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精心挑选《航模大赛观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7 11:41

精心挑选《航模大赛观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航模大赛观后感的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让你的文章更生动、深刻:
1. "明确中心思想 (Clear Central Theme):" 你最想通过这篇观后感表达什么?是赞美选手的技艺和毅力?是感叹科技的魅力?是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是从中获得的个人启发?确定一个核心观点,并围绕它展开。
2. "精心选择观察点 (Choose Specific Observation Points):" 航模大赛包含很多环节和看点,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你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部分来重点描写。例如: "精彩的飞行表演:" 特定型号的飞机(如特技飞机、遥控直升机)、飞行的姿态、速度、高度、特技动作(如盘旋、翻转、编队)。 "选手们的专注与投入:" 筹备过程的艰辛、比赛时的紧张神情、操作时的精准动作、成功时的喜悦或失败后的沮丧。 "不同类型航模的魅力:" 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飞行方式。 "现场氛围:" 观众的欢呼声、掌声,组织者的忙碌,裁判的严谨,科技感十足的背景。 "比赛规则或亮点:" 比赛的具体项目、独特的评选标准、是否有创新的设计。
3. "

即是航模又是潜拍无人机 潜行多睿体验有感

说起无人机,大家一定会想起那个在天空中翱翔,各种航拍、炫技、拍摄的照片常常惊艳于朋友圈。没错,随着航拍无人机的技术成熟,我们普通消费者已经可以跨越"地心引力",去尝试不一样的探索与拍摄了。能上天感受大地的广阔,那么,无人机能入海吗?也不是没有,科幻大片里能常常能看到。直到潜行多睿潜拍无人机的问世,让我深刻感觉到未来科技就在身边,话不多说,下面就来看看我的抢先体验吧!

潜行多睿是一款致力于为热爱摄影、旅行、玩水的消费者设计的微型潜拍无人机,虽然是全新领域的黑科技产品,但它的售价并没不会很昂贵,亲民的售价,大众用户都能消费得起。当拿到机器后,潜行多睿比我想象中要小很多,大概也就一个小平板的大小,机身重量仅为1.1KG,单手都可以轻松掌控,随机器附赠的收纳包,能便于出行时手提携带,这一切的一切都为轻装出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款潜拍式无人机,潜行多睿的外观设计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流线型的外观,就像一个探索者,再加上黄/黑的撞色配色,富有冲击力,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为了能在水下自由潜行,潜行多睿在机身的前前后后总共设计有5个推进器,能提供其在水中高速运行,并支持±45°下潜和上浮,水中就是它表演的舞台。

镜头,是潜拍无人机重要的东西,一方面它能拍照、拍视频,另一方面,它也是无人机在水下的眼睛,指引前行的方向。在潜行多睿的机身前面设计有一个1/2.9英寸CMOS的镜头,光圈达到了F1.6,进光量有了保证,从大大的"眼睛"也可以看出,其不凡的拍摄能力。至于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也都达到了1080P级别,日常的剪辑与分享完全没有问题。

此外,在相机镜头的两边还设计有2个250流明的照明灯,用来在深水环境下辅助探路与拍摄,毕竟潜行多睿支持15米水深潜行,探索水下的未知世界,照明起到了大作用。

当然了,要想让潜拍无人机在水下正常运作,还须连接GPS浮标,为了保证水下的安全运行,主机与浮标的连接处一定要把密封圈拧紧固定好,当双方连接好后,主机的照明灯会短暂亮起并伴随着提示音,这样就说明可以正常使用了。

至于为什么要设计GPS浮标了?我的理解是,浮标有GPS定位芯片,在APP上可以实时显示当前的位置,方便与无人机失联后找回。而且,浮标离操控手机近有利于操控的稳定性,毕竟15米的线长,足够潜行多睿在水下任意玩耍了。

通过手机与潜行多睿简单的WIFI连接,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水下的玩耍了,手机APP上提供有操控遥控器,如虚拟方向遥控器、±45°下潜和上浮,低速/高速模式转换、定深模式、照明灯开启开启、拍照/录像,还有实时画面监控等等,所有的操控都是在手机APP上完成,而且是在同一个界面上,操作简易且直观,几分钟就可以上手。

