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5 21: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买炮”(购买烟花爆竹)的日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内容既真实又安全,并符合表达的目的:
1. "明确日记的目的和基调:" "是记录喜悦和期待?" 如果是,可以侧重描述挑选礼花的兴奋、对燃放场景的向往等。 "是记录一个经历或过程?" 可以侧重描述去哪里买、怎么挑选、花费多少、和谁一起等。 "是表达某种情感或思考?" 可能是在节日的热闹中感受到的归属感,也可能是对燃放行为安全性的担忧,或者对传统习俗的新认识。 "基调应该是积极的、安全的,或者带有思考性的。" 避免过于负面或只强调危险。
2. "突出“买炮”的过程和细节:" "时间地点:" 记录是哪一天、什么时间、在哪个商店或摊位购买的。是热闹的夜市,还是专门的烟花爆竹店? "挑选过程:" 这是重点!可以具体描写你或家人/朋友挑选礼花的情景。是看种类(喷花、旋转类、吐珠类等)、看规格(大小、响度)、看包装、听销售员的介绍?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或困难的选择(比如挑花了眼,或者被某个特别酷的烟花吸引)?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42年12月,大别山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山坳里,几门旧炮正被擦得锃亮。
炮兵连的士兵们正忙着检查弹药,气氛不紧不慢。
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保养”,最后会让一名前线指挥官和一场庞大战争计划,一起从天上掉下来。
这事儿要从一支桂军炮兵连说起。
他们刚从前线轮换下来,暂时驻扎在大别山的一处山坳里。
战事刚稍微缓了点,部队就抓紧时间检查武器装备。
那会儿,潮湿是大敌。
弹药储存时间一长就容易受潮,一旦真上了战场,炮弹打不响,后果不堪设想。
炮兵连连长黄德明是个细致人。
他那天一早就交代下去:“把炮擦一遍,弹药也得重新查一遍。
谁知道啥时候再上战场,不能出岔子。”士兵们一边擦炮,一边打趣:“要是试炮的时候来架鬼子的飞机就好了。”说得轻松,谁都没当真。
可话音刚落,天上真来了架飞机。
灰蓝色的机身上,红太阳旗格外醒目。
它盘旋着,从山谷那头缓缓掠过。
高度不高,低得像是在找什么。
士兵们顿时安静下来,全都盯着那架飞机。
没人说话,眼神却在交流:打不打?
黄德明看了看天,又看了看那门刚擦完的炮。“打一发,”他说,“只有一发机会。”
他叫来连里的年轻炮手。
这小子是远近闻名的神射手,平时话不多,关键时候却从不手软。
炮口缓缓调整方向,一声闷响,一团黑烟从空中炸开。
飞机像被扯住一样,斜着冲进了山林。
爆炸声没传太远,但整个炮兵连都沸腾了。
可黄德明没高兴太久,他带着几个战士出了发射阵地,直奔坠机点。
飞机残骸散落一地,机身已经烧得不成样子,机头在撞击中碎了。
可在稍远一点的地方,有个穿着军服的人躺在地上——身上没什么烧伤痕迹,像是坠落前被甩出来的。
那人身上穿的是日军军官制服,军衔不低。
更引人注意的是,他怀里还紧紧抱着个文件夹。
文件边缘烫焦了,可大部分还完好。
黄德明翻开文件夹,只看了两页,脸色就变了。
他立刻命人把文件送回上级。
这份文件后来被证实是日军“五号作战计划”的核心资料。
而那位死在山谷里的,就是日军第11军司令官、陆军中将冢田攻。
这位将军不是普通人。
他是日本陆军中最早主张“速战速决”的强硬派,曾参与策划上海战役、太平洋战争,后来又力推“五号作战”。
这个计划的目标很明确:先打西安,歼灭胡宗南,封锁延安,然后再图重庆。
换句话说,是要一口气掐断国民政府和共产党两条命脉。
可这个计划耗人耗力,光是兵力调度就让军部头疼。
东京一度打算放弃,是冢田攻坚持要执行。
他甚至亲自飞到了南京,参加高级将领会议,说服军方重新考虑。
12月18日,会议结束,他从南京飞回汉口。
没想到飞机刚过大别山,就被一发炮弹送进了山谷。
这事儿传到上层,震动相当大。
蒋介石第一时间得知计划内容,随即将情报通报给共产党方面。
那时候,国共虽处合作状态,彼此却并不信任。
但这次,两边罕见地迅速协作,对日军的调动做出了提前防备。
几个月后,五号作战彻底被搁置。
日军在中国战场从此再没组织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
这起事件后来在战地内部被称作“山坳里的那一炮”。
没有宣传,没有勋章,连那位年轻炮手的名字都没留下。
黄德明在日记里写过一句话:“不是神准,是天时。”
冢田攻的名字此后渐渐淡出日本军方的记录。
他的死没有被公开大张旗鼓地纪念,只在一份内部战报中被称为“因空难殉职”。
而那套被烧焦的文件夹,后来被送进了重庆的一个保险柜。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提过“五号作战”。
