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4 17:42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实计划作文(即实用性、指导性较强的计划类文章)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撰写实计划作文:注意事项详解"
实计划作文,顾名思义,是指旨在提供具体、可行、指导性强的行动方案或计划的文体。无论是个人学习计划、工作项目方案,还是活动组织计划,其核心目的在于让读者能够理解并跟随执行。一篇优秀的实计划作文,不仅能清晰地阐述目标,更能提供清晰的路径和有效的执行保障。因此,在撰写这类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明确目标与范围 (Clear Goals and Scope)"
"目标具体化:" 首先要清晰界定计划要达成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SMART原则: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bound)。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表述,如“提高效率”或“改善环境”,而应明确为“将项目完成时间缩短10%”或“将办公区域垃圾分类率提升至95%”。 "范围界定清晰:" 计划的范围是什么?涉及哪些方面?不涉及哪些方面?明确范围有助于集中资源,避免计划过于庞大或偏离主题。在作文中,需要对计划的适用边界进行说明。
"二、 合理分解任务 (Reasonable Task Decomposition)"
"化整为零:" 将宏大的
新华社上海1月9日电 题:“智慧党建”让支部生活“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往常态走”——记中国宝武宝钢股份设备部计量室党支部
新华社记者李荣
在中国宝武宝钢股份设备部计量室党支部,这里的党员活动室能够“上云结网”,“智慧指数”颇高。党支部书记茅怡文说,中国宝武的“党建云平台”已经接入企业最基层的党支部,“智慧党建”让支部生活“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往常态走”。
“往实里走”
茅怡文快人快语。他说,党支部运用现代通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是为了时尚,而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自从有了“智慧党建”,把构想多年的事做成了,让他有“满满的成就感”。
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不讲创新、不讲活力、照搬照套的倾向,这是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要求。“智慧党建”让党员管理“往实里走”。自中国宝武提出“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愿景以来,跨地区整合、专业化整合进程随之加快,出差和长期外派党员越来越多,给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集中开展组织生活带来一定难度。这个难题怎么解决?“智慧党建”给出了答案:在手机上远程参会、错时参会,利用智慧党员活动室,让身处异地的党员能够“面对面”参加组织生活。
此外,如何让民主评议党员更加客观、科学和全面,曾经也是一道难题。如今,“智慧党建”平台在破解难题方面“小试牛刀”。以宝武党建云的“智慧”功能为基础,同设备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等系统进行对接,可以实时获取党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设备状态、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关键数据,了解党员职工的工作情况。同时,对党员上传的“小改小革”、创新成果等情况进行汇总,按照“党员登高计划”中“高觉悟、高技能、高业绩、高认同”这四个维度勾勒出党员形象,并在“党员业绩排行榜”公布展示。这既提升了民主评议党员的质量,又焕发了党员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
“往心里走”
“往实里走”,才能“往心里走”。茅怡文说,最近有件事让他很感动。一位在宝钢股份干了一辈子的老职工党员,在计量设备的操作维修上经验丰富。临近退休,他工作反而更投入了。他说,把自己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留在宝钢,才对得起宝钢”。
智慧党建让党员教育“往心里走”,提升党的工作的“温暖指数”,工作中的理解与体谅多了,党员与职工的干劲更足了:在智慧党员活动室过组织生活,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能够让会议记录形成更迅速、更准确;开展“党员微光”行动,鼓励党员群众“随手拍”捕捉身边的每个闪光点并上传智慧党建平台;党支部结合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鼓励当月过政治生日的党员“读一读入党志愿、讲一讲闪光故事、找一找遗憾差距、想一想努力方向”,并对应上传。在一次“微党课”大赛中,党员高丽娟结合自己的经历,精心制作了《致敬“梦工厂”》课件,讲述了宝钢建设湛江钢铁“梦工厂”的艰难历程和难忘故事,短短几天评论就达上百条。职工们认为,这种共鸣来自心底。
“往常态走”
中国宝武的智慧党建云平台建设,有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就是实现“党员全政治生命周期的管理”,让智慧党建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目前,中国宝武党建云项目已实现基本信息和台账的实时动态管理,全集团3223个党组织、8.32万名党员全部纳入党建云。
宝钢股份设备部计量室党支部还构建了网上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自觉成为职工群众中的“第一知情报告人、第一关心帮助人、第一带动责任人”。平台系统定期整理分析相关情况,并向全体党员群众公开,党支部第一时间掌握队伍热点,常态化实现每名党员的党务公开。正是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监督,党支部对党员“工作上多帮助、生活上多关心、廉洁上多提醒”的职责得以落实,有效提升了党员自我约束力,促使党员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上。
中国宝武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智慧党建”让党员教育有温度、党员管理有力度、党员监督有广度,更好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今天上午,2022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授证大会暨上海市科创启明星协会第七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举办。80余名2022年新入选启明星项目的青年科技人才从中科院院士、市科创启明星协会理事长、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王宇,市科委副主任、市外专局副局长黄红等手中接过了启明星证书。
启明星寓意是拂晓时分东边天空闪耀明亮的金星。启明星项目是我市科技人才培育工作中的一块“金字招牌”。自1991年设立以来,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3400余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获得了支持,迄今已有20人成长为两院院士,209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7人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成为上海市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摇篮”。自2016年起,启明星计划的资助金额从20万元升至40万元;2019年起,资助人数翻番,从每年资助100人增加到200人。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曾小勤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堵威博士、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张剑锋博士作为启明星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曾小勤以液晶显示器之父乔治·海尔迈耶的九个“创新之问”为凭依,提出如何判断有创新价值科研的标准。“创新九问”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白自己想做什么,需要用简短的语言阐述目标。
堵威认为做科研要“聚焦真问题,做好实研究”。他所在的团队深耕石化工业领域,将企业的“卡脖子”清单变成自己的研究清单。
刘昌胜对广大“星友”们寄予了殷切期望,他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的引领性重大创新,取得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同时,他也希望科创启明星协会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环境,为人才成长开辟“多渠道”,推动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
当天下午,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还召开青年科技启明星座谈会。10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代表结合各自科研工作,交流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体会。航天八院149厂创新中心主任赵凯、2020级启明星赵凯表示,自己一路走来,先后得到“扬帆计划”“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启明星计划”等项目支撑,这些项目对他个人的成才和团队建设帮助巨大。
党的二十大代表、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在总结讲话中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高度认可和赞同,勉励青年科技启明星们坚守家国情怀,大力弘扬科学报国的优良传统;争创创新先锋,在强国路上挑大梁当主角;保持科研定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挥洒无悔青春。同时,建议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注重对科学问题凝练,注重科研范式变革,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作者:沈湫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