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尼采诗集读书笔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3 06:14

如何写《尼采诗集读书笔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尼采诗集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文章既有深度又能准确传达尼采的思想和诗歌特色:
1. "明确核心主题与目的 (Clarify Core Themes and Purpose):" "阅读前思考:" 在动笔前,明确你希望通过这篇读书笔记探讨尼采诗集的哪些方面?是它的哲学意涵、独特的艺术风格、情感表达,还是它如何体现尼采思想中某些关键概念(如权力意志、超人、永恒轮回、狄奥尼索斯精神等)? "设定焦点:" 诗集内容丰富,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1-2个最让你印象深刻或认为最重要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避免泛泛而谈。
2. "深入理解尼采思想背景 (Deeply Understand Nietzsche's Philosophical Context):" "背景知识:" 尼采的诗歌并非孤立的艺术创作,而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核心哲学概念(如上帝之死、权力意志、视角主义、永恒轮回等),对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至关重要。 "关联性:" 重点关注所选主题在尼采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诗集中的哪些诗歌最能体现这些思想,它们是如何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的。
3. "细致分析诗歌文本 (Analyze the Poetry Text Care

马王爷的读书笔记-一切永恒的清泉-尼采诗歌精选


我发现工作特别累和忙的时候,如果读一些比较轻松的书,反而无法让自己减压;倒是读一些很烧脑的书,读完后,突然发现工作中的那点苦累和压力,其实不算啥!


尼采的书就是属于烧脑型的。记得大学期间第一次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里想,这哥们写的啥啊?现在读的这本诗集,你如果不动脑子去想,完全不知道这哥们要干嘛,没办法,谁叫他是那个喊出上帝死了的疯子呢!


其实尼采不仅仅喊出上帝已死,他否定一切彼岸世界和先知,完全肯定现世的快乐和幸福!他觉得所有宗教、道德和哲学,都是人性的颓废形式,而对这些颓废形式的反抗,就是艺术!


痛苦不想永远痛苦,但是快乐却想永远常驻。如何把痛苦化为永远的快乐?尼采的思想着眼点确实与众不同。但是一个思想深邃的人需要朋友,可是哪里去找?尼采自己说,除非他拥有一个上帝,可是事实却是,他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朋友!上帝在他嘴里已经死了,朋友呢?


他曾经有过朋友啊,很好的朋友:德国著名音乐大师瓦格纳。当年尼采第一次听到瓦格纳的演奏的时候,激动的身上每一根神经都在颤抖!所以他见到瓦格纳后,兴奋的不能自已。特别是瓦格纳和他谈起了叔本华,要知道当尼采第一次读到叔本华的书的时候,同样是激动的身上每一根神经都在颤抖!


回家后尼采就给瓦格纳写信,大意就是能认识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除您之外,我只认识一个人,那就是叔本华,而叔本华竟然也是您精神上的伟大兄弟!咋样,这样的一个名气大,能力强的朋友,可是到最后呢?当尼采后来看了瓦格纳著名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首演后,大失所望,认为瓦格纳就是一个演员,不是艺术家,从事的不是肯定生命的创造,而是颓废者、失败者对生命的憎恨!


朋友没了也就算了,变成仇人就更不好了!尼采担心自己的头痛症来自家族遗传,就去医生那里诊断,医生认为他是“眼疾”,让他几年内不要读书和写字。瓦格纳却写信给医生,认为尼采的病因是“手淫”,解决方案是“结婚”。尼采得知后,气得破口大骂,认为这是致命的侮辱!


哎,一说起爱情,尼采只有一把鼻涕一把泪!他看不上女人,也没女人看上他!一辈子几乎就没谈过恋爱,直到他遇见了俄罗斯大美女,莎乐美,见面才几天,就向莎乐美求婚,结果自然是被拒。所以瓦格纳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尼采如何还会把他作朋友?


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一切永恒的清泉,这也是他的一首短诗的名字,就四句,录在下面,看看这位“疯子”的大脑里面想的是啥——


一切永恒的清泉

永远涌流不休

上帝自己——他可曾有过开端?

上帝自己——他是否一直在开头?

