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张爱玲传读书笔记》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6 21:29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张爱玲传读书笔记》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张爱玲传》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笔记既有深度又能准确反映你对这本书的理解:
"1. 明确读书笔记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 你写这篇读书笔记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还是为了分析《张爱玲传》本身的价值,或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张爱玲其人其作?明确目的有助于你确定笔记的重点和风格。 "范围:" 《张爱玲传》可能涵盖张爱玲的生平、创作、爱情、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你需要确定你的读书笔记是针对整本书,还是某个特定的方面,例如张爱玲的成名之路、她的爱情经历、她的作品风格等。
"2. 精读《张爱玲传》,做好记录:"
"仔细阅读:" 读书笔记的基础是仔细阅读。你需要认真阅读《张爱玲传》,并做好标记,记录下重要的情节、人物、事件、观点等。 "摘抄精彩段落:" 《张爱玲传》中有很多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的段落,你可以摘抄下来,作为你读书笔记的素材。 "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过程中,你的脑海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想法和感受,你需要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思考和感悟是读书笔记的灵魂。
"3.

听书笔记:张爱玲年表

张爱玲,出生贵族家庭,但因父母婚变而缺失母爱,家庭生活殊为不幸。但聪慧勤奋,多才多艺,在小说、散文、书评、考证、翻译、书画等方面均颇有造诣,是现代文学极具影响的大家之一。但婚姻不幸,命运坎坷,晚景凄凉……

其详细年表如下: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原名张煐。

1921年12月11日,张爱玲1岁,其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张爱玲2岁,随父亲张志沂迁居天津。

1924年,张爱玲4岁,母亲黄逸梵奔赴英国游学,张爱玲在姨奶奶的看管下开始私塾教育。

1928年,张爱玲8岁,父亲辞去职务并搬回上海,母亲也结束游学返回上海。同年,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

1930年,张爱玲10岁,插班到黄氏小学读六年级,并正式改名张爱玲。同年,其父母离婚,张爱玲仍和父亲一起生活。

1931年,张爱玲11岁,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结识好友张如瑾。

1932年,张爱玲12岁,母亲奔赴法国,张爱玲首次在校刊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

1934年,张爱玲14岁,父亲再婚,迎娶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张爱玲写出《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未发表。

1937年,张爱玲17岁,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因与后母争执被父亲拘禁半年。

1938年,张爱玲18岁,从父亲家中逃出,至母亲和姑姑处生活。同年,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19岁,考取伦敦大学,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学系,结识挚友炎樱。

1940年,张爱玲20岁,以《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杂志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同年,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集《流言》出版,并在《杂志》上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3月,胡兰成回上海,坦诚小周之事。5月,胡兰成再次离开。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结束,胡兰成开始逃亡生涯。根据《倾城之恋》改变的同名话剧上演。

1946年,张爱玲26岁,2月,前去温州寻找胡兰成,发现胡兰成身边的另一个女人范秀美,失望而归,与胡兰成分手。同年,应桑弧编写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两人也因此结缘。

1947年,张爱玲27岁,在《大家》月刊发表小说《华丽缘》和《多少恨》。6月,给胡兰成写分手信,正式离异。所作电影《太太万岁》《多少恨》上映。

1950年,张爱玲30岁,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长篇小说《十八春》。7月,应夏衍参加上海市第一届文代会。

1951年,张爱玲31岁,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中篇小说《小艾》。同年,桑弧结婚,与张爱玲的感情无疾而终。

1952年,张爱玲32岁,离沪赴港,供职于香港美国新闻处,为香港美国新闻处翻译作品,并结识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

1953年,张爱玲33岁,为生计奉命撰写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同年出版英文本和中文本。这年,父亲在上海病逝。

1954年,张爱玲34岁,《秧歌》《赤地之恋》出版。张爱玲寄《秧歌》给胡适请求点评,结下友谊。

1955年,张爱玲35岁,11月,张爱玲离港赴美,借居在纽约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与炎樱重逢,并一同拜访了胡适。

1956年,张爱玲36岁,2月,张爱玲前去纽英伦州的麦克道威尔艺术营居住,开始撰写英文小说Pink Tears,并结识美国剧作家赖雅,日渐生情,于当年8月结婚。申请到爱德华·麦克道威尔写作基金会为期两年的写作奖金。

