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7 05:30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读书笔记写作注意事项的700字作文:
"精耕细作,让读书笔记绽放光彩"
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读书笔记,则是记录思考、深化理解、提升能力的沃土。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读书笔记不仅是应对考试的有效工具,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让读书笔记真正发挥其价值,而非流于形式,成为一份高质量的“知识存折”?以下是在撰写高中读书笔记时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事项。
"一、 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读书笔记并非简单的内容复述。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写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梳理文章脉络?是为了积累精彩词句?是为了记录个人感悟?还是为了准备相关论述?不同的目的决定了笔记的侧重点和形式。例如,梳理脉络的笔记可能更侧重结构图示和段落大意;积累词句的笔记则应着重摘抄并标注出处和用法;记录感悟的笔记则需要坦诚地写下阅读后的思考和启发。明确目的,能让笔记写作更有方向,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低效状态。
"二、 精选内容,详略得当。" 高中阅读涉及的文本类型多样,篇幅长短不一。因此,选择记录的内容至关重要。对于重点段落、核心观点、关键情节或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应进行详细摘录
第700章 大事(上)
在省纪委,省纪委书记高祥林将纪委副书记廖平叫到了办公室。
高祥林伸手拍了拍桌上的信件,道:“这厚厚一叠都是关于沙州的信件,有的纯粹是胡言乱语,有的是言之凿凿,涉及到了市长黄子堤、副市长马有财、侯卫东,还有国土局长、建委主任等,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茂云地区,那时茂云地区的上访也是特别多,与现在的情况基本一致,然后就出了震惊全省的窝案子,前车之鉴啊。”
高祥林相貌温和,长得很是白净,在岭西有名的白包公,几年时间,查出了茂云窝案等大案,在省委很有威信,近期中纪委也有意调动他的工作。
廖平熟悉高祥林的工作方式,此时见他把此事挑破,便知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便道:“高书记,是否开展对沙州的调查,但是现在没有过硬的证据。”
高祥林点了点头,道:“我认为时机成熟了,由你来带队到沙州,从外围查起,从小事查起,只要突破一点,就出师有名了。”
廖平看了看名单,在调查人的名单中,沙州市政府领导就有黄子堤、马有财和侯卫东,另外还有一些部门领导、国企领导,如果真的查实了,则沙州又将成为另一个茂云。
他道:“黄子堤担任沙州市领导的时间挺长,他的爱人和女儿现在到了加拿大,儿子黄志强在去年有了美国国籍,这种情况很不正常,而且,在不少举报信中,都提到了土地问题,易中岭和黄志强都从沙州拿到了不少土地,我估计这里面的猫腻不少。”
高祥林摆了摆手,道:“这是涉及到众多的厅级干部,一定要慎重,你刚才提到的事情只能成为思路,不能成为证据,这一点有区别,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证据,哪怕就是收受贿赂五千块,也要固定下来才能成为证据,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廖平接受了任务,走出房门,一脸严肃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想着沙州市政府领导的众多面容,知道这一次查案,肯定又有人会中箭落马,不由得叹息一声。
