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5 19: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中国崛起的作文,可以遵循以下事项,以确保文章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观点得当:
"一、 明确主题与中心论点:"
1. "核心主题:" 你的文章是探讨中国崛起的哪些方面?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还是综合国力的提升?或是分析其影响和面临的挑战? 2. "中心论点:" 确立一个清晰、有力的中心思想。例如:“中国的崛起是20世纪以来最显著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并为自身和世界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或者更具体,如“经济改革和科技创新是驱动中国崛起的核心引擎,但也需关注其在环境和社会公平方面面临的挑战。”
"二、 构思清晰的结构:"
一篇好的作文通常遵循经典的结构:
1. "引言 (Introduction):" "钩子 (Hook):" 用一个引人入胜的事实、数据、引言或场景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力。例如,引用知名人士对中国的评价,或提及某个关键事件。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中国崛起的宏观背景(如改革开放的历史节点、全球化浪潮等)。 "提出中心论点:" 清晰地阐述你的核心观点。
2. "主体段落 (Body Paragraphs):" "分论点:" 每个段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起弹泪过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在这个慎终追远、思古怀今的特殊时刻,最不能忘记的是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国家繁荣和富强、为人民幸福和安康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和人民英雄。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践行理想,用坚毅守护夙愿,用鲜血浇灌梦想,建立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的卓著功勋。
百年筚路蓝缕,百年接续奋斗。如今,在革命先烈为之战斗、为之牺牲、为之长眠的土地上,到处春意盎然、山花烂漫,岁月静好、生机勃勃。中华儿女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自信满怀,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心情舒畅。
今日之中国,正如您所愿!
(一)
只有深入了解旧中国的苦难,才能真正读懂革命先烈不惜用鲜血和生命去追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败无能,曾是世界强国的中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境地。那时的中国,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那时的中国,国势衰微、租界林立,饱受欺侮、任人宰割,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凌辱。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无数仁人志士求索独立民主自由指引了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他豪壮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奋力疾呼:“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革命运动中去。1927年,李大钊在反动军阀的绞刑架下英勇就义。
在那个觉醒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追随革命先驱,抛家舍业、离妻别子,义无反顾地踏进了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的历史洪流,并最终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聂荣臻在家书中写道:“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关向应在致叔父的家书中写下抱负:“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字里行间流淌着共产党人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舍身取义的历史担当和坚定决心。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面对敌人的酷刑,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他们的理想从来没有改变过、动摇过。夏明翰挥笔写下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赵一曼在日军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留给儿子的遗书却又侠骨柔情:“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谢士炎弃暗投明加入共产党,在英勇就义前留下震撼人心的诗句:“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这些啼血字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理想虽死犹荣的坚定意志和英雄气概。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一个世纪以前,从上海石库门出发,自嘉兴南湖启航,走过赣水闽山的蜿蜒小道,跨过万里长征的雪山草地,迈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渡过浩浩荡荡的长江天堑,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段苦难与辉煌的历程中,成千上万烈士的英名永远镌刻在民族复兴的丰碑上,还有很多很多的无名烈士如繁星闪耀在历史的时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的鲜血从来就不会白流,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国,他们梦寐以求的夙愿已然变成现实。
在这片土地上,早已远离了欺压和凌辱。如今的中国,以伟岸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帝国主义肆意妄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独立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最鲜明的标志,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
在这片土地上,早已远离了剥削和压迫。民主已经蔚然成风,中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通过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等多种形式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享有前所未有的各种权利。
在这片土地上,早已远离了禁锢和封闭。到处充满了自由的空气,思想可以自由地表达,人员可以自由地流动,亿万人民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同时中国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二)
