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6 18: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兄弟》下(或通常指整个《兄弟》)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文章既有深度,又条理清晰:
1. "明确核心主题与中心思想:" "是什么?" 首先要思考《兄弟》这部作品最想表达的核心是什么?是关于家庭关系(尤其是兄弟情)、时代变迁、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复杂(善与恶)、生存的挣扎,还是其他? "为什么?"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写?他想通过故事引发读者对哪些问题的思考? "你的理解?" 你个人从这部作品中读出了什么?形成了哪些主要的观点或感悟? "确立中心论点:" 基于以上思考,确立你读书笔记的核心观点(Thesis Statement)。这个观点将是你整篇文章的灵魂和论述的出发点。
2. "深入分析与解读,而非简单复述:" "避免情节剧透:" 读书笔记不是故事梗概,不要过多地复述小说的情节。读者已经读过书,他们需要的是你的分析和见解。 "聚焦关键元素:" 重点分析支撑你中心论点的元素,例如: "人物分析:" 深入剖析主要人物(李光头、宋钢、宋刚等)的性格特征、命运轨迹、心理变化
最近闲来无事,花了1个星期,读了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整部小说用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讲述了6、7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经历的种种困难。
小镇重组家庭的两个兄弟,同样出身底层,没有双亲庇护,相依为命共同生活了整个少年时代,却在成年后分道扬镳,活出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一个总想寻求安稳,却处处碰壁,最后亲手把自己送上绝路。
一个从小“胡作非为”,却越折腾越有成就,不但成了小镇首富,还扬名全国,曾经霸凌过他整个年少时代的人,最终对他唯首是瞻
两人之间的命运落差,从他们的一次次选择中,就可见分晓。
01
没有挣不脱的出身,只有看不到的选择
虽然出生在同一个小镇,但以前的宋钢和李光头素不相识。
因为李光头父亲不光彩的死,宋凡平大义施以援手,把咽气的人带回家,李兰对这个大恩人,无限感激。
宋钢生母病逝后,父亲宋凡平和李兰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就这样成为了牵绊一生的兄弟。
天有不测风云,温暖敦厚的宋凡平被红袖章们残忍的打死,这个温暖的重组家庭一瞬间失去了支柱。
再度失去丈夫的李兰无力同时照顾两个儿子,只能把宋钢交给乡下的爷爷,自己带着李光头在城里勉强度日。
失去了约束的李光头,行事一天比一天肆意妄为,甚至像生父那般偷窥女厕。
李光头的名声,也跌入了谷底。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光头不但没有被打击到一蹶不振,反而从中发现了商机。
常常三餐不继的李光头索性瞎编故事,换来一碗碗热腾腾的三鲜面,把自己养得红光满面。
虽行事不算光彩,可被生活重重锤在泥潭里的他,能有口饭吃,不去伤天害理,已是不易。
直到李兰病逝,爷爷老死,已经长大成年的宋钢和李光头才再次重聚。
此时,他们的感情依旧深厚,可彼此的脾性和人生选择,已经完全不同。
宋钢继承了父亲的执著和坚持,却没有继承到他父亲人生观中带着的幽默和潇洒。
02
他按部就班地接受了国家分配的工作,
他的大半辈子都在苦苦谋生,循规蹈矩。
可终其一生,都没能挣脱自己的阶层。
与宋钢不同,李光头从头到尾就没走过安生路。
未来的许多年里,李光头一次又一次上演这种绝地求生的奇迹。
没有单位肯录取他,只能被塞到福利厂里,和瞎聋哑瘸的残疾人为伍。
他也会主动出击,四处兜揽业务,把濒临倒闭的福利厂做得红红火火,最后还成为了国家干部。
明明是贸然辞职下海,不但自己赔得海干河净,还欠下了合伙人的大笔债务,后来只得靠捡垃圾为生。
可李光头并不觉得羞愧,反而把垃圾回收做成了产业。
从开始只有一个棚子一个人的小打小闹,到坐拥三座垃圾大山数十名员工,再到与政府合作,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产业链。
一番折腾下来,李光头就这样一步步成了知名富翁,最终在世俗意义上,站到了宋钢无法企及的高度。
03
人活一生,出身只是起点,选择和随之做出的努力,才决定了命运的真正走向
从年轻时候起,宋钢就是一个不敢坚持做自己的人。
弟弟李光头正在疯狂追求林红,那也是他梦寐以求的女孩,就因为继母的“李光头是你弟弟,你要好好照顾他” 宋钢就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意。
实在受不了,他想用自杀做解脱,幸好李光头及时赶到,才避免了悲剧。
李光头又是心痛又是愤怒,他开口责备宋钢:
“哪怕是宰了与自己抢女人的兄弟,也好过为女人自杀。”
宋钢却自我欺骗认为,认为女人比兄弟重要。那自己亦不必纠结。
于是,他理直气壮地与林红相爱。婚后又熬不过心中的愧疚,于是便选择了疏远兄弟。
这一疏远,就是许多年。即使他以后连续遭遇了下岗、重病,连生计都成了问题,也始终不肯向李光头求助。
在小镇人看来,宋钢这辈子,几乎就是忠厚的代名词。