木南有书声|周国平:《尼采诗集》译者序

文汇读书推出音频读书栏目《木南有书声》,选读中外名家经典和潘晓楠(木南君)原创作品,以文字和音频,与各位读者分享人类文明的智慧阳光,汲取哲人大师的精神雨露。

读一本好书,交一批益友,来吧,欢迎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周国平译的《<尼采诗集>译者序》(节选)。

音频文字来源:《尼采诗集》(周国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朗读者:木南君

1

19世纪中叶某一天,在德国东部的一条大路上,一个乡村牧师带着他的不满五岁的儿子,从吕茨恩市回附近的本村去。那绿树环抱的小小一个勒肯村就在大路边,父子俩已经可以望见村里教堂那长满青苔的尖顶,听见悠扬的复活节钟声了。不久后,牧师病逝。在孩子敏感的心灵里,这钟声从此回响不已,常常带着他的忧思飞往父亲的墓地。

一年后,弟弟又夭折。亲人接连死亡,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开始对人生满怀疑虑。他喜欢躲进大自然的殿堂,面对云彩或雷电沉思冥想。大自然的美和神秘在他心中孕育了写诗的欲望。在他十岁那一年,他的诗兴第一次蓬发,写了50首诗,当然不免是些模仿之作。中学时代,他的小本子里写满了诗。有一首诗,写一个漂泊者在一座古城废墟上沉睡,梦见该城昔日的辉煌和最后的厄运,醒来后悟到人间幸福的短暂。他的少年习作,调子都那样忧伤:

当钟声悠悠回响,

我不禁悄悄思忖:

我们全体都滚滚

奔向永恒的家乡……

——《当钟声悠悠回响》

诗是忧伤的,但写诗却是快乐的,哪怕写的是忧伤的诗。他从写诗中发现了人生的乐趣。他梦想自己写出一本本小诗集,给自己读。从童年到学生时代,从学院生涯到异国漂泊,他不停地写诗,但生前只发表了一小部分。他死后,虽然名闻遐迩,无人不知,却不是因为他的诗。提起尼采,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哲学家,而且是一个大有争议的哲学家,荣辱毁誉,莫衷一是。似乎是,人们关于他的哲学的意见把他的哲学掩盖了,而他的哲学又把他的诗掩盖了。但他的诗毕竟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2

尼采1844年10月15日生于勒肯,1900年8月25日死于魏玛。他是一个哲学家,但哲学从来不是他的职业。在莱比锡读大学时,他学的是古典语言学,对古希腊文献有精湛的研究。从24岁起,他应聘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当了十年古典语文学教授。34岁时,因病辞去教职,从此辗转于南欧的山谷海滨,直到十年后精神病发作,被人从客寓地接回家乡。十年的漂泊生涯,正是他的精神创作最丰产的时期。他的大部分哲学著作,例如《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以及他的大部分优秀诗作,都是他浪迹四方的随感。与学院哲学家不同,他厌恶书斋生活,反对构造体系。他自己说,他宁愿在空旷的地方,在山谷和海滨,在脚下的路也好像在深思的地方思考。当他在大自然中散步、跳跃、攀登的时候,思想像风一样迎面扑来,他随手记到笔记本上。所以,他的哲学著作大多用格言和警句写成,充满譬喻和象征,把哲学和诗融成了一体。

尼采

德国近代是哲学家和诗人辈出的时代,而且,许多大诗人,如歌德、席勒、威廉·施莱格尔、诺瓦里斯、海涅,也都兼事哲学。不过,大哲学家写诗而有成就的,恐怕要数尼采了。哲学和诗两全是一件难事,在同一个人身上,逻辑与缪斯似乎不大相容,往往互相干扰,互相冲突,甚至两败俱伤。席勒就曾叹诉想象与抽象思维彼此干扰给他带来的烦恼,歌德也曾批评席勒过分醉心于抽象的哲学理念而损害了诗的形象性。但这种冲突在尼采身上并不明显,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哲学已经不是那种抽象思维的哲学,而是一种诗化的哲学,他的诗又是一种富有哲理的诗,所以二者本身有着内在的一致。