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那般风雨飘摇的境况中,这也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1929年5月4日,一名笔名为“醉梦人”的读者向上海《生活》周刊投稿,展望“未来之中国”,提出“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车、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产巨量之钢铁、枪炮、舰船,供给吾国之边防军?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等十问。文尾作者自问自答:“吾举十问,实不知其答案。私以为,能实现十之五六者,则国家幸甚,国人幸甚!”文章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许多读者都对实现“十问”持悲观态度。但中国共产党人却对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始终满怀希望,并坚定地相信,沿着马克思列宁指引的方向,一定能够开拓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尽管经历过艰难曲折,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来没有动摇过。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这是1935年在狱中饱经折磨的方志敏,于人生的最后时刻以生命写就的“可爱的中国”。这种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通过笔端自然流露、跃然纸上。
不只是方志敏,这种家国情怀是革命战争年代千百万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信仰,他们为着理想中“可爱的中国”前赴后继、血洒疆场。王尔琢曾是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参谋长,他曾慨然明誓:“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他还将另外一个誓言写在了给父亲的家书里:“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这是他最后一封家书,一年后英勇牺牲时他依然长髯飘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将近20万英雄儿女为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献出了宝贵生命,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松骨峰战斗中,王金传等勇士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抱在一起,让身上被汽油弹点燃的火,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激战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抱着敌人的头,有的掐着敌人脖子,有的咬着敌人耳朵……他们一个连打死了300多个敌人,坚持等到了部队主力的到来,最终保住了阵地。
在建设和改革年代,无数英模人物舍小家为大家,用鲜血和汗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被称为建设的楷模、改革的先锋、民族的脊梁。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斗风沙、治水患,临终前对组织提出唯一要求:“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铁人王进喜危急关头舍身跳进泥浆压井喷,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光学科学家蒋筑英克服重重困难攻克彩电复原技术,他经常说,“我就是一块铺路石,要做更多的铺路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后,1800多名扶贫干部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征程上,为八年时间全国近一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刚大学毕业不久的蒋富安,来到四川凉山州四峨吉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一年时间里走烂了三双鞋。“四朝布衣四时新,峨景寒灯映青骨。吉谶九州适黎黍,村晓人烟照明月。”他写的这首诗,正是所有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为群众忙碌奔波的生动写照。
只要有梦想,成功之花终将绽放。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接续奋斗,成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当年“醉梦人”的“十问”现在已悉数实现,方志敏的憧憬和遗愿正在祖国大地上生动展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繁荣昌盛富裕的中国,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前所未有地展现在眼前。
今日之中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0万亿元。中国从一穷二白起步,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小康社会憧憬已经变成现实。
今日之中国,正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甩到了太平洋里了,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如今正受益于世界上最大的民生保障网,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增长到77岁,受教育程度由解放前文盲占八成发展到高等教育全面普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解放前增长近60倍。
今日之中国,敢办也能办成世界头等大事。建设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进博会,设立经济特区、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港,中华大地上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今日之中国,到处荡漾着文明新风、充满着和谐和睦。从几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大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光彩,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公平正义得到了极大的维护,社会创造力和活力不断迸发,处处呈现出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动人风景。
(三)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诗句,表达的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对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深深忧虑。
斗转星移,日月新天。展望新中国的未来,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历经百年沧桑,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厚积薄发,到处洋溢着自尊与自信,到处彰显着自立与自强。
这是一个自信的中国。
