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3 17:26

3招搞定《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其内容真实、情感真挚、主题突出:
"1. 明确日记的核心目的和主题:" "目的:" 是为了记录走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还是为了反映社区工作的某个侧面,或是表达个人在服务过程中的成长与体会? "主题:" 确定一个中心思想,比如“倾听民声,服务社区”、“感受民生,体察民情”、“社区建设中的点滴观察”等,让日记有灵魂。
"2. 真实具体,细节丰富:" "时间地点人物:" 明确记录走访的时间、地点(具体到哪个小区、哪栋楼、哪个房间)、走访对象(姓名、年龄、职业、家庭情况等,注意保护隐私,可用化名或描述性语言)。 "所见所闻:" 详细描述你观察到的环境(小区环境、居民住所状况)、听到的故事(居民的生活经历、遇到的困难、对社区的看法、提出的建议)、感受到的情绪(居民的喜悦、烦恼、期盼)。 "具体事例:" 用1-2个具体的小故事或事件来支撑你的观察和感受,避免空泛的描述。例如,某位独居老人讲述的故事,某户家庭整洁有序的环境,某个邻里互助

副中心有我!中仓街道《民情日记》书写民生温暖, “胡同主事”打通社区“共治”路

“您别着急,一会儿维修师傅就过来修路灯。院内地砖松动的问题,我也马上联系。”在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经常能看见“胡同主事”王玉敏忙碌的身影,只见她在《民情日记》上记下居民的各种诉求并立刻解决。

对王玉敏来说,随身带着一本《民情日记》,在日常走访中边走边记,已是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

“像这样16开的本子,我已经写完了4本。大到家家户户的人口情况,小到灭火器的摆放位置,都能找到明确记录。”除了文字记录,王玉敏的本子里还夹着一张手绘的胡同平面图,胡同里每家每户都清晰标注。一本小小《民情日记》,已然成为胡同工作的“大百科全书”。

莲花寺社区以居民推荐、社区招募的方式,为16条胡同选出32名“胡同主事”。在他们的带领下,社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胡同主事”成了胡同里的主心骨,兜里揣着的《民情日记》相当于“热线簿”,每天巡查入户走访,挨家挨户上门问需,主动服务、未诉先办,就是“胡同主事”的日常。

莲花寺社区位于南大街东部,居民涵盖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居民占70%。社区总人口五千余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大寺、百年老字号小楼饭店、六百多年胡同肌理的“十八个半截胡同”都在辖区内。

社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居多,由于没有物业管理,加之胡同窄小,很多基础设施老化,安全隐患不少……

近年来,莲花寺社区在中仓街道“四有四服务”党建机制引领下,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通过发挥社区党总支一张网的作用,将社区党总支、胡同主事、社区志愿者、辖区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积极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型,形成“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治理模式。

莲花寺社区工作亮点突出,先后获得“北京市先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北京市“百姓心目中最平安社区”“首都文明社区”荣誉称号。2020年获评通州区“胡同文化街区”荣誉称号、通州区“文明街巷”等荣誉称号。社区被市级评为“首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

加强组织建设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在队伍建设上,为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莲花寺社区坚持“四化”工作法,即党员联系常态化,教育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更规范更精细更扎实。

莲花寺社区组织党员记录《民情日记》和为民办实事工作台账,确保记录全面化、精细化,以网格为框架,绘制出社区民情图,熟悉掌握居民的家庭情况、房屋情况、日常需求、人员类别等情况,对辖区内每一条胡同,每一个点位的各类民生问题一目了然,真正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解决居民诉求。

促进社区多元化

搭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莲花寺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作用,成立了“共建单位议事会”,通过统筹“双报到”单位,充分发挥“双报到”党员力量,定期开展“周末大扫除活动”“困难家庭走访慰问活动”“四个暖心活动”等,梳理群众困难与需求,制定“群众服务需求清单”68项,由双报到单位、在职党员根据群众需求领单帮办。

