事同行,还是服务对象?不同的读者对象决定了总结的语言风格、侧重点和呈现方式。例如,给领导的总结可能更侧重于数据和成效,给同事的总结可能更侧重于经验和交流。
"二、 突出法制驿站的特色和定位:"
"核心功能:" 法制驿站的核心是提供法律咨询、宣传法律知识、服务群众。总结中要围绕这些核心功能展开,体现其作为基层法律服务平台的独特作用。 "服务对象:" 谁是法制驿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农民工、老年人,还是特定群体?总结时要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反馈,体现服务的人性化和针对性。 "工作亮点:" 法制驿站有哪些创新做法、特色服务或突出的工作成果?例如,是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是否成功调解了矛盾纠纷,是否获得了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这些亮点要重点突出。
"三、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开头:

凌源市综治中心:看解民忧的法治驿站如何打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神经末梢

“要不是综治中心,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拿到房产证!”2024年年末,凌源市某小区居民李女士拿着崭新的房产证,眼眶泛红。在凌源市综治中心的强力推动下,包括李女士在内的362户居民全都拿到了房产证。而这正是凌源市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2024年7月,凌源市综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以“功能集成化、流程规范化、服务便民化”为突破口,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149件,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凌源市综治中心接待窗口

362户房产证背后的“综治突围”

65岁的李女士曾因房产证问题夜不能寐。2013年购房后,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土地手续不全,该小区362户居民迟迟办不了房产证。“孩子落户、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哪样不需要房产证?”李女士说,她跑遍了住建、税务、银行,总因“材料不全”“程序复杂”被挡回来。

2024年3月,凌源市综治中心启动“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专班,整合公安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等9个部门力量,创新采取“三步工作法”,先将居民的问题分类建档,再对362户居民逐户核查,区分查封、抵押、手续不全等类型,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台账,并统筹有关部门开展协同合作。针对查封房产,联合法院启动“执行指挥中心”远程调证,3天内完成17套涉案房产解封工作;启动便民服务,在小区设立“流动服务站”,工作人员上门办理,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提交材料。

“最难的是协调开发商补缴土地出让金。”凌源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协调税务部门按照“老政策补缴、新政策减免”原则,为开发商节省成本380万元,最终促成1.2亿元资金到位。2024年12月,随着最后一套房产完成登记,小区居民在广场挂上了“法治春风化冰霜”的锦旗。

4270平方米“法治超市”咋营业

走进凌源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正引导群众到相应窗口办理业务。4270平方米的空间内,9大功能区、37个常驻部门、7个行业调委会组成“法治矩阵”——这里不仅是该市矛盾纠纷化解的“枢纽站”,更是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枢神经”。

“以前处理工伤赔偿要跑人社局、司法局、法院,现在一楼诉讼服务区就能完成立案、调解、执行全流程。”律师王浩指着“一站式”服务导图说。该中心创新设置“四区联动”:在综合受理区,配备了智能导诉终端,群众诉求10分钟内即可完成分类;在法律服务区,每天都有两名律师轮值,提供法律咨询、文书代写等服务;在调解速裁区,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7个专业调解室“驻点办公”,确保当事人能一站式解决纠纷;而最富科技含量的智慧治理区,接入了全市285个村(社区)网格数据,实现风险实时预警。

“以前群众反映问题,常遇到‘这个不归我管’的尴尬。”为此,凌源市建立“AB岗”责任体系,即A岗窗口人员负责初步接待、材料初审;B岗则由部门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担任,对复杂问题牵头督办。

2024年9月,刀尔登镇一名村民因欠款纠纷到综治中心求助。A岗工作人员当日将案件录入系统,B岗工作人员立即协调法院执行局、公安部门成立专班。通过冻结账户、限制高消费等措施,27万元执行款在2025年春节前到账。“真没想到春节前能拿到钱!”这名村民激动地说。

从“数据报表”到“百姓口碑”

在凌源市宋杖子镇,综治中心将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

2024年11月,集市上的“流动调解站”成功化解一起土地纠纷。村民张家与邻居李家因耕地边界争执不下,调解员张大姐搬出“三尺巷”典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权条款,最终促成双方和解。“现在村里人都认‘综治中心’这块牌子!”镇政法委员司明亮说。

群众可通过“凌源治理”APP在线提交诉求、查询进度,2024年线上办结率达82%。司明亮介绍说,该镇吸纳“五老人员”、乡贤等460名志愿者加入调解队伍,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1%。

在凌源市综治中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已经成为每名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

正如凌源市委书记安海江在调研时所说:“综治中心不是衙门,而是群众的‘法治会客厅’。”从房产证困局到欠款追回,从“跑断腿”到“一键办”,凌源市正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

这座辽西小城的实践证明,当法治思维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末梢,民生温度自会抵达人心。

法治风帆劲 江海风韵长——解码启东海螺法治驿站的治理密码

“从前的长江野草茂盛,道路泥泞,非法捕捞花样百出,现在的长江水清天蓝、鸟击水面,连消失多年的鱼群都回来了!”面对记者,启东市圆陀角巡堤队巡逻员吴春辉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长江入海口的生态蝶变。在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一座以“法治+非遗+旅游”为特色的海螺法治驿站,正以创新之姿书写着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江海答卷。





主题沙龙 激活长江保护的法治基因

“通过普法宣传,促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环境责任,积极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在江边建设绿色环保主题公园。”不久前,在海螺法治驿站举办的“生态保护法治同行”主题沙龙上,江苏江海明珠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岩结合典型案例,向20余名法律明白人和游客解读长江保护法实践与应用。

这种以“案例+法条+互动”的普法模式,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化的保护指南,让游客在欣赏江景的同时接受法治熏陶。自驿站运营以来,已多次举办法治文化沙龙、法治主题茶话会等活动。受的法律专家、学者、律师等与游客、群众面对面交流互动,分享法律故事、解读法律热点问题,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治文化魅力。自建站以来,已举办主题沙龙32场,覆盖游客超万人次。





非遗传承 编织传统文化的法治经纬

“大家看这幅蓝印花布作品,小蓝鲸图标采用了非遗刮浆技艺,水波纹暗合长江十年禁渔条款……”海螺法治驿站里,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启东博物馆馆员郁弘晋在非遗法韵区现场演示靛染工艺,将法治与非遗文化巧妙融合。其创作的《法润江海》系列作品,通过篆体“法”字演变与江豚跃浪图案的有机融合,生动诠释生态保护的理念,已成为游客争相收藏的法治文化纪念品。目前驿站已展示法治主题非遗作品5类,举办体验活动12场,吸引300余人次参与。

去年12月,启东市以海螺和文蛤为原型,打造法治IP“启小司”和“启小法”,成为驿站中最亮眼的文创产品。驿站以它们的形象创作法治文创书签、徽章等免费赠送给游客,让他们将法治带回家,实现寓教于乐。





速调机制 筑牢旅游消费的法治屏障

“门票资费争议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旅游市场法治环境。”去年郁金香花会期间,上海游客陈女士因景区套票价格与商家产生纠纷。法治驿站调解员启动“旅游纠纷速调机制”,通过创新“法律条款+乡规民约+情感疏导”的“枫桥式工作法”,仅用两小时便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这种“现场受理、专业调解、快速处置” 的闭环机制,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1起,调解成功率达100%。驿站同步建立“流动法律咨询台”,定期由律师驻点服务,已累计解答游客咨询500余人次。

这座不足300平方米的法治驿站,以“非遗传承活化法治文化、服务平台强化法治保障、旅游场景深化法治体验”为建设理念,成为长江大保护的法治地标,为新时代法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启东样本。

记者 | 季张颖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