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3 16:1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2017年钢琴工作的总结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达到回顾过去、反思经验、展望未来的目的:
"一、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个人成长记录?是向领导/机构汇报工作?还是教学经验分享?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语气。 "读者:" 是自己?是同事?是上级?还是学生/家长?了解读者有助于你调整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深度。
"二、 确定核心内容框架:"
一篇好的总结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标题:" 清晰明了,直接点明主题,如“2017年度钢琴工作总结”或“关于2017年个人钢琴教学/演奏工作的回顾与反思”。 2. "引言/概述 (开头):" 简要说明总结的时间范围(2017年)。 概括性描述这一年的工作性质(例如:钢琴教师、钢琴演奏者、钢琴学习者等)。 提出总结的核心目的或整体基调(例如:回顾成绩,正视不足,规划未来)。 3. "主要工作内容与业绩 (主体核心):" "具体工作描述:" 详细列出2017年所承担的具体钢琴相关工作。如果是
央广网北京2月26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杨昶)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曾经,钢琴培训市场风生水起,学乐器的孩子第一个尝试的,大概率就是这个“乐器之王”,“钢琴热”席卷我国一二线城市。近期,“钢琴卖不动了”的话题却屡上热搜,大大小小的琴行接连关门,甚至有传言,原价几万元的钢琴,降价90%都没人要,这个曾经的中产“鸡娃标配”真的衰败至此吗?钢琴为什么卖不动了?它的未来又在哪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对话中国乐器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孙瑞勇、某知名乐器有限公司法人韩向军,带你了解钢琴行业疲软背后的市场逻辑。
孙瑞勇(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韩向军(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钢琴为什么卖不动了?
深耕钢琴销售、租赁领域多年,某知名乐器有限公司法人韩向军观察到,钢琴销量下滑确有其事。韩向军给出了一组数据,他们公司的钢琴月销量最高曾达到150台至200台,2015年之后,钢琴销量逐年下滑,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到了2023年下半年,钢琴月销量下滑更加明显,从100余台直接减半,目前保持在60台至80台。他还说,虽然整体销量减少,但相对来看,中低端钢琴的销量下滑程度要大于高端钢琴。
韩向军所在公司的钢琴(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中国乐器协会每年都会按照产区和行业组织调研,韩向军讲述的情况,跟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孙瑞勇掌握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根据中国乐器协会2023年的多次调研结果,孙瑞勇总结了造成钢琴产销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周期的影响,二是进口二手钢琴的冲击,三是电子钢琴快速发展,四是艺考等政策变动。多种因素叠加,使中国的钢琴行业提前进入“调整期”。
网传钢琴二手市场火热,折价出售情况突出。孙瑞勇认为,钢琴是耐用消费品,这个市场一直存在。但他并不认可某些自媒体所说的“几万元的进口琴,出价几千元都没人要”,因为其中模糊了许多信息,比如琴的年份几何、是否本就是二手甚至多手琴,因此提醒消费者不要被带偏了节奏。
至于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的调整是否直接导致钢琴二手市场的繁荣,孙瑞勇表示,政策调整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但并非是对艺术教育的淡化,中央和地方政府仍在进一步推动加强美育工作。
这对家长们的影响也不是普遍现象,因为功利性的学习不是大多数家长的初衷。他指出,协会一位专家十余年前曾做过一个关于琴童家长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家长让孩子学钢琴是为了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这与他和家长们的聊天结果几乎相同。
如何度过钢琴市场“严冬”?
面对市场信号如何应对?韩向军说,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降低成本,把原来的工厂迁往外地,将物流配送、财务等工作外包;另一方面开展差异化经营,增加营收,例如提供租赁、终身保养等服务。企业自身的定位也在逐渐由中低端向高端过渡。
孙瑞勇(中)正在进行调研(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孙瑞勇表示,针对钢琴行业调整期面临的复杂情况,中国乐器协会也在发力。经过多次调研和多轮专家论证,协会鼓励、引导企业走品牌化、高端化、智能化、多元化之路,并专家走进企业,提供个性化指导,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同时,协会正努力优化环境,不但在提高国民音乐素养上下功夫,也争取最大程度的政策支持。
钢琴销售市场遇冷,但钢琴赛事依旧火热。去年钢琴行业中的骨干企业组织了几场钢琴比赛,孙瑞勇保守估计参加初赛的人数超过30万人,相比疫情前大幅增长。“现在家长们培养孩子的理念逐渐成熟,钢琴赛事却更受欢迎,这充分说明学钢琴、学音乐仍然是刚需。”孙瑞勇对此非常乐观。韩向军则认为,学钢琴人数的减少,需要一段滞后期才会直接体现在参赛人数上。
钢琴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某销售平台“双十一”乐器销售排行榜上,连续两年都是电子乐器拔得头筹,钢琴行业的未来会是电子钢琴吗?
