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4 19:2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卡片试读书笔记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作文:
"精炼高效:卡片试读书笔记的写作要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阅读时间变得碎片化,同时我们面对的书目也日益增多。卡片试读书笔记(Reading Notes on Index Cards)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阅读整理方法,正逐渐受到青睐。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快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内容,还能促进思考与记忆。然而,要写好卡片试读书笔记,并非简单地摘抄几句,而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在开始阅读前或阅读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写这张卡片笔记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核心观点?梳理人物关系?标记精彩引语?还是记录研究线索?不同的目的决定了笔记的侧重点。例如,如果是为了快速了解书的主要内容,那么重点应是作者的核心论点、主要情节梗概;如果是为了深入研究,则可能需要记录具体的论证过程、数据来源或与其他知识的关联。明确目的能让你在阅读时更有针对性,避免事倍功半。
"二、 精选内容,抓住关键"
书籍内容往往丰富繁杂,卡片空间有限,因此必须学会筛选。要聚焦于“关键信息”——即那些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独特性或核心性的内容。这可能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支撑论点的关键案例、书中独特的概念定义、让你产生深刻共鸣或疑问的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颠覆了我对阅读写作的认知!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是知道村上春树的素材积累方法,以及钱钟书读书笔记,但是我的知道,只是停留在表层上。积累素材和做读书笔记,不就是把读到的好思想好金句摘录下来,写点儿感想什么的么?
看过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之后,才明白:远没有那么简单。
钱钟书善于从笔记小说,诗词中取证据与正典映照。他一生积累卡片或读书笔记近十万张。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管锥篇》作为20世纪人文巅峰之作,据说是从上万张卡片中精挑细选而成的目录书。
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手稿序》中谈到:
“很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好,过目不忘,他本人却不认为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读书笔记,一遍不行,读三四遍,笔记上不断地填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多,但是也都不易遗忘”。“做笔记很费时间,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约莫是让他读这本书的一倍,”
如此看来,钱钟书的著作有一部分得益于他积累读书笔记的能力。
再来看看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写作40年,出版书籍超过40本,他不仅高产,还保持着很高的水准。
村上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提到过自己的素材整理方法“抽屉存放,钩子提取”。
抽屉存放,指的就是将阅读或观察中获得的好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好,容易寻找;钩子提取,就是给分类放好的东西进行细分。类似于打标签或者定位。这种素材整理方法,是他成为小说家的成功因素之一。
所以,无论是成为一个作家,还是写好一篇文章,一个论文,素材的积累或者做好读书笔记方法十分重要。
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阅读写作方法!
卡片笔记法写作法是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自创的一套笔记方法,他一生积累了90000多个卡片,利用这个方法,编写了50多本书,和其他大量出版物。
原本作为一个酿酒师的儿子,卢曼毕业后从事公务员,却因为热爱和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写的文章获得德国社会学家赫尔穆特·舍尔斯基的认可和推荐,后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成为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
而《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的作者申克·阿伦斯就是在为我们介绍卢曼的这套笔记方法。
申克·阿伦斯是卡片重度爱好者,他结合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学、思维学等多学科理论阐述了这套笔记写作方法。
卡片盒笔记法是一套关联的、分散的、自下而上的写作方法,这和我们平时接触的线性的、自上而下的方法更为有效。通过记录和储存这些卡片,我们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外挂体系,而记录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做知识搬运工,而应是像费曼学习法一样:不光存储,还要组织梳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最终记录下来,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会因此形成网络,不再是独立的难记忆和提取的个体。
从本质上讲,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个“系统”,一种存储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以及生成新连接和想法的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把你感兴趣或者将来可能会用到的知识收集起来,然后用一种像集装箱一样标准化的方式,去处理这些笔记,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供你使用。
卢曼将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三类。
1⃣️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
平时有突然出现的想法可以随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纸,亦或者电子产品上。
2⃣️文献笔记lieterature notes
无论读什么都要记笔记,将那些对以后写作有帮助或者对思考有帮助的东西记录下来。笔记要剪短,理解引文的含义之后,要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最后再把这些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保存在文献管理系统中。
3⃣️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
最好每天,以及快要遗忘之前,将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拿出来,思考它们与你自己的研究和兴趣有什么关联,想法做这一步不是为了收集笔记,而是为了衍生出想法和讨论,每一个想法都会增加群聚效应的临界量,最后你可以把一个个单纯的想法集合起来,变成一个想法生成器。把这些记录下来形成新的笔记,标注来源,此时你就可以把它们放回去,暂且忘记这些了。
别急,这三个步骤完成后,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重要:
4⃣️把新写的笔记放在卡片笔记盒里
方法:
1,把每一条新笔记归档在相关笔记后面;
2,给相关笔记添加连接
3,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你以后能够找到这条笔记,可以从索引页链接到它。
5⃣️从系统内部自下而上发展的主题,课题,和问题。看看目前有什么,缺什么,通过广泛阅读挑战和加强自己的观点,通过了解到的新信息也可以改变和加强自己的观点。多做笔记,然后哪里形成了笔记链,对某个事物往往越有兴趣,你的相关阅读量就会越多。
一段时间后,会攒够足够多的写作主题,此时你的主题是基于已有的素材,而不是基于未知的想法和文献,思考这些并复制到大纲软件中。如此一来,就可以把你的笔记写成初稿了。
要想写好论文,你只需要对一篇好的草稿加以修改;要想写出好草稿,你只需要把一系列的笔记变成连贯的文字;为了获得连贯的文字,你只需要重新整理卡片盒里已有的笔记;所以,你真正要做的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手里有一支笔。
1⃣️每天记几条笔记
卡片盒就像是复利投资。每天记几条笔记,定期关照这些记过的笔记,使他们产生关联,再记录下因此而产生的新想法,这样的行为已经奠定了一个好文章的基础。
2⃣️发展想法
当我们要写下卡片盒第一张永久笔记时,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这对我的研究和我在卡片盒里思考的问题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我写下的这些内容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外挂头脑系统,就会形成写作雏形。之后,我们不断的发展想法,为我们的研究主题添砖加瓦。
3⃣️构建主题
在卡片盒中添加笔记后,我们需要确保它可以再次被找到。这就是建索引的作用。过去卢曼使用打字机在索引卡上记录索引,在一个笔记软件系统中,我们可以像添加标签一样,很容易地将关键词添加到笔记上,在索引中就会显示出关键词。
4⃣️建立智能链接
这一步是思想发展的关键部分。
单纯地以摘要为顺序,不支持自下而上地构建思想集群和主题,这些笔记始终处于孤立状态,做笔记的人只能得到一堆一维的参考资料,就像没有了社区知识和事实核验能力的个人维基百科一样。
最常见的引用形式是普通的笔记到笔记的链接。将两条相关的笔记链接之后,可以让我们在不同主题间找到相似之处,当不同事物不是割裂而是取得联系时,就会让我们产生洞见。
当我们此刻开始践行知识卡片这一知识管理法,无论是想设计网课,成为博主,教书育人,还是致力于翻译,亦或者成为作家,相信这一方法都能为我们奠定最初的基石。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