那么,潜行多睿在水下到底能干什么呢?笔者只想说,你想干啥都可以,你可以把它当作能潜水的航模玩具,也可以将它比作水下摄影的利器,去探索别人看不到的视角,总之,如今笔者已经操控的炉火纯青了,一会儿快速前行,一会儿潜入水底,在水下摄影探秘,甚至还玩起了水中360°大翻转,各种骚操作玩的不亦乐乎。

值得一提的事,我玩了小半个小时,潜行多睿的电量还保持在50%左右,这续航能力很好。特别是对比以前玩的无人机,每次飞不到10分钟就开始返航了,要不然炸鸡了得不偿失,所以,对比潜行多睿4800mAh大电池带来的超长续航,把玩起来也要畅快很多。

平时我们用潜行多睿拍摄的水下照片与视频,可以直接在APP上进行剪辑,内置有丰富的滤镜和强大的编辑器, 编辑并一键分享到朋友圈,一步到位。不用像某些无人机文件倒过来转过去的,过了热度就已经没有心情分享了。

水下的世界是无尽的,而潜行多睿潜拍无人机正是开启了继航拍无人机后,对新的领域全新的探索,虽然,未来路途很遥远,技术也不够完善,但这种勇于创新的"心",不正是市场所需要的么?再者说这种消费级别的潜拍无人机入手成本低,上手快,如今大家都喜欢自己或者朋友几个人出去旅游,随身带着拍一拍别人拍不到的画面然后分享也是年轻人喜欢的事,相比运动相机这种半专业的水下无人机我想更能吸引我去使用他,大家觉得呢?

潜行多睿已上架天猫,直接在天猫搜索“潜行多睿”了解详情。

筑梦十年巡展路 科普星火遍中原

——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项目十年综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11月23日,中国流动科技馆2022年工作交流暨10周年工作总结会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会议总结了中国流动科技馆十年发展成就,部署谋划“十四五”及明年工作重点,并对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筑梦·流动十年”优秀单位、个人、志愿者进行表彰。河南省科学技术馆、新乡市科协、洛阳市栾川县科协等8个单位荣获“优秀单位”,河南省科技馆李莉等11位同志分别荣获“优秀个人”和“优秀志愿者”。会上,河南省科技馆受邀作了题为《十年巡展路 助力河南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新征程》的典型发言。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项目由省科协、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部署,省科技馆具体执行。自我省流动科技馆巡展项目启动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省、市、县三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合力,助推河南巡展项目迈向新境界、打开新格局。十年来,我省巡展项目坚持以公众为中心,投入财政资金近2500万元,累计巡展307个县市站点,接待观众超过1800万人次,媒体宣传达3000余次,覆盖面广,社会效果显著,一定程度弥补了基层县市级城市科普教育资源匮乏现状,为促进我省公共科普服务公平普惠、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机会总是垂青奋斗者。2017年,河南省巡展工作团队先后被河南省直工委和团省委授予“五星级青年文明号”及“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20年,河南巡展案例《让科学传播扎根中原沃土》成功入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三五”实施工作优秀案例;2021年,巡展团队荣获“普惠之星·优秀”荣誉称号;2022年省科技馆荣获“筑梦·流动十年”优秀单位。

筑梦前行,让科学普及惠及全民

10年筑梦路,我省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在科普教育内容、形式、手段上推陈出新,着力满足不同人群公众的高质量科普需求。307个县市站点,1800余万公众,我省年均服务公众人数相当于一座省级大型实体科技馆,基本实现“广覆盖、可持续、系列化”的目标,受到了当地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

2015年12月16日,许昌市魏都区参观学生正在观看机器人表演

聚焦公众,推动科普服务均等化。新乡市科协紧紧围绕服务基层、提升素养的先行作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提升巡展活动的广度、深度及力度。为解决贫困山区、黄河滩区参观不便难题,租用大巴车将贫困户、青少年点对点送到流动科技馆,接触科学,转变观念,助力扶贫攻坚,真正做到了科普资源普惠共享。

