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7 14: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庄子·逍遥游》的读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深刻,并且符合读后感的文体要求:
1. "深入理解核心思想 (Grasp the Core Ideas):" "重点把握“逍遥”的内涵:" “逍遥”并非简单的自由翱翔,它指的是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精神绝对自由、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要理解这种境界的条件,即“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御六气之辩,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理解“小大之辩”:" 庄子通过鲲鹏的寓言,探讨了大小、强弱、贵贱、生死等相对性,强调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认识到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化和统一。 "领会“齐物论”的思想:" 虽然逍遥游篇以鲲鹏变化开篇,但其深层意涵在于“齐物”,即万物无差别、万物皆可齐同。这种思想是达到“逍遥”境界的重要理论基础,即超越主观偏见和分别心。 "关注“无为”与“顺应自然”:" 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来自于顺应自然本性,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无为),这与后面“庖丁解牛”、“乘天地之正”等意象都有关联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作者:美羽
时间:2021年2月13日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观点如下:
1、境界格局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大格局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2、感悟与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世间名和利。有一个淡薄名利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3、认识你自己:我们的心情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初心,忘记了自己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4、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5、谈笑论生死:庄子的妻子死后,他还唱歌,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而已。
6、坚持与顺应:“内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7、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无止境,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8、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9、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人只是宇宙中匆匆过客,庄子其实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在物质世界里“逍遥”的活一生。
人出生到世间,要生存,必然离不开物质,而物质的获取,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在获取物质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艰苦读书、工作等得到技能,有技能才能获取工资,获取名利和地位。在竞争过程中,竞争失败,必然会带来艰辛和痛苦,竞争成功,也会给对手带来痛苦。再加上人的物质欲望很多,无止境,有了想多,多了想优,如有房后想有车,有车了想名车,有普通房想要别墅……永远想要别人没有的,想要世界上最好的,由此耗尽健康,短命者不少见,痛苦失意自杀者有之,痛苦失眠者更多;为了物欲,更甚者引发杀戟和战争。
人再富有,也只吃三餐,只睡一张床,所以没必要过多追求物欲,过多追求会伤身伤心,过劳死,心累死过早离世,失去了人来一世的意义。人须精神快乐,才能幸福,有幸福感才是快乐,快乐是健康基石,健康又是长寿的基石。人要生存也必须要有必要的衣食住行,简单的物质其实就能满足生存需求。
庄子就是想告诉我们,人应怎么样才能在宇宙间找到生存的最大智慧,即既可衣食褁腹,又可快乐生活,甚至长寿,又可与自然和谐相处,那就是不要过多追求物欲,把格局放大,眼界放宽,把自己放入宇宙中来看待,与万物融为一体,物质之间可相互转换,来来去去,所以就无生死之说,生是死之开始,死是另一个生之开始,看透世间事,明白活着,就不争不吵,尽人事,知天命,“逍遥”似神仙。
但我认为庄子的这种“逍遥”并非完全不追求物质,而是适可而止,简单生活。人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灵魂的升华和快乐!就象马斯洛所分析的那样,人最高层次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平衡,应当找到一个度,基本生存条件满足后,应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追求宇宙整体万物的共生,而不是小我。
镜界大了,才能超脱逍遥。
所以庄子看问题一分为二,不愧为中国哲学家。
《童话庄子·玄珠》,萧袤著,济南出版社2021年2月第一版,28.00元
萧 袤
你能否想象,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哲学经典之一《庄子》,有一天竟会与当代童话产生量子纠缠?这部蕴含了华夏大地丰富深邃厚重的人文智慧的经典之作,竟会在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天真活泼的童趣中,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再现庄周梦蝶的奇遇?
