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4 03: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日记520”的作文,其实就是在520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你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它既可以是写给自己的,也可以是隐含着希望被他人看到的(比如父母、朋友),但核心是真诚地表达情感。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确定核心主题与情感基调"
1. "明确你想表达什么:" 520的核心是“我爱你”,但这不仅仅指爱情。它可以是对父母的深爱、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对家人的温暖关怀、对某个人的欣赏与感激,甚至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首先,你要想清楚这篇日记最想传递的核心情感是什么。" 2. "设定情感基调:" 是甜蜜温馨的?是深情款款的?是带着一点羞涩的?是感激温暖的?还是略带感伤但充满希望的?确定基调有助于后续内容的展开和语言的选择。
"二、 内容选择与细节描绘"
1. "选择具体事件或细节:" 不要泛泛而谈地喊“我爱你”。"用具体的、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来支撑你的情感。" 比如: 记录下今天让你感受到被爱或付出爱的一个瞬间(比如妈妈早起做的早餐、朋友在你失落时安慰的话、恋人笨拙却真诚的关心)。 回忆一个让你觉得特别温暖
5月20日上篇
又过了一天,按王大个说的,倒计时开始了,还有10天。一方面是期望着结束,期望着回去的大餐。另一方面也算是鸣响最后战斗的号角了。
今天难得睡了个完整的觉,直到6点20才醒来。依旧是常规动作,7点吃早餐。算是新意的,今天终于不是面包鸡蛋肠了,换成了不知是炒面还是拌面外加炒蛋,比较悲催的就是份量太少了。刚肚子塞点感觉出来,就没了。味道就不提了,算能吃吧。
今天早上分了工,我和王大个去拍广东总队的水域救援训练。申同学拍广西和云南总队在驻地的适应性训练。今天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水自己背足,饼干带了点,帽子冲锋衣带上。要不这么毒太阳在外面干活真心扛不住。
九点不到,我和大个就扛着大包小包的出发了,今天的集合点在消防车停车场,离着住宿地还有2公里多。等把设备拉到集合点,第一身汗就出透了。看着战友们穿的抢险救援服,这还没活动就已经是一头汗了,不知道待会干起活来咋样。
今天出发就是大车队了,4台消防车加1台大巴车,浩浩荡荡的往演习地点开。昨天走的小路花了50分钟,今天都是大车只能走大路,开了1小时多才抵达现场。
10点20地震组抵达现场,开始搭设营地和指挥部帐篷。水域组开始搭设a.b组6米高台。理论计划是很简单的,但是水域组实际展开时就遇到了麻烦。
首先是抢险救援模块车受地形的原因无法太靠近水岸线,其次是大量装备只能靠人用两轮推车往水边运送。好几吨的设备就这样靠人力反复运输这,不平的地形,稀软的泥滩,兄弟们都累惨了,但是谁都没有停下来,一刻不停地工作着。在这个时候,他们依靠的只能是现场有限的几个兄弟。
兄弟,不离不弃,在火场,你是我的膀臂,面对艰难,你我一同扛起。
11点,12点,13点,午饭送来了,都没人顾的上吃。只是偶尔有过来喝水的兄弟,会快速的三五分钟把饭吃完。中午正是太阳暴晒的时候,看着六米高台搭起来,中国消防的红旗飘起来的时候,咱中国消防兵是最棒的。由于现场情况的特殊性,整个横渡支架的搭建工作一直持续到了下午6点。
高塔支架搭设好后,就是横渡测试了,单人的横渡测试很顺利的就完成了,到担架横渡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河对岸的高塔支架出现了向前倾的位移,大约3厘米的移动。
按照战友们的说法,发现这问题是好事,真到演练了才出状况那就麻烦大了。经过手台里紧张的沟通,确定了出现位移的原因是河对岸的地面太软,起到拉伸固定的水囊少了,所以在钢丝绳承受重量后,前面的支撑杆有点撑不住,发生了位移。