1957年,张爱玲37岁,CBS上映电影《秧歌》。同年,母亲在英国病逝。《“五四”遗事》在台湾《文学杂志》上发表。

1958,张爱玲38岁,申请到南加州亨享屯·哈特福基金会的奖金,住会半年。为香港的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

1960年,张爱玲40岁,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张爱玲41岁,因生计回香港发展,途中出访台湾,结识白先勇、王祯和等青年作家,后于香港完成《红楼梦》《南北一家亲》等剧本。从此时到1965年,为电懋影业公司创作、改编电影剧本多部。

1962年,张爱玲42岁,回美,与赖雅搬到黑人区的廉租公寓,相依为命。

1966年,张爱玲46岁,长篇小说《怨女》、Pink Tears(中文版)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并将《十八春》改写为《半生缘》。

1967年,张爱玲47岁,任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开始翻译《海上花列传》,并着手《红楼梦》的考证工作。同时,《半生缘》在香港《星岛晚报》和台北《皇冠》杂志连载。同年,赖雅去世。

1968年,张爱玲48岁,台湾皇冠杂志社重印张氏作品。

1969年,张爱玲49岁,任职于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1年,张爱玲51岁,接受水晶先生专访,同年,从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2年,张爱玲52岁,移居洛杉矶,从此开始隐居生活。

1973年,张爱玲53岁,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其小说、散文也由台湾重刊。

1974年,张爱玲54岁,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海上花列传》翻译。

1976年,张爱玲56岁,出版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并发表《三详红楼梦》。

1977年,张爱玲57岁,出版《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1979年,张爱玲59岁,发表小说《色·戒》。

1981年,张爱玲61岁,出版《海上花注译》。同年7月25日,胡兰成于日本东京去世。

1983年,张爱玲63岁,出版《惘然记》。

1987年,张爱玲67岁,出版《余韵》。

1988年,张爱玲68岁,出版《续集》。

1991年,张爱玲71岁,姑姑张茂渊在上海病逝。

1992年,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张爱玲全集》。

1993年,张爱玲73岁,完成《对照记》。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遗体在洛杉矶西木区公寓被发现,享年75岁。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撒于太平洋。

注:本篇为蕃茄有声书人物传记《张爱玲》听书笔记。


2025年7月18日晚

「可梦领读」《张爱玲传:也灿烂,也孤独》(第21期))

关注@Jane可梦,每周陪你聊本书,更多笔记请私信520.

书名:《张爱玲传:也灿烂,也孤独》

作者: 凯瑟玲

提到张爱玲,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一个爱穿旗袍和流苏披肩的女子。还有那句著名的名言就是“出名要趁早”。张爱玲的确是早早出名,并且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张爱玲的作品用无尘之心写红尘之事。张爱玲有着名门望族的出身背景,也有过不惜爱错的情感经历,还有晚年离群索居的迟暮人生。

作者为我们揭开了张爱玲绚烂又传奇的一生。张爱玲早早出名后,在文坛上备受瞩目。她的小说开拓了女性文学的新天地。为了爱情,她甘愿背负汉奸的罪名。在自己生命走到尽头时候,她只为自己留一条毛毯,对世间不留任何牵挂。她的生命虽然逝去,但是她在文学史上却留下了深远又永恒的烙印。



一、出生背景:名门贵族、书香门第

祖辈:她的曾外祖父是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的李鸿章。张爱玲的祖父,则是号称天下第一翰林的张佩纶。在张佩纶落魄之时,李鸿章给了他很大帮助,还将自己的掌上明珠李菊耦许配给了他。结婚后,张佩纶和李菊耦非常恩爱,并生了一儿一女,其中儿子张志沂就是张爱玲的父亲。

父母:她的父亲张志沂空有一身才学,却没有用武之地。由于没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潮流,张志沂慢慢地变得不思进取。加上张家的积蓄丰厚,也他变得麻木、堕落,逐渐地学会了抽大烟。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当张志沂自甘堕落之后,和小姑子张茂渊一起出国留学,获得自由的代价就是,抛弃了自己的女儿张爱玲和儿子张子静。