中国的传统经典哲学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但是对于儿童来说,那些艰深的哲学内涵和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可是,如果换一种形式呢?比如,儿童文学作家萧袤,就敏锐抓住《庄子》这部典籍的独特论述方式——大量运用譬喻故事即寓言,由此入手,将之与儿童熟悉并且喜爱的童话形式进行嫁接,从而使这部深邃厚重的哲学典籍变得轻盈可亲起来。
《童话庄子》,顾名思义,其童话的构思源自《庄子》,《庄子》里的一些故事和人物也巧妙融入童话之中。《童话庄子》这部作品是由《童话庄子·逍遥游》《童话庄子·屠龙》《童话庄子·蜗国》《童话庄子·鲲鹏》《童话庄子·玄珠》五个故事组成一个大故事的系列作品,而每一分册的结构也是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庄子》中的各种哲理小故事则以幽默的方式化入其中。整个故事的展开以庄周梦蝶为基本模式,譬如在第一册《童话庄子·逍遥游》中,一个陌生小菜园栅栏上的神奇小葫芦,吸引着五年级小学生小惠穿越时空,与两千年前智慧又风趣的庄周老爷爷相遇,随着时空不断变幻,小惠忽而变成蝴蝶、忽而变成小鱼,在这梦境般的故事情境中,庄周老爷爷带着小惠体验了蝴蝶、小鱼们在大自然中逍遥自在、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情景。而一只邪恶的黑色野猫突然出现,将小惠和小伙伴掳走,飞进冰冷的黑暗魔王领地,惊险的旅程就此展开。在《屠龙》《蜗国》《鲲鹏》《玄珠》等系列故事中,小主人公及其伙伴们在上古神话世界与当代社会之间来回穿越,在梦幻的平行世界奇情异境中,作冒险刺激的“逍遥游”,与一心抢夺玄珠的黑暗魔王展开生死搏斗。童话构思格局宏大,想象丰富多彩,故事跌宕起伏,处处惊险又化险为夷。主人公小惠善良、聪慧、坚韧,小伙伴天真烂漫、憨萌可爱,在与魔王的战斗中,聪明勇敢的小惠坚持不懈地从魔王的魔爪中拯救小伙伴;同时,孩子们在与庄周老爷爷的交流中,不断领悟人生,获得身心成长。
作家萧袤匠心独运,在《庄子》与童话之间发掘了一条奇妙的“虫洞”(时光隧道),穿越这条“虫洞”的小惠和小伙伴们走进了《庄子》中的形形色色哲理故事,与庄子笔下那些神奇人物共同演绎新的童话,从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庄子》的微言大义。譬如,小惠跟随庄周老爷爷忽而变成蝴蝶忽而变成小鱼,在快乐自在的逍遥游中感受到天地万物的和谐、生命平等、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愉悦。又譬如《庄子》中庖丁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壮汉、佝偻承蜩的老者等,纷纷来到想要学屠龙术的小惠和小伙伴们身边,他们持之以恒练出神功的奇异故事令孩子们领悟到,做大事必须从专注做好每件小事开始,要耐得住寂寞。又譬如,小惠和小伙伴们乘坐“幻影号”蝴蝶时光机进入《庄子》讲的“蜗角之争”所在地,即蜗牛左犄角和右犄角上两个互相厮杀的小国家,孩子们被卷入其中,他们救出被绑架的小伙伴,在千钧一发之际制止了超级武器滥杀无辜,揭穿了黑暗魔王的阴谋,两位国王握手言和,幡然醒悟为了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而导致战争灾祸是多么愚蠢。古老的寓言变成了直观生动的代入式历险记,庄子深奥奇妙的哲学思想在这样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也变得明晰易懂,孩子们神游于奇幻的童话意境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庄子寓言的深意。
同时,作家以这种创作方式,揭示了先哲的思想并非专属于高深学者的书斋学问,其思想精髓其实是涵盖天地万物包括凡夫妇孺的。《庄子》中的很多思想皆是借助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故事来体现的,其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大道至简、辩证视角、生命的至高境界是回归自然等思想,可以说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人类幼童期的万物有灵心理与庄子寓言的意境很容易达到浑然一体。
作者:汤锐
来源: 中华读书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