参考资料:
东史郎,《日军侵华回忆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刘统,《抗战中的国共关系》,中华书局,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资料选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
王树增,《抗日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本文是20万字老山对越作战战地日记《穿过硝烟》第11集。作者:参战老兵柳福君。由作者授权“这才是战争”发表。
1985年4月13日 星期六
上午自己搞射击计算。镇驻地是大集,10点多出去赶了一个集,这儿是7天一个集。下午集训考核,算是集训结束。
指挥班长王勇生和文书韩爱国来了一趟,说连队来了一位参过战姓吴的副连长,给我们连介绍前线的情况和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他说有一次,他们连的连长、副连长和他(时任排长)同指挥班在一起看地图时,一发炮弹飞来,9个人只剩了他自己。听着这样的消息,感觉挺恐怖的。
1985年4月14日 星期日
集训已结束,昨晚喝了点酒。连长有些醉了,回到房东家后呕吐时吐在了房东家的南瓜上。今早离开房东家返回连队时,我拿出10元钱赔偿。房东夫妇俩怎么也不要。他俩分别握着我的手说:“他是因为就要上前线了,容易醉,俺不要。祝你们多打胜仗,早日凯旋。多保重,多保重!”
这话语,这泪水,这期盼温暖了我,让即将奔赴战场的我,眼睛瞬间流下泪来。
今天100炮连的通讯员送来了信,我也盼着家里来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985年4月15日 星期一
集训结束后,上午到文山转了转,洗了个澡,买了点东西,下午返回连队,晚上连队举行欢迎酒会。7:40营里开干部会,着重讲了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营长说了前线上的几个问题,一次越军特工向我阵地开枪(他已发现我哨兵,但未瞄准打),我哨兵报告副连长,副连长带一个通信员同哨兵一起沿战壕观察,结果正碰上特工刚埋好的伴发地雷,造成二亡一伤。
记得电影《打击侵略者》中志愿军潜伏时,为了防止打盹,有吃辣椒的镜头。现在阵地上就是这样,打盹了咬辣椒,不敢吸烟,吃辣椒时要打喷嚏还要捏着鼻子。
36师上阵地至今已经四个月了,只见了11次太阳。长时间的不见太阳,蹲在猫耳洞里,人又白又胖,有的像刚被水泡过似的。有的长长的头发跟女人一样,没有时间理发,也没有理发工具。看来上阵地前理光头也只是短期有用。
1985年4月16日 星期二 阵雨
原4师11团三炮连的吴副连长参加过老山作战,他来到我们连协助搞临战训练,今天训练了一天,他搞训练看来还可以。
1985年4月17日 星期三 晴
早饭后接团里通知:休息半天。真难得,有多少日子未过星期天了,但休息这半天还开了2小时的学术研讨会,对战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预计并讨论了处置方法。
下午照常训练。自昨天开始,连长和二排长在营里搞沙盘研究,上边出情况,他们处置。晚上党员总结前段工作,研究组织发展问题,其他人员去搞夜训。现在部队普遍露出了急躁情绪,由于训练太累,所以大家都希望早上阵地。在家盼着早点开进,来了盼着早点上阵地,都是累惹得。
1985年4月18日 星期四 阵雨
阵地上的生活环境是极差的,听说有个处长的住处跟猪窝一样,在铺盖旁边走动要穿水鞋,战士的住处可想而知。直径20cm的圆木,五个月后,用手指一戳,就是一个眼。
早饭前连长给我拿来一封信,嚷着让我请客,信被我抢来,原来是姨来的。我打开只看了一行半,我感觉到自己要流泪,赶快收起了信。过了一会都走了,我才看信,但总抑制不住,我就一边流泪一边看。他说“收到你的来信,很激动,眼泪一颗颗掉下来……走了这几天,好像几年一样……以前看到解放军打仗,感到很光荣,现在可能私心严重,自己想起来,或者和别人说起来,眼泪不由自主就掉下来。知道这样是没有用的,但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从小把你抱大,好像你还是小孩,要是能替你就好了……注意保重,安全归来,到那时我该多么的高兴……最近我就要入党了。”
这是一封航空信。吃早饭时,一想起来信的内容,又要掉泪,怎么搞的,算什么大丈夫。不想了,吃饭。
上午仍是训练,搞三距离表尺射击。训练结束往回返时,被雨淋了,突然落下的大雨把我们全身淋了个透,回来全换了衣服。下午连队搞“五种精神”教育。晚上各班讨论。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今年的今天我在这儿,明年的今天我会在干什么?我不愿想那些不好的可能,最愿意的结果是凯旋!