在廖平带队暗中入驻沙州的同时,省委钱国亮书记关于市绢纺厂的批示已经放在了市委书记朱民生的案头,这个批示,他看了好多遍了,心情已经平复了下来。
几年市委书记的生涯,无数的大事小事急事难事,让朱民生经历了一次一次的冲击,如今他比初到沙州之时有了更多的自信。
下午三点,黄子堤、宁玥、侯卫东来到了市委小会议室,侯卫东接到通知之时,正在益杨县新管会,下了高速路就直奔市委,到了小会议室,就见到了粟明俊。
秘书长粟明俊给侯卫东使了个眼色,侯卫东心知肚明,看着左右无人,拐进了粟明俊的办公室。
粟明俊与侯卫东关系不一般,他也就没有废话,直接地道:“省委钱书记对绢纺厂的事情做了批示,要求沙州市委彻底解决绢纺厂存在的问题。”
他担任了秘书长以后,成了朱民生与侯卫东之间的润滑剂,侯卫东通过了粟明俊,渐渐取得了朱民生的信任,而朱民生的许多想法也通过侯卫东得到了实现。
侯卫东又与赵东联系过,心中有数,就道:“绢纺厂就如一个脓疮,现在越来越糟糕,再不作处理就会危及生命,钱书记的批示将促进问题解决,这是一件好事。”
粟明俊道:“朱书记也就是这个想法,今天这个小范围的会就是要统一思想,寻找最好的办法。”他是点到即止,对侯卫东道:“黄市长已经来了,不多说了,赶紧过去。”
走到小会议室门口,刘坤正在与赵诚义谈话,见到了侯卫东和粟明俊,都闪在一旁,为两位领导让路。
刘坤此时已经得知了会议内容,眼光就有些复杂,等到了朱民生到了会场,便找了个借口,到了楼下。
“易总,事情不太对,钱国亮有一个对绢纺厂的批示件,对,有人给省委写了信,针对的都是项波,看来市委对绢纺厂有大的动作。”
经过大半年努力,易中岭手下的销售公司也有了一定收获,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完全可能以小博大,将绢纺厂吞进肚子里,只是现在时间不对,现在进行改制对他是不利的。
易中岭给黄子堤发了一条短信,“中午我所说都是可行的,只要一年时间,你就有百分之二十五。”
百分之二十五,是易中岭承诺给黄子堤的股份,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以千万为单位的人民币,黄子堤女儿、儿子以及夫人都已经出国,他此时去意已决,也下定决心要赌上一把。
他看了钱国亮关于绢纺厂的批示,顺手递给了侯卫东。侯卫东看完的批示,顺手递给了列席会议的赵诚义。
朱民生道:“黄市长,钱书记有了批示,我们必须得有回应,你有什么想法?”
黄子堤将金边眼镜取了下来,道:“这事不用讨论,按照钱书记批示精神执行就是了,只是钱书记的批示很原则,以我的理解,钱书记批示精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让绢纺厂扭亏为赢,焕发活力。”
他习惯性地将皮球踢到了侯卫东这边,道:“侯市长,你是分管领导,具体方案你来提。”
话一出口,黄子堤就后悔了,若侯卫东当场提出了方案,朱民生又拍了板,则事情就麻烦,又不等侯卫东开口,又补充道:“绢纺厂涉及六千人,首先要稳定,没有稳定任何措施都不能施行,这与钱书记的精神也是相对的。”
稳定压倒一切,黄子堤这是定调子。
朱民生还是保持着“黑脸部长”的神情,黑脸黑面地看着侯卫东。
侯卫东与朱民生眼光瞬间进行了交错,他吸了一口气,道:“要解决绢纺厂的问题,小打小闹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根本就是产权,产权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黄子堤斜了一眼,道:“卫东副市长,不是所有问题都是一卖了之,这样做是痛快了,就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我国的改革是渐进式改革,解决企力问题也得渐进式。”
黄子堤和侯卫东素来有意见,朱民生对此是心知肚明,作为驭人之术,这种情况对他来说是好事,此时,参加会议的人有市委副书记宁玥、市委秘书长粟明俊、副市长侯卫东,这三人都团结在他的旗下,而黄子堤则是势单力孤。
经过坚持不懈的布局,朱民生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终于见到了成效,沙州,他才是真正的一把手。
