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读书笔记子夜1000》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7 08:29

推荐《读书笔记子夜1000》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子夜1000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读书笔记子夜1000作文注意事项"
读书笔记子夜1000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深夜进行的一篇1000字的读书笔记。它不仅是对阅读内容的总结,更是对个人思考和感悟的升华。要做好这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题要精准,内容要充实"
1. "选择合适的书籍:" 子夜1000作文并非随意选择一本书籍都可以完成。应选择那些具有深刻内涵、能够引发思考的经典名著或优秀作品。避免选择过于浅显、缺乏深度的书籍,否则难以写出有价值的感悟。 2. "确定写作主题:" 阅读完书籍后,要根据书籍内容和个人感悟,确定一个明确的写作主题。这个主题要能够概括你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贯穿全文。例如,你可以选择探讨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阐述作者的观点、或者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启发等等。 3. "内容要充实:" 1000字的作文需要丰富的内容支撑。要避免空泛的议论和主观的感受,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引用书中的关键语句、情节或者人物对话,作为论据来支撑你的观点。同时,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展现你对书籍的理解和感悟。
"二、 结构要清晰,逻辑要严谨"
1. "合理安排结构:" 一篇

子夜丽人(1)

子夜丽人(1) 第一章

文/秋云亦然

有人认为,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很无聊,而我就常常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那晚,我又一个人去了电影院。当时放映的是《盗墓笔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此小说已经流行了十多年,却刚被拍成电影。来看电影的许多是该小说粉丝,可以说他们是小说迷。不知什么缘故,这样的小说竟然会流行。坦率说,许多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优秀。但流行一定也有它的道理。电影结束,已经过十一点了。我跟着人流慢慢向电梯走去,人多电梯小,当我进电梯后,许多人还在外面进不来。此刻,我发现一起看电影身着黑白相间休闲套装的女孩欲跟进来,但已经没空间了。她迟疑片刻,瞬间瞥了我一眼,我使劲朝里边挤了挤留出空间,她进来时向我点点头表示感谢。我动了动嘴唇,意思是说别客气,都是一起看电影的,但我没说出声来。电梯快速下沉,我打量了她几秒钟,她皮肤白皙,双眸清澈深邃,一张讨人喜欢的脸蛋秀丽妩媚。转眼到了底层,乘客一涌而出。我向街上走去,感觉到她一直走在我的身旁。我情不自禁朝她看了一眼,恰好她也向我瞅瞅,这个时候我们的眼神相遇了。对刚才的电影她意犹未尽,她说,今天的电影没啥好看。我应道,看的时候很热闹,看过后没留下啥印象,总的来说拍得莫名其妙,演员也选的不对,文邹邹的,不像是盗墓的。她说,是啊,不过里面有些镜头我有点害怕,有些场景很诡异,真是太夸张了。我说,说得对,不过这样处理有视觉效果。她突然转移话题道,没想到你也一个人来的。我点点头说,我总是一个人去电影影院,我喜欢看电影,特别喜欢看惊悚悬疑的电影,当然这部《盗墓笔记》也算是这种类型的吧,但拍的不是很吓人。她微微一笑道,我也喜欢看惊悚片,没想这一部电影是部烂片。我说,没错,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烂片。

我俩边走边聊。我朝自己的小区F花园走去(我住的地方离影剧院十多分钟),猛然发现她也朝这个小区走去。我问道,你也住在F花园?她说,是的,去年刚搬来。我说,嗨,那我们是邻居。她不由激动地说,哦,太好了,以后我们结伴一起去看电影。我想我又交桃花运了。不由笑道,可以啊,只要两人都喜欢的电影就好。这个时候,差不多已经快到小区大门了。她的脚步慢了下来,双眸露出一丝期待。我看了看她,问道,有啥问题吗?她说,这小区晚上黑漆漆的,有灯光的地方也显昏暗,能送我到家门口吗?我说,这是应该的,你住几号?她说,住39号。你呢?我说,我住在63号。我送你回家吧。

小区内的路是熟悉的,转弯抹角来到39号门口。我停下脚步道,你到家了。她却拿出手机说,连一下微信可以吗?我点点头,随后拿出手机,加上了她的微信。这才了解她的网名叫秋水伊人。我眼睛一亮道,有点诗意,以后就叫你伊人了。她说,好哇,谢谢你送了我。我说,不客气。她微笑地伸过手来,我们握手互道晚安。随后转身离去。我感觉到她在目送我。我想回头看她一眼是否进去,但我忍住了。很快我走到63号门前,进入电梯来到自己的房间。我有个习惯,就是每次看完夜场电影就想吃点宵夜,我从冰箱里找出一些食物和啤酒,没啥说的,我这个人天生爱喝啤酒,下酒菜非常简单,十多个草莓,一把花生米,或者几包豆腐干之类的即可,啤酒也不多喝,一罐就行。随后洗洗睡觉,第二天清晨闹钟一响即起床赶赴出版社报到,上班也不是很严格,只要手中的活让作者和出版社满意就行了。当然,今晚是8月的一个周末,明后天有两天休息时间,所以我边喝啤酒便上电脑。应该说我是个蹩脚画家,可我的创作激情一阵一阵的,灵感来了就去画室画一阵,兴趣没了就什么都不画,但前一段时间一个策展人看上了我的画,要为我办画展,同时还要举办拍卖活动,说一批画家一起拍,我答应了她,反正我的画也没销路。眼下,初步已经谈拢了,所以我很期待,常常进画室画一阵子。

