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汪曾祺与读书笔记》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4 00:29

3招搞定《汪曾祺与读书笔记》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汪曾祺与读书笔记写作注意事项的作文:
"于闲适中见真章——学习汪曾祺的读书笔记之道"
汪曾祺先生,这位以闲适、冲淡、风趣笔调著称的文学大家,不仅以其作品滋养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他读书治学的方法,尤其是对待读书笔记的态度,更是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他的读书笔记,往往不是鸿篇巨制式的考据或评论,而更像是一种个人化的、随性的记录与回味,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学习汪曾祺的读书笔记之道,对于提升我们自身的阅读品质和笔记效能,有着诸多启示。
首先,"读书笔记应注重“随性”与“真味”"。汪曾祺的笔记,据传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刻板的框架。他可能随手记下一个词语的用法,一句触动心弦的描写,一个有趣的典故,甚至是对某本书整体氛围的模糊感受。这种“随性”并非散漫,而是源于他对阅读的投入和直觉的捕捉。我们写读书笔记时,不必追求“高大上”或“体系化”,更应鼓励自己像汪先生那样,捕捉阅读过程中那些最真实、最个人化的感受和发现。不必强求每本书都写详尽的摘要或分析,哪怕只是几句话、几个关键词,只要那是你当下真实的想法或

2022年第十篇读书笔记—汪曾祺<在西南联大>

这是看的汪曾祺的第二本书,忘了我是先知道的汪曾祺,还是先知道的西南联大。但是我很赞同这本书里最后说的那句:对普通人而言,对西南联大的印象,倒有至少一半是来自汪曾祺的散文。


说起我们国家的好大学,想到的永远都是清华、北大,之前的我并不知道还有一所大学的名字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简称西南联大。汪曾祺对它的评价是: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


这所大学的好多老师是我们熟知的: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钱钟书、沈从文…也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汪曾祺、许渊冲、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


而且看这本书的时候让人感觉西南联大真的是平等又自由,这里的老师很有意思,这里的学生也很有意思。比如跑警报时从来不跑的郑同学,别人都跑了,他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莲子也煮好了,有次炸弹在他不远处爆炸,他还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再比如金岳霖先生和学生讲“小说和哲学”时,讲着讲着,他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身上好像有个小动物”,随即把手伸进脖领,捉出了一只跳蚤,并处死了它。跑警报的时候还有一件事不是这本书里写的,但是汪老也曾写过,让人觉得很有趣,大概就是一位教授瞧轻视作家,有一次跑警报,他看到沈从文先生也在跑,便转身说:“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吗跑啊?”


书中有趣的事情还有好多,希望你自己去慢慢发掘。


看这本书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你会发现有些内容其实重复了,这是因为这本书本来就是一本合集,里面的文章是不同时期发表了后面被收录在一起出版的,不是汪老在一本书里重复讲这些东西。


最后摘录一句我很赞同的汪老的观点:我认为一篇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作者写了,读者读了,创作过程才算完成。作者不能什么都知道,都写尽了。要留出余地,让读者捉摸,去思索,去补充。



END


作者:我怀念的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杨小凝读书。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每晚20:57分准时发布(偶尔会晚点)

百年汪曾祺留给孩子的礼物

在一首《耗子大爷起晚啦》的童谣中,故事开启了:喜鹊、乌鸦都来向守粮仓的仓老鼠借粮,但都说会在来年归还。然而老鹰来借粮,却说“转过年来不定归还不归还”。仓老鼠没借,回头一想:不借粮给老鹰,这事完不了。于是,它装穷去向老鹰借粮,结果呢……

1984年,六十四岁的汪曾祺从《红楼梦》里的一句“仓老鼠和老鹰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倒有?”得到启发,写了这个故事。知名文史学者杨早评论说:耗子大爷让人忍俊不禁的做派,老鹰傲娇拽酷的人设,小老鼠奶声奶气、全无主张的受气包形象,都跃然纸上。这时候,汪老的小孙女出生还不到半年,这篇故事像是刚当上爷爷的汪曾祺,随兴给孙女准备的一个小礼物。锦心绣口,童趣盎然。

今年是汪曾祺先生诞辰百年,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特撰文讲述如何把《仓老鼠和老鹰借粮》绘制成一本极具中国韵味的图画书,让新一代儿童依然能体会到民间故事中的幽默。

三年前的一天,我有一个阅读圈的朋友袁本阳发来一个小故事《仓老鼠和老鹰借粮》,让我看看。我看后觉得很好玩,像一个民间故事,于是问他,他说,这是汪曾祺先生写的一个小故事,许是跟民间故事有关。我们聊了许久,他觉得这个故事很符合图画书的讲述逻辑,做成图画书一定不错。从此,这个故事就住进了我的心里。

说起汪曾祺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他去四川参加作家协会的一个活动,我在那里与他有一面之缘。那是在一个露天茶馆里,汪老和一帮作协的人,坐在四川茶馆里特有的竹椅子上,围坐一起聊天,我也在其中。当时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汪老的烟不离手,说话风趣好玩,特别是说到吃东西,他的表情很丰富,看起来很享受的样子。那天都聊了什么,今天还真的想不起来了。那天之前,我几乎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之后就忍不住找来他的作品,也慢慢喜欢上了他的作品。他作品有三点最让我着迷:一,他的故事几乎都是以小见大,充满智慧;二就是他的语言,我觉得他绝对算得上语言大师,精到你无法动他一个字一个词,十分精准;三就是他在文章里,将“吃”写得有感情有味道(都像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亲自做过一样)。