协调解决了路面修复、维修自来水管道、清理大杂院、修剪树冠、修理污水口等问题。

莲花寺社区以“党员—胡同主事—大院院长—志愿者”为主体,通过建立“莲花之家 融心聚议”“莲花之家 胡同印象”“民族小巷”等17个社区社会组织,组建胡同主事议事厅、红色驿站、文化驿站等创新载体,打造了集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全科网格”管理模式,全面落位胡同小院,形成居民自治的良性循环。

社区充分发挥网格长、胡同主事、志愿者、大院院长及党员的作用,形成“多元参与 协商共治”的治理模式,让居民实现从“我需要”到“我服务”,从“我旁观”到“我参与”的转变,不断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米”。

突出地域文化优势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近年来,莲花寺社区以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充分利用社区地域文化特色优势,以“最美文明街巷”、胡同主事议事厅及胡同文化驿站为依托,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发展进步的良好氛围。

社区通过协商议事听取居民建议,成立“老物件收集小组”“老照片征集小组”“老故事采集小组”形成多方合力,根据社区胡同文化特色,创新打造“墙上博物馆”,把之前脏乱差的熊家胡同提升为“北京最美街巷”。社区居民自建的5个“文化驿站”也成为小区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下一步,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将继续发挥“胡同主事”作用,通过解决好民生问题,以社区文化建设助推和谐社区建设,使老街巷焕发出新容颜,切实解决和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凝聚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书写“副中心有我”新答卷。

来源: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基层动态】南街社区:入户走访知民情 服务群众“暖民心”

【区融媒体中心讯】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网格化治理水平,更好服务辖区居民,十里店街道南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先行、服务民情”的工作理念,组织网格员、“一亲三心”工作队、“双报到”党员等力量开展“进万家、访民情、化矛盾、优服务”活动,切实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当好政策“宣传员”,答疑解惑“惠民生”。为保证收集信息无遗漏、全覆盖,社区采取“错峰错时入户”“延时工作”等方式,利用晚间居民在家的时间,走访入户、核查信息,确保网格内数据动态更新。同时,社区采取“走访+排查+宣传”的方式,在入户过程中,网格员一方面查看人员信息与网格台账匹配情况,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能当场解答的,都予以耐心答复,不能当场解答的,则会认真记录在工作日志上,及时收集上报;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向居民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等知识,有效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并对辖区内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着力营造文明和谐、舒适宜居的环境。截至目前,走访居民共计200余户,其中,低保人员20余人、残疾人员30余人、困境儿童1人。

当好问题“采集员”,纾危解困“解民忧”。社区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发挥网格员排查矛盾纠纷、纾民困解民忧作用,聚焦邻里矛盾、居民诉求,如噪音扰民、车辆乱停乱放、上下水安装等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集中排查。及时收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线索,有效调处化解,着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稳控、早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网格内,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已调解处理居民反映的噪音扰民、车辆乱停乱放问题2件,及时办结率100%,有效实现了居民话有处说、事有处办、问题能有效解决。

当好安全“守护员”,嘘寒问暖“暖民心”。在入户走访过程中,社区党委书记带头入户,联合市级下沉干部利用双休日来到重度困难残疾人家中,与帮扶对象面对面拉家常、讲政策、问需求,详细了解他们身体状况、政策享受、上学就业、基本收入等情况,认真倾听他们当前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困难。同时,结合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积极宣传困难重度残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教育救助保障等政策,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扶持措施送到他们家中,同时为残疾人家庭赠送了牛奶、菜籽油等慰问品,并鼓励他们保持健康心态、提高生活信心、乐观面对生活,叮嘱他们有困难第一时间和结对干部联系沟通,协调处理解决问题。

下一步,南街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田字型”基层治理模式,情系群众、真抓实干,以开展“一亲三心”工作为抓手,通过“入网知心”“联户交心”,紧密联系居民群众,着力化解辖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来源:十里店街道;编辑:张耀斌;审核:牛育霖 杨璐)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