曾记否,1901年,紫禁城成了列强军队的演兵场,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偿4.5亿两白银的巨款,中国人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
现如今,两个甲子轮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人有这个自信,可以不用仰视而是平视这个世界了,可以铿锵有力地告诉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居高临下跟我们说话的资格”;今天,中国人有这个自信,自主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个自立的中国。
曾记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开国大典上,我们能用的飞机只有17架,不得不让飞在前面的飞机调头再飞一遍,才有了26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的壮阔场景。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连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也没有,冰箱、彩电这样的日用品也需要依靠进口。
现如今,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运20、歼20、直20、C919等军用民用飞机,已经骄傲地翱翔于祖国的蓝天。我国还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时速160—350公里的复兴号全系列动车组已经投入使用,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也已成功试跑,未来将会展现更高更快的“中国速度”。我们还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牢牢地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这是一个自强的中国。
曾记否,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科技领域几乎一片空白。2000多名在国外的科学家克服各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鞠躬尽瘁。这是一长串闪光的名字:李四光、华罗庚、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师昌绪、邓稼先、朱光亚……在归国的路上,朱光亚联合50余名旅美留学生发公开信,呼吁:“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大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与祖国人民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打开科技发展的新天地。
现如今,我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一个个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项项卡脖子技术不断被攻克,正在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历史跨越。仅在去年一年,率先进入5G时代、中国天眼投入运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升空、嫦娥五号登月回家、华龙一号并网发电、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再次领先、北斗导航全面建成,这些最新科技成果集中“井喷”,展现出中国人创新创造的磅礴力量。
特别是过去一年多来,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充分彰显了我国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穿越灾难,崛起危难,今日之中国正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傲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四)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今天的盛世中国,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筑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就是要在抚今追昔中铭记革命先烈事迹,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更加坚定地向未来进发。
在今天,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革命英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不畏强敌、不惧牺牲、舍身取义、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永远不朽。我们要在学习弘扬烈士精神中接受洗礼,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成为激励在新长征路上奋力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今天,不忘苦难历史、继续砥砺前行,是对他们最好的礼敬。我们追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开拓未来。我们要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从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凝聚勇气和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今天,坚守初心使命、实现民族复兴,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在望,但前方依然有许多艰难险阻,依然有许多风险挑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接续奋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发起最为关键的冲锋。
未来之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如期实现。那时候的中国必将是一个更加奋进的中国、更加强盛的中国、更加美丽的中国,也必定会带来许多意料之外的可能,创造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这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盛世如斯,相信不仅如您所愿,更会超您所愿!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4日 01 版)
“‘文明型国家’是一种精神传承,中国人是很有闯劲的,你越打压我一定要做,一定要超越你,中国人有这个劲。”
“时至今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所描画的新中国蓝图,绝大多数都已经实现了。”
“‘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都描绘过他们对于“中国梦”的想象和理解。但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和崛起,这些梦想才一点点变成现实。”
在东方卫视2月24日播出的第272期《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吴新文教授,共同对话“中国梦”。
吴新文:
当今世界,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快速增强,即使那些敌视中国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崛起。
