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7 09: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水稻养殖(通常指水稻种植)工作总结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1. "明确总结的时间范围和主体:" "时间范围:" 清晰界定总结所涵盖的时间段,例如“本年度”、“2023年春季/秋季水稻种植期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主体工作:" 明确总结的核心是“水稻养殖/种植”的整个或部分环节,如育苗、插秧/播种、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晾晒/烘干等。
2. "突出核心内容——种植过程与经验:" "详细描述关键环节:" 这是总结的重点。要具体描述在水稻种植的各个阶段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用了什么技术、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例如: "育苗:" 采用了何种方式(育秧盘、工厂化育秧等)?苗期管理要点(温度、湿度、光照、病害防治)? "插秧/播种:" 时间、密度、深度、方法(人工、机插秧)?是否进行了品种选择? "田间管理:" "水层管理:" 不同生育期(返青期、分蘖期、晒田期、孕穗期、抽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与广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要想“亩产上吨粮,收入节节高”,不仅靠勤劳,更需要科学与技术的加持。
以下从品种选择、育秧管理、田间管理、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六大环节,为你梳理全面、实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优选品种是基础
选对品种才能事半功倍。
优先选择适合本地生态条件、抗逆性强、高产潜力大的优质品种。
具体可咨询当地农业部门,推荐经过多轮试验、口碑良好的品种,比如“优质籼稻”、“杂交稻”等。
在购买时注意正品来源,避免混淆品种影响产量。
二、科学育秧管理提升壮苗率
1. 种子处理:精选五谷饱满、新鲜的稻种。
用温水(50℃)浸泡,消毒30分钟,再用清水泡催芽至露白。
2. 育秧方式: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旱育、湿润、工厂化等方式。
合理密度播种,保持秧床湿润,促进齐苗、壮苗,控制病害发生。
3. 苗龄适中:早稻25-30天,晚稻20-25天。过老过嫩都会影响成活和后续分蘖。
三、规范插秧 保证合理密度
1. 插秧时期:把握好最佳移栽期,避免过早或过迟。
2. 合理密植:一般每穴3-4株,每平方米25-30穴(视品种而定)。过密易倒伏,过稀则光照浪费,影响总产量。
3. 插深适宜:秧苗插入泥土2-3厘米为宜,过深易生根困难、过浅则易漂浮。
四、田间管理 精细到位
1. 水分调控:分蘖初期井灌浅水促进分蘖,高温期采用“干湿交替”,孕穗期保持浅水,灌浆后期适当晒田助充实。
2. 追肥管理:重视基肥,一般以有机肥配少量无机复合肥为主;分蘖期及时追氮;孕穗期增施磷钾肥。
3. 松土除草:插秧7-10天以后松土增氧,拔除杂草。
五、防控病虫害 科学绿色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田间巡视,发现卷叶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第一时间处理。
采用应季安全农药与物理、生物措施结合,如性诱剂捕虫、灯光诱杀、放养赤眼蜂稳住虫口、多样轮作减轻病害。
六、适时收割 保证颗粒归仓
收割不可太早或太晚。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最佳(籽粒有80-90%变黄),此时米质量与产量均最佳。过早影响结实率,过晚易落粒发霉。机械收割结合人工拣残确保丰收无遗。
结语
水稻高产并非一招鲜,贵在科学管理与细致琢磨。
选好品种是前提,育好壮秧是根基,合理栽培是保障,肥水病虫同步跟进是关键。
只有全流程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总结经验,才能让自家稻田年年丰收,粮满仓门心欢畅!希望本文能助广大农友茁壮丰收,争做新时代“科技种田人”!
“嘎嘎嘎……”金秋十月,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罗沙村高标准农田内,稻浪翻涌间,此起彼伏的鸭叫声连绵不断。放眼望去,再生稻长势喜人,稻穗低垂,而一只只憨态可掬的鸭子在稻田内四处觅食,成为这里的“鸭管家”。
以田养鸭,以鸭护稻。今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聚焦乡村生态资源,积极推广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稻鸭共生”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增收致富新途径,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稻”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10月22日,在特兴街道罗沙村高标准农田内,当地的脱贫户正在稻鸭共养田喂养麻鸭。杨尚威、代华风供图
“罗沙贡米是特兴的标志产品,头茬稻亩产量一般在400到600斤,它的再生稻产量在亩产150斤左右,按照5块一斤的市场价,只靠卖米每亩地都有差不多950块的收入。”龙马潭区特兴街道安民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技术负责人胡勇介绍,“今年我们采取稻鸭共生的模式,在头茬稻收割后,往每亩稻田内投放15只麻鸭用作稻田管理,除草效果非常好,田里的杂草、田螺等都被鸭子清理得非常干净。”
总结今年稻田养鸭的经验,胡勇说:“通过观察发现,稻田鸭除草、除虫效果明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用喷施农药,同时鸭子在田里活动,起到了活水肥田的效果,对水稻生长很有帮助,保障了水稻品质。”
10月22日,在特兴街道罗沙村高标准农田内,当地合作社社员正在查看稻鸭共养田内再生稻长势。杨尚威、代华风供图
利用稻鸭共养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特兴街道还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探索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乡贤+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从事特色种养殖或在村集体务工的方式,让农户轻松获利,实现家门口就业。
罗沙村的脱贫户王智民被聘为村集体经济的鸭倌,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稻田内赶鸭子、喂鸭子。据他介绍,往年在自家水稻收完后的农闲时间,他都是在城里打零工,但现在年龄大了,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村里的合作社就让他来稻田基地内放鸭子,这样他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更方便照顾家庭。
“我们今年在稻田内放养了3000只麻鸭,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让罗沙村、安民村的几名脱贫户在基地内务工,在再生稻生长和鸭子出栏前的这段农闲时间赚取收益,既方便了脱贫户也为基地解决了日常管理的问题。”胡勇介绍,“从目前的试点效果来看,这个模式还是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等鸭子全部出栏后,村民还能再得到一笔分红!”
10月22日,在特兴街道罗沙村高标准农田内,当地的脱贫户正在稻鸭共养田喂养麻鸭。杨尚威、代华风供图
“稻鸭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是将鸭子养殖和水稻种植相结合,形成一种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
“这种种养模式既养出了‘生态鸭’,还种出了‘生态米’,实现‘一田两用、一地三收’,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共同富裕。”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徐超介绍,“龙马潭区在‘稻鸭共生’这种模式下具有种养基地、气候、水资源等优势。利用头茬水稻收割后、再生稻成熟到次年整田之前的农闲时间,利用稻田开展蓄水冬养,既丰富和拓展了综合种养模式,也优化了农村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冬季也是鸭子的销售旺季,农户的收入也会得到有效增加。”
2024年,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稻鸭共生”养殖基地稻谷收成8万公斤、产值40余万元,预计出栏稻田鸭2500余只、收益15万余元。(杨尚威、代华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