控制住人就控制了事,这是一条很现实的道理,作为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他是深信不疑,如今用在了实践上,仍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朱民生用不容置疑的口气道:“我同意卫东的意见,必须改制,绢纺厂才能走出困境,此事由市政府提出方案,然后报常委会进行研究,再上报省委办公厅。”
散会以后,黄子堤无意之间抬头看天,天高云淡,白云在高空中流走,好一幅美景。
他无心看风景,对跟在身边的刘坤道:“通知项波到我的办公室。”
当他回到办公室不久,项波很快就赶到了办公室,脸上颇为惶急,道:“黄市长,听说钱书记对绢纺厂作了批示。”
黄子堤瞪了他一眼,道:“你也是老绢纺厂的干部,熟悉业务,现在把你推上了一把手的位置,什么事都搁不平,要你当一把手有什么用。”
项波肉脸上已经开始冒汗了,道:“蒋希东经营了十年,所有中层干部都是他提拔的,我接手的时间太短了,还没有完全消化,只要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将厂里的生产搞上去。”
“只怕没有多少时间了,朱书记已经定了调子,今年必须改制。”
项波好不容易才夺取了绢纺厂的最高领导权,屁股没有坐稳就面临着改制,道:“黄市长,不是我无能,确实是时间太短,易总的销售公司眼看着也有起色了,目前改制确实还不成熟。”
“此事已经没有办法了,必须改制,你赶紧拿出一个改制方案,报给我。”黄子堤安慰了一句:“你也别象个无头苍蝇,改制也不是天要塌下来,改制也有很多种,你可以好好选择。”
一语惊醒了梦中人,项波擦了一把汗水,又道:“黄市长还有何指示,我赶紧回去思考方案。”
侯卫东当上了副市长以后,处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绢纺厂罢工,此时经过近八个月的时间,绢纺厂的改制工作才正式确定了下来,这还是有了省委书记亲自批示的结果,其是还更换了厂长。
“在岭西,想做点事情还真是难。”这是侯卫东对绢纺厂改制的总结。
他思路很快转到如何改制之上,吩咐晏春平:“请计委计委主任江津、财委主任顾大攸和绢纺厂的项波、蒋希东、杨柏、高小军到小会议室开会。”
晏春平了解绢纺厂的事情,迟疑地问道:“侯市长,要请项波吗?他要坏事。”
侯卫东道:“项波是厂长,为什么不能通知他,我们做事要堂堂正正,用正道去打败歪门邪道,这是洪书记以前教我的。”
晏春平一边去出通知,一边想道:“洪昂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还是政法委书记。”
本章完点赞收藏加关注,阅读更多内容!第715章 周而复始(上)
杜兵、楚休宏等人赶紧过来与祝焱见面。
侯卫东介绍道:“这位是杜兵,以前我在成津时的秘书,小伙子在省委组织部工作,这位是楚休宏,周省长的秘书,这位是段英,以前在沙州日报社工作,现在是岭西日报的大记者。”
祝焱看了看段英,他记忆力甚好,甚至记得段英是宣传部长刘军家的媳妇,当初从绢纺厂调到报社,刘军还来找了自己。他见到段英此时才有身孕,便猜到已经不是刘军的儿媳妇。
侯卫东又指着曾宪刚道:“这一位以前是上青林的尖山村村委会主任曾宪刚,后来开石场赚了钱,在岭西开了商店,是上青林出来的大老板。”
祝焱特意与曾宪刚握了手。
“这些都是你的老部下,祝书记,能接见我们吗?”侯卫东看到祝焱是一家人来吃饭,心里明白他肯定是家宴,不过还是发出了礼节性的。
果然,祝焱拱了拱手,道:“我难得陪家里人一起吃饭,就不和你们年轻人掺合在一起了。”
老邢陪着侯卫东给祝焱挑了一间环境最好的房间,安排饭菜之时,侯卫东低声道:“这桌饭菜算在我的头上,弄点拿手菜,最好是有特色的。”
老邢不假思索地道:“我这里有才进的风干野鸡,还有扁鱼,都是才从沙州拉过来的,绝对正宗。”
“祝书记是家宴,不用多,要精。”
“好,我这就亲自去选。”
老邢出去安排菜品,侯卫东就陪坐在祝焱身边,他与祝焱一家人都很熟悉,虽然祝焱明确表态是家宴,可是侯卫东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祝焱全家更没有把他当成外人,大家挺自然地围坐在一起。
侯卫东夸了祝梅一句:“祝梅,你普通话说得挺好。”
祝梅此时平静了许多,道:“我的听力还是差一些,说快了听不清。”
侯卫东就放慢了语速,道:“大学毕业了,还准备读研究生吗?”
祝梅点了点头,道:“我除了画画,什么,都不会,还要继续学画。”
侯卫东开玩笑道:“你得送我几幅画,我先收藏着,等祝梅以后成名了,这些画就成了无价之宝。”
祝梅又道:“李阿姨还在香港吗,我暑假还想去看她?”
