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6 16:4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基金专户工作的总结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全面、客观、有深度,并能体现你的工作价值与反思:
"一、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受众:"
"目的:" 是为了向上级汇报业绩?进行内部经验分享?自我评估与反思?还是为了规划未来工作?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侧重点和风格。 "受众:" 是你的直属领导、公司高层、同事还是客户(如果适用)?不同的受众关注点不同,语言风格、详略程度也应有所调整。例如,对领导可能侧重业绩和问题,对同事可能侧重经验分享。
"二、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标准结构:" 1. "标题:" 清晰明了,如“XX年度基金专户工作总结”。 2. "引言/概述:" 简要说明总结的时间范围、主要工作内容、整体表现和基本评价。定下基调。 3. "主要工作内容与业绩:" "具体工作:" 按时间顺序或项目类别,详细列出负责的基金专户管理工作。例如:账户开立与维护、投资策略执行、交易执行与监控、风险控制、业绩跟踪、报告撰写、客户沟通等。 "量化业绩:" 这是总结的核心。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拥抱长期投资是否意味着基金持有人必须直面大幅回撤?
在主流基金经理以核心仓长期“死扛”的模式下,基民感受到净值回撤的阵阵寒意,年内跌幅20%、30%已成为基金的普遍状况,然而在“输时间不输空间”理念的另一面,则是一些“专户派”基金经理关注时间的成本以及对回撤的严格控制。
时间也是投资成本
在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下,今年基金经理投资面临的困难似乎变大了,截至2022年4月15日,今年以来基金净值跌幅超过20%的基金产品全市场超过2400只,跌幅最高的基金年初至今损失接近40%。
与此同时,证券时报记者也注意到,今年以来有一批基金经理大幅跑赢了指数和同行,从履历背景看,这些基金经理普遍具有管理机构资金的工作背景。业内人士认为,资金性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金的诉求,从而对基金经理构建核心持仓组合和风格策略,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流行拥抱伟大故事且长期投资的声音外,具有专户投资背景的基金经理却很不一样。
“早期做专户投资时,选股必须精准到位,避免浪费时间,我们不可能期望股价催化剂在12个月后。”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投资人对专户产品的净值波动非常敏感,因此要尽可能控制回撤幅度,同时尽可能缩短实现收益的时间,因为许多专户产品的周期都非常短。
他说,专户投资经理不可能等到产品周期结束后,才告诉投资者“你看,这是一只十倍大牛股”。某种意义上说,尽管“长期投资”是普遍正确的价值观,但专户投资经理并不迷信。在2022年以来的A股市场中,出身于专户投资的这位公募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基金产品实现了正收益,而同期许多基金经理为基金持有人带来了较大负收益。
具有专户投资背景的履历,似乎也让潜在的资金方意识到基金经理在具体投资上可能不会只拥抱长期趋势。实际上,基金投资者还是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尽快实现正收益。
拒绝“死扛”
关注风格变化
同样是担任过专户投资经理的刘杰,在担任平安基金的公募基金后,也移植了他任职专户投资经理时的操作风格,这使得他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年初至今净值跌幅不足2%。
刘杰最大的特点是“不谈伟大性感的故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持仓特点不是谋求挖掘十倍股,而是尽可能的以绝对收益策略,来为投资者提供“可接受的回报”。
让刘杰重仓高估值热门股,并以长期投资的眼光去忽视短期净值的巨大波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说,控制回撤一直都是他的核心追求之一,因此在公司选择上,基金经理是在寻找股票市场上的“三好学生”——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只不过在这三个层面而言,不同的基金经理,对“三好学生”赋予的权重是不一样的。他对好公司和好价格配的权重更高,相比之下,许多基金经理在这两年对赛道的关注度更高,意味着这些基金经理对于好行业赋予的权重是更高的。
专户投资拒绝“死扛”的风格,以及并不拘泥于长线持仓的逻辑,使得不少基金经理在回撤控制上胜过市场上的“顶流”选手。“死扛会严重影响基金经理的心态和客观性,并且通常在系统性风险来临时,导致组合过大的回撤。”上海的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在总结他的专户投资背景时曾表示,每一轮牛熊切换后,市场的主线都会发生变化。
上述基金经理这一风格使得他所管基金产品在今年的市场中,累计跌幅控制在7个点以内。他强调,大家“死扛”的通常是上一轮的牛股,而不是未来的牛股,在专户投资的经历,养成了他投资体系的一个特点,就是尽可能不要错过每一年行情的市场主线。
如何不把压力
传导给持有人?
关于每一年市场主线都在变化的话题,深圳一位重仓新能源的基金经理曾向记者表示:“不管明年的市场主线怎么变化,我都不会改变重仓新能源的基本策略。”这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更加关注核心持仓的长期基本面趋势,不太关注短期市场风格变化,对估值保持较高的容忍度。他直言从长期一点的角度来看,估值就是短期的波动,贵20%或者便宜20%都无所谓,如果一个公司未来成长空间有10倍,这些波动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对估值容忍度高,这意味着上述基金经理实际上只保留了基金持仓组合的“进攻性”,但是组合的“防御性”则不太关注。正因为如此,上述基金经理在过去一年的行情中业绩弹性很大,但2022年市场风格从进攻转向防御,也直接导致他所管的基金产品年初至今亏损接近30%。
显然,对一些基金经理而言,基金产品的申赎每天都在发生,完全忽视短期因素也不太现实。
避免给持有人带来压力,也意味着基金经理需要适应市场每年发生的变化,尊重趋势本身就是尊重市场的变化。与具有专户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类似,险资背景出身的公募基金经理大多也对风格的变化以及风控保持敏锐度。
景顺长城中国回报灵活基金年内已取得约10%的正收益,而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韩文强,具有十年左右的险资背景投资经验,而保险资金与专户投资的资金诉求类似,追求绝对收益且对风控管理极为严格,这与公募的普遍风格具有较大差异。
全国住宅维修基金累计归集已超万亿
房屋养老金在多个城市的试点实施,一开始被误以为对住户加收费用,引发了“变相征收房产税”的担忧。后来权威媒体及主管部门发言人辟谣称,这次提出的房屋养老金是要建立公共账户,由政府出资。个人账户已经通过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建立起来,老百姓不用再多出钱。
但争议还没结束,又有人提出质疑:全国的维修基金累计超过1万亿元,但这笔当初收房时缴纳的基金(一般按住宅建筑成本的5%计算,约每平方米50元-70元),是不是像某些楼盘的预售资金一样,已经被房地产开发商挪用了?