韩向军说,这种认知不太严谨,因为严格来说,电子钢琴和传统钢琴并非一种乐器。传统钢琴的演奏技巧更复杂,对技术的要求更高,一些震音、连音等技巧都需要长久、科学的练习才能达到。电子钢琴则很难满足这种技术需求,但它在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现代作品的演绎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孙瑞勇肯定了韩向军的看法,他认为,演奏电子钢琴和传统钢琴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都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电子钢琴市场潜力巨大。从他所掌握的数据来看,疫情期间,电子钢琴的年销售量一直领先于传统钢琴,因此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电子钢琴。两种钢琴各有优势,孙瑞勇相信,它们能够提质提量共同开拓一片蓝海,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谈及品质日益提高的国产品牌能否扩大海外市场,孙瑞勇说,我们国家的钢琴出口,在每年的国产钢琴总量中占比不大,且近几年因为全球市场疲软,出口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三角钢琴出口基本稳定,立式钢琴仅占海外市场10%左右。这里既有产品竞争力较弱的原因,也有品牌知名度等因素。
尽管国产钢琴在原材料、工艺等方面离世界一线品牌还有差距,但我国钢琴制造产业链完善,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技术研发投入稳定,人工和制作成本有明显优势。在孙瑞勇看来,只要企业坚持一手向内、一手向外,他对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老实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们一直梦想着来到这个享有盛誉的舞台。能在华沙演奏肖邦是你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我很荣幸获得这个奖项,也很荣幸得到评委会的信任,以及最近几天收到的所有温暖。”在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夺冠后,24岁的新科冠军刘晓禹如此感言。
10月21日,为期三周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落下帷幕,来自加拿大的华裔钢琴家刘晓禹(Bruce Liu)摘下比赛桂冠,同时将4万欧元的奖金收入囊中。
赛后,作为评委之一的钢琴家陈萨说,刘晓禹给她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他在演奏时的活力,“他很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并且有着强大的执行力。”
加拿大华裔钢琴家刘晓禹获得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 人民视觉 资料图
本届比赛原定于2020年举办,因为疫情原因延期到今年。比赛全球报名人数超过500人,创下新高。经过评委层层筛选,最终,来自10个国家的12位选手进入了决赛,这也意味着今年的比赛规格远超预期,可能也是肖赛近百年历史上级别最高的一次。
“当你知道周围有那么多充满热情的人,我想,这正是(肖赛)最特别的一点。”在决赛的12名选手中,刘晓禹最后一个出场,与华沙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一曲结束,酣畅淋漓,刘晓禹收获了数分钟的满堂喝彩。
赛后,经纪人黄淑琳向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称,比赛中,刘晓禹选用了法吉欧里(Fazioli)钢琴,“法吉欧里的琴非常难驾驭,它的高音非常亮,稍有不慎就会整个失衡,但是刘晓禹却在每一场演出中都控制得宜,高音轻盈清澈。”
同时,黄淑琳分享了刘晓禹英文名Bruce的由来,“他长得和武术家李小龙有点像,所以才取这个名字。”
按照惯例,肖赛新科冠军将举办全球巡演。梶本音乐KAJIMOTO很快宣布,将呈现刘晓禹在亚洲多地的巡演。按照计划,刘晓禹亚洲巡演的第一站是韩国首尔,11月27日与首尔爱乐乐团合作。中国巡演日程将择日公布。
获奖消息公布后,选手们纷纷祝贺刘晓禹(中),包括中国选手饶灏(右)Wojciech Grzedzinski
24岁华裔钢琴家夺冠
刘晓禹1997年出生于法国,后移民加拿大蒙特利尔,多家媒体印证,他的父母来自北京,在法国留学认识结婚。
刘晓禹7岁学琴,11岁开始成为各大钢琴比赛的常客。他先后求学于蒙特利尔音乐学院、蒙特利尔大学,如今师从于加拿大籍越南钢琴家邓泰山——邓泰山曾于1980年赢得第10届肖赛冠军,是首位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钢琴家,同时,他也是本届肖赛评委。
“一开始没有人逼着学琴,就是自己开始学,也没有烦。最初练习的时间很短,后来越来越喜欢弹琴,练习的时间就越来越长。”刘晓禹曾经这样描述学琴之路。
刘晓禹从小就喜欢上台,对他来说,弹琴就像玩游戏机,总是那么兴致勃勃。小时候,音乐于他而言是兴趣,后来成为他观看世界的方式,也成为他认识世界的窗口。
刘晓禹在肖赛上
2014年,17岁的刘晓禹在中国首秀,与指挥家吕嘉执棒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2018年,刘晓禹旧地重游,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