已经是午夜十二点了,通常这个时候也就睡下了。此刻却在电脑上搜索出影片《穆赫兰道》,最近我的兴趣在看所谓惊悚悬疑影片,好片不少,有一段时期沉迷其中,甚至影响了我的工作。今晚在影院里看的《盗墓笔记》让我倒足了胃口,所以还想看一部解解馋。终于,影片《穆赫兰道》呈现在我的面前了。这时我的手机叫了,是秋水伊人打来的微信聊天电话,我有点诧异,为她的大胆而震惊不已。我按了通话键,说,你好,这么晚了还没睡?她说,睡不着,我想你也一定没睡,忍不住想跟你通个电话,打扰了吧?我说,没有哇,我正在上网看电影……反正明天休息。她说,哦,太好了,没想到你是个上班族,我不上班,无聊得很,白天睡觉,晚上常常失眠,所以,我还是想去上班的。哦,对了,看啥电影呢?我说《穆赫兰道》,朋友推荐的,前一阵比较忙,没时间看。她问我道,《穆赫兰道》?没听说过啊?这部片子是讲什么的呀?我说,这是一部结构复杂、线索错综的惊险悬疑片,据说不一定能看懂。我看了以后才能告诉你究竟讲得什么。她说,我也想看,可夜深了,我这个人胆子小,太晚了不敢看。我想了想,建议她白天看。她答应了,明天再联系吧,晚安。说罢,她就按了结束键。

关上手机,我移动鼠标点了播放键,开始看了起来。很耐人寻味的影片。主人公生活在似梦非梦之间、梦幻与现实,充满了悬疑和恐怖。让人难以把握的是,情节的曲折离奇竟然都是戴安娜的梦境;而具有大爱的贝蒂结果成了因被爱人遗弃、由爱生恨、谋杀心上人的凶狠女人戴安娜,这情节简直令人发指。不难理解,影片向我们透露这样一种观念:心理不健康、心灵软弱、老是疑神疑鬼的人,是经不起情感折磨的,是会萌发极端念头的,而戴安娜的不归路或许就是她性格造成的,性格决定命运,不少镜头让人心惊肉跳、充满了刺激。是的,凌晨一二点钟的房间里回荡着阴森的氛围。影片尽管结束了,但其中的恐怖场景挥之不去。此刻,我脱了衣服准备淋浴。手机叫了,我看了一眼,原来是秋水伊人打来的视频电话。我心中疑惑不已,这么晚了还打我电话,难道她精神也有问题?!这样一想就有点害怕,但还是接了。在视频上显示,她在她的房间里向我做了个鬼脸,随后说她刚才看了《穆赫兰道》,影片让她毛骨悚然、吓得一愣一愣的,现在她没法睡,她害怕极了。我尽管有点累,但却很兴奋,跟她聊了会《穆赫兰道》,随后安慰她说,好了,现在别再想电影中的内容了,什么都不想就不再害怕了。她说,好吧,我什么都不想了,拜拜!我想这倒是奇怪了,难道家中就她一个人?要不怎么会害怕呢?!不过,影片《穆赫兰道》确实怪吓人的,她又是一个弱女子,感到害怕很正常。于是我又发信息给她说,你现在是一个人吗?她回复道,是啊,我现在不敢睡……你陪我说一会儿话,可能会好一点。于是我又跟她闲聊了一会,从《盗墓笔记》到《穆赫兰道》,随后又向她推荐影片《恐怖邮轮》,我还向她介绍了《恐怖邮轮》的主要情节,说得她马上要看,我忙劝告她说:太晚别再看了,明天看吧,都啥时候啦!她听从了我的建议……我们就这样又聊了一会,差不多快凌晨三点,我向她道晚安,才关上手机睡下了。

昏昏沉沉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大约上午七八点钟的样子做了个噩梦,我跟一个女孩乘上一艘豪华邮轮,隐约觉得这个女孩就是秋水伊人,好像又不是,实际情况是,我看不清她的脸。当时我搀着她的手,一起向船舱走去,船上熙熙攘攘、人流如织,拿着船票,我们找到了自己舱位,我俩进入房间。房间很小,她选了个铺位坐下。随后我在另一个铺位上坐下了。我仔细打量她起来,此刻,她看上去就是秋水伊人,我朝她笑笑,她突然脸色煞白,说,咱离开这儿换个房间吧!我说,为什么?她站起身急切地说,快,离开这儿!我愣了愣但还是站起身,准备跟她出去,但舱门打不开。我来到门边,我也打不开。于是我说,我们出不去了。此刻,她突然抱住我哭道,我要出去,快带我出去!我说,别紧张,我们慢慢想办法。她更加慌张起来。我说,你怎么了?她手指指那边说,她看见死人了。我向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死尸漂了过来,我震惊不已,原来我们的船舱进水了,我一把拉住她的手就走,喊道,快逃,船要沉了……刚说完,手机铃声响起,霍地把我吵醒,梦也就结束了。看时间已经过十点了,便竭力回忆刚才的梦境,竟然记住了大半。电话是秋水伊人打给我的,她问我下午干啥。我迟疑片刻说,还没想好下午要干啥事,一般是在画室画画。她建议一块儿上网看《恐怖游轮》。她说到她家去或者她到我这里都行,反正是一个小区的邻居,挺方便的。我选择到她家里去,因为我这里乱得够呛,已经一个月没打扫了,起码得花一整天时间收拾屋子。我就说,我就到你这里来吧。