侯卫东心里只觉得被微微刺了一下,道:“李阿姨长驻香港,很少回来。”
与祝梅聊了几句,侯卫东和祝焱的话题就转到了黄子堤和易中岭身上,这个话题他们在电话里已经聊过,此时面对面聊起这个话题自然又不一样,祝焱问了些细节,感慨了一句:“这事做得很好,这几年你若是顶不住黄子堤的压力,说不定你也要跟着陷进去,外圆内方,这词看来是为官场人量身定做的要,可是真要做到着实不易啊。”
他原本想说“这事周昌全也有责任”,想到侯卫东给周昌全当过秘书,也就把话留在了口里。
侯卫东说了实话,道:“我顶了数次黄子堤,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易中岭,易中岭是什么人,在检察院的案子中我看得很清楚,与这种人打交道迟早要出大事,这也是我宁愿得罪黄子堤,也不愿意帮易中岭办事的原因。”
祝焱道:“黄子堤在国外不回来,对于现在的沙州是好事,若是回来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要受到牵连,若搞成了当年茂云那样的大案,将对沙州的发展将产生极坏的影响,沙州干部的发展也要受到影响,我到茂云这么多年,现在才将当初的恶劣影响消除。”
侯卫东认为祝焱的看法很现实,尽管这个观点不太符合法制理念以及传统善恶观,可是现实就是如此,守着理念办事固然崇高,是清淡主义者的最爱,而办实事的干练领导人不这么固执。
等到菜上来,侯卫东要了一瓶酒,陪着祝焱喝了两杯,很快就到了七点,他起身告辞之前,在心里犹豫了一会,决定还是说实话,道:“那我过去坐一坐,我们那边还没有开席,还在等着赵东副主任。”在赵东与祝焱之间,侯卫东感觉很微妙,这是官场中可以意会的东西。
祝焱“喔”了一声,道:“赵东要来,他是大忙人,能陪你们这些年轻人来吃饭,难得。”
侯卫东就笑道:“赵东也是年轻人,是年轻的老领导。”
祝焱知道赵东作为省委书记秘书的份量,暗道:“这几年时间,侯卫东算是彻底上道了,他悟性高,如果抓得住机会,前途不可限量。”等到侯卫东离开房间,他道:“等会赵主任来了,我过来敬杯酒。”
等到了七点,赵东这才过来,刚等他坐下,侯卫东似乎无意地道:“沙州印象生意很不错,不少在沙州工作过的同志都喜欢在这里吃饭,茂云的祝书记也在隔壁。”
赵东在当沙州市委组织部长之时,祝焱已经是茂云市委书记了,听闻祝焱也在,赵东没有拿架子,主动道:“祝书记在隔壁,那我去敬杯酒。”
祝焱是茂云市委书记,也是岭西省委委员,在岭西也算是上得了台面的人物,赵东为人原本就比较低调,过去敬酒也在情理之中。
侯卫东连忙带着赵东到了祝焱所在的包间。
见到赵东先过来敬酒,祝焱站起来与赵东握了手,笑容满面地道:“赵主任,你什么时候到茂云来视察,我们都是久旱相逢甘露。”他口里说着话,心里想道:“人们都说赵东架子大,不好说话,现在看来也好相处,侯卫东这小子机灵。”
赵东与祝焱应酬了一会,由侯卫东陪着回到年轻人所在的包间。
晚餐结束,已经到了十点,大家这才尽兴散去。
侯卫东将赵东送到了小区门口,赵东略有酒意,分手告别之时,道:“我从沙州到省里的减负办,把全省市县几乎跑完了,对农村负担问题了解得越多,而了解得越多,才知道凭一个减负办解决不了农村负担问题,我们努力工作,最多能解决极少数的违法行为,大多数负担确实是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民负担。”
侯卫东听懂了赵东的意思,道:“农民负担确实与少数基层单位有关,可是大部分负担还是现行体制和国家财力所造成,要解决农民负担问题,中央必须得有大政策。”
赵东点了点头,道:“我从沙州市委组织部被调到了省减负办,事情起因其实是在成津,当时你还在成津主持县委工作,我在双河村搞了调研,就发现了农民负担中存地的问题,后来这篇文章被加了编者案发在了内参上,我调到省里减负办之时,心里是想不通的,认为这是朱民生在排挤我,现在回想起来,没有在减负办的工作,我对岭西农村就不会有深入的了解,光靠走马观花的调研是不能了解农村真实情况的。”
“而没有在减负办工作的经历,我没有到省委办公厅工作的机会,这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官场起起落落,谁又能看得清楚。”
