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5 17:29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庸》读书笔记的范文,以及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帮助你:
"《中庸》读书笔记"
《中庸》作为儒家“四书”之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它以“中庸”为核心,强调在为人处世中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避免极端和偏颇。读罢此书,我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庸》强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揭示了人的本质与天命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本性是秉承天命而存在的,顺着本性行事就是“道”,而修养自身、完善德行则是“教”。这启示我们,要认识并遵循自身本性,同时不断进行自我修养,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其次,《中庸》提出了“中庸”的具体实践方法,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阐述了“中”和“和”的内涵。“中”指的是在情绪尚未发生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平衡,而“和”则是指情绪发生时能够做到恰到好处,不偏不倚。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此外,《中庸》还强调了“
今天学习《中庸》第十五至十七章
中庸是平平常常的道理,融合于人们日用之中。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从近到远,从低到高,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这就是“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这与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都是一个意思。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意思是说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对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舜遇到了可怕的家庭环境,父亲不喜欢他,弟弟要害他,但舜没有放弃孝德和友爱。由于道德高尚被看成圣人,还获得了至高的地位与四海相比的财富,他的生命也得到了延长,传说活到一百一十岁,位、名、禄、寿都得到了。“故大德必受命。”
我本鲁钝之人,可是偏偏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于是自不量力的钻进故纸堆里读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还好现在网络发达,我能借助一些明师的讲座以砭我之愚助我理解文中之义。我读的书是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听的讲座是北师大孟琢老师的“四书精读讲座”。其中《中庸》是四书中较难读的书,读过四五遍后方觉其中三昧,每有会意便心生欢喜。但我已年届半百,自知识记之力渐衰,故将读书心得写下以防他日之罔。
《中庸》第一章原文如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此章乃开篇亦《中庸》最重要之文,最难理解。所谓天者,在此不仅仅指自然之天,最主要是指义理之天。世间天之含义有好几重:一,主宰之天,命运之天。如电影《哪吒2》中最有名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之天。二,纯物理的自然之天,相当于人们说的天气、太阳系、银河系、黑洞等等。三,义理、道德之天。如天人合一之天。所谓性者,主要是指人兽之别的属性。每个人承自天的使命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属性,按着人的属性自然发展的就是“道”,按照“道”的原则进行修养就叫做“教”。其中,“教”指的是教化,即通过修养和礼乐刑罚的教化来达到道德和品性的提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诚也,圣人所为。修道之谓教,诚之也,百姓固执之。所以,道不可须臾离也。事之隐微之处,心田萌芽之态,最是见人之善恶,亦诚之与否。故君子慎其独,尤其是在礼崩乐坏的年代更应注意。在当今的社会风气下,慎独便是各人修行的重要法门。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便是天命之谓性的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便是率性之谓道的道。中节就是修道之谓教的教,节就是礼乐刑罚。致中和,天地万物各就其位,并育而无害。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