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5 20: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飞向人马座》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让文章更深刻、更吸引人:
1. "明确核心主题与感受 (Identify the Core Theme and Personal Feelings):" "是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是书中的科学构想(比如星际航行、人马座的神秘)、人物的经历(比如宇航员的探索精神、面对困境的勇气)、哲学思考(比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生命的意义),还是作者的表达方式? "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是兴奋、好奇、敬畏、感动、思考,还是有所质疑?读后感最重要的是“感”,要写出真情实感,避免空泛的套话。
2. "内容选择要具体 (Be Specific in Content Selection):" "避免泛泛而谈:" 不要只说“这本书很有趣”或“这本书很有意义”。 "引用细节:" 回忆书中的具体情节、人物对话、描写、科学概念等。例如,书中是如何描绘人马座的景象的?宇航员遇到了什么具体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某个角色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选择典型事例:" 选择最能体现书的核心思想和让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来重点阐述。
3. "结构清晰有条理 (Structure Clearly and Logically):" "开头 (Introduction):"
从小到大读过的科幻作品不是很多,《飞向人马座》是读过的最值得一读、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书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比较刻意,可以说有点为了写故事而写故事的感觉,它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却是它的内容,主要是天文学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对青少年,对于普通人来说书中描述的情景是奇丽的,广袤无垠的宇宙,未知的遥远的空间,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讲解给读者描画了一幅外太空的景象,尤其是近在咫尺的星空,恒星的演化过程。
读完后,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个人之于世界,人类甚至是地球之于宇宙空间来说只是沧海一粟,茫茫宇宙中蕴含着无穷的未知的世界,这会大大刺激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书中的人物最值得称道的是大哥邵继恩,一个高中男生,在宇航预备学校学了一些初步的专业知识,面对突然其来的巨大变故,命运改变,他没有一蹶不振、消极悲观而是振作精神,用无比乐观、坚强的态度、行为鼓舞另外两个小伙伴,领导这三人小组在外太空学习、探究,努力回到祖国怀抱,努力做出一些科研成就想留给祖国更多的宝贵研究经验、成果。
另一个让人钦佩的角色则是岳兰,她的爸爸是核动力工程师,在一次意外爆炸事故中牺牲,妈妈身体不好。当她得知心爱的邵继恩意外飞向太空后,她决心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转而成为女航天员,驾驶宇宙飞船去追寻意中人。她的信念坚定执着,为了实现目标变得果敢、干练,在事业上一心一意,散发出迷人的职业女性之光。
本书1978年发表,整体来说,不可避免的带着明显的时代印记,有些口号式的说辞。但是全书的文字简洁,节奏紧凑,仍不失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作者郑文光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1929年出生于越南海防华侨之家,曾经在中国科协科普局工作,曾经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参加天文史编纂工作,任研究员,是个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科普作家。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写出有深度的作品,作者自己深厚的学识、知识、经验积累是基础,是必要的。
推荐对天文学感兴趣的普通人和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的孩子们读一读,或者能对将来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帮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郑文光的4部经典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大洋深处》《神翼》《战神的后裔》,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重新再版。郑文光的名字,今天的年轻读者也许有点陌生,但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科幻之父”。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是郑文光的学生,他笑言,老师是最早带领中国科幻小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先行者。郑文光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居功至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短篇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是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也是中国科幻小说史上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中篇小说《火星建设者》(《战神的后裔》的前身),获得了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这是中国科幻小说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1979年,郑文光创作的《飞向人马座》出版,是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郑文光(1929~2003)
吴岩认为,我们看科幻作品,不仅是看科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差距,更要关注科技对社会、人类的影响,以及我们几代人对未来的展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比如,《神翼》是写人做出翅膀、用翅膀来飞行的故事,反映飞行器这一科技概念如何引起社会生活的改变;而《大洋深处》则体现了传统神话如何影响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向往。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是郑文光的忘年之交,他从中国科幻发展史出发,谈到郑文光科幻作品的开拓性和建设性。“在郑文光之前,中国科幻阅读以引进的外国科幻小说为主,如凡尔纳的作品;郑文光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本土科幻。郑文光的作品,不仅有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还注重考证,有扎实的科学根基。”
尹传红说,郑文光的科幻作品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却又具有超前性,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传达了一种时代精神。比如,《飞向人马座》中涉及很多在当时还很前卫的科学概念,如黑洞、虚拟现实等,这在20世纪70年代,是走在时代的前面。而且,这个讲述3个中学生宇宙冒险、太空自救的科幻故事,传达了积极向上、拼搏奋斗、大公无私的精神。
(文化副刊部编辑)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