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4 06:56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看冰雕日记”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的文章:
"点亮冰雪记忆:写好“看冰雕日记”作文的注意事项"
冰雕,是冰雪世界里的艺术结晶,是寒风中绽放的美丽奇葩。当我们在欣赏这剔透晶莹、形态各异的冰雕作品时,心中往往充满了惊叹与感动。将这些瞬间记录下来,形成一篇“看冰雕日记”作文,不仅是对美的定格,更是对感受的深化。然而,如何才能写出一篇生动、深刻、令人印象深刻的冰雕日记呢?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精心选材,突出重点"
一次冰雕展览通常会有很多作品,形态各异,风格多样。在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试图描绘所有作品。应选择一两个最能引起你共鸣、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冰雕作品作为重点来写。这可以是你觉得造型最独特、最精巧的,或者是你认为最能体现冰雕艺术魅力的,亦或是引发你最多联想和思考的。选定焦点后,其他的作品可以作为衬托或简略提及,使文章结构更清晰,主题更突出。
"二、 细致观察,描绘传神"
冰雕是视觉艺术,因此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日记作文的核心。“看”是基础,“写”是升华。写作时,要调动你的视觉、触觉(如果条件
签署停战协议的克拉克
在麦克阿瑟被杜鲁门解除职务后,1951年5月15日,美国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应邀对国会作证时说:“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坦白地说,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观点来看,这个策略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战争是残酷的,现代战争更是如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背后是志愿军战士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是中朝两国人民舍生忘死,用鲜血凝结成的伟大战斗友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一星期不到,即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战斗非常迅速,仅用一个多小时就拿下了温井。这一仗联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以至于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五次战役,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战役,比如上甘岭战役。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是空前的,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坦克170多辆,大炮300余门,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山头应是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上甘岭成为了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牺牲、排除万难的精神象征。
上甘岭战役中的黄继光
长津湖地区
1950年的冬天又是一个50年不遇的超冷冬天,在长津湖一带温度达到了零下40度。从后来的一些志愿军老战士回忆的记录片中,我们也可以得知那年确实是奇冷无比。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这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全歼美军一个整团,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还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以南。同时,志愿军在东西两线也获得大捷,整个战役还起到了一举扭转战场态势的作用,成为了朝鲜战争的拐点。我们再来看看这次战役,首先了解下我参战的志愿军都是来自哪里。据史料记载,此次参战的为宋时轮(开国上将)指挥的第9兵团,该兵团下辖第20、26和27三个军,共计15万人。在这里捎带讲一下这三个军入朝前的战绩,第20军是原华野1纵,打过“黄桥决战”;第26军,原华野8纵,沂蒙雄狮,鲁南战役歼敌快速纵队;第27军,原华野9纵,参加过孟良崮等著名战役。可以说第9兵团是来自于原华东野战军,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淮海战役有他们的功劳。入朝作战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
