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工作总结厨师结尾》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7 03:41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工作总结厨师结尾》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工作总结厨师结尾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工作总结厨师结尾作文注意事项"
工作总结是厨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展望。一个好的工作总结能够帮助厨师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提升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而结尾作为工作总结的收尾部分,更是需要精心撰写,它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厨师在工作总结的结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总结全文,概括要点"
结尾首先要对全文进行简要的总结,概括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这能够让读者快速回顾整个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加深印象。总结时要简洁明了,避免重复前面的内容,可以使用不同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表达。
"二、 反思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客观地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这体现了厨师的自省精神,也表明了厨师积极改进的决心。反思不足要具体明确,避免泛泛而谈,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这能够让读者看到厨师的成长潜力,也体现了厨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三、 展望未来,制定目标"
结尾要展望未来,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这表明了厨师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体现了厨师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制定目标要具体可行,符合实际情况,并能够激发厨师的斗志。目标可以包括

节食+割胃,210斤厨师减肥丧失味觉,最后竟成“杀人犯”

本文作者是时光编辑部的@菲林

迷失光影,找一个虚幻的可能。

炎夏酷暑,时光君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减肥”。

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每天都涌动着“瘦即是美”的信息。

地铁等车时,广告里的纸片人边跳边说:“女人,一定要有A4腰。”

“A4腰”活动

走在路上时,无数传单蜂拥而至,就想让你:“健身游泳了解一下。”

纤体中心广告

打开电视后,各种女团、明星含泪分享减肥经:“燃烧我的卡路里。”

无处不在的女明星减肥法

他们像传经布道一样,身体力行的宣扬,“只有瘦,才能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可是,美,真的只有这一种模式吗?

最近,有部华语片《大饿》,对此大声说不。

它聚焦了一个大码女性,为减肥节食、割胃,却屡屡失败、最后走火入魔的故事。

它直白呈现了社会对胖子的偏见,撕开了“为你好”背后的伪善。

它挥起拳头,对那些“完美瘦子”们,骂了句脏话:“去你X的更美好的自己,如果我不快乐,还怎么美好?

胖就要被歧视?

相信,不少人都见过《大饿》女主角这样的人物。

阿娟,30岁,在妈妈开的幼儿托管所(俗称小饭桌)当厨师。

单身,喜欢美食,能跟小朋友打成一片,生活积极向上。

从性格来看,是一个开朗、阳光的好青年。

但这样一个开朗健谈的人,却从未在生活中,得到太多善待。

因为,她的体重有210斤,是别人口中的“胖子”。

课堂里,小朋友叫她“大恐龙老师”,笑话她越煮越胖,嫁不出去。

公交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还要被人说:“小姐,你还是坐着吧。”

体育场,好心给小学生捡个球,还要被叫“死肥婆”。

可能你会问,这些恶意从何而来,难道阿娟不懂吗?

她懂,只是不想改变。

她做人遵纪守法,做事兢兢业业,对长辈孝敬,对晚辈有爱。

她没有妨碍到任何人,为什么要改变自己?仅仅因为胖?

活了30年,阿娟一直不想理会“胖”这件事。

以往,面对这些偏见,她是这么处理的↓

她沉浸在自己的烹饪技术里,不断更新菜色。

只要小朋友们吃的开心,她就能获得无限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直到有一天,邻居家的爷爷,对她做了这件事后,阿娟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了。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阿娟正常下班回家。

隔壁那位和蔼可亲的爷爷,突然一个箭步钻出来。

对着阿娟又摸又亲,上下其手,试图强奸。一边摸一边说:“我们阿娟越来越漂亮了,怎么还没有男朋友,你一定很寂寞吧,让高伯来教你。”

年过半百的爷爷,太高估自己了。

阿娟210斤的体重,不是白吃出来的。

她奋力挣扎了几下,只见爷爷“啊”的一声,从楼梯滚进了医院。

慈眉善目的爷爷,秒变人面兽心的猥琐男。

一旁的阿娟,还惊魂未定。

爷爷的老伴,匆忙跑回家,一口咬定是阿娟勾引自己老公。

我老公又不是瞎了,怎么会去摸你,我老公怎么会看上这种死胖子”。邻居的话,字字如刺,句句如刀,穿透了阿娟柔软善良的心。

影片借阿娟的经历,毫不留情的展现了,一个“胖子”所遭受的偏见和无奈。

因为这件事,阿娟看到了人性的阴暗与丑陋。原来每天礼貌问候的邻居,心里早就瞧不起自己了。

阿娟第一次有了改变自己的念头。

她心想,是不是只要瘦下来,偏见就会消失?歧视就会不见?

