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读书笔记不能承受》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7 21:30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不能承受之重,以及写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读书笔记不能承受之重:为何我们常写不好“关于读书笔记的作文”?"
读书笔记,本应是连接读者与书籍、沉淀思考、激发灵感的桥梁。然而,当被要求围绕读书笔记来写一篇作文时,许多同学却常常感到无从下笔,甚至觉得这是一项“不能承受之重”。这看似简单的任务,为何会变得如此艰巨?究其原因,往往在于对读书笔记的理解偏差以及写作过程中忽视了若干关键事项。
"一、 读书笔记的“重”:为何难以转化为作文?"
1. "碎片化与零散性:" 读书笔记通常是针对书中特定段落、观点或词语的记录,是思考的“碎片”。将这些碎片拼凑成一篇结构完整、逻辑连贯的文章,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笔记之间可能缺乏内在联系,强行连接容易导致生硬、牵强。
2. "深度挖掘的缺失:" 笔记往往侧重于记录“是什么”,而作文则要求深入探讨“为什么”和“怎么样”。仅仅罗列笔记中的内容,而不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和评价,文章就会显得浅薄,缺乏深度和说服力。
3. "个人感悟的弱化:" 优秀的读书笔记往往蕴含着作者独特的个人感悟和情感体验。但在转化为作文时,如果只是
读书笔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刚刚读完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想给这本很有深意的书写读后感是件吃力且只能显得自己浅薄的事!但不写点什么于我而言既不是我的性格也是对阅读真正的“亵渎”!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比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和感情为线索,展现了苏联入侵捷克后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境况。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和选择,作者米兰·昆德拉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以及生命、爱情、自由与责任等重大主题。昆德拉认为,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和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在追求中,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导致历史只剩下“媚俗”二字。
作者在书中坦诚“我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我自己未曾实现的可能性。我爱所有的主人公,并且所有主人公都令我同样地恐惧,原因就在于此。他们,这些人物或那些人物,跨越了界限,而我只是绕了过去。这条被跨越的界限(我的“我”终结于界限的那一边)吸引着我。小说要探寻的奥秘仅在另外一边开始。小说不是作家的忏悔,而是对于陷入尘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也许,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的只是像我一样试图去理解成自己能理解也只局限于自己理解的部分。
就像书中很多篇章都强调的“es muss sein”,生命中所有的选择和感情难道都是因为“es muss sein”吗?就像作者在描写托马斯面对生活时的境况“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生活中的简单和复杂,清晰明了和晦涩难懂孰轻孰重?
就像作者说“忠诚是第一美德,它使我们的生命完整统一。若没有忠诚,人生就会分散成千万个转瞬即逝的印迹。”如果忠诚是第一美德,他为什么创作的主人公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兹都过着身体出轨的生活?特别是托马斯,对女人既需求又恐惧,甚至于只能在性爱中才能区分爱情。特蕾莎也是一样,在她和拖马斯交往的头一年,特蕾莎做爱时总要叫喊。这叫喊,力图蒙蔽、堵塞一切感官。后来,她叫喊得少些了,但是她的灵魂一直被爱情蒙蔽着,看不见任何东西。直到她出轨跟工程师睡觉时,因为没有爱情,她的灵魂终于又恢复了视力。这是肉体的蒙蔽还是灵魂的觉醒?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那个著名传说: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爱情,是对我们自己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在这本书中有着别样的见解,作者认为男人和女人的灵魂和肉体有着不可调和的两重性,如果真是如此,柏拉图的传说是谎言还是美丽的传说?
在书中“轻与重”中,作者把特蕾莎的悲催归结为生命对爱情的绝对盲从,“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压倒生命的是生活的琐碎,是对爱情的绝对忠贞,是在面对选择时看似可以选择却早已命定的“es muss sein”!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抗争而是顺受,生活如书,我们应该风吹哪页读哪页,而不是只选自己喜欢的章节。爱情应该建立在信念的基础上,而不是只局限于现实和是否“在一起”,有多少人能做到书中特蕾莎在反思她和托马斯的感情时那段“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呢?