匆匆梳洗毕,胡乱吃点东西,随后精心修饰一番,穿上我以为超时髦的休闲服就准备去她家里。临走时想,初次去一个萍水相逢的女孩家,空手上门不好看。于是我走出小区,来到超市买了一箱酸奶(我想女孩子喜欢喝酸奶),随后来到39号按了她房间的门铃。很快门开了。我乘上电梯,到了她所住的楼层,我有点紧张,因为潜意识担心此刻迎接我的可能是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女人。当我找到1203室门口时就敲了敲门。没想门是开着的,穿着便服的秋水伊人微笑地站在门口迎接我。她看上去妩媚温馨、楚楚动人。我受宠若惊,朝她笑笑就跟她走进屋里。我放下礼物,她说,不用客气的。即请我在沙发上坐下,问我喝咖啡还是茶。我说就喝茶吧。她很快去厨房给我泡了一杯绿茶放茶几上。她坐下跟我聊起了电影。她说昨晚没有睡好原因就是看了《穆赫兰道》,这电影太有意思了。以后她深夜或者一个人不敢看那种电影。不过,她喜欢看有刺激有悬念的电影。我说我以前也有点害怕,如今看多了也不怕了。她说看电影两个人在一起就不怕了。我附和着不住地点头。她问起了我的工作和年龄,我如实告知。当她发现我已经30岁时她笑了,她说她也不小了。她对我出版社设计书刊封面很赞赏,说这是个技术活。我想她说得很对,这是个技术活。后来我问了她的年龄,没想到她已经27岁了。随后她问我《恐怖邮轮》怎么样,是否好看?我眉色飞舞地向她介绍了此片的内容与看点。这时,她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我说,那就快看吧。

电脑在她的小书房里,屏幕不大,约21英寸吧。电脑是开着的,我坐下后随即移动鼠标,进入爱奇艺影视界面,很快找到这部《恐怖邮轮》,按了播放键,此刻她为自己端来一把椅子,我俩就坐在一起观赏起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她大惊小怪,有些情节让她大呼小叫,且不停地惊叹并问我一些疑点问题,我一一解答,因为我已经看过这部电影。当看到紧张且恐怖的杀人镜头,她情不自禁地握住我的手,觉得整个观影过程我的手是一直被她握着的。这个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好像喜欢上她了,她是那么的阳光和纯情,她的笑声和惊呼是那么的爽朗,我心中暗暗告诫自己要稳重,慢慢获得她的芳心,在她面前不能急于求成而显得太轻率,由此而让她看轻自己。我看着荧屏心中却这样想。

《恐怖邮轮》的剧情血腥诡异,是一部很不错的惊悚片。有人说看一遍比较难懂,我已经看了两遍。剧情开始是这样的,夏季某天,杰西等三对男女驾驶一艘豪华游艇“三角洲号”出海旅游,起航时风和日丽,可天有不测风云,不久海上发生了一场强烈的暴风雨,游艇被飓风倾翻,六人同时落水,所幸他们都会游泳,奋力爬到游艇残骸,不得不随着游艇残骸漂浮。正当他们走投无路时,发现一艘巨大的游轮向他们慢慢靠近。这让六人非常惊异,却毫不犹豫登上了这艘名为“艾俄洛斯”的游轮,上船后才发现这是一艘1930年便告失踪的神秘之船,让他们匪夷所思的是,船上竟然无一人影。这其实是一艘年代久远空船, 但随处可见死尸、血迹以及神秘启示等,尤其是不期而遇的凶杀场景更让上船者胆战心惊。此后六名上船男女误入万劫不复的生死轮回之中,演绎了一幕幕血腥场景……当影片结束时,她呆了半晌说不出话来,不久终于开口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只是根据自己一知半解看法谈了我的感想,她却认为我分析有道理。我微微一笑不由怡然自得,很想留下来跟她共进晚餐,心中想是不是自告奋勇说我来做几个菜,或者去一下超市买些荤素半成品来?却见她准备离家出去的样子,就起身告辞说,时间不早,我该走了。她谢了我,并握了握我的手含笑说,下次有啥好影片再一起看噢!

之后一个月间,她来过我家一次,坐了片刻就走。又一起看了场电影,送到她家门口时,我大胆地吻了她,她也不拒绝,只是嫣然一笑。平时我们偶尔微信联系,互相点赞而已。自然,我们成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有时我心中会惦记她一段时间,她的音容笑貌,她看片时那种一惊一乍的样子,时常在我脑海中显现,挥之不去。这天周末我从出版社下班回家,感觉身心疲惫,就在沙发上躺下了,心中却思忖着是否主动约她出来看一场电影?正这样想着,我的手机叫了一下,我打开看了,原来是她发给我的微信,今晚有空吗?真是心有灵犀!我当即回道,有空的。她说,一起吃个晚饭?我说,好的,去哪儿?当我看清楚她请我去她家里吃晚饭时,我兴奋地一跃而起,回道,我去超市带些菜来?她说,好呀,不过少点,我吃的不多。

半个小时后,我去了她家。她欢天喜地地迎接我。她接过我手中的菜,我说我会做菜,她说这用不着我。结果我俩一同去厨房忙活了半晌,才做了两荤一素一汤几个菜。她一脸清纯天真,含笑问我是否要喝一杯?我点点头说,我忘了买一瓶酒了!她说家里有。当即拿出葡萄酒和高脚酒杯。酒一喝,话也多了起来。这一晚,我们谈电影、谈生活、谈理想,后来转到她的身世。谈到她的身世时,她起先有些犹豫,但看着我一脸真诚的样子,就说开了,激动时竟然潸然泪下,竟然毫不顾忌地把自己的坎坷人生说了出来。

