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做月饼日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4 13:26

如何写《做月饼日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做月饼日记”作文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范文,希望能帮助你:
"写“做月饼日记”作文的注意事项"
中秋节,是万家团圆、阖家欢乐的节日,而月饼,则是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亲手制作月饼,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祝福。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一篇日记作文,不仅能珍藏美好的回忆,更能锻炼我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那么,要写好一篇“做月饼日记”,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紧扣“做”的过程,详略得当"
日记的核心是记录事件的过程。写做月饼日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从准备材料(如黄油、面粉、转化糖浆、馅料等)开始,到和面、分团、擀皮、放馅、收口、压模、刷蛋液、烤制……每一个步骤都应有所涉及。
"注意细节:" 在关键步骤上要详细描写。比如,和面时黄油与面粉如何混合,需要多少水和油;擀皮时如何控制厚薄,避免破裂;包馅时如何让馅料均匀分布,收口时如何捏紧;压模时力度如何掌握,才能印出清晰的图案。这些细节能让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详略得当:"

月饼的旅程(作文选登)

陈靖雯(17岁)

金黄的外皮,口感软糯,各种各样的口味任你选择。你们能猜到这是什么食物吗?是月饼。

月饼是中国人在中秋节必吃的传统美食。从古至今,月饼因融合中国各个地区的饮食文化而发展出各式各样的种类,例如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等。广式月饼以其精致的外形和多样的内馅闻名,而苏式月饼以酥脆的外皮和丰富的口感著称,京式月饼则有着浓郁的北方风味。就口味而言,有五仁的、豆沙的、蛋黄的、莲蓉的等。但我最爱的还是蛋黄莲蓉味的,咬一口,酥酥的外皮夹着甜甜的莲蓉美味极了,让人回味无穷。

近年来,月饼的口味和样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做法,比如冰皮月饼。因其外皮用糯米粉制成,冰皮月饼口感冰凉滑爽。从馅料来讲,也不再一成不变,比如多出了水果味的、黑芝麻味的、巧克力味的等。这些新口味不仅兼顾了年轻一代的喜好,也为月饼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月饼不仅仅是食物,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信息。月饼象征着团圆、幸福与和谐。中秋佳节,家人围坐一起,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这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每年中秋节,即使是身在海外的华人,也会通过吃月饼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月饼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连接他们与故乡的一条纽带。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前几天,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母亲会带着我们去市场买各种材料,准备做月饼。那是一个充满期待和欢乐的时刻。我们几个孩子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熟练地揉面、调馅,制作过程充满趣味。和面、包馅、用模具压出花纹、烤制……在我们的眼中,母亲制作的每个月饼都是那样完美无缺,仿佛承载着全家人的祝福和期待。

儿时的记忆已经远去,虽然现在中秋节临近时,我都会在当地的超市里买一些月饼,但味道还是不及家乡的。即便如此,我们也能借此在异乡找到家的温暖。月饼不只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

如今,月饼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地华人中秋节庆中的重要部分。对我们来说,月饼不仅是美食,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珍视。

(寄自西班牙)

散文丨永昌月饼:千瓣妆成的饼


月饼是永昌的传统美食。

具体做法是将揉好的面用擀杖擀成面饼,这第一张面饼也是所有面饼中最大的一张。然后,在面饼上抹上一层胡麻油,在胡麻油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香豆子粉末。接着再擀一张稍小一点的面饼叠摞在其上,再重复前面的做法,在第二掌面饼上面抹上胡麻油,之后,均匀地撒上晒干的红玫瑰花瓣,如此继续在其上叠摞面饼,面饼一张比一张稍小些,每叠摞一次涂抹一次食油,分别撒上天然颜料如姜黄粉、灯盏花粉、捣碎的胡麻籽、鸡冠花粉、干胡萝卜粉等等,等面饼叠摞五六层左右,就将层层面饼的边缘切成手指头粗细的面条,接着用手拧住面条,将截面逐个向上翻,每个翻好后的面条就像一片厚实的花瓣,面饼有几层,“花瓣”就有几圈轮廓,每一圈轮廓就是一圈彩色的线条。姜黄是黄的,香豆子是绿的,玫瑰是紫红的,灯盏花是橙色的,鸡冠花是粉紫的,胡萝卜是暗黄色的,胡麻是黑色的,每一片花瓣都包含有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所有的“花瓣”向外翻好后,最后在上面覆盖上一层面饼,这面饼的大小是不能遮住最上一层“花瓣”的。然后,在最上面的面饼上用植物颜料点画出各种图案。一块月饼就正式宣告诞生了。