晚清以后,中国崛起,曾经是中华民族很多仁人志士的梦想。今天,回顾这些先辈的“中国梦”,同时对照中国崛起的现实,看看哪些梦想已经实现了,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看清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坚定信心,走好未来的路。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流亡日本,后来又游历欧美。在亲自体验了世界发展趋势并见证了美、欧、日发达的物质文明之后,他于1905年写了《物质救国论》一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物质之学”,即自然科学及相关工艺,发展中国的实业。
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事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国家也能够鼓励发明创造,不仅使中国在制造业上比肩欧美,而且在国家发展势头上领先全球。
维新运动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了政治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预言了维新成功后的中国将先后经历六个时代,其中最后一个是“雄飞”时代,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崛起时代。
他描画了“雄飞”后的中国万国来朝、百业俱兴的景象。他还设想了在上海举办“大博览会”,各国客商云集、工艺物品琳琅满目、论坛讲演盛况空前的场面。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怀着振兴中华的梦想。他为建设新中国而描画的蓝图,集中体现在1917年至1919年撰写的《建国方略》一书之中。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相信“实业救国”,特别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不遗余力地推动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
《建国方略》包括三篇,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物质建设)》中提出了“实业计划之大方针”、“国家经济之大政策”,包括“建设新中国”的六大计划,详细规划了未来中国交通之开发、商港渔港之开辟、枢纽城市之建设、水力之发展、钢铁、水泥厂之建造、矿业、农业之发展。
晚清和民国初期,中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资金、技术、人才都非常欠缺。孙中山认识到,要发展中国的实业,改善民生,必须借助外力,对外开放。对于这种通过对外开放实现民生主义的进路。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的卷尾提出:“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
孙中山逝世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进展缓慢,中国仍然处于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境地。但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也有很多中国人在做自己的“中国梦”。1932年底,上海《东方杂志》发起征文,讨论“梦想的中国”、“梦想的个人生活”。
时任《东方杂志》妇女与家庭栏目编辑、后来曾任宋庆龄的助手、解放后担任上海市副市长的金仲华,做了这样一个“中国梦”:
“我想到一个时候,中国已不在侵略它和毁坏它的掌下。那时候的中国,显然已经通过了历史中的变乱期,而踏上新生的道路。”
“那时候每个人可以不必愁虑生活的问题。饥馑和死亡不再追随着大部分的中国人。”
“把一个人体作比,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像人体营养料能从血管传布给每一个细胞,中国各部的地利物产也将赖所有的交通媒介,而供给于每一个人民。”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所描画的新中国蓝图、金仲华九十多年前的“中国梦”,绝大多数都已经实现了。而且中国崛起的现实,在很多方面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梦想。
中国现在的工程师数量和每年理工科毕业生的数量雄冠全球,非康有为当年所能想象。目前中国建成的交通网络,已经不是孙中山设想的一般铁路和碎石路,而是世界上最先进、最长里程的高铁网、高速公路网。
中国不仅有密集的铁路网、公路网、河道网,而且有世界上最密集、最先进的航空网、数字网、北斗卫星网。世界上设备最先进、吞吐量最大的十大港口,中国占了七个。世界十大都市圈,中国就有大湾区、长三角、渤海湾、成渝,占了四个。
2024年中国高铁线路示意图
近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数字经济、环保治沙、基础设施、电动汽车、绿色能源、航空航天、军事设备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全世界为之惊叹。中国的黑灯工厂、无人码头、自动驾驶、量子通讯、智慧农业、先进战机等,正在引领世界潮流。
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崛起,把梦想变为现实,总结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定于一。国家核心政治力量的长期稳定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以贯之,是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延续至今的一大奥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国情复杂的大国,如果只有“多”,没有“一”,国家和社会就会陷入杂乱无章、四分五裂,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国家、市场、社会所构成的同心圆治理模式,与美西方分权制衡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政治上、道路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定于一,使中国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中保持大局的稳定和社会的总体和谐,这是中国崛起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厚民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和利润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服务,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提供各种公共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推进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中国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重规划。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大局和长远,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做到全国一盘棋,重视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的制订和落实。除了五年计划或五年规划之外,党和政府还不时制订某些专门领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使得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行稳致远。