面对气焰嚣张的美军,志愿军将战术也用到了极致,出其不意,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我志愿军就已经完成了调动、开拔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战斗、战役都是如此,昼伏夜行、加强隐蔽,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但是,第9兵团面临的困难也是重重。一是由于入朝作战仓促,当时该兵团在东南沿海一带作战,接到命令后直接开赴朝鲜。御寒装备严重不足,缺少棉衣、棉鞋、棉帽、手套,当时甚至还是穿着单衣入朝。在这种情况下,入朝第一天就有800多人冻伤,甚至直接冻掉耳朵,冻伤手脚。二是后勤补给困难。白天有美军的轰炸,为数不多的汽车被炸毁,粮草基本靠志愿军战士随身携带,数量有限。为躲避美军的飞机,志愿军战士只能夜间行军,不能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武器装备更是远落后于美军。三是志愿军的对手是美军第10军,其主力是王牌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共计3万人。表面上看是我军人数多于美军,但是美军的装备是绝对精良,用“武装到牙齿”来形容毫不过分,而且他们也是在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经过历练的王牌劲旅,再加上美军的后勤保障远在志愿军之上。因而,恣意骄横的美军对志愿军非常的轻视,想着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麦克阿瑟更是口出狂言:“不要让那帮洗衣工挡住你们!”狂妄至极。举手投降的美军
到处挨枪子的美军意识到他们这回是遇到了“极其强硬的对手”,甚至出现了10多人的志愿军步兵追着美军的坦克和汽车跑的情形。志愿军战士忍受了极限,冲锋号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即使双腿已冻得麻木,即使早已饥肠辘辘,是这一种精神信仰在支撑着他们。美军第57炮兵营营长曾斯顿中校回忆道:“我们的陆战队员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中国军人蜂拥而上,发动一次又一次的顽强进攻。尽管我们的火炮、坦克和机枪全开火,但是中国军人仍然不怕死般地冲锋,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肃然起敬。”
在影视作品,包括一些对志愿军老战士的采访中我们知道当年朝鲜战争的异常残酷。由于气候的寒冷,志愿军战士非战斗性减员严重,据史料统计,朝鲜战争中我志愿军非战斗减员达三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冻死、饿死。在一些任务部署中,由于天气寒冷部队无法及时到位,最终发现这些战士被冻死了,成为了“冰雕连”。
1950年12月3日,当时一股美军突围之后遭到了我志愿军的阻击,然而一夜过后,该营的6连阵地竟然没有任何动静。美军派人前去打探,结果发现这些志愿军战士全部冻死了,保持着持枪俯卧战壕,继续冲锋的战斗姿势,一个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
类似这样的事件在长津湖战役中不止一次。12月9日,一股逃窜到水门桥的美军发现附近山头有志愿军的埋伏,然而,等了一整天却也不见那边的动静。于是,在次日中午,美军以一个营的兵力试探,却发现听到的只是自己这边的枪声,志愿军这边没有任何回击。最后冲到山顶时才发现50名志愿军已经全部冻死在战壕中,他们是58师172团的一个连队。
英雄的志愿军战士
在长津湖战役中,“联合国军”不明白这些志愿军战士是抱着怎样精神信仰,如何置个人生死与不顾,直面敌人的大炮、飞机和坦克?那么,我们来看看志愿军战士的这封让无数人感动的家书吧,这封绝笔书就是答案。
长津湖战役,敌我双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美军被击毙、负伤、被俘17000多人,其中王牌陆战1师战斗死亡4400多人,非战斗减员7300余人,遭受了成立以来的灭顶之灾。而美军7师31团更是全团被歼灭,至今当年缴获的团旗还收存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19000多人,冻伤28000余人,其中冻死达4000多人。在清理长津湖战场时,一位名叫宋阿毛的志愿军遗体格外引人注意,他是死鹰岭上的那125名"冰雕”战士之一。他的手里握着一张纸片,是一封绝笔书。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站立在我的阵地上。志愿军战士绝笔书
我们不知道这些志愿军战士在临死时是怎样的毅然决然,在寒冷的冰雪中是怎样的煎熬,承受着怎样的痛苦。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是永不倒的丰碑,他们是冲锋的战士,是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风雪长津湖,英雄冰雕连,不朽绝命书!德军甩锅莫斯科寒冬的背后,是连冬衣都送不到前线的后勤灾难。
1941年莫斯科战役前线上尉霍夫曼在日记里哭诉败给严寒,但数据显示极寒天气到来前德军早就崩盘了。
真相比天气更残酷——德军的溃败是被烂泥路和傲慢决策拖垮的。
十月份连绵暴雨把主干道泡成泥塘,运输卡车陷在沼泽里打转。
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离莫斯科只剩30公里时,前线士兵每人每天只有400克发霉面包,汽油只够跑30公里。
这时候苏军开着宽履带卡车在冻土上飙车,铁路线二十四小时运输西伯利亚师。
当德军士兵裹着抢来的窗帘布蜷缩战壕时,苏军已经全员配发带毛毡内衬的防寒靴。
最讽刺的是莫斯科气温直到12月5日才跌破零下40度,而德军总参谋部11月还在用法国战役的经验强令步兵穿着单衣冲锋。
冻伤截肢的士兵堆满野战医院时,后方仓库里其实堆着两万件没拆封的冬大衣——运力全拿去送香槟和红酒了。
把战败归咎天气不过是遮羞布,真正致命的是连热汤都送不到阵地的后勤瘫痪。
看看朱可夫指挥部照片里冒着热气的野战厨房,再看看德军战报里因燃料耗尽被冻成冰雕的坦克群,谁在认真打仗一目了然。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