几乎没有人能想到,这样的宋钢,会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遇上骗子周游,走上邪路,四处招摇撞骗。
他实在想不到其他赚钱途径,索性任周游操控,以男子之身做了隆胸手术。
为此,宋钢受尽了世人的嘲笑,身体也越发破败。
但最大的悲哀,还是他愕然发现,他为了赚钱保障妻子的余生,可妻子却早就在金钱的引诱下背叛自己,投入了弟弟李光头的怀抱。
辛苦多年,全成了笑话,万般绝望的宋钢,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
04
宋刚背负着继母的寄托,背负着兄弟的情谊,背负着爱妻的期望,最后在这些背负和对道德的执守下人生完全崩溃,并且正是这种为了保守亲人的背负,却反过来伤害了他身旁最亲的人。一方面是他的妻子和兄弟把他逼到了人生的绝境,另一方面,却是他自己在暗地里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
他的悲剧,固然有命运的不公,却更多是因为自己的选择。
这世上,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走艰难但正确的道路,攀险峻却光明的峰。
一切坎坷,不过是通往目的地途中的磨砺。
所有桎梏,终究能够化成飞翔九天的羽翼。
只要熬过那些难以忍受的孤独困苦,你所收获的,一定会比想象中多得多。
这篇小说和他的《活着》以及《许三观卖血记》不同,人物众多,心理活动描写也多,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似乎就是我们村我们镇上发生的事。
余华这个长篇小说通过一对兄弟的一生,写下的是中国几十年来时代的变迁,滚滚时代洪流下,刘镇的人们就像这洪流下的沙石,没有人知道滚滚洪流最终要像哪里流淌,有的人在洪流下顺势向前,有的人永远被拍在了岸边。
在上部和下部,分别出现了两个荒诞的时代,一个是规矩繁多到没有了规矩的某时代,人们肆意发泄着内心的恶,没有律法的人们成为了一群群野兽。
有的人因为这个荒诞的时代送了命,像宋凡平、孙伟父子等等,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去,有的人不乏本本分分,善良正直,却不能活命,把人间过成了地狱,虽然心中有光,可光却被无情熄灭,成为了时代探索过程中不可磨去的伤痛。
另一个时代出现在下部,也是近似荒诞的时代,是经济蓬勃发展下乌鸦变凤凰的时代。
有的人因为荒诞的时代翻了身,像李光头、刘诗人,从地痞摇身一变成了暴发户,一夜之间完成了人生的转变;而本本分分的公务员,像宋刚、林红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牺牲品,丢掉了工作,忍受着委屈。
所以苏妈的那句话是否真的应验了呢?好心的人又是否真的有了好报?地痞流氓又是否真的有了报应?其实一切似乎都走向了相反的结果,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无形的手去记录你的善行和恶行,由此安排你接下来的人生。这个世界是真真实实、唯物现实的世界,适应时代者方可生存,而时代又是常人不可预知的,所以我们看来难免感到世事荒诞。
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下,误打误撞顺应洪流的人走向昌盛,误打误撞违背洪流的人走向灭亡。黑色幽默下余华笔下的一件件事情显得如此荒谬,什么福利厂里的几个瞎子几个聋子几个傻子游街,什么县政府前的几座垃圾堆一臭几年,什么李光头的光辉奇葩创业史,什么刘镇举办的处美女大赛,一切显得太过于荒谬而可笑。但是笑过背后却心头一颤,一桩桩荒谬的事又给了人一种真实感,那些事件背后想表达的东西时时刻刻又好像在我们身边,像丝织厂的潜规则、选美大赛的潜规则,身边一夜翻身的暴发户、暴富后抛妻弃子的商人等太多太多,这些荒谬的例子精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冷笑与嘲笑背后让我们反思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性好像无时无刻都在被欲望操控着,我们不停问自己,要不要趋炎附势于时代而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历经思考后,我想到了《无问西东》中的几句话,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余华笔下那些拥有善良、努力等良好品质,如宋凡平一样的人,不得善终,相继惨死。但是他们始终坚信着自己内心的一丝光,始终坚守内心的赤诚。而流氓摇身一变后的生活再怎样精彩,心中永远缺乏一种底色,只知道如何去活,却不懂为什么而活。
因此不论时代如何,哪怕有时候知道结局不过是这样,也有高尚的人愿意依然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抓住时代的洪流固然重要,但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可以不失本心才是真正的珍贵。
看到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愿我们都能不失本心,在这个荒诞的时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问西东。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