秋水伊人,本名殷珂,现年27岁,当过KTV小姐,六年前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第二年弟弟却考上了,为了弟弟能交上学费,就出来打工挣钱了。起先在一家拉链厂上班,可工作太费劲,又挣得不多,所以在堂姐葛美澜的鼓励下来到上海做了一名小姐,陪人唱歌喝酒,那几年生意还算不错,积攒了一些钱,就单独租了一间屋子。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两年前跟了一位名叫何伦的年轻医生,情愿当他的情人,晚上不再去豪都上班,隔三差五地跟何伦亲热缠绵,最后竟发疯似的爱上了他。不料人生无常,何伦车祸离世,她伤心欲绝,难受了几个月。不久还是回到夜总会当起了小姐,灯红酒绿、醉生梦死,钱包自然又鼓了起来,不仅解决了弟弟的学费,还贴补了家用,甚至为父母翻建了老屋。毫无疑问,这一切就是做小姐的结果。但她并不喜欢这陪喝陪唱陪笑的风月场中混日子,决心攒到一百万就洗手不干,开一家洗衣坊当个小老板什么的,恰时认识一位名叫方磊的企业高管喜欢上她,又把她给包养起来,不仅重新为她租了房子,还每月贴她四千元的生活费,一时她也觉得满足了。这位年过五十的方磊事业有成,在一家大公司游刃有余,所以一有空就来夜总会找殷珂,两人好上后,方先生说服殷珂别当小姐,做他情人。前一阵,方先生一星期来她这里一到两次,但最近半个月没来看她,说出国考察需一个月后才能回来,所以殷珂这段时间颇感寂寞无聊,恰时看电影遇上我且有了共同爱好和交往。接触下来,感觉殷珂并没精神问题,她告诉我这一切,是对我的信任。我该珍惜这份友情。

饭后,殷珂煮了咖啡,满房间弥漫着咖啡的香气,两人喝着咖啡聊起了家常。她问我的情况,我开始不想说,但见她祈求的目光望着我,只得嗫嚅道,我叫张献,少年时不上进,结果混进一家美术学校拿了美术文凭骗人,实话告诉你,读所谓艺专的,都是些脑子进水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她哈哈大笑道,可你看上去不像小混混啊,你在哪家单位上班?我说,我如今混进一家出版社当美术编辑,朋友介绍的,有时也比较忙。她问道,忙什么?我说,就是为一些书设计封面,多余时间喜欢涂鸦,画室就在家里,开一辆别克车,是老爸送给我的,我工资不高但还能生存。我说话时她一直打量着我。然而此刻我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发现时间不早,就准备告辞了。这时候她建议一起看部片子,我迟疑片刻,想既然我已经知道她是有男友的女人,我还呆在这儿干什么?于是我说,你有男人,我在这儿待太晚不太好吧?!她莞尔笑道,没关系的,他是个有老婆的男人,眼下他在国外考察,是集团上层派他去的。放心吧,他不可能突然回来的。我想也是,既然这个方磊先生有老婆,那么眼前这个殷珂小姐为啥不能有个情人?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问她日本鬼片《咒怨》看过没有,她说听说过但不敢看。我就推荐她一起《咒怨》吧,她答应了。于是我俩来到电脑前,她又为我泡了杯绿茶。

影片开始了。故事发生在东京近郊的一间阴森老屋,任何人进入老屋都会离奇死亡。据说当年老屋的主人不知什么原因狂暴地杀死妻子后自杀,其6岁儿子神秘失踪,老屋由此弥漫着鬼气而被阴森恐怖所笼罩。 一天,做义工的女大学生理佳无意间闯入老屋,在遍寻不着要照顾的老人后,却撞见一位诡异的男孩,转眼男孩却又神秘消失了。由此,被惊吓后的理佳身上发生了一系列怪异之事,她身边的亲友也受到惊吓……整个观影过程紧张刺激。她的神态表情一览无遗,其一惊一乍的样子可爱迷人。影片结束后,我一看时间,已经快凌晨了。站起身说,我该走了。她勉强地站起身说,看了这样的鬼片害怕死了,她一个人是不敢睡的,要求我睡在她这里陪她。我心中愿意,口中却说,我在这里会影响你睡觉的啊!她嫣然一笑道,不会的,你就睡在三人沙发上,好吗?我迟疑片刻,说,我的手机要充电,我还是回去吧。她说,我有充电器。她找出充电器给我试了试,居然可以充我的手机。于是我就在沙发上躺下了。

