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7 18:14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组织抄写读书笔记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的文章:
"精心组织,让抄写读书笔记作文成为深度学习与表达的机会"
读书笔记是阅读过程中的宝贵结晶,它记录了我们的思考、感悟和疑问。将读书笔记整理成文,特别是以抄写的形式进行,不仅是对知识的一种梳理和巩固,更是一次深度反思与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然而,简单地“抄写”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在组织学生或个人进行抄写读书笔记作文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使其真正发挥价值:
"一、 明确目的,激发内驱力"
首先,必须明确组织抄写读书笔记作文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练习写作技巧?梳理阅读脉络?深化对原文的理解?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成果的展示?目的不同,指导的重点和评价的标准也应有所区别。只有明确了目的,参与者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同时,要通过沟通和引导,让学生理解这项活动对其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意义,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认真对待的内驱力。
"二、 精心选题,确保内容适切"
选择抄写的读书笔记内容至关重要。应鼓励学生选择那些经过自己深入思考、感悟深刻、结构清晰或语言精彩的笔记。避免选择过于零散、浅尝辄止或仅仅是原文摘录的笔记。可以设定一些基本要求,例如:
来源:临安新闻网
“党员读书笔记本用完了,下次能再给我几本吗?”日前,岛石镇工作人员在新二村走访时,老党员程本耀向工作人员“讨要”党员读书笔记本。
“这么快就用完了?不是不久前才发的吗?”带着疑问,工作人员们来到了程本耀的“书房”。“书房”非常简单,一张老旧书桌,上面堆放着程本耀看过的书本和报纸。而党员读书笔记,他确实已经满满记载了三大本。
今年87岁的程本耀是岛石镇新二村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党员。年轻时当过村里的会计,能说会道,还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读书、读报、做笔记。1998年意外失聪后,他每天的日常活动依旧离不开报纸和书籍。
程本耀虽然听不见声音,但是眼睛还是很好的,可以用纸笔进行沟通。程本耀非常开心,自豪地向工作人员们展示他刚刚写完的读书笔记本。笔记本扉页写着“真言良语”和“让人类的小家幸福团圆,让万物的大家和谐共生”。程本耀说,这是他学习的感悟。厚厚的笔记本里记录着各类实事、新闻、党章党规等,字迹工整、铿锵有力。
“从我记事起,爷爷每天都要坐上三四个小时,读书看报,写读书笔记。”程本耀的长孙程树正告诉记者,程本耀只上过半年学,为了识字学习,他就从学校、老师那里借书,然后把书本上的内容抄写下来,慢慢自学。也许就因为这样,他才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记录一些养生知识,更多的是国家大事、党的政策方针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以前他就在普通的本子上做笔记,自从有了党员读书笔记本,他就把时政要闻、党章党规记在这上面,感觉更加正式。具体写了多少本,已经记不清,去年‘利奇马’台风过后,因为搬迁,笔记本遗失了不少。”程树正说,程本耀不仅仅是记录,还经常在小辈跟前“唠叨”,教他们怎么做合格的党员,怎么做为民服务的村干部。
程本耀的想法很朴实。他表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为一名党员,要活到老学到老,把一些“金句”记下来,教育自己,教育后辈。
记者了解到,在新二村还有许多像程本耀这样的老党员。目前,村里一共有96个党员,70岁以上的老党员有17名,大部分党员的党龄都超过20年。为了让所有党员都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党政党规,村里定时组织年轻党员上门指导老党员使用“学习强国”APP,或者利用固定主题党日活动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送课”。
漫画作者:洛 兵
“教育笔记抄了一大堆,内容并没记住多少”“为了应付检查,突击‘补本’的现象,始终禁而未绝”“本子上‘满当当’,脑袋里‘空荡荡’”……在基层调研,谈起思想政治教育,官兵们“吐槽”最多的,常常是教育笔记。
大课小课记笔记、教育检查看笔记、休假归来补笔记……对部分单位而言,似乎只有让官兵抄写了笔记,才意味着教育落到了实处。对此,有官兵调侃:“课不在听,抄上就行;理不必懂,工整就灵。”也有人心生疑惑:“教育笔记,到底是写给谁看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原意为“随笔记录”,就教育而言,是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教育笔记是记忆能力的延伸,是人脑有效的知识外存储器。由此看来,教育笔记,当然是受教育者写给自己看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育效果不易量化,一些党委机关在检查基层教育时,往往选择最省力的方法:查看教育笔记。于是,下面为了应付检查、迎合上级,舍本逐末,把力气花在做表面文章上。有的基层官兵甚至形成一种“印象”:教育就是抄笔记。这样的教育笔记,显然又不是受教育者写给自己看的。
教育笔记之所以在一些单位、一些官兵中“异化”,说到底是犯了脱离主体、本末倒置的错误,忽略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基本道理。如此一来,导致个别单位在教育落实过程中只强调“走笔”,不注重“走心”。
初衷和结果相悖,在基层政治教育其他方面亦有体现。例如谈心交心,其本意是增进沟通理解、和谐内部关系。然而一些单位为“增进沟通”,给干部骨干制作了精美的“谈心记录本”,设置了正规的“谈心谈话室”,甚至为谈心次数规定指标,无形中给官兵增加了负担,让谈心成了“例行公事”,其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任何事物、任何工作、任何活动,都要通过一定形式来体现其内容,但不能舍本逐末。教育笔记是如此,谈心交心也是如此,部队各项建设也是这个理儿。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好“笔记到底写给谁看”的问题,关键还得领导带头、机关垂范,真正树立起以实绩而不是痕迹作为考核评价的导向,把基层官兵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应强化服务基层理念,真正弄明白“依靠谁、为了谁”,带着对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把“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北部战区陆军政工保障室)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