探索尝试,引入运行服务新机制。许昌市科协积极探索,尝试社会化运行服务新机制,筛选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公司参与巡展全程,重点针对展品运输、撤布展等薄弱环节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展览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平顶山市科协与商场、企业进行合作,走出一条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将流动巡展服务引向深入,切实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

打造品牌,提升科普形式多元化。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河南省科技馆内来自全省14所学校的200余名师生不仅利用统一的实验资源包同步开展天地对比实验、和航天员现场连线,还观看了精彩的科学表演。全省流动巡展站点同步开展连线活动交流,点燃了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兰考县兰阳街道小学不仅依托高素质的师生讲解团队,打造开放式的科普课堂,还通过一系列新颖实效的展教辅助活动,小讲解员选拔大赛、科技手抄报评选大赛、科技黑板报展评、科技馆参观问卷调查、寻找“最美讲解员”、讲解员经验交流分享会、科学实验大比拼、航模表演、科技馆观后感征文等多项活动,点燃学生心中的科技火种。三门峡义马市、商丘虞城县等借力全国科普日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形成联合协作、资源共享的社会化科普格局。

2021年4月14日,周口市川汇区站科技辅导员为参观学生讲解

勠力同心,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冠疫情发生后,流动科技馆利用流动科普阵地,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疫情、掌握防疫知识,迅速成为抗疫应急科普的中坚力量。开封市一师附小巡展启动仪式上,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重大贡献的“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师--河南大学李霞博士用亲身经历为在场的所有人员讲述了如何科学防疫,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科普课。

十年间,流动科技馆将科普星火传遍了中原大地,点亮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梦想,谱写了我省科普事业的新篇章。周口市商水县直第二小学张意豪同学说:“流动科技馆让我明白了生活离不开科技,只有科技发达,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将来探索更多无人知晓的科技奥秘。”“在流动科技馆里,孩子们通过与展品的互动,在轻松愉快地操作中更好地理解了深奥的科学知识,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互补。”商丘市宁陵第三实验小学校长郭振法深有体会地说道。

创新思路,不断拓展科普新阵地。

唯有创新,方能行稳致远。十年间,省科协不断创新思路,探索新的巡展模式,联合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先后开展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流动科技馆志愿服务乡村行等活动,将流动科技馆展品送到校园,让流动科技馆走进乡村,助力双减、脱贫攻坚,不断拓展科普新阵地,扩大科普服务覆盖面。

2019年3月22日,流动科技馆第二轮巡展进校园暨科普志愿服务乡村行启动仪式

2020年,为进一步提升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社会效益,省科协继续创新思路,探索实施区域换展模式,我省区域换展项目在南阳市内乡、淅川、桐柏、镇平、南召5县同步启动,落地生根,利用5套不同主题展览资源进行轮换巡展,对推动科普阵地建设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20年12月17日,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赴南阳专项调研区域换展项目,对我省区域换展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河南省各级科协能够最大化利用区域换展资源并不断深入挖掘,自主研发展览,创新巡展方式,进一步拓宽科普服务范围,让更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共享科普教育资源,推动公众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

辐射带动,助力河南科普新征程

十年间,省科协高度重视河南巡展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运行机制。各巡展实施单位认真落实,自觉把做好巡展项目作为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科学普及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十年间,我省科普人才队伍大幅增长,基层科普组织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大幅提高。

十年间,河南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我省实体科技馆从最初的4座增加到现在的33座,还有5座正在建设中,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也即将建成开馆;区域换展项目5个县中已经有镇平、桐柏、南召、内乡县挂牌县级科技馆,淅川县“三馆一院”项目已正式施工,南召县实体科技馆建设纳入了“十四五”规划,形成了“以科普促科普”的可喜局面。

十年巡展路,如今启新程。河南省科协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房卫平表示,流动科技馆是现代科技馆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增强区域科普服务能力的有效抓手。省科协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河南省“科普十条”落地落实,在流动科技馆十年巡展成就鼓舞下,重整行装再出发,奋楫扬帆谱新篇,推动我省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厚植沃土、赋能添彩!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