她找了条毛巾和牙刷给我,还拿了条毯子放沙发上,随后她回房间并将门关上。我犹豫片刻才去卫生间梳洗了一下,思忖道这算啥呢?莫名其妙地在一个被包养的女友家里过夜,跟她这样混下去有意思吗?我开始胡思乱想,然而,我由于喝了较多的咖啡和茶脑子过度兴奋,一时静不下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迷糊中《咒怨》里的恐怖场景在脑海中隐约呈现挥之不去,不觉已过凌晨两点。这时突然听见殷珂的房间里一声惨叫,即一跃而起,冲到门前,侧耳细听,却没了声音。自然极不放心,敲了敲门,房间里毫无反应,发现门没锁上,即推门而入,见台灯亮着,殷珂浑身是血、一动不动躺着,不由一阵毛骨悚然。转身就走,只听殷珂在身后叫道,张先生,别走哇!我走的更快,竟然被椅子绊倒了。噩梦醒来,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我屏息静气,轻手轻脚来到殷珂卧室门前侧耳细听,房间里鸦雀无声。我站了片刻,转身想回到沙发上躺下时,门突然开了,殷珂睡眼惺忪地望着我道,刚才做了个噩梦,梦见有人进来要杀我。我一惊道,真的吗?后来怎么样了?她说,当他把刀子刺向我的时候,我惨叫一声,梦就醒了。我说,那个人的脸你看清楚了吗?她想了想说,好像是个小女孩。我说,是《咒怨》里的小女孩?她说,不是很像,梦中想杀我的女孩岁数要大些。我说,好了,梦毕竟是梦,不必当真。快睡吧,时间不早了。她向我妩媚一笑,你这个男人真是老实,不想睡到我身边来吗?我向她傻笑一下说,我真没想到要睡到你床上来。她说,我知道你身边没有女人,我还知道你喜欢我。是不是?我点点头,瞥了一眼她的脸,心中却想如何把她弄到床上去强奸了她。但是,我嘴巴笨,此时此刻竟然不知该如何表达。她见我一身不吭,说,我不是随便跟人交往的,我看你老实,身边又没女人,所以想跟你好。我说,你怎么知道我身边没女人?她说,有女人,怎么你看电影就一个人?当时我就猜到你是个单身汉,所以想跟你交朋友。我其实并不喜欢方磊,他看上去这么老,身体也不好。唯一优点就是他肯在我身上花钱。我说,那我没钱你怎么也跟我好呢?说完我就意识到这是句傻话。她说,你说话真没水准。我想跟谁好就跟谁好,你懂吗?我点点头。她接着说,你要听我的,不能说来就来随随便便的,这样要出事的。明白吗?!我点点头。此刻她把我引上床,睡在她的身边,她身上有一股奇异的香味,肯定是法国香水,不知道是哪一个牌子。此刻我激情难耐,她脱去了内衣和裤衩,随后我们拥抱亲吻,如胶似漆缠绵到太阳升起。我睡到中午才起来。她见我下午有事,就不再挽留随我离去。

此后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通微信。约一星期后,她发微信给我说,方先生已经回来,最近没时间跟我见面了,希望我另找女友,别再想她了。其实这段时间我除了上班,天天在思念她,她的眼睛、鼻子、嘴巴是那么的吸引我,我希望每天能睡在她身旁,希望她住到我这儿来跟我同居。在微信的交流时我婉转地把这些想法告诉她。出乎意料的是,她见我这样,就开始回避我,不愿意再见我。在她看来,我俩只是一夜情而已。其实她怕我爱上她,怕被我缠住而失去自由。但我还是每天推荐好看的惊悚片给她,希望她能跟我一起看。可她一反常态不再给我机会。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尽管我通过微信坚持不懈联系她,但她回复的越来越少。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得到她转眼又失去她,难道这就是当前的时尚?我颇感沮丧。那天又是周末,我下班回家,非常想联系她,甚至走到39号门洞前徘徊,一时间真想上楼敲她家的门,但理智阻止了我,最终还是忍住了。此后我去了一家小饭馆,胡乱吃了点东西,回来后就上了会网,找了一部日本片名为《熟女杀人事件》的看了,实际上我想通过看片子忘了她。此片故事简单,描述受虐女人杀夫分尸,剧情骇人听闻、极其恐怖。影片结束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尽管感觉肚子有点饿,却一点也吃不下东西。去卫生间洗了洗,刚躺下,手机突然爆响起来……我思忖这难道是她么?急忙打开手机,果不出所料,是殷珂打来的。这么晚了她竟然打电话给我!当她在电话那头说让我马上去她这里时,我不由一阵激动,这太好了,她终于又想到我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我终生难忘。(未完待续)

茅盾《子夜》版本漫谈

作者:姚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馆员)

11月19日晚,“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浙江桐乡乌镇举行。这是时隔15年之后,这一具有崇高荣誉的文学奖项,再次回到茅盾先生的故乡颁奖。凭借作品《千里江山图》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上海作家孙甘露在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于九十年前的一九三三年,正是在那一年,茅盾先生在上海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子夜》。那个风云际会、艰苦卓绝的时代,深刻地影响了其后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也影响并塑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我们这些后来者正是沐浴在它璀璨的星空下。”

《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茅盾迄今为止印刷版次最频、印刷量最大、修改处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今年是《子夜》出版90周年,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浙江文学馆协办的“一个自觉的时代书写者——纪念茅盾先生《子夜》出版90周年特展”在浙江文学馆开幕。展览围绕茅盾《子夜》手稿、《子夜》记事珠、《子夜》写作纲要等珍贵文物,通过历史照片、档案资料、原文初刊、人物群像实体造景、文本版本、历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等,带我们走近《子夜》、走近茅盾、走近文学。

正如展览的引言所引述:“1933年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没有疑问地要记录《子夜》的出版”,也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所说:“《子夜》如山,深厚壮阔”。《子夜》作为茅盾的代表作,是其创作成就最为突出的体现,本文将呈现《子夜》手稿、版本及其背后的故事,以为纪念。

《子夜》手稿及其大纲

茅盾的表叔卢学溥卸任北洋政府财政部公债司司长一职后,来到上海做“寓公”。1931年秋天,茅盾经常出入卢公馆,接触了不少政界要员、金融家、实业家、商界和军界人物,从他们那里了解了当时诸多社会现象,便开始构思一部都市与农村相交响的小说。都市部分计划写三部曲,他写下了提纲,分为“棉纱”“证券”和“标金”三个部分。写完提纲后,茅盾又觉得这种形式不理想,决定改变计划,不写三部曲,而写以城市为中心的长篇。他又重新构思了大纲和提要,还写了详细的分章大纲。