19世纪后半叶,德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海涅已经去世,诗坛一时消沉,模仿空气甚浓。当时,尼采的诗独树一格,显得不同凡响,并对后来盖奥尔格、里尔克、黑塞等人的新浪漫主义诗歌发生了重大影响。

3

尼采把自己的诗分为两类,一类是“格言”,即哲理诗,另一类是“歌”,即抒情诗。他的格言诗凝练,机智,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如他自己所说:“我的野心是用十句话说出别人用一本书说出的东西,——说出别人用一本书没有说出的东西。”为了实现这个“野心”,他对格言艺术下了千锤百炼的功夫。有些格言诗,短短两行,构思之巧妙,语言之质朴,意味之深长,堪称精品。例如:

整块木头制成的敌意

胜过胶合起来的友谊!

——《老实人》

锈也很必要:单单锋利还不行!

人们会喋喋不休:“他还太年轻!”

——《锈》

他为了消磨时光而把一句空话

射向蓝天——不料一个女人从空中掉下。

——《非自愿的引诱者》

不要把自己吹得太大:

小针一刺就会使你爆炸。

——《反对狂妄》

德国莱比锡(尼采出生地勒肯属莱比锡)

尼采的抒情诗也贯穿着哲理,但方式与格言诗不同。他力图用他的抒情诗完整地表现他的哲学的基本精神——酒神精神,追求古希腊酒神祭颂歌那种合音乐、舞蹈、诗歌为一体,身心完全交融的风格,其代表作是《酒神颂》。这一组诗节奏跳跃,韵律自由,如同在崎岖山中自由舞蹈;情感也恣肆放纵,无拘无束,嬉笑怒骂,皆成诗句。尼采自己认为《酒神颂》是他最好的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它的确是一组非常独特的抒情诗,最能体现尼采的特色。

04

自幼沉浸在忧伤情绪中的尼采,当他成长为一个哲学家的时候,生命的意义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同样,在他的诗歌中,永恒与必然、生命与创造、理想与渴望成了吟咏的主题之一。他一辈子是个悲观主义者,但他也一辈子在同悲观主义作斗争。他热爱人生,不甘于悲观消沉,因此,这个忧郁气质的人反而提倡起一种奋发有为的人生哲学来了。为了抵抗悲观主义,他向古希腊人求援。他认为,古希腊人是对人生苦难有深切体会的民族,但他们用艺术战胜人生苦难,仍然活得生气勃勃。所谓艺术,应作广义理解,指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这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迷恋于人生的美的外观,而不去追根究底地寻求所谓终极意义。

你站在何处,你就深深地挖掘!

下面就是清泉!

让愚昧的家伙去怨嗟:

“最下面是——地狱!”

——《勇往直前》

在人生中发现美,但不要进一步追究美背后的虚无。尼采用希腊神话中给万物带来光明和美丽外观的太阳神阿波罗来命名这种审美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日神精神。

德国魏玛(尼采逝于魏玛)

另一方面,又要敢于正视人生悲剧,像希腊悲剧中的英雄那样,做人生悲剧中的英雄,不把个人的生命看得太重要,轰轰烈烈地活,轰轰烈烈地死。“对待生命不妨大胆冒险一些,特别是因为好歹总得失去它。何必死守这一片泥土……”尼采认为,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所以他用酒神狄俄尼索斯来命名这种悲剧的生活方式,称之为酒神精神。

要真正体验生命,

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

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

——《生命的定律》

是的!我知道我的渊源!

饥饿如同火焰

炽燃而耗尽了自己。

我抓住的一切都化作光辉,

我放弃的一切都变成煤:

我必是火焰无疑!

——《看哪,这人》

这种高屋建领地俯视自己的生命的精神,这种像火焰一样熊熊燃尽自己的精神,就是酒神式的悲剧人生观。它是贯穿尼采哲学和诗歌的基本精神。

《尼采诗集》,周国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出版

朗读者:木南君,本名潘晓楠,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客座研究员,蜻蜓FM主播,新书《木南漫记》即将出版上市。

编辑:周怡倩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