继母:她的父亲张志沂和母亲离婚之后,又娶了个继母。继母孙用藩是张爱玲一生中最痛恨的人。

有一次,她打了张爱玲,还跑去张志沂那里恶人先告状,说张爱玲打她。于是张志沂不分青红皂白,将张爱玲囚禁了半年多。张爱玲被囚禁期间,患上了痢疾,可是父亲对她却不予理会。直到张爱玲病得很重,佣人都去替她求情,张志沂才请了大夫来。

张爱玲缺失了父母的关爱,但是弟弟张子静却成了她最好的玩伴。另一段值得张爱玲幸福的时光就是和母亲还有姑姑在一起的时光。在母亲走后几年,父亲突然觉悟,下定决定要重新做人。所以他写信给张爱玲母亲,向她承诺一定戒掉大烟,好好做人。 黄逸梵相信了他,并且决定和小姑子张茂渊一起回国。张爱玲能够体谅母亲只爱自己,因为其他人只是自己人生中的过客罢了。

可梦解读:读到张爱玲的童年经历,为这个女孩子感到心痛,都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也不奇怪后面张为什么遇到如此渣男还会傻傻的爱着,那是童年得到的爱太少了。先来说说张的母亲,虽然张体谅的她的母亲只爱自己,没有经历过她人的苦楚也不足以评价她人的人生。跳出道德的评判,一个母亲的教诲与爱对一个孩子太重要了。古人云:宁愿跟着讨口的娘,也不跟着做官的爹。十月怀胎,自己身上掉的肉自己才会疼。不是说父爱不重要,相比之前,小时候我们更需要母亲的陪伴,小孩子需要更加细腻的爱来呵护。因为长大后世界太残忍,只有内心得到足够爱的孩子才会活的更加自信,才不会因为一点点糖就失去理智判断。

做女人不易,做母亲更意味着责任。做儿童工作以来,接触广大的农村困境儿童,真的好多女性离婚后不愿再抚养前夫的孩子,即使前夫已经过世。怕对现在的家庭有影响。每看到这些,我真的挺难过。我无权评判她人的人生,但是我始终记得母亲的给讲的一个故事,有个三个孩子的母亲,一个人如何坚强的将自己的孩子抚养成才。孩子生了就意味着责任,不论生活多么艰辛。有脚有手,自己有一口饭吃怎么舍得抛弃自己骨肉。她们心真的会安么。一直以来不想读张爱玲,觉得她无脑,煽情女作家,太文艺的东西和我这个学理科的不搭调。但是读了她的自传和《红玫瑰与白玫瑰》后,其实也打破了自己的偏见,爱过就爱过,人家都没说什么,我何来评判。她的坎坷情路与原生家庭关系影响太大,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不都一样,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么。超越原生家庭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二、文学之路:出名要趁早上小学之后,张爱玲就在校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上中学的时候,张爱玲开始画漫画,而且她的漫画还被报社采用,给了她5元钱的稿费。张爱玲并没有十分珍惜人生第一笔收入,而是马上将它花掉。张爱玲说:“钱就是一种用来买东西的工具,又不是纪念品。我不想对它投入太多感情。”张爱玲的第一本小说处女作叫做《不幸的她》。张爱玲非常支持女性拥有独立自主权,并且支持女性可以自由婚恋。伯乐:学期间的张爱玲发表过很多刊物。但是发表范围很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直到他认识了编辑周瘦娟,她的名字才开始跃入大众视野。在《紫罗兰》上发表的两部小说,分别是《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一个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成名时期的张爱玲只有二十四岁,她还陆续的发表了很多小说,最受欢迎的当属《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了。

《倾城之恋》讲述了上海白家小姐白流苏,机缘巧合之下认识黄金单身汉范柳原。两个情场高手斗法,谁也不肯真心相对。直到白流苏准备放弃的时候,日军轰炸了浅水湾。在生死攸关之时,范柳原回来找白流苏。这一举动让白流苏终于相信了爱情。一场战争,一场倾城之恋,白流苏才真正看清了自己的本心,从此真心交付。

