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4 10:27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计划语言作文时应注意事项的文章:
"精心规划,语言出彩:写作文前必须注意的事项"
写作文,尤其是语言表达要求较高的作文,绝非信手拈来、即兴挥洒的过程。一个清晰、周密的写作计划,是确保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的关键。许多同学往往在动笔后才感到思路混乱、语言干瘪,最终影响得分。因此,在正式落笔之前,进行充分的计划至关重要。以下是计划语言作文时应注意的几个核心事项:
"一、 紧扣主题,明确中心"
计划的起点必须是准确理解并牢牢把握作文题目。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明确写作范围和核心要求。问自己: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我要论证的主要是什么?我要描绘的核心是什么?只有中心思想明确,后续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才能围绕这个中心进行,避免偏离主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 构思框架,搭建结构"
在明确中心后,需要构思文章的整体框架,也就是“提纲”。一个好的提纲是文章的骨架。它应包括: "引言(开头)":如何引入话题?是引用名言、讲述故事、提出问题还是直接点明观点?开头要简洁有力,吸引读者。 "主体段落":通常由几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应围绕
新华网天津4月29日电(陈梦谣)今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结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介绍“双万计划”“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
卓越拔尖计划实施已整整十年,从2009年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来,教育部先后联合13个部门实施了一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深入推进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了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医生、法治人才、农林人才、教师、新闻传播人才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撑。
“如果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1.0更多具有‘试验田’的性质,计划2.0则是新时代高校全面落实‘两个根本’、实施综合改革的‘大田耕作’。”吴岩表示,2019年-2021年,教育部将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这个计划可以概括为一个总体部署、三项核心任务、一次质量革命。
一个总体部署是通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项核心任务是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也就是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
一是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金专建设计划。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二是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金课建设计划。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三是建设26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也就是高地建设计划。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17个学科建设。
一次质量革命是通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形成覆盖高等教育全领域的“质量中国”品牌,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校参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吴岩介绍,这些基本条件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必须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二是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三是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四是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1年建设布点完成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将完全形成,‘两个根本’将有效落实。我们的希望是,金专金课在高校随处可见,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吴岩说。
发布会上,天津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介绍了学校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快新工科建设有关思路和举措。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说,九年来,天津大学共21个本科专业、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进入计划,参与学生13000余人。建立了“1234+X”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模式,该模式自嵌范式转型的内生动力,有力推动了新工科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说,学校瞄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重新确立了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了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向通专结合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变。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介绍了浙江省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快“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他表示,以创新手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浙江省融汇新技术,推动互联网、虚拟现实、5G等现代技术在计划2.0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建设20所省级“互联网+教学”示范性高校,实施“互联网+教学”省级教改案例、省级示范课和新形态教材“三千计划”。构建新体系,围绕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构建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立交桥式人才培养体系,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升普及程度和质量,近日,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共同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是“十三五”时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和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接续升级,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新时代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巩固拓展推普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推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强调,要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尊重规律、协同创新”的工作原则,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全面提升。并提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基础较薄弱的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6—10个百分点,接近或达到80%的基本普及目标。
《实施方案》准确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坚持目标方法效果相统一,实施“三大行动”。聚焦民族地区实施推普攻坚行动,重点解决学前儿童、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4类重点人群的短板弱项问题;聚焦农村地区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提出推普在助力乡村教育、文化、产业、人才、组织振兴等5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聚焦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85%的省份和基础较好的城市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行动,统筹部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社会领域用语用字规范化、语言文字科技赋能、语言文字服务能力等4个方面提升任务。
《实施方案》印发后,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将指导各地抓好落实,并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开展调度,确保按时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各项任务。
来源: 教育部网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