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4 01:13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日记收秋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作文:
"笔尖下的秋意:如何写好日记式的“收秋”作文"
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硕果累累、气候宜人的季节。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丰收季节,更是我们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观察思考的绝佳时机。将“收秋”这一主题融入日记,并进行提炼和升华,写成一篇作文,不仅能捕捉到秋天的美好瞬间,更能锻炼我们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在写这样的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观察要细致入微,捕捉秋天的独特魅力。"
“收秋”不仅仅是收果实,更是收感受、收景色、收变化。写日记式的作文,首先要立足于细致的观察。
"观察景物变化:" 秋天,树叶由绿变黄、变红、变褐,飘落下来,铺满大地;田野里,稻谷金黄,果实累累;天空可能变得高远湛蓝,也可能被淡淡的秋高气爽所笼罩。要具体描绘这些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观察生活细节:" 秋天的人们穿着厚了,出门带着围巾帽子;街头巷尾开始出现卖烤红薯、糖葫芦的小摊;家中的窗台上可能摆放着刚摘
在甘肃武威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田鼠大婶”裴爱民和老乡们正在田间地头争分夺秒抢农时。收玉米、砍辣椒,劳作、收获,西北小村的忙碌日子被裴爱民过成热烈的歌,也写成喜悦的诗。
写完十几个日记本
写出新书《田鼠大婶的日记》
4点50分,天不亮,裴爱民的手机闹钟准时响起。她从不睡懒觉,农忙的日子里起得更早。秋收是大事,写日记也是,谁也不能耽误谁。
用电脑打字是小女儿教的,48岁的裴爱民还只会“一指禅”,一小时大概能敲500字。她初中毕业就离开了校园,日记却从那时写到今天。裴爱民写完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日记本,写出一本新书《田鼠大婶的日记》。“下笔很畅快,心里咋想就写出来。”
△“田鼠大婶”裴爱民的日记本
“秋天好忙啊,日子短了,天气冷了,地里还有庄稼,争着、抢着、赶着,霜冻就要来了……”裴爱民书里写的正是眼下的时节。霜降之前,作物归仓,这是裴爱民把粮食搬回家的冲刺阶段。
她的网名“田鼠大婶”也从这里来:“田鼠把遗落的玉米、麦子、葵花籽,特别勤快地收拾到自己的洞里。它们特别珍惜粮食,勤快的劲儿和庄稼人的生性有点相似。”裴爱民笑说,“我也要颗粒归仓,把种下的粮食搬回家。”
6点刚过,裴爱民和爱人陈兴民的三轮车已经停在玉米地边。收割机在田里轰隆隆“画圈”,裴爱民觉得,收割机的声音响亮得很,热火朝天的景象叫人感觉振奋,“这个收割机,真正就是乘风破浪,它就像在大海上航行一样。我看到玉米哗啦啦倒下来最高兴,就像是黄金一样。”
裴爱民跟在车后,紧盯哗啦啦掉下的“黄金”,捡拾几棒漏网的“金子”。一转眼收十亩地,这是过去不敢想的速度。“一个半小时就能收完,机器就特别快。”
△裴爱民跟在车后,捡拾玉米棒子。她在新书《田鼠大婶的日记》里写道:作为一个正经的庄稼人,夏天不割几把麦子,秋天不掰几穗苞谷,心里不踏实。