从张爱玲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爱情是非常 期待的。但是冷静的她从不肯委曲求全,她要寻找的是能够倾城的爱情。所以她像一只孤傲的狮子一般,宁可孤独,也不卑微。
可梦解读:倾城之恋两个主人公与其说高手斗法,不如说是爱的太保守而胆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遇到对的人,而是遇到的时候不敢赋予真心,缺少那么一点勇气,更被一种谁主动谁就输了奇葩思想占有,更或者都喜欢猜心,不确定对方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觉,都不敢向前一步。小说的故事还好走在了一起,而现实中很多错过也许就是一生了。

三、恋情

(一)初恋胡兰成:爱得既卑微又勇敢,她虽然写了很多爱情小说,但从未体会过什么事爱,直到她遇到了比她大15岁胡兰成,才终于体会到了怦然心动的感觉。胡兰成一直游走在日本人和汪伪政府之间。虽然他身居要职,但实际上就是汉奸。

张爱玲在遇到胡兰成之后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从胡的身上我们看看具有那些渣男特质:1.爱慕虚荣:胡兰成不论身份背景和张都相差甚远,换着是一般男人都觉得盘付不起,而这正好满足他的虚荣心,真的是十足的渣男。2.风流成性的胡兰成从来不在女人面前吝啬。所以给张爱玲送花、买西点是常做的事情;3、张爱玲同意和其结婚,马上和舞女办了离婚手续;4、结婚后的胡兰成仍旧不改花心本性,在外面沾花惹草。真是搞不懂,如此风流成性的汉奸,张爱玲居然对他爱的如此卑微,用她自己的话说:“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但是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真是搞不懂,明明就是一个大骗子,还是与张从小缺乏父母之爱有关么?心疼一分钟,也怪太年轻没人指点,阅人少了,才会将感情错付。也只有经历了张才慢慢清醒看清楚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直到有一天他在朋友面前提起他充满轻浮的嘲笑,让张爱玲彻底失望了。才决定离婚,在结束关系的同时,张爱玲将自己的三十万稿费给了胡兰成,并且附上了一封分手信。可以看到张其实是一个大气而善良的女性,正如她自己说的:“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二)短暂的恋情--弧桑:与胡兰成离婚时,张爱玲已经26岁,张爱玲认识了比她大五岁的弧桑。两个人的关系,从同事变成了朋友,又从朋友变成了恋人。弧桑曾鼓起勇气,向张爱玲提过一次亲。只可惜,弧桑的哥哥极力反对她与张爱玲在一起。她看出了弧桑的犹疑,对于张爱玲而言,如果自己的爱不能给对方带去幸福,那么她宁可不爱。所以两个人最终也没有走到一起,也算是有缘无份了。

(三)第二次婚姻:赖雅

张爱玲的第二次婚姻是在她36岁的时候。只身来到美国,如何才能在这个国度安顿下来,并且站稳脚跟。最后她决定,通过结婚的方式来获取美国身份。张爱玲最终选择了一位名叫赖雅的白人作家结婚。赖雅比张爱玲大将近三十岁。虽然是作家,但是早已经过气。赖雅一直将张爱玲当成孩子一般的宠爱。慢慢地,张爱玲越来越依赖他。或许他们之间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亲情。张爱玲一生都期待一段好的感情,这些缺失的情感都从赖雅这里都得到了。这段感情温暖了张爱玲的后半生。所以当赖雅生病时,她努力写稿子,赚稿费。哪怕眼睛化脓,也继续写。如此劳累,就是为了给赖雅赚医疗费。

她无论是活着,还是离开,都要遵从自己的本心,不愿意被别人来安排。

张爱玲去世时,身上只有一张毯子陪伴,穿的是一件红色旗袍,像级了她曾经绚烂却又孤寂的一生。就像余秋雨曾说过的:“张爱玲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一样。”

可梦解读:张爱玲的一生也孤独、也灿烂。她一生都遵从自己内心的生活,童年出生于名门望族,父母的原因却从小缺失温暖,造成了她孤傲的性格。爱上渣男胡兰成是他一生的感情伤痛,也正是这非凡的经历才有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通过阅读张爱玲的这本传记,让我深刻的理解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大,特别是缺爱的孩子,在情感之路上会走的多么坎坷,张一生随心所欲,却识人不清,错付真心,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她自己爱得无怨无悔,作为后来者我们也不便评论太多。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