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剪发日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4 02:56

写作《剪发日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剪发日记的作文,可以记录下你剪发的经历、感受和思考,让文章更生动、真挚。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清晰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剪发过程中的紧张与期待?是剪完头发后的满意或不满意?是对理发师的感谢或吐槽?是希望通过剪发改变形象或心情?明确主题能让你的文章更有深度和条理。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可以从"期待"开始,写你为什么想剪发,对剪发场景的想象。 可以从"过程"入手,详细描述你走进理发店,与理发师沟通,剪发时的感受,理发师的操作等。 可以从"结果"出发,重点描写剪完头发后的样子、你的第一感觉、以及周围人的反应。 也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3. "注重细节描写,让文章生动具体:" "感官细节:" 描述理发店的环境(气味、灯光、音乐)、理发师的动作(修剪、吹风、卷发棒的温度)、剪刀的声音、闻到的发胶味道、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等。这些细节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心理活动:" 记录下你剪

日记《理发》

廿六日,霁,微热困倦,欲以睡避之。午睡一个时辰许,起。唤儿偕往理发,儿拒之。儿曰:“每理发毕,丑甚。”余遂独行。

须臾,铃响,儿曰:“与友打赌败北,愿同往矣。”俄顷,相偕至理发店门庭。先令儿剪发,既罢,余乃剪焉。余剪发之际,儿于邻肆购得零食一袋,名曰“一根葱”。拆袋,取其食,近吾口,使尝之。嚼之铿然有声,脆爽可口。吾常诫之曰:“此乃垃圾之食,不可常啖。”然吾言若东风过耳。奈何奈何。今尝之,乃知其故也。

悠庐乙巳年六月二十六日记

END

黄毫金(愙斋)

80后,出生广东雷州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

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员

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

《书法雷州》编委会成员

“银丝坊”志愿行动的理发日记

为传承和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理发不便的难题,2024年在金牛区民政局的支持下,蜀西社区老年协会在成都市左邻右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精心组织与培育下,携手辖区内的爱心企业,联合辖区党员群众志愿者,共同发起“银丝坊”志愿行动。

该行动将每月10日定为固定服务日,组织志愿者深入各网格,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并特别为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上门理发,让关爱从“头”开始。“银丝坊”不仅有效解决了老人的实际需求,更搭建起邻里互助的温馨平台,使志愿服务成为社区温暖的纽带。一本本“理发日记”,记录的不仅是精湛的手艺与满溢的爱心,更是社区共治、敬老助老的动人篇章。

一、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内高龄、独居、空巢、残疾及低收入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诸多不便,其中理发需求成为一项容易被忽视却切实存在的难题。2024年6月,我们组织志愿者对社区内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进行了需求调研,共走访了247位老人。由于腿脚不便、独居等特殊情况,有32位老人表达了上门理发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次调研的分析结果,社工与志愿者们共同探讨,将高龄老人的主要诉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性需求:部分老人退休金有限,不愿或无力承担商业理发的高昂费用。

2. 情感陪伴需求:理发不仅仅是生活服务,更是与志愿者交流、缓解孤独感的宝贵机会。

3. 持续性服务需求:老年人理发是一项长期需求,亟需建立稳定且可信赖的服务机制。

二、主要做法

1.常态化的理发服务支持。

自2024年6月起,社工组织启动“银丝坊”志愿行动,招募志愿者,并与一佳造型(黄金店)合作,提供工具及技术指导。成功培育了10名理发志愿者,每月10日轮流在各网格设点开展理发服务,同时针对社区内的低保、孤寡、残疾等困难老人,提供上门理发并建立服务档案,优先满足其理发需求。

2.营造暖心服务场景。

采用“理发+陪伴”模式: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主动与老人聊天,了解其生活状况,给予情感关怀。结合重阳节、春节等节日,为老人提供理发、拍照等温馨服务,增强节日仪式感。以网格为单位,推行“老伙伴”结对计划,鼓励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老人结对,定期上门理发并建立长期陪伴关系。目前,网格+为老服务志愿服务队的框架搭建和人员建设已顺利完成,累计服务社区老人100人次以上。

3.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一方面,实施“定时+预约”双轨制:除每月固定服务日外,开通电话/微信预约渠道,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向网格员和为老服务志愿者预约上门服务。另一方面,进行志愿者梯队培养:联合专业理发师定期培训社区居民志愿者,确保服务技能传承和人员储备。

通过以上三项具体措施,“银丝坊”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头等大事”,更构建了“服务可持续、情感有温度、社区有互助”的为老服务新模式。

三、主要成效

1.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日趋完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成功组建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共计18人,其中包括专业理发师2人,居民志愿者16人。构建了“培训-服务-反馈”的完整闭环,服务标准化流程覆盖率达到100%。该项目经验计划在相邻社区推广复制,预计惠及的老人范围将扩大数倍。

2.社区互助文化蔚然成风,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成功带动20余名低龄老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形成了“以老助老”的新风尚。推动建立了“银龄互助”平台,延伸出代购、陪诊等多项为老服务。相关做法已获得区级媒体报道2次,并荣获金牛区党建引领“微网实格”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众“暖心故事”称号。

3.有效缓解老人孤独感,社区温情指数显著提升。在服务过程中,积极收集老人生活需求,累计解决实际问题百余件。培育了“老伙伴”互助对子,开展陪伴服务50余次,老人满意度高达98%,“最期待每月理发日”成为社区高频反馈。经过一年的实践,“银丝坊”已从单一的理发服务发展为集生活帮扶、情感慰藉、社区参与于一体的综合性为老服务项目,真正实现了“理的是头发,暖的是人心”的服务宗旨。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