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平遥古镇观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5 20:26

平遥古镇观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平遥古镇的观后感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让你的文章更充实、更具感染力:
1. "明确中心思想 (Clear Central Theme):" 你最想通过这篇观后感表达什么?是对古镇整体风貌的赞叹?是对其历史厚重感的感慨?是对特定建筑的欣赏(如古城墙、日升昌票号、县衙)?还是对当地民俗生活的体验?确定一个核心观点,并围绕它展开叙述。
2. "精选观察点与细节 (Select Key Observation Points & Details):" 平遥古镇范围很大,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你印象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地点或事物进行重点描写。例如: "古城墙:" 抬头可见的宏伟,抚摸斑驳的砖石,想象当年的防御功能。 "日升昌票号:" 独特的“镖局院”布局,了解其在中国金融史上的地位,感受其精巧的木雕、砖雕。 "明清街/商业街:" 感受店铺林立的热闹,品尝特色小吃(如刀削面、平遥牛肉),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气息。 "县衙:" 体察古代官府的威严与等级。 "民居:" 欣赏“四合院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行记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一百多公里,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平遥古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丽江、平遥、阆中、歙县)。1986年,平遥被国务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 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另一座是丽江古城)。

有人曾经留下这样的评价:"丽江是纯美的少女,水汪汪的灵气逼人;而平遥是底蕴深厚的乱世佳人,经风经雨却宠辱不惊"。明代诗人苏志皋在平遥做知县时,写出《平遥有感》:“水绕山环古驿楼,蜂须碟翅麦花秋。归家未久离家路,来往风尘送客愁"的绝妙佳句。

2017年2月16日,早晨到达太原南后就直奔平遥古城而去,自太原南乘坐动车前往平遥古城仅半个小时时间,大约10点左右,就到达平遥古城,开始了对古城的踏寻。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当登上这被当地人称为"乌龟八卦城"的古城城墙时,更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战争的沧桑。

雄伟壮观的城门楼。

城墙的垛口。

从城墙上拍摄的城内景色。

下城墙后,就直奔二郎庙。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专门供奉二郎神的庙宇,位于北大街。整座庙宇坐西朝东,山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阶前有华表、石狮,檐廊墙面绘巨幅壁画:两位守门神将,左青龙、右白虎。屋顶及墙面用彩色琉璃瓦装饰,花团锦簇,气势宏伟。楹联:迎客乐游,且看香林绝俗;消人烦恼,还知道法多情。由于是春节,以前的楹联被新书写的楹联覆盖在下面。

步入二郎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二龙戏珠砖雕影壁,影壁前一块罕见的十二元辰图,中间为太极八卦图,周围十二位元辰神配以十二属相,仙人、老虎、兔子……形神兼备,活灵活现!两旁钟鼓楼,左右对峙,高高耸立。土地殿、神马殿建于两翼,土地殿宣示着土地神作为本地主管对二郎神的认可与推崇。神马殿中供奉的神马,原为岷江中兴风作浪的龙神,被二郎神收服化为坐骑,彰显着二郎神的神武和业绩。

第二进院落中的元辰殿。在我国二郎神的信仰由来已久,二郎本为秦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助父治水,建成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位治水英雄死后被当地百姓尊为二郎神。作为水利专家被饱受水患的山西百姓,从岷江岸边聘请到汾河之畔。大殿楹联:元辰正时莫要虚度年月日;生肖有属倍感亲切你我他。

元辰殿对面娱神的戏台,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时。横匾:篆正乾坤。“篆正乾坤”解释:看看戏台顶上的八卦图,联想到《周易》有《彖tuàn传》,就会明白“篆”其实是“彖”的笔误或假借。“彖”,就是判断、裁断。“篆正乾坤”不光充当了对联的横批,更是兼顾了顶上的八卦图,意思是有八卦图来装饰戏台,台上“乾坤”会很纯正,当然也象征人间“乾坤”充满正气。“彖正乾坤”除了以戏为象(可指戏中生、旦、净、末、丑及世态万象)来感化、纯正人间乾坤这个表面意义,更令人叹服的是,这四个字完全契合易理。因为在八卦中,卦象纯正的只是乾、坤两卦。从卦画来看,乾卦为纯阳,秉纯刚之德;坤卦为纯阴,含至柔之德。黄宗羲《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下》:“是故四象之中,以一卦为一象者,乾、坤是也。”“一卦为一象”正是“彖正”(卦象纯正)的含义。

万法归宗。

从二郎庙出来后,继续行走,领略平遥古城街道景色。

"明清街"自古以来就是平遥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如今街道两旁售卖的多是当地的旅游工艺品,间杂着特色小吃。

汇源当位于平遥县城内(西大街49号),是清代规模最大 ,信誉最高的一家当铺 。现在为平遥典当博物馆,一行人进去了解了当铺的起源、发展及衰败的过程。

徜徉在古城的大街小巷。

感觉非常有教育意义,便拍照留存。

参观镖局。

我在平遥等你,你在哪?

