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6 06:44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与反思作文的指南,重点说明了需要注意的事项:
"磨砺思想的利刃:撰写读书笔记与反思作文的关键事项"
读书笔记与反思作文,不仅仅是简单记录书中的内容,更是读者与文本深度对话、内化知识、提升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与反思作文,能够清晰地展现阅读轨迹、思考深度和个性见解。要写好这类文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精心选择,有所侧重 (Choosing Wisely and Focusing)"
"并非全盘记录:" 不要试图写下书中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笔记的目的是捕捉关键信息、核心观点和触动你的地方。 "明确记录目标:" 在阅读前或阅读中,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笔记?”“我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哪些部分最值得记录?”带着目标去阅读,记录会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区分信息与观点:" 注意区分作者提供的事实、数据、论据与作者的个人观点、推断或评价。有选择地记录,便于后续分析。
"二、 内容翔实,记录有效 (Being Specific and Effective)"
"关键信息要准确:" 精确记录书名、作者、页码(如果需要引用)、核心概念、重要事件、人物关系等基本信息。 "摘录与概述结合:"
书名: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来源:书籍
文章:让孩子自我反省
作者:启文
精彩句段:
孩子犯了错,光批评是不够的,父母还应让孩子学会自省,让他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思自己的不当行为。
对于成年人来说,具备良好的自我反省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可是孩子还不具备很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还不够好。
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自省,不仅顾及孩子的自尊,还能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急于说教责备,可以让他“自食恶果”,这样,他下次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孩子做错了事,有些父母因为过于溺爱孩子,不仅不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主动替孩子去承担犯错的后果,这会让孩子觉得就算是做错了也没关系,渐渐地,孩子就会缺乏责任心和自我反省意识。
父母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让他们学会自我反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父母不要立刻指责,可以尝试让孩子自我反省并承认错误。
孩子对事情的对错还没有很好的认知,作为父母,在孩子犯错的进修引导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疚和羞愧,或是委婉地为孩子指出错误,都是培养孩子自我反省能力的好方法。
孩子做错事,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自省,正确引导孩子做错事后得承担的后果,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自我反省,那么孩子以后做事情的时候,会思考后果,不至于冲动行事,导致不良后果后抱怨不止。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雨果曾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推出“我的读书笔记”新闻策划,记录下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校长老师的读书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山东东明县武胜桥镇沙堌堆小学教师王咏娟的读书笔记:
静下心来,一口气把张志勇教授的《问道教育》第一辑“教育•孩子”读完,再一次静下心来思考教授的话,并与我的真实生活做对比。
接连教了四年的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这学期接了两个二年级班,我自己一时适应不过来,一是教课的方法上还不适应;二是总是认为简单的知识不用再说了,但往往是学生出错最多的地方。
课堂上,学生的眼睛是无神的,学生对数学缺少兴趣,不管我是有意引起学生注意,还是随意让学生注意,大部分学生的专注力都坚持不了几分钟,一节课下来我很累,孩子也很累。效率很低,一些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了,有的时候看着学生的反应,能感觉到学生掌握了,可是过了一天做题时又忘得一干二净。这让我很心急。
课堂上维持纪律,批评学生的时间占用了很多,但是效果也不见好转,成了恶性循环。我一度崩溃,课下我精心备了课,课上却发挥不了备课的效果。这本《问道教育》,让我困惑、迷惑、崩溃的情绪稳定了下来。离孩子们近些,也就是离真正的教育近些!
离孩子们近些,再近些!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课堂上我看到学生不听课,就不管不顾的批评,七八岁的孩子也有自尊,我没有照顾到他们的自尊,我的批评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想到此,心里很自责。
上周五,放学时,孩子们排队准备离开校门,一个二班的女生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这一天下来您辛苦了!”
自责一下子涌上了心头,急躁的心情没有了,孩子的这一句话让我反思了很多。我总是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从来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学生学不会,我总是认为我该讲得都讲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学生,走进和我有缘的这些孩子,而孩子们对我还这么信任。
“课堂教学除了完成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价值和内涵?”这句话问得多好,课堂上只是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课堂起不了好的效果,也不是教育的境界。
爱,在课堂中更为重要。没有人与人的情感交往,没有人与人的情感关注,没有人与人心灵世界的相互审视和关照,教育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话,是我的启明灯,让困惑的我有了一个方向。我得想办法让我的这些孩子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我该怎样去做呢?
这让我想起初入教师这一行业时的那一年,面对六年级基础不是很好的一班孩子,我静下心来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把笔顺写对,首先是我自己要有耐心,允许孩子们犯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改正,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好,“无为而治”。
重新反思自己,审视自己,几年下来,再没有那样的心境了吗?不,不管到了何种时候,我们教师都要静下心来,走进孩子,多些耐心,学会真爱孩子。
杨守菊老师说:“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培育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活泼、主动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检。”当教育具备这些特性之后,当学生进入了人性成长的自然状态,当学生有了积极主动的进取心之后,教育才能良性循环。
真正走进孩子,离孩子们近些,再近些!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