赵东平时挺稳重,今天与一群年轻人喝了酒,又与当年的当事人在一起,话就稍多了些,也说的是心里话。
侯卫东接过话头,道:“写编者案的那位衡山是沙州大学段校长的儿子,今天原本也要来参加聚会,临时有事来不了。”
“衡山文笔犀利,我还想见一见他,作为中央媒体记者,搞好关系挺重要。”听到侯卫东无意中提起了沙州大学,赵东又想起了另一个倩影,道:“郭兰是不是调到沙州大学,她很有前途,怎么就想回大学,如果真要回大学,完全可以到岭西大学,岭西大学才是全省最好的大学。”
侯卫东不喜欢听赵东提起郭兰的话题,应付着道:“我估计是郭教授去世,让郭兰产生了回大学的想法。”
赵东又与侯卫东握了手,道:“郭兰在沙州大学工作,如果有什么事情找到你,卫东可以开绿灯。”他是聪明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了郭兰确实没有同自己谈恋爱的想法,他的身份和修养让其只能觉得很是遗憾,而无法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看着赵东回了家,侯卫东这才回到了金星宾馆。
躺在了金星宾馆的大床上,透过了落地窗,他可以看以外面明亮的路灯,想着自己的经历,不禁问自己:“当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为了国家和民族,这个题目似乎大了一些?”
“为了求得一碗饭吃,可是我早已解决了生存问题,用得着为了官位而四处奔波吗?”
“当官就如爬山,一山还有一山高,永远都没有尽头,等到终于爬上高位,已经是年龄已高,身体衰弱,那不停爬山到底有何意义?”
几个问题不停在脑海中盘旋,最后,侯卫东用上青林一句土语结束了此次头脑风暴:“是什么虫就得钻什么木头,我既然在沙州副市长的位置上,就得把事情做好,这是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转念又想到:“我现在能进能退,实在是偶然得很,如果当年我不是在上青林开了石场,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我还能这样潇洒地能进能退,还能有这种良好的心态吗?”
半夜,梦中与郭兰见了面,两人在沙州学院的教授楼里,看着带着雾气的湖水,听着若隐若无的钢琴声,醒来之时,天已大亮。
回到了沙州,参加了代市长宁玥召开的第一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上的议题不少,侯卫东明确提出了沙州南部新区融资项目的议题。
宁玥还是同以前一样的尖锐,并没有因为是“代市长”而藏锋,当侯卫东提出了南部新区的融资项目以后,她道:“沙州是岭西第三大城市,可是全市干部的金融理念与第三大城市不相匹配,金融能力是市政府领导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卫东市长这个议题提得很好,说明他是考虑到了融资问题,我们仅靠财政资金是建不好沙州城。”
宁玥话锋一转,道:“这个议题我觉得今天先不研究,我认为应该研究的是全市融资问题,而不仅仅是南部新区的问题,卫东市长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我的想法就是由你来牵头做这事。”
在沙州,一般都是由常务副市长来分管经济工作,宁玥这样安排,就是让侯卫东做了常务副市长的一项工作。
侯卫东很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抬起头来,正好与宁玥眼光相对,宁玥眼神颇有些意味深长,若无其事地从侯卫东脸上掠了过去。
新一届市政府班子,姬程从省里下来,做事高调得很,马有财在基层老油子,做事诚府深得很,钱宁是差选上来的,威信不太够,宁玥当了代理市长,她第一个要用的人就是侯卫东。
本章完点赞收藏加关注,阅读更多内容!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