继续前行,到达听雨楼。青石铺就的道路,砖雕石刻的民居仿佛隐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听雨楼上拍摄的古城照片。

进入平遥县署参观。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衙门外东有风水楼、南有照壁、衙内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大仙楼;东西厢设有吏、户、礼、兵、刑、工房;还设有土地祠、粮厅、钟楼、牢狱等。还有申明厅、彰廖厅、督捕厅、马王庙、十王庙。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衙内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种各样的刑具,其花样之繁多和行刑之惨烈让人咂舌。

大门楹联:莫寻仇 莫负气 莫听教唆 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 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 要揆情 要度时世 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 易造孽难欺天。

平遥古城民居,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大约12点左右,一行人在洪善驿就餐,品尝了山西风味特色。

平遥古城,由于行程比较匆忙,只去了几个主要景点,一是感觉照片拍摄的较少,二是感觉没有完全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走马观花般地走过,总感觉略有遗憾,遗憾总归遗憾,但毕竟还是粗略领略了古城风貌、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和历史魅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我在平遥等你,你在哪?"……

链接:晋祠——三晋第一名胜

链接: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行记

链接:山西旅游之一---鹳雀楼

链接:山西旅行之二——黄河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

链接: 山西旅行之三——乔家大院、渠家大院

链接: 山西旅行之四——太行山大峡谷之黑龙潭、紫团山、红豆峡

链接: 山西旅行之五——太行山大峡谷之八泉峡

链接: 山西旅行之六——雁门关

链接:山西旅行之七——云冈石窟、华严寺

链接: 山西旅行之八——悬空寺、北岳恒山

古城建水,诗意的活着

限于篇幅和撰文时间,建水古城的行程我只和大家分享一些简单的心得体会。

其一,个人认为建水古城是一座不亚于平遥古城的明清古县城。

虽然它的城墙所剩无几,民居的保存比例也不佳,但神奇的是它的寺庙等公共建筑却几乎得到了完整的保存。

朝阳楼、玉皇阁、土主庙、天君庙、朱家花园、建水文庙、指林寺大殿、清真古寺、燃灯寺以及遍及城内外的百余口古井,将明洪武年间直至民国时期的建水古城以近乎传奇的时间序列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单凭这一点,建水古城就是独一无二、不容错过的。


其二,建水的美食一流。

一是著名的建水烧豆腐,二是同样著名的建水过桥米线,每一家的味道都有些微的差异,豆腐也分不同的种类,值得一家接着一家慢慢地品味。烧豆腐0.5元一块,同时上架烧烤的还可以有芋头、咸鸭蛋和烤肠,吃起来上瘾得很。


其三,建水到团山村的米轨小火车不可不坐。

这趟米轨小火车所行驶的线路属于前述国人自己修建的“个碧临屏铁路”,原为寸轨,建国后考虑到通行运输效率等问题而重修成了米轨。

如今的这趟线路已成为标准的旅游观光线路,因其完备的旅游服务和线路设计而登上了央视《航拍中国》(云南篇)的画面,成为了建水县唯一入镜的场景。

这趟小火车从有着80多年历史的“临安站”出发,仍由看上去马力十足的东风21内燃机车头牵引,在极富节奏韵律的声响中途径双龙桥、乡会桥两站,游客可下车打卡这两座古桥和老车站,其中的“十七孔桥”双龙桥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桥之一。

行程最终结束于另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团山古民居。我们在这里下车后避开了这一波同行的游客,选择了先吃饭,为的是可以在午后能慵懒地漫步于团山古村之中,不受熙熙攘攘人群的干扰。

这条线路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虽不够原始,但却足够体贴细致,也有充足的“干货”可看,一天下来自然是收获满满。


其四,团山古村不可不看。

这里较建水古城内更能体会到于坚笔下“诗意的栖居”之感受。同朱家花园一样,每一处经典的民居宅院内到处写满了古诗文,种满了各种盆栽的花花草草。静静地坐在一进建筑内,听着细雨落下,看四水归堂,颇有得道升仙之感。


其五,建水古城在古民居的保护和修缮上仍有提升的空间。

公共建筑大多得到了良好的照顾,而土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则大多有些颓废。特别是团山村内,随处可见摇摇欲坠、墙体倾斜的民居建筑,裂了口、长了草的数不胜数。

也许这些民居建筑并非国保、省保,但却也至少是挂牌的不可移动文物,更是团山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及时修一修,引入社会资本合理开发利用,多搞一些文创产业,开一开咖啡馆、文创书店,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古建筑小白级爱好者,最后推荐大家3处能坐下来吃饭、喝茶的文保建筑:一是昆明市区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懋庐”,现在是“一颗印”餐馆,非常有感觉的一处四四方方的清晚期民居建筑;二是个旧站旧址附近的个碧临屏铁路陈列馆;三是前面提到过的乡会桥车站。在文保单位里吃饭、休息甚至撸猫,感觉棒棒的。

记得那日我和团友“罗西”在昆明街头找吃的,一眼就看中了“懋庐”这座可爱到极致的小房子,于是便决定进去大快朵颐一顿。我们在群里发了图片,很快另外两位成员也坐着地铁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用她的话讲,我根本不知道你们要吃什么,就一看这房子,问我的朋友去不去这房子里面吃饭,她说去,我们就来了。

吃饭一定要在文保建筑里吃,参与文化行走的我们也的确是病得不轻啊。

我们为什么不远千里跑来看滇越铁路和建水古城?因为她在那里,仅此而已。

真心期盼更多的朋友走上这条线路,感受不一样的云南和中国。

▲建水古城内的四眼井〔摄影:Classical626〕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