第四,共命运。在发展问题上,中国一直强调,世界各国人民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近年来,中国一直坚持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和世界紧紧连在一起,实现了共赢,重塑了世界发展格局。
梦想引领现实,现实又会孕育新的梦想。目前中国崛起进入新阶段,中国经济处于转轨升级的新时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面临的阵痛、困难、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各界坚定信心,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在已有成就和优势的基础上,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成就中国崛起新的梦想。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主持人:我刚才在听吴教授演讲的时候,回想一百多年前我们一路走来这么不容易,那么多人当时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为中国想找出路,找不着。他们对未来的中国有这样的描摹和想象,终其一生他们都看不到了。但是很多他们的想象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这种对比也会给我们一些力量感。
我想问一下张教授,说到“中国梦”的时代内容,每个时代的人对它的理解都会不一样。
张维为:前面吴教授在演讲中提到上海《东方杂志》刊登的“中国梦”的征文。当时因为都是纸面媒体,受众也算比较大了,有几百个回复,从现在看就很小了,但是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为主。
你看出来大致上两个趋势,一个是往前看得很远,希望中国一切都变得很好。还有就是从身边小事写起,如一些文人作家,我看到的巴金就是。他说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没法梦想,周边是饥饿、寒冷、哭泣,我就希望我们以后不再是奴隶,就希望每个中国人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他要求提得很低。
所以这些东西现在想想蛮有感触。我们从那么一个低的起点出发,一步一步走过来,所以真的是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中国人讲历史就是我们的宗教,哪怕这个近代史,一部辛酸泪,但是看了之后使我们能够振作起来。
吴新文:我们看那一代人的“中国梦”,我是很有感触的,因为有一些讲得非常现实的就是要有饭吃、有衣服、有房子住,这是相当一批人。
另外一批人包括我前面讲的几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他们虽然是处在当时中国非常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状况之下,但也没有被那个局势困住,仍然有非常高远的理想,甚至有一种信念,中国一定会超过欧美。我觉得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为当时中国和欧美的综合国力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的这个信念确实和中国“文明型国家”见过大世面、见过很多磨难挫折,这样的精神风貌是有关系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宝贵的东西。
主持人:吴老师说到这一点,我也有启发。当我们说“中国梦”的时候,不光是说我们觉得当下还需要加强和提高的地方,我们去梦想把它变得更好,它更有一种对时代的超越,这一点很难得。
张维为:我一直说“文明型国家”,有一种精神传承,特别是我们的真正一流的政治家,他们看问题都有一种文明的传承。
例如,邓小平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路过新加坡,那时候的新加坡像个渔村。但他1978年再去新加坡的时候,就非常发达了,他就说我们要向新加坡学习。
但回到中国之后,他还说,我们也要研究怎么比新加坡做得更好,在这方面我们有潜力。
吴新文:是,他们是没有“思想钢印”的。现在有很多学者有“思想钢印”,在西化的、在崇洋媚外的这种“思想钢印”里面出不来了,我觉得孙中山他们不是这样。
主持人:在他们超越时代的为中国“做梦”的里面,都非常注重“实业救国”这一点,对工业生产和对实业,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工厂还是企业等等都充满了想象。这是从那个时候就已经有的观点。
张维为:确实,帝国主义列强侵略造成的心理阴影,中国一定要有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国防。所以从孙中山一直到后来的毛泽东、邓小平,一以贯之。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这个立场,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提出向科学进军,甚至包括大炼钢铁背后也有这个激情,没有钢铁就被人欺负,包括重视理工科教育,这都是1949年以后形成的传统。
吴新文:关于“实业救国”这一点,我想提出一点,这也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局限性。康有为和孙中山提出了“实业救国”这样一个方案,但他们把“实业救国”想得太容易了。
康有为和孙中山都说给我十年时间,十年我一定会让中国大变样,中国就可以赶上欧美了,他把这个想得太容易了。
到了晚年他们才意识到,要搞实业,要把全国的力量整合起来,要把人民组织起来,是非常艰难的工作。这就是现代国家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后来才做成功了。
主持人:吴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把这么多仁人志士做的“中国梦”最后全部变成现实,就是因为我们统一的坚强的领导力量,“定于一”、“厚民生”,包括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等等。其实现在哪怕是当下的年轻人,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些,大家都要去追究后面的原因。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产业,不了解工业,不了解很多东西,觉得它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多资源要整合,人要整合,看得见看不见的一切的东西要整合。没有一个强大的制度保证和坚强的领导力量,根本就做不到。
吴新文:这是和中国整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关的,而这又是从毛泽东时代开始奠基的。所以这样的崛起取得的成就是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奋斗和积累,这一点我们不应当忘记。
张维为: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苏联专家说你们不要弄得这么全,这个时候毛主席、周恩来都坚持,我们一定要全,要有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是我们的汽车、导弹,什么都开始规划,所以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世界产业门类相对而言最全的国家。
这跟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生产卫星、卡车、原子弹,我们轻工业产品非常丰富,只是质量还不怎么好。
吴新文:有了之后才能慢慢改善,才能升级。
张维为:我最近还想到个问题,我提一个观点:中国跟美国最大的差别,就是美国是资本力量主导,你也提到的中国以人民为中心,这有很大的差别。就最近DeepSeek的例子,开源大模型,做出来之后一下子AI模型开发成本降了十倍、二十倍,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大家都高兴。
但我看国外的网民就跟帖了,觉得是不是英伟达也好,OpenAI也好,这些美国公司或多或少也了解有这么一个思路可以做,但为了垄断的价格和利润,我就不这样做,而是为了超额利润故意垄断价格?
