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2 22: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400字的扫墓观后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明确主题和中心思想:" 扫墓活动通常围绕“缅怀先人”、“感恩追思”、“传承家风”或“生命意义”等主题展开。你的观后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中心,表达你通过这次活动最想传达的情感或感悟。是感受到了家人的孝心?是思考了生命的可贵?还是体会到了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400字的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你需要选择一两个最触动你、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或场景来展开叙述。例如: 家人扫墓时的神情、动作或言语。 你看到的墓碑、墓园环境给你的感受。 某一句话、某个物品引发的联想。 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氛围。
3. "细节描写要生动:" 观后感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细节。可以适当运用感官描写(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比如墓碑的样式、环境的肃穆、亲人的低语、空气中弥漫的气氛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4. "融入真情实感:" 观后感不是简单的流水账。要将你的观察和思考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真诚地表达你的感受,无论是悲伤、感动、敬佩还是对生命的思考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有幸代表县自然资源局干部参加了我县组织的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向为了解放镇坪而献出生命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到达烈士陵园的时候,我开始也和大家一样嘻嘻哈哈的打招呼,一起嘲笑着礼兵那劣质的制服,随着武装部领导严肃的宣布活动开始,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慢慢散开,在歌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所有人都得到了心灵的洗礼。
县人武部领导宣布活动开始
当我手捧白花,走向先烈墓前,心中充满了一份虔诚和感慨。在墓前,我不仅是在表达哀思,更是在追忆历史,以此来激励自己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多的贡献。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用实际行动来感恩、回报社会。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不仅是祭奠逝去先烈,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我们珍惜传统文化,铭记历史,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机会,缅怀先烈,表达哀思。通过扫墓这一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县的历史和文化,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同时,也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汲取前人的精神智慧,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有价值。
2020年4月4日,注定会成为一个令人难忘,意义非凡的清明节。今天,正经历着一场磨难的中华儿女集体哀悼就义在战“疫”最前线的同胞们。举国悲痛,空气中掺杂着哀伤,微风呜咽着卷走思念。今天的祖国母亲定是肝肠寸断,老泪纵横。
早上起床,习惯性的拿起了手机,灰白的网页一下子揪起了我的心。找了一张灰色图片,换掉了自己在社交平台上的头像,并和万千同胞们一起发表了自己的缅怀之情。来到志愿工作的防疫点,今天的我们不约而同穿着肃穆,大家今天的话都很少,只是熟练的相互配合着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了以往时不时地斗嘴打趣。我想,同我一样,今天的同事们也都心怀沉痛心情。虽然我们并未工作在危险的最前线,虽然我们并没有做那些最急迫的救治或防疫工作,虽然我们与这些离去的英雄们素不相识,但是从站在防疫点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感觉是在与那些英雄们并肩战斗。如今痛失战友的滋味是那样真实,心痛如绞。上午十点,鸣笛声响起,如同连绵不绝的呜咽,身处防疫站点的我们纷纷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自发在自己的岗位上起立,哀悼三分钟。这三分钟是那么的悲痛和漫长,回想着这段战斗历程是那么的感慨。当悼念结束,大家缓缓起身,虽然还是没有人说话,只是继续着自己的工作,但是我看到了大家泛红的眼眶,不只是痛心,也是因为这阶段性的胜利的确来之不易,令人欣慰!
作为生长在沂蒙山区的孩子,我从小就伴着革命故事和红色歌曲长大,家乡除了烈士陵园外还有许多红色革命纪念地。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清明节我得以在家度过,所以除了网上祭扫活动,父母还决定再带我去实地纪念一位英烈——“沂蒙红嫂”祖秀莲。祖秀莲,作为沂蒙红嫂的代表,在1939年初,年近50岁的她毅然参加了所在村庄的妇女救国联合会,和青年妇女一起,磨军粮、做军鞋,救助伤员、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在今天的志愿者工作结束后,稍作休息已是下午,我们一家便踏上了去往“沂蒙红嫂”祖秀莲故居之路。
来到沂蒙山区腹地,挡阳柱山脚下,在沂水县桃棵子村满眼苍翠的山坡上,便是目的地。由于疫情,故居和纪念馆尚未开放,只是在外围瞻望了故居之后,我们便来到了“红嫂”祖秀莲的墓址前,那里有一块特殊的石碑静立40年,上面刻着一个动人的故事。1941年的中国战场,全面抗战已进行了4年。在挡阳柱山上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执行任务时被日军发现,子弹从他嘴部射入,从脖后钻出,凶残的敌人又用刺刀在他身上连捅数下。九死一生的郭伍士苏醒后,爬到了约一公里外祖秀莲家门前。那时收留八路是要命的事儿,但是祖秀莲不怕,在这间茅草屋内,祖秀莲帮他清理伤口,照顾了他4个日日夜夜。为了救活郭伍士,祖秀莲可以说是倾尽所有,自己舍不得的吃的用的她都给了眼前的这位重伤的战士,为了不被日军发现,祖秀莲又把郭伍士转移到半山腰的一个山洞中,隐藏了25天,每天冒着生命危险,上山探望照顾,用土法给他疗伤。在郭伍士好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的丈夫用小推车,把他送回了部队医院。1947年,郭伍士因伤病复员,本该回老家山西的他决定用自己的余生报恩。历经8个寒暑,踏遍了八百里沂蒙,终于寻得恩人。郭伍士双膝跪地,认祖秀莲为母并在桃棵子村落了户,为老人养老送终。
走到静默的墓碑前,轻轻地放下花圈,内心五味杂陈,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重现。我看见在生死攸关之际,“沂蒙红嫂”祖秀莲用自己的大爱无疆为郭伍士抵挡着枪林弹雨,她与深知感恩的郭伍士共同为后人谱写了这感人至深、令人动容的母子情义。
回想那段战争岁月,正是英烈们的英勇无畏,不惧牺牲才换回了今天的和平幸福;再看当下,正是战“疫”最前线英雄们的勇往直前,无私奉献才换得中国这山河无恙的安宁;展望未来,我们新新一代正学着前辈模样开始成为时代主力,肩负起祖国未来!谢谢英烈们的拼死斗争,你们不仅是我们亲爱的同胞、英勇的守护神,更是时代不朽的丰碑、永恒的楷模。感恩有你们,得以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来日光明,未来可期,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吾辈应铭记英烈,缅怀同胞,勇毅前行,秉前辈之志化悲愤为力量,为祖国的明天和人民的幸福拼搏到底!(刘鑫灵)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