“刘晓禹从小就习惯凡事自己动脑子找答案。”在推广这位钢琴少年时,北京音乐厅这样介绍,“他初生牛犊不怕虎,15岁第一次和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时,就敢向指挥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博得指挥的好感。”
当时,刘晓禹的曲目涵盖巴洛克风格的巴赫、浪漫抒情的肖邦、爵士味儿十足的卡普斯丁、印象派的拉威尔,以及以华丽炫技著称的李斯特——不仅年代跨度大,风格也大相径庭。
“面对这份极具分量的曲目单,年仅20岁的刘晓禹显示出了超越其年龄的成熟和稳重。娴熟的技法和饱满的情感把他对作品的思考与理解呈现在观众面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评价。
演出后,刘晓禹在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时说,想象力和感受力是艺术从业者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作曲家也没有去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作品都是靠着想象力完成的。想象力很重要,甚至比经历更重要。就像很多作曲家30多岁就离世了,但是他的作品可能80岁的人也理解不了。”
那天,刘晓禹还特别返场了中国作曲家朱践耳的《翻身的日子》,感觉很亲切,“我在加拿大也和华人有很多接触。”与中国乐团的合作,也让他对中国的古典音乐环境有了一份观察 ,“从乐团到观众都比较年轻化、很有活力。我对中国观众了解还不多,但也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对古典音乐感兴趣。”
在外人看来,刘晓禹是一位非典型的青年钢琴家。
他不藏身于象牙塔。琴艺之外,他也精通围棋、赛车与游泳,兴趣非常多元。他还爱玩游戏机,好和大人下棋、打扑克、搓麻将,他还喜欢打乒乓球、桌球、保龄球,喜欢给人变魔术。在学校学习英语、法语之外,他也在家学习汉语。
7月20日,初赛期间,刘晓禹到访华沙公园,和波兰钢琴家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的雕像合影。此后,他未再更新ins状态,专心备赛。
17岁中国少年引关注
肖赛每五年一届,自1927年创办,一批又一批中外钢琴家,经由肖赛步入大众视野。在中国钢琴学习者心中,肖赛同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1955年,在第5届肖赛,21岁的傅聪获得三等奖,并获“玛祖卡”演奏优秀奖,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新中国的音乐家。从此,傅聪被誉为“中国的肖邦”。
2000年,在第14届肖赛,18岁的李云迪一战成名,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肖赛冠军得主。
饶灏在肖赛上
本届肖赛,17岁中国少年饶灏同样引发广泛关注,他是选手里年龄最小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拼进决赛的中国选手。
“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成长,也是对我青少年时期钢琴比赛的一个总结、一个告别。”饶灏坦诚,自己没有感觉很紧张,反而很兴奋、很自在,“这么好的舞台,这么好的琴,各种方面都特别好,我弹得很自在、很开心。”
饶灏来自湖南,目前就读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羊城晚报》报道,相比其他选手,饶灏可能是最为“草根出身”的一位——父母在吉首火车站附近摆水果摊,8岁,饶灏开始师从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李穗荣,每周都从吉首坐16个小时的火车到广州上课,最终,他用一堆火车票换来了“钢琴界奥运会”入场券。
“饶灏有一点很牛,他能牢牢掌握主动权,让乐队跟着他走,也让音乐牢牢吸住观众。”从小学钢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李长缨,一直在通过网络直播关注比赛。
在她看来,饶灏展现了这个年龄少有的沉稳,“他表现最突出的是对肖邦的诗性、线条、音色的绘制,有东方的东西在,这些很吸引评委。有些作品,他会把速度放慢,线条拉宽,细节放大,做到极致,又不过火,度的拿捏恰到好处。”
“从对音乐细节的专注力、对比赛的抗压能力以及发挥的稳定性上来说,一个17岁的青少年能在肖赛决赛中占有一个席位,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尤其是在其他选手都相对更成熟年长、拥有相当高辨识度的情况下。”在《音乐周报》上,评委陈萨评价道。赛后,她又在微博上鼓励这位小选手,“我们中国的饶灏是好样的,路漫漫,修远兮。”
陈萨和评委们合影
陈萨是本届肖赛最年轻的评委,也是唯一受邀的中国籍评委。2000年,初出茅庐的陈萨在第14届肖赛斩获第4名以及波兰舞曲的最佳演奏奖,世界音乐之路从此在脚下展开。如今,她又以评委的身份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鼓励年轻人去参赛吗?赛前,澎湃新闻记者曾这样问陈萨。
“保持开放的心态很重要。”陈萨说,“你当然会得到很多磨练和人生体验,包括在超高压下演绎作品,如何尽可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最佳的发挥。但对于结果,心态要开放,不要把它当成世界末日,也不要把它当成中彩票。”
(实习生陈兆宇、龚诗雅对本文也有贡献)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来源: 澎湃新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