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3 10: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白杨礼赞》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象征意义:" "核心思想:"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借赞美白杨树,歌颂了当时北方农民(特别是抗日英雄)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写作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象征意义:" 白杨树不仅仅是树,它象征着: "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斗争精神。" "朴实、坚强、正直、高尚的品格。" "北方的农民和民族的精神。" "注意:" 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白杨树形态、特征的描述上,要深入挖掘作者通过白杨树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象征内涵。
2.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结构:" 文章通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中间分段描写白杨树的外形(颜色、姿态、生命力等)及其环境(单调、荒凉),并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结尾再次强调赞美之情,并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升华主题。 "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 这是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1896—1981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课文主旨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勾画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及其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给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自然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自然段)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
结构梳理
课文笔记
课后题答案
课后题答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