亏得有一个中国,否则它永远垄断价格,什么都垄断价格。这背后的资本力量,它要无穷的利润,但中国一成功,产品价格就下来,甚至成了“白菜价”,造福中国人民,造福全世界人民,本质上这是非常社会主义的。
主持人:我可以举例子,我最近正好跟旅游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了对话,关注最近来到上海的这一波韩流。这数字非常明显,最早的时候从韩国来中国的航班上20%是韩国人,最后到40%、50%,现在80%、90%是韩国客人,到周日周一返回的航班上几乎全都是韩国客人。他们手上会带着从上海买走的“伴手礼”,当然可能还有很多东西放进了行李箱。
而且现在的旅游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随着免签的时间的延长,范围的扩大,旅游带有很多个性化的特点。以前比如跟团来,导游带着你去看这几个景点;现在年轻人自己做攻略,他们会出现在上海的各个地方。除了网红的景点,网红的酒吧餐厅,他也会出现在公园,出现在演出场所,已经有了完全的我们叫Free Style(自由式),很丰富的这一面。
自中国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以来,到中国旅游的韩国人越来越多。图为韩国游客在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打卡拍照。
这个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中国梦”这个梦是大家共同的,大家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吴教授刚才演讲当中也说到,每个做“中国梦”的仁人志士,他们自己会有局限。
这种局限你觉得现在还会不会有?大家在面对当前的问题,在考虑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您觉得应该怎么样来超越这种局限?
吴新文:孙中山提出过他的哲学思想,叫“知难行易”。我们中国传统说是“知易行难”,你知道是容易的,但做起来是很难的。但孙中山说不对,知是难的,你要认识真理,把握真相,这个是难的,而做倒是相对容易的。所以他说中国的实业他给他十年时间,他就可以把它搞起来。
知难,其实行亦难,就这一点。我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也深化。而且在孙中山那个时代你可能是认识不到的,因为你没有经历过,没有面对那个现实的问题和挑战。所以现在我们中国崛起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我觉得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应该超越前人。你看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超越前人的。
张维为:还是毛主席的话,就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你如果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有时候也没有那么难。中国人实际上是很有闯劲的,干起来再说,这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毛主席《实践论》里面反复讲这个观点。学游泳就跳到水里,慢慢就会了,没有多少犹豫,真的。
我看到一些外国学者做的比较文化研究,他们说中国文化有时候比较保守比较谨慎。不是的,中国文化是很有冲劲的,我们改革开放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吴新文:还是要做起来,邓小平其实也是这样的人,先要干起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吧?