发现问题了原因所在,战友们立马用橡皮艇又拖了4个水囊过去,用钢丝绳固定。时间已经指向19点了,兄弟们还没有停下,按他们说的,今天无论如何要把所有测试做完。他们压根就没考虑测试做完收完器材,再开一个小时车后什么时间能回去休息。
19点半,问题排除,测试完成,漫长的收器材之旅开始,兄弟们幸苦了。23点40我们踏上了返回路。凌晨1点10分,我们到驻地了,折腾到2点,我和大个算是可以睡觉了。
5月20日下篇
今天的小插曲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悲催的王大个,坐船到河对岸去拍摄高台支架问题。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结果上船的时候,脚踩在泥里,绊了一下,手中的摄像机大半直接落入水里了,立马拎起来机器肯定是泡水了。这可麻烦大了,摄像机是最怕水的,估计回去就算拿吹风机吹干,估计也是要大修的,搞不好这台设备就报废了。还要头痛的是后面正式演练少了台机器。
摄像机还不是今天第一个损坏的设备,无人机也炸机了,为了拍摄横渡项目的支架高台,在王大个的强烈要求下,无人机围着高台转了好多圈,最后顺风的时候,一阵强风过来,飞机离高台太近,直接被吹到高台的栏杆上,很惨烈的砸到了地上。
等我冲过去捡起无人机的时候,电池,摄像头和主机都分了家。经过检查,还好的是扇叶没有太大损坏,主机通电后还能使用,摄像头也没啥问题。最大的麻烦就是摄像头的底座整个弯了60度,有的地方有点拧麻花的状态。幸好带了塑料连接件,自己动手拆了修吧。忙活了大半个小时,基本把云台底座弄平了,但绝对是伤痕累累。估计这回国后,肯定要换云台了。
弄好所有的连接件,试飞了下,发现更大的问题了,校准指南针GPS后,无人机在空中没法悬停,一直在漂移。这航拍就只能姿态飞行,难度要大了许多,也不知道有没有解决办法,这在国外的,麻烦啊。只能安慰自己起码还能飞吧。
无聊的马方也来凑热闹,今天开着直升机围着湖面飞了好多圈,最经典的是用直升机悬停的时候,水面的假设房屋屋顶被吹跑了了几十米。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啥原因。
今天的运气还不错,先后两团大雨云离着我们200米的地方飘过去了,我们训练的地方滴雨未落。这人淋湿了事小,设备弄湿了可麻烦。
整整一天,我和王大个守在这里拍摄,卡存满了2张,电池用光了3块,设备损了2台,只是希望能更多的纪录下今天发生的点点滴滴。
最后说句,今天悲催的王大个同学,摄像机掉水,指挥无人机炸机,坐那里被手台在头上砸了个大包,爬高台脚磕紫了一大片。我给他定义今天肯定没给对象请安,黑暗的520啊,后面能给他点亮么。
5月21日
昨天一天确实累惨了,可想而之那些比我们更累的战友会是啥样。午夜在寂静的大巴上,或许只有当地的司机小伙还坚持清醒的开车送我们回驻地。刚收拾完器材的战友们基本已经都眯着了。颠簸的大巴车,寂静的车厢,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真实。
早上7点半,申同学敲我的房门我才清醒过来,早饭自然是没的吃的了。申同学说,领导布置了待会8点让我给各总队的兼职宣传员上个课,讲下怎么拍照摄像。有活干人不精神也要精神点,饿已经是饿过气了,上一顿饭还是昨天中午1点的那顿盒饭呢,活还是要干的。
洗脸刷牙,各总队的兄弟也纷纷过来了,宿舍太小,也没凳子,明显坐不下7、8个人。在宿舍边上的篮球场上找了个有树荫的地方,席地而坐围成一圈,也算艰苦朴素了。课很简单,无非是相机怎么拍照片,怎么拍视频,注意哪些基本点。唠唠叨叨讲了1个小时,算是讲了个大概吧。期间太阳跑的快,我们还挪了次地,要不这毒太阳晒的真痛苦。
讲完课,实在饿的不行,脑仁也是痛,整个人没精打采的。今天主要是同马方对接研讨演练的具体事项,昨天一天重度训练,兄弟们该调整一下,要不就容易非战斗减员了。我和大个基本就没出去,他拿着吹风机猛轰他的摄像机,我则微信联系武汉的朋友,有没有办法解决无人机的故障问题。
熬到10点半茶餐,终于能吃上东西了,海鲜面,泡菜粉,说着名字不错,可味道真不咋滴,绝对没国内好吃,只能说比咖喱好点。塞了点东西下肚子里,回去继续整理资料干活,这才发现昨天一天拍的意见有80多G了,真心不易啊。
中午1点中餐,跑去一看,继续千年不变的咖喱鸡,顿时没胃口了,闪人回宿舍,塞了点饼干算是打发了。补了会觉,人觉得好点了,只是外面的太阳依旧大,看着就不敢出门。可呆在宿舍里也不想写东西,还是走了2公里到车场,人就一身汗了。