在社交平台更新田间感悟
新书出版后粉丝不断上涨
“玉米就像庄稼人,特别诚实,也不贪心,就专心结一个棒子。”这样的田间感悟,她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更新。这一刻,她不是邻里口中的“裴婶”,她是“田鼠大婶”。
今年的霜冻来得格外早,刚过寒露,清晨的秋白菜已穿上硬邦邦的霜衣。裴爱民知道,地里的辣椒不能等了。趁着老陈拉玉米回家,裴爱民拎着铁锨去砍辣椒。干起农活儿来她可是把好手,不到半个小时,两行辣椒就铺了一地,“去年辣椒晒干才卖3000块钱,今年辣椒值钱,1亩地给5000块钱,不用晒干就拉走了。”
△裴爱民和爱人老陈一起吃“腰食”。民勤话里的“腰食”,就是田间地头的加餐,馍馍蘸西瓜,又解渴又管饱。
还在自家地里,接着是挖中午要吃的土豆、掰秋白菜。老陈早早打好了招呼,中午想吃手工面。厨房里,女主人切菜和面,男主人烧火。等吃上面,在大连读大学的女儿打来视频电话,向妈妈转达同学对新书的夸赞,“好厉害啊,写得很好”。
新书出版的一个来月里,裴爱民的粉丝蹭蹭涨,有她崇拜的文学界“大人物”夸她“眼中有诗、有美”,但女儿的话仍然让她笑得羞红了脸。片刻回味和停顿后,又是等不了的活儿,夫妻俩直奔全钢架日光温室,在他们种的许多品种里,今年新增了2亩人参果。
温室里,一些人参果的枝头已开出紫色的小花,这预示着再有一个月左右,人参果就能结果了。裴爱民换上手套,开始疏枝掐叶。她细数着,如果人参果的价格还像去年那么好,这个棚里的果子能卖8万块钱。
量入为出把日子过好
把生活写下来也是一种丰收
每笔收入,裴爱民都在心里规划好了用途。日子过得再好,量入为出也是在曾经的漫天风沙里遗传的本能,“供丫头上大学,日子也要过好,还要在城里买楼房。”
“今天种胡麻,明天种胡麻,胡麻种上走回妈妈家……”一天的劳作结束,太阳也下了山,裴爱民唱起民勤小调。三轮车在骤起的风里跑得很快,赶着躲回家去。
搬来羊毛毡和毛毯,裴爱民进家门就开始拾掇今夏打好的新炕,铺了一层又一层。老陈拉回来的玉米秸秆已经码在炕眼,今晚烧新炕。裴爱民把笔记本电脑从写字台搬到了炕桌上,明早她准备盘在暖炕上敲字写新书了。
△裴爱民书中的插画,都是她手绘的生活。
老陈转身去厨房烧火,裴爱民也挽起袖子开始洗菜,一日三餐在重复,更在朝前走。对于丰收,裴爱民有自己的理解:“庄稼收下来了就叫丰收。丰收还有一个意义,就是粮食拉进来了,吃穿不愁了,两口子不吵架,孩子们听话,老人们健康,整体的丰收。到了屋里有热炕,有火炉,有热饭,有热腾腾的家,就是好日子。”
△铺好新炕,摆好炕桌,裴爱民立刻摆上电脑“找找感觉”,未来几个月的4点50分,她可以在炕头暖和地写作了。
“田鼠大婶”在书里写,“我只觉得时光过得飞快,没有空闲度日如年”。飞快的日子里全是热腾腾的片段,玉米、辣椒、土豆、白菜,每一样都是丰收;归仓是丰收,写下来是另一种丰收。
记者丨刘龙龙 刘湛 王妍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视频加载中...
央视网消息:农历八月——仲秋,
蟹肥虾鲜蔬果飘香,
亿万农民的辛勤汗水,
汇聚成丰收的礼赞。
秋风吹过座座村庄,
温柔的抚摸每寸农田,
稻田为“纸”稻米作“笔”,
一幅幅稻田画构建出新农民的“稻梦空间”。
秋天的大棚 果园采摘忙,
藤蔓 枝头流淌着丰收,
呼吸间都是收获的幸福滋味。
再添一口蟹肉肥,
品出这时节的最“鲜”味儿。
……
秋收的景象,
是金色 是红色 色彩绚烂,
一水一田一乡人,
大地回馈了农人辛勤的耕耘,
秋天里尽是丰收厚重的味道。
(文/肖斐 视频剪辑/邹杨)
特别感谢:江苏省委新闻处、江苏省农委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