张维为:邓小平和周恩来的风格,周恩来是举轻若重,什么东西看得都超级认真,超级细致;邓小平是相反,举重若轻,没什么了不起,就这样。这两个风格结合在一起非常好。
主持人:是,看“中国梦”它是有延续性的,从一开始解决有没有,然后到好不好、优不优。我们其实是一直在前人的基础上,跟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崛起同步,在这个时代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很美好的一个过程,可能会有挑战,但是我想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光明的。
【问答环节】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今天我想带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崛起了,但是社会上很多人的态度依旧是悲观的,依旧是消极的?谢谢。
主持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今天一直在说,明明国家的发展总体的趋势,这么多年的成就都放在这,但是每个人个体上会有压力。
张维为:我觉得看中国,要有一个概念: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要大惊小怪,很多东西都可能出现。我们是14亿人口,一百个欧洲普通国家的人口之和,所以出现这个那个问题是很自然的,有时候问题可能比你了解的还要多。
但在这个基础上,要形成一种“整体把握”,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我自己非常注重形成对事情的“整体把握”。
做学问也是这样的,你怎么做都可以,最后要力争做到“达”,也就是“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把握”。“整体把握”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例如,使用一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比较靠谱的民调机构做的民调。
我们讲“实事求是”,这是最厉害的。实事求是就包括 “整体把握”,否则没法读懂中国,这么大的规模怎么读得懂?连上海都读懂不了。
你说存在一个问题,我说还有五个问题比你讲得还要严重。但是主流是什么样的?毛泽东主席讲的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很有道理。
我们都是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小就开始学。但很多人把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忘记了,一上网就更是忘记了。其实在网络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更需要这个。
吴新文:这个问题我想提供三点观察,就是第一点我觉得首先要承认就是中国现在经济转轨升级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代价的,是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的周期调整期,结构性的,包括一些产业的转移对吧?有些产业转移到国外去了,这是要影响到一些人的。其实现在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觉得我们要特别注意,有一些人是利用做空中国、唱衰中国盈利的。他通过整天做空中国、唱衰中国,他是可以得到好处,得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的。
主持人:我再补充一下您刚说到的第二点,比如说很多投资者、普通人、散户,也苦于经常被这些信息影响。大家可能就问,国家就不能治一治这些唱空中国的人吗?
吴新文:我是觉得需要治的。现在对于这些“大V”、嘴巴乱说的这些人,管得还是太松了。前一阶段整治了两个首席经济学家。最后一查发现他主要是要把中国资本引导到国外去,然后趁机拿佣金。对于这样的人你不整治他行吗?
第三点非常重要的是,美西方对我们的认知战一刻都没有停息。中国无论什么表现,它都说你不好。你经济发展得好了,它说你是威胁;你经济稍微有点下行了,它说你要崩溃,总归你是有问题的。
所以它就是要瓦解你的信心,消磨你的斗志,涣散你的共识,削弱你的意志。你越乱你越悲观,那它自己的威胁就小了,对吧?它们是在做这样的工作的,是投入了很多的。
2020年11月23日《这就是中国》第81期讨论过“中国崩溃论”的崩溃
主持人:比如说打贸易战,打关税战,让你的产业的日子难过,那我们的很多企业要求变,它可能就要出海;出海了之后马上就说你产能过剩,你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生产,就像你说的动辄得咎,横竖都是错。
吴新文:是的,总归是翻过来调过去都是它对,都是你的问题,这就是认知战。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今天想问的问题是:我们的中国模式如何更好地被全球理解与接受呢?
张维为:我自己长期研究中国模式,我是最早提中国模式的学者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提。我有一个最简单的描述,我觉得这个讲法老外都能听懂,就是跟西方模式进行比较。
比方说政治领域内,西方模式特点是选举,就是怎么产生领导人,我们中国我叫“选拔加选举”。哪个更好?我个人觉得中国模式更好一点,我很谦虚地对他们说。
如果BBC、CNN傲慢地提出问题,那我就要说比你们的模式好太多了,很自信地跟它们讲,你们应该借鉴一些我们的经验。
第二,经济模式。西方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现在西方也开始改变,向中国学习了,要用产业政策了,我们的混合经济,国有的板块和民营的板块互相配合。
我经常举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应用这么发达,因为互联网基础设施是国企为主做的,村村通都要4G、5G全部要通,所以我们的5G基站超过全世界之和。
同时民营企业把互联网的服务做到极致,中国变成“一部手机全部搞定”的国家,其它国家都做不到。你叫美国私营企业去做基础设施,它不愿意做的,建这么多基站干什么?很长时间都收不回成本。
然后社会方面,我说我们是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西方是对抗的。这良性互动非常重要,实际上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对各种各样的事件,反应速度比西方快很多,无论是什么。
像自然灾害,你看西藏在这么偏远的地区,欠发达地区,我们第一时间24小时就做到救援物资全部到位了。
1月10日,日喀则定日县措果乡塘仁村,一位西藏消防救援队的战士在和村里的小女孩玩耍。 人民网
美国在发达板块的发达板块洛杉矶,火把这城市都快烧掉,烧到星光大道只有几公里了,数千栋房子烧掉,损失不得了。但救火车连不上水,怎么搞的?