刚好,前几天,阿娟的妈妈给她报了减肥课程。

她打算去试试,没准可以获得新生。但现实,却是噩梦的开始。

减肥也能火入魔

阿娟初入减肥中心的几场戏,导演处理得很喜感。

把常见的套路,都展示了一遍。

比如,第一堂课,永远是铁面无私的教练放狠话。

教练先拿着一盘1公斤肥肉,警惕学员身体里有多少块这样的脂肪,让你产生自卑心理。

然后,不断抛出灵魂疑问:“你为什么要减肥?你们有多少人,因为外表,被低估了工作能力?”

紧接着,开始强化“外在美”比“内在美”更重要的理念。

看看他的这套说辞,是否觉得很熟悉?

虽然内在美重要,但在忙碌的社会里,你们谁有资格要求别人,多花时间去探索你的内在美?

从现在开始,扎扎实实跟我重新做人,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不得不说,阿娟听完,还是挺有干劲的。

低油盐饮食,配合运动,一个也不落。

但片中减肥机构的目的,可不止上课报班这么简单。

没多久,阿娟就被带到一个小屋里,听工作人员热情讲解:“我们这儿啊,大部分学员都会配合使用我们的产品。”

看到阿娟不为所动后,工作人员又强调,你用了产品,才能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大饿》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加“美化”滤镜,直面减肥的艰难。

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人减得快,就有人减得慢,有人还会反弹。

像阿娟一样,明明饭量减少了,运动也拼命坚持,却还是重了1.2公斤。

阿娟仔细回忆,要说出格行为,也就是上周喝了瓶可乐,还是无糖的。

你问我为什么会复胖,我把实底都说了,难道你们不应该给我解释吗?

善良的阿娟,再次中了陌生人的圈套。

对于复胖,减肥中心不去复盘减肥计划、运动强度是否该调整,反而只顾着推销产品,甚至建议她做缩胃手术。

总而言之,减肥中心的态度就是,复胖是你的责任,跟我们没关系。要想一步到位,就要继续花钱。

压垮阿娟的最后一棵稻草,来自一个快递小哥吴浩仁,小哥看上去是个十分阳光的大男孩。

在阿娟被隔壁阿婆骂“死胖子”的时候,还是他挺身而出,为她辩解。

快递小哥吴浩

几番交谈下来得知,原来小哥也曾经胖过,后来减肥成功,成为了阿娟的励志偶像。

直到有一天,阿娟跟小哥吃完饭。

转头发现,他竟然在催吐。手上,还有长期催吐留下的牙印。

原来,减肥励志小王子,也是假的。

这彻底击溃了阿娟的心理防线。

阿娟毫无犹豫的躺上了手术台,做了缩胃手术。

可是她真的变快乐,幸福了吗?

因为缺乏食物摄取,她开始精神萎靡,做事有心无力。

没多久,手术后遗症使她失去了味觉。

还记得阿娟最擅长的事吗?在烹饪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可减肥,却让她连最拿手的事都做不好。

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上,眼睁睁看嘉宾把她做的菜,统统丢掉。

一个厨师的自尊,就这么被泯灭了。

故事结尾,精神恍惚的阿娟,拖着疲倦身躯,打碎了减肥中心的门。

她盯着海报上的“完美女神”。

在幻想中,与她来了场生死肉搏。

阿娟挥着拳头,拼尽全力的喊出了那句:“去你X的,更美好的自己。”

如果我连快乐都丢失了,怎么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发现没?影片里,没有人坚持做自己。

阿娟妈妈拼事业,只是为了别人口中的“身材好,完美女性,女强人。”

她甚至,都没有阿娟爱小孩,懂小孩。

快递小哥减肥,是一种对世俗妥协的象征。

有一幕戏,时光君印象很深。

小哥与阿娟,本来互有好感。

有一次,阿娟在餐厅里,偶遇小哥。

迎面走来几个男生,开始起哄,“这谁啊?你女朋友啊?你胃口很大哎。”

小哥为了面子,主动撇清关系,硬是回了句:“白痴啊,怎么可能,只是我一个客户。”

这些在阿娟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人。

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只会泼冷水、说凉话、撇关系,让阿娟心灰意冷,进而走火入魔。

阿娟最后真的明白,什么是美吗?

