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4 18:14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师德新说读书笔记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范文:
"师德新说读书笔记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读书笔记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考的沉淀。师德新先生在关于读书笔记的论述中,强调了其重要性,并指出了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要想写好读书笔记作文,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准提炼,抓住核心"
师德新先生指出,读书笔记的首要任务是提炼书中精华,抓住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不能泛泛而读,而要带着问题去读,去寻找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论证过程和重要论据。对于关键句子、段落,要反复琢磨,深入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
"二、 深入思考,形成见解"
读书笔记不仅仅是记录书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师德新先生强调,读书笔记是“思考的产物”,而不是“阅读的流水账”。我们在记录书中观点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看法和评价。只有经过思考的笔记,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 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读书笔记作文要有清晰的条理和完整的结构。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然后分点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题:解好教育关切“必答题”——教育部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和提案
新华社记者胡浩
如何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教育与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近些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相关提案很快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
“高校既是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王焰新在提案中建议,更加注重高校的基础研究,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型创业融通发展,建设专业化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构。针对成果转化队伍建设,制订职称评定与评价考核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王焰新记得,就在两会结束不久,教育部科技司一名处长到武汉出差之时专门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就提案的相关内容听取更详细的建议。此后,教育部又与王焰新多次联系。
201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引领。同年,教育部印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暂行办法》,积极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一定与我的提案直接相关。但我能深切感受到,教育部对这一问题相当重视,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研究解决和改进的办法。”王焰新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围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为相关政策出台提供了重要参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高度重视相关建议和提案的办理工作。2018年,教育部共收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980件,占全部代表建议数的13.7%;承办全国政协委员提案810件,占全部委员提案数的17.5%,所有承办的建议提案全部按时完成。
针对代表关于增加幼儿教育资源供给的建议,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9部门,赴13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完成了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并在全面调研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吸纳部分代表意见,教育部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中,对长江学者的基本条件、岗位职责等作了进一步明确,将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作为长江学者的首要条件,并建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退出机制。
针对委员提出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提案,按照“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调治理”的总体思路,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审批登记、培训行为、市场监管等作出规定。
围绕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培育“大国工匠”的提案,教育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采纳吸收有关建议,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正在修改完善的职业教育法修正案草案,对现代学徒制作出了相关规定。
“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涉及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各方面内容,既包含改革教育学制、创新教育形式等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问题的建议,也有关于学生资助、课外辅导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对策,为教育政策的制订、执行和完善提供了宝贵参考。”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加强沟通、注重实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办好每一份建议和提案。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随着“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围绕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各地各校纷纷拿出真招实招高招,整个高教战线呈现出大力建设本科教育的良好局面。
当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强壮本科教育,提升本科高校的办学质量?两会期间,来自高教战线的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专业建设为一流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专业建设好了,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就立起来了。但当前,我国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明显滞后于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求,“新的东西不会教、教的东西过时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难求。
“学科和专业结构失调,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突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说,首先是很多本科专业设置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脱节,专业设置比例失调,而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型学科少;其次,部分专业划分过细,存在专业口径过窄,专业大量重复设置等。而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性课程的比例不够优化,导致学校的培养成效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不足以承担相关工作。
怎样优化专业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加快专业现代化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认为,一方面,要加快战略新兴领域和未来尖端领域专业建设;同时压缩专业规模,推进传统专业改造升级,重点发展优势专业、交叉复合专业;另一方面,要注意强化专业内涵,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本科专业体系。
她介绍,近年来,山东大学积极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学校申请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6个新工科专业,创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等16个新工科特色创新实验班。同时加强对传统工科专业新的改造与整合。例如,将材料类6个传统专业整合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个专业,机械类停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和工业设计3个本科专业,申请新增智能机械制造专业。
对接新时代新需求,天津大学坚持以“新工科”建设为牵引,打造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建立学科专业优化和大类招生选拔两个机制,打破培养过程中的学科壁垒,转变‘学科导向’的单一专业设置模式、培养模式,主动布局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说。
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课堂是人才培养主阵地,然而在不少高校,课堂上学生睡觉、打游戏、玩手机现象并不鲜见;课堂纪律松散、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怎样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获取知识点的渠道都很多,速度很快,搜索能力也都很强,但人与人的差别最终是深度思考的差别,能不能深度思考,有没有培养出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心。”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说。
对此,四川大学以“教室革命”为突破口来推动本科教学改革。这几年,学校投入近3个亿,实现了全校80%、400多个教室改造,着力打造了智慧教室、互联网教室、案例教学教室等5类教室,全部实现25人以下的小班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师生点对点、面对面、互动式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物理空间的改造很快,但更重要的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整个本科教育的水平。”李言荣认为,对理、工、农、医学科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来说,一方面要思考如何把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开展深度学习教育。这可能是未来大学、尤其是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
在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看来,教学改革的同时,课程改革也要跟上。“过去我们一直沿用苏联学科的划分方式,分为数理化工农医等;在改革开放40年中也逐渐加入了最新的文化和科技成果,但是并没有本质的革新。社会需求是高度交叉不断变化融合的,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要更宽一点,而且要在课程中以变的方式教他们。”严纯华说。
“严”字当头挤出人才培养的水分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数名本科生转为专科生毕业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懒学、怠学甚至逃学现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校本科工作会议上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严在地大,是我们学校着力打造的一流本科品牌。”王焰新表示,“严”字当头不仅针对学生,也面向教师,展现的是对师生真切的爱,这种爱不是溺爱,是严管厚爱。
王焰新介绍,“严”字当头,即对学生严把培养关、过程关、出口关;对教师则强调严正师德师风、严把学术要求、严实育人使命。
“严把培养关,就是深入实施教学科研相融合、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三融合’培养模式,用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严把过程关,就是通过制定课程考核纪律和学术规范等办法,让学生诚实守信、敬畏科学。严把出口关,全面取消‘清考’,让学生不再好混,同时建设学习支持中心,实施学业救济制度,解除学生学习上的后顾之忧。”王焰新说,教师方面,一是强调严正师德师风,深入开展向全国最美教师殷鸿福、全国优秀教师李德威学习行动。二是严把学术要求,制定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三是严实育人使命,坚持把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基本条件,增加“教学型”副教授高聘指标,设立教学奖和教学新秀奖,让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严管,而且要对学生厚爱。
“只有持续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让潜心育人的好老师尝到甜头、让忽视教育教学的老师尝到苦头,一流本科才有盼头。”王焰新说。(董鲁皖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