确实有些地方存在违规动用维修基金的个案。但现在维修基金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被挪用,而是利用效率很低。
我们主要从3个角度看维修基金:存在哪、谁在管、怎么用?
一句话总结:每个小区的维修基金都存在银行专户里,以物业管理区域或单元楼幢为单位设账,按房屋户门号设分户账。
也就是说,购房者在收房缴纳维修基金的同时,所购买的房子也对应在银行设了一个维修基金分账户。
财政部发布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是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之前,各地已经有了商品房维修基金、公房维修基金等类似的项目,所以对于近20年商品房时代所建的小区,并不普遍存在房屋养老资金缺位的问题。
全国维修基金的存量规模是多少?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测算,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间,中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总计约67亿平方米,而2013年至2022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总计约134亿平方米。
这意味着2003年至2022年的20年间,新房销售合计201亿平方米。如果按照上边提到的每平方米50元计算标准,那么全国维修基金累计金额应该超过了1万亿,这就是主管部门所提到的全国房屋养老金的个人账户。
依据维修基金的设立和出资原则,它是归业主所有的公共基金,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
业主大会或业委会成立之后,可以在银行开设维修基金专户,通知所在地区的住房主管部门把钱转到专户。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小区没有成立业委会,维修基金由当地住房主管部门管理。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如果不主动申请,维修基金也仍由住房主管部门管理。
动用维修基金,有两个必要程序:一是征得三分之二以上业主或业委会的表决同意,二是住房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这里说的动用,既包括支出资金用于小区维修、改造,也包括投资购买国债。
这两个条件的存在,一方面有效防止了物业公司、房地产开发商违规挪用维修基金,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维修基金的使用效率。
比如根据开源证券的研报,在山东省,截至2019年底维修资金账面余额约857.42亿元,累计使用金额约28.66亿元,使用比例仅3.3%。
比如在北京,截至2023年底累计归集维修资金达831.89亿元,累计使用金额87.86亿元,使用比例约为9%。上海、深圳、广州等定期披露维修基金数据的城市,使用比例也较低,在8%至13%之间。
为什么维修基金用不起来?一是因为房龄20年左右的商品房还没到大规模维修、更新的阶段;二是上边提到的,很多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大会或业委会。
以北京披露的数据为例,截至2023年底,累计办理维修资金划转业委会的资金为31.08亿元,占归集维修基金总规模不到4%。这种情况下要征得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对物业公司而言太难了。
比如申请维修基金修复地下停车库的地面环氧漆,就很难协调。如果要维修地下3层的地面,有的业主会说我根本没车,有的业主说我的车不在地下3层,有的业主又说不用修凑合能用,很难取得共识。
在维修基金使用公示方面,北京做得比较好。从2024年开始,北京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每半个月公布一次维修基金支取的审核和使用情况,载明小区名称、申请单位、用途项目和施工方。
北京公布的数据还包括维修基金的管理收入。2023年维修资金管理收入(即利息收入)23.31亿元,相较于当年底711.03亿元的余额,年化收益率为3.2%。怎么实现这个收益水平没有具体公布,但肯定不是活期存款的利率能实现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的维修基金受制于使用规则,没有进行保值增值的国债投资(需业委会通过或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只是以活期存款在滚续。对于维修基金这种长久期资产,稳定的固定收益回报可以抵御通胀带来的维修成本上升影响。只存活期,也是对资金的一种浪费。
总之,全国的维修基金目前存量庞大、使用效率较低、保值增值做得不好。但商品房时代的小区还没有暴露出维修基金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这次推出房屋养老金试点,主要是针对商品房时代之前没有募集维修基金又到了大修、更新阶段的老旧小区。
截至2022年末的官方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存量房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意味着这些房屋将进入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后期。预计到2040年前后,近80%的房屋将进入中后期阶段。
这次房屋养老金也提到要推广房屋体检、房屋保险。也有人担心:是不是类似买车就要上交强险,以后买房就要上房保险?
其实房屋保险已经在很多地方实施了,比如上海在2019年就出台了房屋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简称IDI(Inherent Defect Insurance)。截至2023年6月底,上海市IDI收入超过89亿元,覆盖1700余个住房项目,为50多万居民提供约7244亿元的风险保障。不过IDI不是购房者购买的保险,而是政策要求房屋建设单位购买的,也没有增加居民负担。
在欧美国家,由业主购买的房屋保险比较流行,一是其独栋别墅是木质结构,容易遭虫灾、火灾,二是有保险的房子在二手房市场更容易流通。但我们的国情与此相差较大,可能不具可比性。
————————————————————————————————————————————
扫码参与共建计划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