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读书笔记5000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6 20: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5000字的国学读书笔记,需要系统性的规划和深入的思考。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你完成这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一、 选题与范围 (Topic Selection and Scope)"
1. "明确核心文本:" 5000字篇幅需要聚焦。选择一本或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学经典、一部重要著作、或某个核心概念(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经义考据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避免贪多求全,浅尝辄止。
2. "界定研究范围:" 在选定的核心文本基础上,明确你的读书笔记将深入探讨哪些方面?是思想内涵、历史背景、文学艺术特色、哲学逻辑、还是现实意义?清晰的界定有助于后续内容的组织。
3. "兴趣与深度结合:" 选择你真正感兴趣且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部分。兴趣是持续深入阅读和思考的动力,而价值则决定了你的笔记可能具有的深度和意义。
"二、 阅读与思考 (Reading and Reflection)"
1. "精读与泛读结合:"
"精读:" 对核心段落、关键概念进行反复阅读、逐字逐句理解,力求把握其精确含义、逻辑关系和深层意蕴。做详细的读书标记(划线、批注)。
"泛读:" 对相关背景资料、其他学者的评论、或同一主题的不同流派
国学笔记:自伐自矜为大戒,讲仁讲义勿远求
自伐自矜为大戒,讲仁讲义勿远求。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自伐自矜为大戒。自伐自矜,意思是自夸自大、自以为是。“伐”字的右边是“戈”,“矜”字的左边是“矛”,而戈与矛为古之兵器,都有杀伤之意。《道德经》中说:“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立身处世之本。“满招损,谦受益。”自伐自矜的人,往往容易受到自我伤害,所以应该从这两个字上得到启示、引以为戒,从而努力做到不伐己功、不矜己能。
讲仁讲义勿远求。仁和义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仁与义两个字上。“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讲仁讲义,是为人处世之道。对于一个人来说,无仁则无爱,当慎交之;无义则无魂,应远离之。仁与义不应只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日常的具体行动中。“仁”字的左边的是“人”,“义”字的下边是“我”,所以讲求仁义的人,不必舍近求远,而要从自身做起、从具体做起。
国学笔记(一)
人到中年,突然对国学大感兴趣,大抵是源于年岁渐长,经历了不少事,性情较于年少时要沉静得多。年少时多于对未来的展望,中年却因有了自已人生的经历,有当下也有回顾,有感悟有沉淀也有不解之疑,于是找来一些古文献来读,意图能“明明德”,解心中之惑,荡明台之垢。国学之文献大多是古文字,与现在通行的文字意义多不相同。即便是有注释本,也是百花齐放,千家千言。在读书中,也彼多疑虑,但即使有自已理解,也诚惶诚恐,不敢确信于内,更不敢言之于外。幸而近日读得张祥龙先生《<尚书尧典>解说》,其中有“在开始时不可不开放阅读的视野,尽量考虑到多种可能”之语,尽解心中块垒,读书一事,自有不同视角,虽才学疏学浅,但观于文字,悟于自身,成文记录自家之言,又有何妨。于是大胆提笔,记读书之得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