1931年10月,茅盾辞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行政书记的职务,专心写起这部长篇小说。最初取名“夕阳”,暗喻旧社会日薄西山;后来,他再三斟酌,决定改名为“子夜”。子夜“是最黑暗的时刻,也是黎明到来的先兆”。从书名的更易中,可以看出其思想在创作中的深化。应好友郑振铎的,茅盾边写边将手稿交给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小说月报》连载。不料,1932年上海发生了“一·二八”事变,在日军的轰炸中,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摧毁,《小说月报》因此停刊,茅盾交去的《子夜》手稿也化为灰烬。

开明书店1933年1月出版的《子夜》初版平装本封面 资料图片

炮火的惊扰中,茅盾发现在“一·二八”事变中烧毁的《子夜》手稿,原来是夫人孔德沚抄写的手稿副本。茅盾晚年在回忆录里写下了这一细节:“不料突然发生‘一·二八’上海战事。商务印书馆总厂为日本侵略炮火所毁,《小说月报》从此停刊,我交去的那部分稿子也被毁了。幸而还有我亲手写的原稿,交去的是德沚抄的副本。”《子夜》的幸运保存,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茅盾夫妇匆忙离开工作生活战斗了20年的上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战时生活。离开上海之前,茅盾把《子夜》手稿委托给在上海交通银行供职的二叔沈仲襄保管。深知手稿价值的沈仲襄,将《子夜》手稿珍藏在自己工作的银行保险柜里,从而使这部名著的手稿平安度过了抗战的烽火岁月。1981年茅盾去世后,他的儿子韦韬将完整的440页《子夜》手稿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保存,是“镇馆之宝”。今天,能够看到《子夜》手稿,实属不易。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子夜》“记事珠”一页

1996年为纪念茅盾诞辰百年,在韦韬的授权下,中国青年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子夜》(手迹本),共印刷了1996册,每本编号下方都有韦韬钤印;2001年,华宝斋书社采用手工宣纸制作影印出版了《茅盾手迹(子夜篇)》一函三册,作为“手工宣纸珍本再造工程”的组成部分。2010年2月国家档案局公布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由桐乡市档案馆申报的《茅盾珍档——日记、回忆录、部分小说及书信、随笔等手稿》赫然在列,为了纪念这一盛事,桐乡市档案局(馆)编辑、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茅盾珍档手迹》套装6册,其中《子夜》手迹影印本再次出版。

作为茅盾的代表作,《子夜》的影响可谓经久不衰,然而因为所处的历史环境纷繁复杂,《子夜》的版本流变复杂多样:“两个初版本”、被国民党反动当局以“鼓吹阶级斗争”罪名查禁、被删减,不断再版,甚至盗版、翻印,不断加印。关于其版本的介绍、回忆文章、研究资料,有的相互印证、有的相互矛盾、有的孤证难证。

直到近些年,陈思广教授在《现代中文学刊》分十期发表《〈子夜〉的版本流变与修改述论》一文,完整梳理了《子夜》的版本谱系,其研究表明:从《子夜》自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至今,主要有三个版系,一是1933年1月至1951年12月开明书店版系;二是1952年9月至今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系;三是1982年7月至今的其他版系。这三个版系呈现出《子夜》出版的主要格局。《子夜》经开明版到人文社版,截至2019年6月单行本的总印数达248万6800册。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茅盾研究资料的重要收藏单位,既有茅盾先生的个人藏书,也有包括唐弢藏书在内的诸多其他作家的藏书,其中还包括《子夜》的部分特殊版本。

《子夜》1933年1月初版平装本

《子夜》初版于1933年1月,该版是目前学界与收藏市场中最为认可的版本。1954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决定重印《子夜》。茅盾根据当时社会形势修订《子夜》,1954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经茅盾修订后的《子夜》,由北京第五次印刷。在书扉页的背面,还特印有如下文字:“本书最初出版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一九五二年九月,由本社根据开明书店纸型重印。现经作者修订,重排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一九五四年三月。”这一版本不但有诸多实物实证,也有来自鲁迅先生的日记为证,《鲁迅日记》1933年2月3日一则记有:“茅盾及其夫人携孩子来并见赠《子夜》一本”。

《子夜》1933年4月初版精装本

在《晦庵书话》(三联书店1980年9月第1版)第71页写道,“开明初版”《子夜》是“布面精装的米色道林纸”的本子。但未提及初版时间。茅盾在回忆录中也曾提及精装本:“鲁迅曾多次问我《子夜》写作进展,现在《子夜》终于出版,我自然应该尽早给鲁迅送上一册。这是一册平装本,精装本尚未印出。”为此笔者查阅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于润琦编著、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弢藏书》(2005年1月版),在书中第148页收录有《子夜》精装本作书影,花色布面典雅不俗,这在当时也是不多见的装帧样式。书影下配有文字说明,开首便道:“茅盾著 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1月出版”。为了进一步印证,笔者又查询了201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唐弢藏书·图书总录》,从这本《目录》看到所藏《子夜》有三种:关东出版社1928年版、开明书店1933年4月版、开明书店1934年。为此,笔者按图索骥,从中国现代文学馆唐弢藏书文库中找到了《唐弢藏书目录》与《晦庵书话》中同时提及的“开明书店1933年4月版”,发现实物图书与《唐弢藏书目录》中的著录是一致的,系民国廿二年四月初版发行;在题名《子夜》下标注“精本”系1933年4月初版本,与鲁迅日记中1933年6月19日记“午后保宗来并见赠精装本《子夜》一本”的记录相呼应,可见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唐弢藏书》中存在误差,《子夜》是有2个“初版本”的,而《唐弢藏书》错将1933年4月初版精装本的书影当作了1933年1月初版平装本。