未必。

但她起码知道了,活出自我,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仔细想,《大饿》其实是为边缘群体发声。

快递小哥与阿娟,都因“太胖不够美”,而被羞辱、误解。

胖,让他们成为了社会边缘群体,工作受歧视,交友受偏见。

影片用阿娟“杀死”完美女神的夸张方式,给了现实狠狠一击。

什么是美?千人一面、齐刷刷筷子腿的,就是美吗?

前段时间,好莱坞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奥卡菲娜拿下金球奖影后,因为“没有大眼睛、高鼻梁”,遭网友抵制“尖嘴猴腮”。

伊丽莎白·莫斯演《隐形人》成为票房皇后,也因为“不够瘦、不够白”,被骂“肥猪”。

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狭隘与偏执?

是胖,影响了美?还是胖不符合其他人的期待,而不完美?

饰演阿娟的演员蔡嘉茵,也曾有过阿娟般的生活。

有段时间,她曾厌恶自己,因为她觉得“身材,好像变成了种姓制度,越胖的人,阶级就会越往下、变得越不堪。”

蔡嘉茵

于是,她一度努力減肥、博取世人认同,但她有次看到渡边直美即便身材比其他艺人大一号,却仍散发满满正能量,在舞台上金歌热舞、充满活力,带给她很大鼓舞,从此走出为身材感到自卑的阴霾。

从这个层面来看,《大饿》不单单是一个讲减肥的故事,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宣言。

如果“美”,必须要强迫别人接受千篇一律的标准,甚至不惜使其他人成为边缘弱者。那美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大饿》的创作灵感,来自导演谢沛如的真实经历。

高中时,她就是个饱受歧视的胖女孩,曾一口气吃掉5块炸鸡,就被人叫“死肥猪”。

她拍《大饿》探讨肥胖,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

华人社会很喜欢用身材来问候别人,在身为一个人之前,你的身材会先摆在前面。一定会有一派人觉得胖子就是不努力、懒惰、不认真,但其实胖有很多原因,而不管是什么理由,都不关外人的事。

谢沛如

导演谢沛如曾是个学习很差的小孩,考过零分。

启蒙自己走上导演之路的电影,是1993年上映的《霸王别姬》。影片内容,让她很是震撼。

这也难怪,《大饿》里暗藏一条支线,是关于变装小男孩“性别认同”的。

可惜的是,影片引进后,这条支线被删的一干二净。

大体内容,是讲阿娟发现班上,有一个爱穿女装的男孩林小宇,帮助他认同自我、不要千篇一律的过程。

剪了这条线,对主线没有太大影响,但却缩小了它在社会层面的隐喻和呐喊。林小宇背后,藏着导演对LGBTQ群体的心疼。

关于删减原因,我们不做展开。只能说,林小宇+阿娟+快递小哥,才是《大饿》的完整闭环。

片中有一句台词,叫“改变世界太难了,改变自己比较快。”

在导演谢沛如看来,事实确实如此。

但《大饿》想传递的改变,并不是让你一味迎合,变得如出一辙。

相反,它在鼓励每个人对抗标准化的刻板形象,“无论何种身材、体型、性向,都是最好的自己。”

