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6 17:27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撰写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的文章:
"点亮燕园梦:撰写北大招生计划作文的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这座承载着百年辉煌与民族梦想的学术殿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怀揣着“燕园梦”的学子。招生计划作文,作为展现自我、争取宝贵录取机会的重要平台,其撰写质量往往直接影响着考官的印象。要想在这篇作文中脱颖而出,向北大展示最真实的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深刻理解目标与定位:为什么选择北大?"
在动笔之前,最核心的问题必须先行解答:你为什么选择北京大学?这绝非简单的口号堆砌,而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真诚的表达。
"具体化思考:" 避免空泛地谈论对“学术殿堂”的向往。思考北大独特的哪些方面吸引了你?是特定的学科优势、顶尖的师资力量、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社团文化,还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结合自身兴趣和未来规划,阐述北大如何能为你提供最优质的发展平台。 "展现认知深度:" 表明你对北大的了解是经过独立思考的,而非道听途说。提及具体的学院、专业、研究方向、标志性人物或事件,能体现你研究过的深度和选择的审慎性。 "建立强关联:" 将选择北大与你的个人特质、学术兴趣和人生
今年北京大学共招收3118名内地本科生。
统招生是1534人,占总人数的49.2%.
特殊类型招生是1584人,占总人数的50.8%。
特殊招生包括强基计划,国家专项、自强计划,各类竞赛保送生,艺术生等等。
似乎北京大学的录取渠道拓宽了不少,也有相对公平。
但仔细看看,会发现这些渠道其实并不是给普通孩子准备的。
艺术,体育,强基计划,各类竞赛等,哪一个不需要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做背景?
各类竞赛,艺术,体育,不需要找老师补习吗?补习费也是个天价。
不仅如此,还需要具有信息差,很多报名渠道,普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更不知道如何去准备。
当然更多的是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去托举孩子。
这样,有可能阶层会越来越固化,普通家庭的孩子越来越没有机会。
据相关数据显示,现在清北的孩子的父母,54%是教师,公务员等体制内人员。
68%的清北孩子的父母具有至少大专以上的学历。
78%的清北学子都来自城市,只有10~15%是来自农村。
80%以上的清北学子的家庭相对富裕,农村或家庭进贫寒的孩子非常少。
这些数据都说明,上清北的学生的家庭,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
个别农村或贫寒家庭能考上清北的,家庭的助力不大,大多是靠自己的自强不息和天赋异禀。
像庞众望这样的例子是少之又少。
北京大学今年统招人数只有1534,占总人数不到一半。
招的这1000多人,应该是普通孩子的机会,2025年高考人数是1335万。
普通孩子进入北大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比走独木桥还要难。
当然清华北大的初衷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但是越来越多的招生渠道,会让更多有资源的人有卷的空间。
而普通人则被甩得更远,追都追不上。
他们该怎么办呢?
对这件事,大家怎么看?
近日,北京大学在《2025年软科全球大学学术排行榜》上,排名第24位,进入了世界前30强,这引起了广大网友、老师、家长和考生们的强烈关注,因为,北京大学毕竟是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与清华大学构成中国顶尖大学的“双子星座”。
近年来,北京大学在世界权威大学排名中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据统计,北京大学在《2025年QS全球大学排名》中,排名全球第14位,与2024年相比上升了3位,连续四年位居内地高校首位。2026年排名也维持第14位,学术声誉得分高达99.4分,国际研究网络和就业成果指标表现突出。
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13名,首次与清华大学(第12名)共同跻身全球前15强,创造了历史历史新高。
在《2025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25名,较2024年上升5位,成为中国内地唯一进入前30的高校。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学科进入全球前10名。
在《2025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24名,较2025年上升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25名。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的师均学术成果位列全球前 5%。该排名因其客观量化的评价体系,成为学术研究导向学生的重要参考。
8月18日,北京大学2025届本科新生隆重开学。据了解,2025年北京大学本科招生扩招150人。2024年与2025年相比,北京大学本科新生招生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作详细的数据分析。
2024年,北京大学共招收内地生源3002人,其中,高考统一招生(含提前批和普通批)共录取1209人,占比仅40.27%。“强基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保送生、外语类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数学英才班共招生1793人,占比约59.73%。
到了2025年,北京大学共招收内地生源3118人,比2024年有所增长。其中,高考统一招生(含提前批和普通批)共录取1371人,占比仅43.97%。“强基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保送生、外语类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数学英才班共招生1747人,占比约59.73%。
与2024年相比,北京大学高考统招增加162人,强基计划录取增加了30人,国家专项计划减少了23人,高校专项计划(筑梦计划)增长了10人,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保送生录取人数减少了65人,外语类保送生录取减少了6人,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增加了8人,数学英才班、物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录取人数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然都是100人。
2025年北大通过强基计划、筑梦计划、保送生等特殊渠道录取学生显著增加。其中,强基计划录取约920 人,较2024年增加近10%,重点向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倾斜;筑梦计划(高校专项)录取111人。这些计划的增量直接贡献了招生人数的增长。
北大2025年新增“数字治理”“工商管理(数字经济管理方向)”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治理”作为目录外新专业,首次招生即计划招收20人,重点培养数字化时代复合型人才。此外,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统计学方向)新增25个名额,与临床医学专业的扩招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整体招生规模扩大。
针对港澳台学生的“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和外国留学生免笔试招生政策进一步放宽。2025年香港“博雅计划”通过面试选拔录取32人,较2024年增加8人;国际学生免笔试录取340人,覆盖48个国家和地区,较2024年增长约5%。这些项目的扩容为总招生人数提供了补充增量。
要考上北京大学,要关注多元化升学路径与策略。主要招生方式有,高考统一招生、“强基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数学英才班、物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五大奥林匹克竞赛保送生、外国类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高水平运动队、空军招收飞行员、海军招收飞行员、民航招收飞行员等等。
要努力学好重点学科,其中数学、物理等学科建议学习《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等竞赛教材,参与“北大金秋营”“暑期学校”“寒假学堂”等学科营积累经验。
通过“英才计划”“明天小小科学家”等项目参与课题研究。重视“筑梦计划”,考生可叠加使用全国性加分,最高可加 20 分,建议符合条件的学生提前准备户籍和学籍证明。
定期查阅北大招生网和省级教育考试院公告,及时掌握新增专业和计划调整动态。利用“阳光高考平台”查询历年录取数据,结合自身成绩和特长制定个性化备考方案。
北京大学的招生改革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拔尖人才培养”展开。考生需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精准把握政策导向,通过“竞赛突破+专项计划+综合素养提升”的多维路径,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