这哪里是手工食品,简直是一件艺术品,是精工细作的面粉之雕塑。撇开每一片“花瓣”来看整个月饼,好似一朵满瓤的秋菊,面饼有几层,菊瓤就有几层,丰满硕,。只不过这“秋菊”的花瓣循规蹈矩,排列齐整,没有那样任性放肆。顶上那块染了各种图案的小面饼,恰似被花瓣簇拥的花蕊。



鼻子凑上前去有暗香数种,缭绕鼻翼。这是中秋节的前夕,让人想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当然,那说的是西湖边上的梅花,可这后一句,在中秋即将来临之际用来写永昌的饼未尝不可,“菊花”周围只差蜜蜂和蝴蝶翩飞了。




这一朵中秋的满瓤“菊花”可是少见的排场,直径大的可以达到六十至八十厘米。所以,城里是没有办法让它绽放的。只有乡下足够宽绰的灶台,足够巨大的铁锅,足够炽旺的柴火才能成就它。小心地,将这面食之花移植到土灶台大铁锅上的蒸笼里,然后,盖好捂严。密封的理想的状态是,既能透气又不散热。柴火噼噼啪啪舞起来,锅水噗呲噗呲唱起来,蒸汽一团一团腾起来,心情丝丝缕缕美起来。这是永昌女子的杰作,这是永昌民间的火热情意。灶台下火焰熊熊,火光边长发飘飘,火光一闪一闪,照亮女子的脸庞,让人想到远古的洞穴,洞穴旁的篝火,篝火边的生活。蒸笼外面,蒸汽缭绕,沸水和高温中的饼之雕塑每时每刻都在转化和再生。这一番情景简直有一种原始的浪漫,有一种盛大的古典。

时光一分一秒过去了,锅中的月饼分分秒秒都在趋向味之圆满。几十分钟过去后,终于熟透,揭开蒸笼,双手小心端出。潜藏在各层面各缝隙间的香气,全都控制不住地直冲出来,仿佛长了翅膀,飞向屋顶屋角,再冲出屋外,冲向天空和月亮。香气的扩散简直有一种爆炸性的效果。这时候,就听到路过院墙的人馋馋地说:“谁家的月饼熟了。”

中秋节那天,西瓜、苹果、梨子、葡萄、李子等产自当地的各色水果,都被摆放到院子中间供桌的周围,月饼摆放在最中间。一家人朝着月亮供香跪拜,香烟缕缕,一头连着人间的院落,一头接着天庭的明月。凡人没有翅膀,只好借助这缕袅袅的香烟所铺设的小路,来和天上的仙境沟通。一时之间,天上也是人间,人间也是天上。这一份惬意和幸福,难道不是活着的最好状态和全部意义吗?人在赏月的时候,想必,广寒宫的嫦娥也在欣赏和羡慕着人间的团圆图景。

围在四周的瓜果是地上的星星,摆放在中间的月饼是地上的月亮,这是对天上众星拱月的模仿——人们将天庭的摆设摆到自家的小院。一丝丝水果的甜挂在舌尖,一块块月饼的香铺在舌面,一时之间,忘了是人在天上,还是星星和月亮羡慕得来到人间。唇齿之间竟然全是月色和星光,而天上的月亮和星光反倒成了月饼和水果。

蒸月饼的时候,勤劳的妈妈们还顺便蒸了面捏的小鸟、小猪等,用一种不知名的野草的黑色种子镶嵌在头部当做眼睛,翅膀是用食用颜料画的,小鸟和小猪的肚子下面戳着长长的芨芨。这是中秋节里孩子们最喜爱的礼物,它们举着芨芨上面的小动物,好几天都舍不得吃。仿佛举着小鸟,自己就可以飞到天上,与小猪为伴,自己也成了可爱的动物。这样的玩具如今是不多见的,它又能玩又能吃。玩腻了以后,就将它全部吞下,这是一种彻底的拥有。比最为甜蜜的爱情还让人羡慕,有谁见过爱情中爱到极点后,将对方的身体整个儿吞到肚里的?

一层叠一层

那是用勤劳建起的味之高塔

粮食是基石

以月色勾缝

花瓣一样的层层台阶

一步步引人踏入味觉的香径

轻轻揭开一层层帷幕

里面居住着月亮的精魂

永昌的月饼全是祁连的月色呀,永昌的月饼比河西沃野的土层还厚呀。


来源:永昌县委党校 王泽玉


编辑:金兆飞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