《子夜》的一个盗版本

201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唐弢藏书·图书总录》中显示有一本关东出版社1928年版《子夜》。关于“关东出版社”,唐弢在《晦庵书话》中在肯定有些翻印本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有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言及这个《子夜》的“关东版”盗版本:“自然,我们这样说,绝不是指粗制滥造的一折八扣书(《子夜》曾有这种翻版),也不是指在敌人卵翼下装点‘小朝廷’的盗版书(所谓‘关东出版社’也翻印过《子夜》)……”对于这一问题,笔者继续按图索骥从中国现代文学馆唐弢藏书文库中找到了《唐弢藏书·图书总录》中所提到的关东出版社1928年版《子夜》,一翻开扉页这才恍然大悟:该版版权页标注出版时间为“昭和十七年”,即公元1942年,系发行于日占区的盗版书;而后来者误将“昭和十七年”当作“民国十七年”(1928年)进行著录,遂有了1928年版之误。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子夜》手稿正文首页

不得不说,这是《子夜》的一个另类“版本”。“盗版”的出现更加印证了作品的流行。对于日伪在其侵占区域刊行《子夜》确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子夜》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剑锋所指帝国主义,旗帜鲜明地认为“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日伪的关东出版社在出版时进行了怎样的删减、修改乃至篡改,值得进一步探讨。

未见的《子夜》1933年1月精装本

2007年第1期的《新文学史料》刊载了孔德沚之弟孔另境的女儿、时任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孔海珠的《〈子夜〉版本谈》,在文中她提到:“自己手上的初版本是精装的,那是一本有绿色羊皮纸纹的外衣,大32开本,报纸本,封面上无字,书脊上有正楷印刷体烫金‘子夜’二字,版权页上注明为1933年1月初版本,定价与平装本相同,可能是出版社友情包装做成少量供作者送人的。”

在版本的研究中,实物史料固然是最权威的证据,但由于在漫长的历史中历经销蚀毁坏等情况,实物史料的查找极为困难。在缺乏相关实物证据的情况下,经手人的说明应该是具有权威意义的。孔海珠作为茅盾亲人并长期从事茅盾研究,提到的《子夜》版本,既有作者自存,也有她亲自目见,并抄录卡片,便有了她在《新文学史料》中所说的精装初版本。然而,此版本只见于文献记载,尚未有实物展现,这确是一种遗憾,也为研究者提供了追寻的线索。

《子夜》的一次被迫修改版

茅盾写作《子夜》的时候,正是左翼文艺风起云涌之时。《子夜》的出版发行,对于左翼文艺声势的壮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瞿秋白撰文称《子夜》的出版是“中国文艺界的大事件”,《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小说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从1933年1月到6月,《子夜》再版四次,评论界一时好评如潮。甚至连一向不读新文学作品的普通读者也竞阅《子夜》,这种热潮引起国民党图书审查方面的恐慌。1934年2月,国民党图书审查委员会密令查禁149种图书,其中就有《子夜》。鲁迅在1934年3月4日致萧三的信中说过:“《子夜》茅兄已送来一本,此书已被禁止了,今年开头就禁书一百四十九种,单是文学的。”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德文版《子夜》,扉页题:“赠雁冰先生 巴金”,还有2枚茅盾印章。

后来经过书商和国民政府之间的反复交涉,《子夜》被归入“应行删改”的一类。肖进在考证中认为《子夜》的删节本是从第四版开始的。开明书店对第四版采取的方式是把要删改的两章“撕去”。正好在唐弢藏书中就有一本1934年6月四版的《子夜》,书末页加入了“国民党图书审查委员会的批答”,以证明图书再版的合法性。

此次修改不同于历次版本修订中的审美性修改、精确化修改、称名修改和外来语修改,而是一次粗暴的干涉性强行删减——所谓“描写帝国主义者以重量资本,操纵我国金融之情形,讥刺本党”等内容被删去,“十五章描写工厂”等内容被删改。这次修改,直到1939年2月第七版才逐步恢复。

一本茅盾阅读过,流失并再现的《子夜》

《子夜》的出版时间是明确而清晰的,然而茅盾在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说:“《子夜》初版印出的时间是一九三三年二月初,我从开明书店拿到了几本样书后,就在二月四日和德沚一起拿上《子夜》还带了儿子到北四川路底公寓去拜访鲁迅。”还在引用瞿秋白《读子夜》时加注说:“瞿秋白此评写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十六日,《子夜》出版在三三年二月——这是实际出版的时间,开明版《子夜》的版权页上印的初版时间是三三年四月。”这显然是错误的。

关于茅盾先生为什么会记错自己的代表作出版时间,也许是当时录制回忆录时茅盾年纪较大、身体也不太好,加上口述录音,可能出现口误;《我走过的道路》是茅盾儿子韦韬、儿媳小曼后来整理出版的,茅盾没有来得及校对确认;也可能是由于《子夜》版本复杂的流变,甚至当时的出版还出现了违背常识的2个初版本的情况,难怪茅盾会记错。