-END-

《她的生存之道》:人设亮眼、叙事失败的类型大杂烩

作者:王玉玊

由李孟桥导演、窦靖童主演的都市题材电视剧《她的生存之道》,讲述了拥有做菜天赋的女拳手刘盐在被俱乐部开除后,孤身前往异国加亚寻母,在陌生国度艰难求生的故事。作品开篇几集就令人眼前一亮,成功塑造了一个在国产电视剧中久违的、如野草般坚韧的女主人公。这个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姑娘,从小跟着赌徒母亲躲债,又在体校中被磋磨打压了十二年,她简单、冲动,也有着即使身处绝境亦绝不放弃的坚韧。“走投无路,先吃一顿”,这是母亲江芳的名言,也成了刘盐的人生信条。十二年艰苦的拳击训练生涯亦赋予她与命运抗争的坚定底气。

“走投无路,先吃一顿”这句话,或许是让许多观众喜欢上刘盐这一角色的重要理由。饮食是维生的最后底线,只要还能在饮食中获得力量,人们就还能继续活下去。活着便有可能性,可能性的前方或许就是希望。享受食物就是享受生命本身,这是失去一切社会性的生命所拥有的最后的权利。刘盐就是靠着这句话,在举目无亲、身无分文、不得不赌命还债的异国他乡,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拳击生涯则赋予刘盐一股敢上刀山下火海的莽劲儿,她的血液中奔腾着暴烈的生命力,不稳定、不优雅,亦学不会世故圆滑,却绝难被摧毁。其实很多女性在青少年时代,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暴烈,渴望成就一切的野心与渴望摧毁一切的愤怒交织在一起,在漫长的青春期的躁动中激荡回响。然而,这样的性格侧面很少在今天的影视作品中得到呈现。2020年的网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的女主人公李进步是有这一特质的,《她的生存之道》中的刘盐也有,这是很难得的,对于打破固化的影视剧女主人公形象有着建设性意义。

除刘盐之外,剧中落魄律师陆天驰与江芳继子李瓒这两个男性角色也塑造得可圈可点,但《她的生存之道》的优点几乎也就仅止于此了。整部作品显现出一种表达上的混杂:想要表达得太多,但每一种意图都无法贯彻到底,最终导致精致的画面与流畅的叙事都无法掩盖作品内核上的缺失。

在《她的生存之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叙事类型的杂糅:

刘盐初到加亚,母亲留下巨额赌债下落不明,而自己又突然多了个法律意义上的弟弟。为了养活弟弟,她想尽办法接近黑社会教父罗老,恳求他宽限还款时间,最终在一场地下拳赛中侥幸获胜,才拥有了一线生机。这一段故事紧凑而精彩,穿插点缀的喜剧成分也颇有看点。由于这段情节极具传奇色彩,完全跳脱于日常经验之外,尽管缺乏现实感,但并不会因此显得失真。如果整部作品照着这条路子拍下去,倒也不失为一个正解。但接下来,情节突兀转变,刘盐转行成为厨师,进入高地餐厅,带领团队奋力摘钻,剧情由此变为女性职场晋升的爽剧,传奇色彩随之消散,作品重新回归常识范畴。

职场升级爽剧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剧作要求:一是行业描写要体现专业性和知识性,以营造出真实感;二是主人公要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天赋,这是他们最终取得成功的基础;三是在主人公不断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观众要获得陪同主人公一起升级的快感;四是要凸显行业价值,为主人公的成长赋予意义。而《她的生存之道》在这四个方面都没有做好。刘盐作为职业厨师,在后厨一边做菜、一边使用手机,这明显是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行为,缺乏专业性;刘盐在工作中也总是分心,甚至在关键时刻突然离开岗位,直到最后都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高地餐厅没有客人,靠直播引流等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也显得不专业和想当然;作品也没能妥善处理“给饿的人吃”的食物和“给不饿的人吃”的食物之间的关系。换言之,高地餐厅这种专注于“给不饿的人吃”的餐厅,其存在的价值悬而未决。因此,刘盐在高地餐厅的所有努力,以及最终摘钻的成就感,均指向了一种意义的空虚,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作品还掺杂了都市言情剧的成分,陆天池、汪洋、何光远三位优质男性都对刘盐深情专笃。他们对刘盐的爱也不能说毫无理由,但如此巧合一旦出现,仿佛是在提示观众:故事进入了浪漫幻想的领域,必须抛却现实感,才能沉浸于唯美哀伤的言情叙事中。历来职场剧中过多穿插爱情元素常遭诟病,原因在于两条线索相互冲突,且言情部分的超现实性与职场故事所需要的专业性、真实感彼此撕扯,破坏了观众的沉浸感。这正是《她的生存之道》中期剧情的一大不足之处。

