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4 01:12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作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写作时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作文,作为语文学习乃至一切学术探究中的基础技能,它不仅是语言能力的体现,更是思维深度和逻辑条理性的展现。一篇好的作文,往往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然而,要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在构思、立意、结构、语言等多个层面都下足功夫。那么,在写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关键事项呢?
"一、 精心审题,明确方向"
“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许多同学作文不得要领,往往源于对题目理解不清。因此,拿到作文题目后,我们必须静下心来,仔细分析:
1. "核心词是什么?" 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它是文章要围绕的中心。 2. "题目的范围是什么?" 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议论?是写当前事件,还是回忆过去?是抒发感情,还是阐述观点?范围不清,容易跑题。 3. "题目有什么隐含的要求或限制?" 比如“不少于800字”、“结合自身经历”、“谈谈看法”等,这些都必须严格遵守。 4. "题目想表达什么主旨?" 思考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题:以人民为中心——解读《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新华社记者董意行 吴俊宽 姚友明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提出5年目标和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家鲲表示,《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创新,以人民为中心,就着力破解当前困扰全民健身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实现体育强国,任重而道远
北京咏怀体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兵表示,“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是“十三五”时期相关计划的延续。“十三五”期间的《全民健身计划》作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首个五年计划,明确了全民健身发展的性质,各要素内外部关系、格局、重点和未来走向。在此基础上,“十四五”《计划》更注重基层供给,更强调标准化建设,更突出协调和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市民在宁夏银川市毓秀公园运动场内锻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同时,该《计划》还是我国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后的首个五年计划。王兵表示,中国与世界体育强国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上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实现体育强国,任重而道远。
王兵认为,五年计划作为一个短期战略,更多是为了未来的发展服务。因此,在新冠疫情依旧全球蔓延的当下,作为国家战略的全民健身需要确立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更明确的发展目标。
全民健身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在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卫融合、促进体旅融合三个方面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校长吴锦鹏强调,中小学校肩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更应该认真落实好在全民健身中的任务要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1小时的前提下,还要积极引导、指导学生每天校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与此同时,学校还需发展好体育特色项目,在组织好校内体育活动、竞赛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校际的、跨区域的体育赛事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平台。也要抓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敖溪小学学生在体育课上练习踩高跷(无人机照片,2020年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郭建军分析认为,从2019年《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体医融合”到如今《计划》中提出的“体卫融合”,这一个字的变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理念和思路的变化。从“医”到“卫”,前者更集中于“被动医疗”,后者则强调“主动健康”,从“体医融合”到“体卫融合”,这种变化是一种升格。
《计划》提出,要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要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这些都对我们的工作有具体指导意义,《计划》提出要推进体卫融合理论、科技和实践创新,这也对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郭建军说。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立的“体医融合中心及运动健康门诊”。新华社记者 孙敏摄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研究员何文义认为,旅游是人们常见的生活方式和娱乐休闲活动。从体旅融合的角度来看,是通过体育把人流集聚过来,通过旅游的业态如吃、住、行、游、购、娱,把体育产业价值转化出来,来实现“1+1>2”的产业基础。
智慧化服务成为全民健身新抓手
《计划》中提出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鼓励体育企业运用“上云用数赋智”“运动银行”等手段,来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据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史小强介绍,“运动银行”概念最早是在2017年全民健身日提出的。“运动银行”专为线上运动和健身人群开发,类似运动人群的“运动财产账户”,可通过运动数据兑换实物或者进行非实物的体育消费。
观众在进博会消费品展区的任天堂公司展台体验健身环游戏。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史小强表示,此次《计划》中提出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运动银行”制度,是对2019年《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政策延伸,并将举措更加具体化,旨在进一步号召全民不断拓展健身运动时间和空间,让运动健身成为百姓新的时尚生活方式。
何文义也表示,智慧化服务是此次《计划》中的一个亮点,把科技融入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当中去,可以利用科技降低运动的风险,有利于运动项目的普及。
科技同时也更具有娱乐性,让人更容易坚持一项运动。“科技信息技术赋能于体育,普及起来更广泛、更容易,从这个角度为全民健身找到一个新的可行抓手。”何文义说。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如何实现“到2035年要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作出了更全面、更具体的实施要求。其中,围绕全民健身普及、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量化”提升指标和现实针对性的策略、模式,进一步为全民健康指明发展路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日渐增强。但同时,现代人饮食结构、工作节奏、生活状态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身边的“小胖墩”“啤酒肚”以及“三高”人群也越来越多,一不留神,体检时发现自己也成了“亚健康”人。此外,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让大部分老年人能健康“享”老也成为重要的挑战。这些现实问题都需要普及全民健身,进一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来加以解决。
“运动是良医、健身是良药”,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让个人保持身心健康是最经济、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围绕“去哪健身”“如何科学健身”的民众诉求热点,此次《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水平要达到新高度,基本建成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这不仅体现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多,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健身器材、健身中心、健身公园等硬指标的增长上,《规划》中还提出通过加强运动防护师、运动营养师等人才培养,建设科学权威的健身方法库、宣传平台和线上培训平台的“软服务”等体育资源扩展,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推广的覆盖面、有效性。通过全民健身来实现全民健康,以全民健身引领体育强国建设。
在全民健身中,青少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虽然近些年青少年体育运动在重视程度上不断提高,但视力不良,运动量不足,肥胖、超重、体态不良等情况依然突出,为青少年健康埋下“隐雷”。
少年强、青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与健康,不仅关系我国体育事业长远发展,而且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
如何从体育运动破题,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规划》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新策略。比如,通过支持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实施竞技体育人才“十百千万”工程等方式可以挖掘、选拔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加强体教融合,让青少年能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有助于提升整体的体育健康水平;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原则,因地制宜、因项目制宜建设好各级各类体校,以及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体系等,可以多途径满足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运用更加科学、灵活的机制和模式,此次《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育健康 “量”“质”双升,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夯实“关键”基础。
如今,《“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已经吹响了体育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的号角,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梦想,需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而人民的美好生活也将在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同频共振中更加健康、幸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