笔者认为还有一个较为隐秘的原因,是从《子夜》初版本是否在茅盾收藏之列的视角出发的,即茅盾是否藏有《子夜》初版本。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茅盾藏书的基本信息逐渐呈现了出来,传承有序、公藏背书的茅盾藏书现存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茅盾藏书文库,通过查询发现茅盾藏书中有14册《子夜》,其中出版时间最早的为1946年11月开明书店第17版。正如茅盾所说:“我现在所有的书,都是解放后买的或出版社赠送的。”七七事变后,茅盾颠沛流离、萍踪浪迹,逃难一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除了《子夜》等少量手稿留在保险柜而留存,藏书基本全部丧失了。即使是1949年后,要找到当时出版发行数量有限、历经战火的《子夜》初版本也是不容易的。

为此,笔者检索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图书中所有的《子夜》初版本,幸运的是找到了一本1933年4月的精装本《子夜》,扉页题:“茅盾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日于北京”。扉页上有三个印章,其中2个为中国现代文学馆藏书章“作家赠书”“中国现代文学馆藏书”、1个为“锦红藏书”,这与同一时期的茅盾藏书中的扉页题注有所差异。首先确认这不是签赠,因为茅盾签赠都会明确写上对方名字;第二,茅盾阅读一本书在扉页做记录往往会明确写上“阅”“读”字样,如“阅完”“每日读一小时”等,并落款时间与日期,此书扉页题注却未包含“阅”“读”字样。笔者推测此书为茅盾先生于1962年7月2日进行了简单翻阅后留下的记录,后来图书流到了“锦红”手中,后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被收入非作家专藏的图书大库中。

根据这一线索,笔者查询了茅盾1962年7月2日的日记记录:“下午答北京师范一教员就《子夜》中有关公债市场的四个问题(此信明日发)”。可见,茅盾在问题时候翻阅了这本《子夜》以核对文中关于公债市场的问题,并习惯性地在扉页留下了阅读记录题注。关于“此信明日发”,笔者查询了茅盾书信集,并未发现1962年7月3日的书信,之后月余的书信也未见有与之相关的书信。茅盾书信集收录的是茅盾写给他人的书信,可能这封书信寄出了,但被岁月湮没,并未收入茅盾书信集中,相关的信件内容与再读《子夜》的具体情况便不得而知了。但是可以知晓,茅盾在1949年重建自己的藏书体系的过程中,是有收藏1933年4月精装本的《子夜》,但也许如他在书信中所说:“我的孙儿的同学常来这间书房里找书,有时借了去也不说一声”,这本藏书无意流失了,以至于在后来很长时间,他都没有再看到《子夜》初版本,导致了记忆的误差。

一本见证友谊的德文版《子夜》

李岫编选的《茅盾研究在国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一书在《概述》里有这样一段话:“1938年德文版《子夜》序言,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德译者弗茨·库恩根据1933年开明版,改书名为《黄昏的上海》,在德累斯顿出版了德文版《子夜》全译本。”但对图书的来龙去脉未作说明。

为此笔者查询了最新出版的42卷本的《茅盾全集》,有关德译本有三处提及。第一处十分明确,是为1978年德国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德翻译的《子夜》写了一篇短文《致德国读者》,这一德文版并非1938年的版本;第二处是1977年茅盾与叶子铭的通信,在信中说德译本译者为史沫特莱,就是那位著名美国女记者,当时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的;第三处是1979年茅盾在与叶子铭的通信中纠正了这一错误,说“《子夜》德文译本并非史沫特莱所译,而是德国的F·柯恩博士”,也就是李岫所说的“弗茨·库恩”。两封信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一带而过,但是足以证明这一版本的存在。曾有学者在国内各大图书馆进行了检索与查找,但都没有找到,这也难怪,当时图书发行量本就不多,1938年图书出版后不久,欧洲爆发战争,加之中国早已深陷战火,德国译介作品传入中国并被保存绝非易事。

根据这一线索,笔者幸运地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茅盾藏书文库的外文图书找到了这本被称为国内“孤本”的德文版《子夜》,与李岫《概述》中写的相一致。这本珍贵的、第一次向西方国家介绍和展示茅盾《子夜》的外译本,得以再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时还有意外的发现——图书扉页题:“赠雁冰先生 巴金”,还有2枚茅盾印章。可见此书是巴金赠予茅盾的,由茅盾先生一直保存在家中,虽然在公开文献与茅盾的文章中并未提及,然而从1949年到1981年的30多年中,这本书一定是被翻阅出来过,被很多人看到过,所以才会被记录。为此笔者还检索了《巴金全集》中的巴金“赴朝日记”“成都日记”“上海日记”等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日记内容,并未直接提及德文版《子夜》的往事,但是从“看德文小说”,“午饭后看德文小说LeraWieo完”,“谈起见到《家》的乌兹别克文译本和柏林版德文译本事”,“并购英、法、德文书十余册”,“然后去外文书店门市部购书”等记录可以看出端倪,巴金熟悉德文也热爱购书,常去外文书店,由他在书海中发现此书并签赠老友茅盾也就不奇怪了。后来茅盾先生去世后,其藏书整体留在了茅盾故居中,后由其生前担任领导职务的中国作家协会的直属单位、巴金先生推动创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所接收保存直到今天,渊源深厚,令人动容。

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纪念,研究也是最好的宣传。茅盾是一座大山,茅盾研究是文学研究绕不过的一座高峰,尤其是关于其作品的研究始终以“显学”姿态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重点,成果丰富,类别繁多。关于《子夜》研究的持续深入与拓展,更加说明茅盾毕生追求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2日 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