正好马来西亚消防局的小伙子和云南总队的兄弟们在交流,我也凑热闹过去听了下。这交流还是很有收获的,同样就重型防化服的使用上来说,我们这边更多的是用降温背心降温,他们则不用降温背心,一方面是他们长官要求他们要适应当地的气温,另一方面他们在训练中也摸索了一些小窍门。他们在使用重型防化服的时候,会穿棉质背心,当大量出汗后,就把空气呼吸器面罩拉开一点,让呼吸器里的压缩空气吹出来,把整个重型防化服充满。当充满后,做蹲下动作,把重型防化服里的热空气从排气口排出去,这样反复几次,把背心弄凉了,就可以起到降温目的了。这样操作的话他们穿重型防化服可以在当地的高温天气里坚持45分钟。
另外他们看了我们携带的空气呼吸器后说,他们三年前使用的是这个型号,但是不好用,使用的时候因为大量出汗,会影响面罩上通话器的使用,所以他们使用了一年后,又换回旧式空气呼吸器了。所以说不同的环境里,同样的东西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来这里开展适应训练要发现和学习外国经验的所在。
晚饭前,又拖着王大个和申同学出去溜了一圈。美其名曰看看校园环境,也确实来了好多天了,基本就是演习场地和训练场地还有宿舍和食堂了,别的地方都没去过。一路在校园里走,一路看见有跑步锻炼的学生,还有很多踢球的,打高尔夫和网球的也有。
走到偏僻的地方居然还有一小片鹿场。旁边两个小宝贝在开心的喂着鹿吃树叶。王大个赶紧抓拍了几张照片,从照片孩子的眼神中我们能看到那完美的纯真。感慨有时候世界就是这样神奇无比,不能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倒是我们却能从他们的眼睛里读懂很多东西。
落日的余晖映黄了一片整齐的树林,格外的美,明天为自己加油。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警官 虞旻子)
【湘助非洲 携手抗疫——援非抗疫日记】“520”,这是我们对祖国母亲最深情的表白
5月2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520”谐音“我爱您”。
因为要去离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153公里外的西马省,我们起了个大早。津巴布韦正值冬季。清晨的气温,让人站在阳光里能哈出金灿灿水汽。2个小时的车程后,当大家站在西马绍纳兰奇诺伊省立医院门前,看着记录中国援建历史的碑刻、具有年代感但依旧宏伟的建筑,精神为之一振。
会议开始前,全体人员起立,先是津方,然后是我们,分别唱起自己祖国的国歌。我们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铿锵有力的歌声响彻整个会场。在异国他乡唱起国歌,我内心有种特别的感动,泪水噙满了眼眶。“520”,这就是我们对祖国母亲最深情的表白。
彭玥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经验与湖南实践,孙倩莱医生和张玉护士长,分别介绍了新冠病例追踪和新冠患儿护理的相关内容。在提问环节,有津方代表问到了中医中药的治疗,我拿出了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湖北和全国地区的中药总使用率数据,拿出了“医疗湘军”99.6%治愈率的优异成绩,展示了我们在武汉方舱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其他外治法及保健功法的应用等内容。
在会后的采访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学今后发展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记者对我胸前佩戴的香囊很感兴趣,我扬着它说:“这是药,更是文化。请你嗅一嗅,它有独一无二的香味。”中医药让我有了特别的属于中国人的骄傲。
作者为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队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段涵敏 整理)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