为了展现刘盐的烹饪天赋,作品中还融入了日式美食治愈剧的元素。然而,由于故事节奏大起大落,快节奏的叙事实际上已无法容纳舒缓温柔的治愈空间。美食治愈的效果主要靠人们吃下食物后夸张的表情反馈来展现,显得颇为机械和单薄。为美食赋予回忆与情感的力量,是美食治愈剧的常规做法。但想要做好这一点,就需要细细地铺垫厨师与食客的各自人生——他们心境的交点、互相理解的契机,所有这一切都凝结在美食之中,经由味蕾浸润灵魂,进而治愈悲伤,给人以温柔鼓舞。而在《她的生存之道》中,刘盐用美食治愈他人,靠的是看新闻报道了解对方人生故事,这就显得太过敷衍,让观者难以萌生同情之心。

由江芳引出的赌徒追债的故事线索同样充满了矛盾。作品一方面似乎想起到戒赌警示作用,竭力强调戒赌之难;另一方面又要肯定刘盐始终不放弃赌鬼江芳的正当性,让江芳极为突兀地改过自新,两者之间缺乏缓冲,互相否定。作品似乎还希望展现一些真实的底层生活,但在如此混杂的类型故事之中,所谓的底层也不过是悬浮的奇观罢了。

到了结尾处,刘盐突然从高地辞职,陆天驰被杀,职场与恋爱都戛然而止。显然,创作者并不希望这部作品在标准类型故事的框架中平淡收场,但突兀的转折并未带来真正的戏剧高潮,反而使最后一集显得越发平庸。且不说克服情感创伤已经偏离了“走投无路,先吃一顿”所点明的创作主题,仅从故事本身来看,创作者似乎也不知道如何让刘盐克服挚爱之死这一巨大的人生悲剧,从而使情感的转变变得异常生硬。或许是为了用视听语言弥补剧本的缺陷,最后一集使用了黑白镜头来表现刘盐失去陆天驰之后的悲伤。但这一炫技起到的却是反效果:一方面,简净的黑白镜头带来电影式的视觉体验,那么情节、对白也应更趋向于电影式的凝练和留白,如此两者才能匹配。但这一集的剧本风格与此前别无二致,密集台词、琐碎叙事与电影式的黑白镜头显得过分割裂。另一方面,从逻辑层面来讲,痛苦让刘盐眼中的世界失去了色彩,黑白构图旨在传达刘盐内心的苦痛。但在这一集中,几乎完全没有采用主观视点镜头,依然延续了此前上帝全知视角的镜头逻辑。甚至在世界恢复色彩的时刻,镜头中也没有刘盐的身影。这是明显的镜头逻辑错误,形式与表达互生龃龉。画面与剧本、视觉风格与镜头语言的严重割裂非但无法弥补剧本的薄弱,还进一步降低了沉浸感,放大了作品瑕疵。

异国传奇、职场升级、都市言情故事、美食治愈剧、戒赌警示教育片、底层生活……《她的生存之道》将如此多相互矛盾的元素混杂在一起,不仅没有调制出如东北乱炖般的和谐美味,还呈现出一锅食之无味、主旨模糊的大杂烩。刘盐明明身在一部作品中,却仿佛穿行于不同片场,渐渐地,那个野草般坚韧的形象变得模糊。看到结尾时,我甚至想不起来当初为何会对她一见倾心。

追求类型融合与创新并没有错,但任何创新都应服务于表达。《她的生存之道》的问题就在作品的标题里——创作者没有想明白刘盐的“生存之道”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呈现给观众。为了让观众获得快感而加入职场升级、给刘盐大开金手指,为了让观众“买股”“嗑CP”而写一女三男的言情故事,为了显得深刻而借用底层叙事,为了迎合女性主义潮流而让唐霜霜被家暴,为了“高级”而使用黑白画面……一切服务于迎合市场,却还要包装出文艺片的清高,结果两边不讨好。这样的作品缺了些真诚,所以没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