每年都有这一类火灾,这些山林着火怎么会救灾水平如此低下?我们中国模式是民本主义导向的,美国模式是资本力量主导的。
吴新文:这位同学他提的问题可能后面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中国模式如何更好地被世界理解和接受,对吧?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第一个,我们还是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把中国做的事情的效果要在全世界讲,对吧?你做对了事情,然后你要讲对的话,然后要影响人家,这点很重要。
另外一个就是,这样一个模式和做法产生的好处,要让人家也能够分享一点。我们“一带一路”倡议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只要你在非洲、在拉美持续不断地把“一带一路”倡议做下去,大家认同中国模式一定会越来越厉害。
至于说有一些人他不理解我们,不认同我们,敌视中国的人,想要追求他的理解和认同,我觉得没有必要,我们不在意。
张维为:我再补充一点,我不知道你学什么专业的,现在你只要关心全球各地的主要民调,非西方世界从中东到非洲到东南亚到拉美,对中国的印象好的比例都在上升,上升得很快,对美国的印象都在下降,这种认知变化产生了对中国知识的巨大需求。
中国历史上有四波我叫做“中学西渐”,中国知识传到国外去。第一波是持续两百多年,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欧洲走出中世纪和这波“中学西渐”的作用有关。
第二波是一次大战之后,一个小小的波段,欧洲为什么充斥了杀戮和战争,西方智者开始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慧。第三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又借鉴中国文化,反省法西斯主义造成的灾难。
还有就是现在的第四波,这是个长波,我估计会持续几十年。如果你致力于传播中国知识,务必扎扎实实地学习和工作,今后会有很大的空间,很多事情可以做,你会忙不过来的。
主持人:而且你看“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现在还在不断地持续中,效果还在持续显现,大家会越来越对中国的模式,中国的一切包括文明感到好奇。
所以这个时候其实问题留给了我们,我们要讲中国故事。因为这个非常需要,既需要理论,同时还要对实践很了解,要对中国的文明很了解。真的要把中国故事能够讲明白也不容易。
观众: 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今天我想提的问题是,对于我们当代年轻人来说,孙中山时代的“梦想家精神”和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的“中国梦”怎样能转化为激励我们投身国家建设的动力呢?谢谢!
张维为:我觉得这可以讲大道理,也可以小切口,我跟你讲小切口好不好?就是你只要会唱我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的歌曲,你就会被激励。
我们搞一些讲中国故事的培训,毕业的时候我们一起唱《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肩负起国家的兴亡,大家都会被感动,因为血管里流出的就是血,我们的历史是血脉相连的。
为什么华为受到制裁的时候,华为员工齐唱《中国男儿》,那是一百多年前的歌曲,非常提气,精神血脉在这里。你越打压我一定要做,一定要超越你,中国人有这个劲儿,我把这称之为“文明的传承”。
吴新文:我是讲一些大道理,我们中国儒家有一个说法叫“君子不为稻粱谋”,就是君子要谋一些大的事情。但它儒家不关心生存吗?它也关心。儒家的意思是说你把大事给谋好了,生活没有问题的。
有个什么好工作这个要求太低了,只要你把大事情干好,立大志,你掌握了很好的知识,没有问题的。就是号召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只要你联系在一起了,天地就非常广阔,机会到处都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