就拿《仓老鼠和老鹰借粮》这个小故事来说,语句里简单的几个词,就能把故事里各个角色的性格和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比如第一个出场的喜鹊,它向仓老鼠借粮时,对小老鼠的称呼就很友好:“小胖墩,回去告诉老胖墩:有粮借两担,转过年来就归还。”从胖墩的称呼上可以看出两个信息——仓老鼠长得很胖,因为是守粮仓的。喜鹊很讨好仓老鼠,为了顺利借到粮;第二出场的是乌鸦,称呼变成了:“小尖嘴回去告诉老尖嘴,有粮借两担,转过年来就归还。”语气上有了一点点变化,没有那么友好了,像刁民一般。老尖嘴觉得虽然乌鸦态度不太好,但总还是答应归还的;当老鹰出场的时候呢:“小猫菜,回去告诉老猫菜,有粮借两担,转过年来不定归还不归还!”能看出老鹰的霸道,一个称呼“小猫菜”就那么有生趣,老鼠是猫的下饭菜,这样的表达十分有意思。加上“不定归还不归还”的霸道与嚣张。故事也就从这里转折往下,结果又会是什么呢?短短的文字,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这样的故事太适合做图画书了。

我对把这个故事做成图画书已经心心念念了。但是如何获取到汪曾祺家人的授权呢?我不认识汪家人呢。也巧了,2017年8月的一天,我在绿茶的朋友圈里看到一则消息,他们的“读邻61期”也就是8月26日下午,将做“汪曾祺闲话”专题,于是我报名了,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开车去了位于北京东边的青青家园小区。那天来的人有几位老师对汪曾祺先生很熟悉,对他的作品也很了解,听他们讲汪先生的故事,分析汪先生的作品,真是收获不少,同时还认识了王树兴、苏北和杨早老师。

大约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我跟王树兴老师联系,跟他提起想做仓老鼠的图画书,希望得到汪家后人的授权,他很热情地把汪曾祺的儿子汪朗先生约了出来。他们很好奇这么一个小故事如何能成为一本书?我信心满满地告诉他们,我肯定能把这个故事做成一本有意思的图画书。汪朗先生很支持,很爽快地答应了授权。

接下来就是要找合适的画作者了。也是机缘巧合啊,我们引进主办的“博洛尼亚插画展”那一年刚好有个中国获奖的插画师王祖民老师的作品,他用国画画的老虎让我喜欢得不得了,我当时就想,如果请他来画汪曾祺的“仓老鼠”,也一定不错。2017年11月,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杭州站)开幕,我们了王老师来参加活动,也就在那里,我认识了王老师。当然我也不敢错过机会,就把汪曾祺先生的这个故事讲给他听了。他当时说,听起来有些意思啊,你发文字给我看看吧。大约过了一个多月,王老师回话说他愿意画,不过要等一等,因为他手上还有两本书没有画完。我当然愿意等啦。就这样,又过了快一年的时间,中间我不敢追问,只是静静地等待。直到2019年4月,有一天王祖民老师在微信上发给我他画的仓老鼠的黑白草稿,那个节点上我开心极了,看来我计划2020年3月,汪曾祺诞辰100周年推出是没有问题了。王祖民老师画了两种风格给我们挑选,我个人还是喜欢那种灵动轻松的国画风。2019年6月,第一稿给到了我们,在跟王祖民老师讨论之后,他又做了一些修改,直到2019年9月,完成稿来到了我们手上,我一页一页打开看,从角色造型、人物关系、气氛的烘托、很自由很放松也很浪漫的画风,到既传统又不失幽默风趣的中国味道……都让我十分满意。

拿到稿子之后,我们排好版,反复读了很多次,也发给汪朗先生请他审阅,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就其中的几个用词和有那么一句话,我又与汪朗先生反复沟通。第一是书名,如果按照现在的习惯,“仓老鼠和老鹰借粮”应该改成“仓老鼠向老鹰借粮”,是不是一定要把“和”改为“向”?斟酌再三,保留“和”也更符合汪曾祺先生创作的语境和风味。另外就是故事发展到最后,有一句话该怎么处理的问题。原文是这样的:“老鹰一嘴就把仓老鼠叼住,一翅飞到树上,两口就把仓老鼠吞进了肚里。”我们在认真看了画面的叙事之后,最后决定删除最后一句,让画面去讲述,更有韵味和张力,且结尾也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读起来更耐人寻味。当然,删去这句话,也得到了汪朗先生的确认和同意。

这本图画书,从起意到最后出版,我们走过了3年多的时间,本来应该在今年2月8日元宵节(也是汪老阴历生日)时推出的,疫情让美好的事情延后,但是我们相信,美好总会来到的,汪曾祺先生的第一本图画书《仓老鼠和老鹰借粮》这个妙趣横生的图画书,值得孩子和大人、值得喜欢汪曾祺作品的所有读者共同期待。(颜小鹂)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