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道路,而每一条道路又不一样,既然生活赐给我这杯烈酒,那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喝下去。
晚饭时看到八班长李厚建哭得眼睛红红的,他刚接到家里的来信,看来肯定很难受,我能充分理解他这种感情,我还是那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战士们被触动了泪腺,可以尽情地宣泄,干部却只能偷偷抹几下眼泪。
晚上干部开会,研究组织发展问题和建立连史的问题。直到10点半才结束,确定了发展对象为三班长骆贵臣、六班长王滨、八班长李厚建。
1985年4月19日 星期五 阵雨
早上训练被雨所驱,拼命地往回跑,半路上摔倒了,昨天因淋湿刚换的衣服,又被弄脏了,并且摔得腿很痛,上午没法参加训练。
昨晚看到八班长哭了,不是因为接到家信而伤感,而是因为女朋友吹灯了,原因是他就要上战场了。哦,又一个不理解军人的姑娘……
有一个排,从接到轮战命令至今,从排长到战士,女朋友都吹了。他们说:“我们没有负担也没有后顾之忧了。”我不知这是开着玩笑说的还是带着泪说的,反正我听了很难受,说不出什么滋味。
这让我想起了战友们在阵地上几句喊得很响的口号:
祖国万岁!
战士万岁!
炮兵万岁!
理解万岁!
太阳万岁!(雨季连续阴天下雨,很少见到太阳。)
姑娘万岁!(十八、九岁的战士都未结婚,面临战争,他们的女朋友可能也有些发懵,未等后果出现,基本都提出了分手。战士的情况是这样,干部也好不到哪去。)
不过,也不是所有姑娘都这样。我把后面一篇日记提前。
1985年5月14日 星期二 小阵雨
新闻,绝对是新闻!八连的一排长赵友厚在“五一”那天结婚了,对象从贵州专门跑到我们临战训练的集结地来办的婚礼。这位女子不简单,痴情又勇敢!离上阵地还有十来天的时间了,现在来结婚,除了战友,并没有亲友,只是领了结婚证,然后在连队分了些喜糖。
在她看来,这些就足够了!她真可谓是勇敢地将爱情献给了卫国戍边的勇士。在女朋友大量吹灯的情况下,尤其可贵!赵友厚啊赵友厚,战争结束如果你还活着,你该把欠你爱人的全部补上,这一辈子你该好好地爱着她,宠着她,让着她!是一辈子,不是一年两年。毕竟战争来临,没有多少未婚女孩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何况人家还不是在家等着你。在作战的集结地域,就要上战场的赵友厚迎来了绽放的爱情之花!赵友厚会掉泪吗?他的爱人会微笑吗?我不知道。
该怎样描述我深深的敬意,该怎样表达我衷心的祝福?纵使没有凝花滴露清晨,没有月明风清的夜晚,但在即将穿过硝烟的时候,即将在硝烟熏黑的战壕里面对枪林弹雨的时候,在戍边战士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勇士和姑娘相思相爱的帆影,已经在那静谧深远的港湾游弋。
一曲《十五的月亮》,唱醉了多少年轻的心,这月亮不是挂在高高的天庭,而是深藏在他们的心里。生活、理想、玫瑰般的期望;奋斗、拼搏、荆棘中跋涉。多少眷恋,多少相思,多少热望,诗潮情浪在里面涌荡。难怪有这样的哲言为你们写下:“一切成功的人物,后面必定站着一个勇于牺牲的女性。”
肩负十亿人之重托,横枪驰骋于沙场,餐风沐雨于边疆,这是何等豪壮的事业,何等堂堂的汉子!爱他们吧,用一颗心,用满腔情!这些甘用热血去浇灌祖国绿树红花的勇士,更懂得如何珍惜每一缕爱的绿荫。
热血男儿——人们用这样崇高的称呼,赞颂战斗在边疆的英雄。那么该用怎样的称呼来赞美做出了坚定地选择,把自己毕生与热血男儿系在一起的女性呢?也许唯有举起手臂,致以这最庄严的军礼!
上一集:我军最新装备遭到袭击,邓小平都发了火,排长判2年,班长判7年
(未完待续)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