其实人生怎么活都不会圆满,怎么选都会有遗憾,就像作者说的“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他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所以,顺应命运即好,不在“轻”、“重”之间蒙蔽双眼,不在“灵”、“肉”之间失去信念!生命中重要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承受了什么……
只有一种可能的抵挡:不必认真对待|读书笔记
《布拉格之恋》剧照我们在抄书米兰·昆德拉 特辑米兰·昆德拉(1929年4月1日-2023年7月11日)-1-
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便不复存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三吋时光半吋面孔只有在思索时才是美的,而笑的时候人们不再思索。——《不朽》|米兰·昆德拉 王振孙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仿生斯派克在土地上,凡属于上帝的东西也可以属于魔鬼。——《玩笑》|米兰·昆德拉 蔡若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亥径庭睡眠对于他来说不是生命的反义词;睡眠对他来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一种梦。他从一个梦转到另一个梦,就好像从此生命到彼生命。——《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 袁筱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Deedo所谓美,就是星光一闪的瞬间,两个不同的时代跨越岁月的距离突然相遇。美是编年的废除,是对时间的对抗。——《笑忘录》| 米兰·昆德拉 王东亮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抄书人:Tonic-2-
故 弄玄虚寻开心 可以保护 你们。 然而这曾经 是我们 大家的战略战术。 我们很久以来就明白世界是不可能推翻 的, 不可能改造 的,也是不可能阻挡其 不幸的进 展的。 只有一种可能的抵挡: 不必认真对待。——《庆祝无意义》|米兰·昆德拉 马振骋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抄书人:Dinkon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从这个方程式可以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推理,比如说这个结果:我们的时代迷上了速度魔鬼,由于这个原因,这个时代也就很容易被忘怀。我宁可把这个论断颠倒过来说:我们的时代被以往的欲望纠缠着;为了满足这个欲望,它迷上了速度魔鬼;它加快步伐,因为要我们明白它不再希望让大家回忆;它对自己也厌烦了;它要一口吹灭记忆微弱的火苗。——《慢》|米兰·昆德拉 马振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嗜书瘾君子他爸人们一旦把一件事情太当真了,那么,信任就会把这件事推向荒唐的地步。一种政策的真正捍卫者,永远不会把这一政策的诡辩看得太认真,他们看重的,只是掩藏在这些诡辩之后的实际目标。因为,那些政治谎言用作心照不宣的借口;那些把它们太当真的天真的人,迟早都会发现这里头矛盾多多,漏洞百出,都会开始反驳,最终可耻地成为叛徒和变节者。——《好笑的爱》|米兰·昆德拉 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抄书人:PEACH我们身后遗弃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这句格言似乎毋庸置疑,然后却是错误的。当人们垂老,死期将至,每一刻都弥足珍贵,便没有时间可浪费,去回忆什么了。应该明白怀旧之情数学意义上的悖论:往往在年少时,过去生活的历程微不足道,人的怀旧之情才是最为强烈的。——《无知》|米兰·昆德拉 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抄书人:歪尤西西诶我们唯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身份》|米兰·昆德拉 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差不多小姐-3-
人是在迷雾中前进的。但当他回过头来评判往昔之人时,他在他们的道路上看不到一丝迷雾。谁更盲目?是写了歌颂列宁的诗歌却不知列宁主义走向何处的马雅可夫斯基?还是我们这些倒退几十年去评判他却没有看到迷雾包围着他的人?马雅可夫斯基的盲目是人类永恒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不看到马雅可夫斯基前进道路上的迷雾,就是忘记了人是什么,忘记了我们自己是什么。——《被背叛的遗嘱》|米兰·昆德拉 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琵琶鱼每一个美学评判都是个人的赌博;但这种赌博并不囿于它的主观性,它在与别的评判相撞击,试图被人承认,企望达到客观性。——《帷幕》|米兰·昆德拉 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抄书人:Preteus事实上,必须非常成熟才能理解,我们所捍卫的主张只是我们比较喜欢的假设,它必然是不完美的,多半是过渡性的,只有非常狭隘的人才会把它当成某种确信之事或真理。对某个朋友的忠诚和对某种信念的幼稚忠诚相反,前者是一种美德,或许是唯一的、最后的美德。——《相遇》|米兰·昆德拉 尉迟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抄书人:泰乐败宝-4-
感觉对人来说是不可少的,但是它一旦变成一种价值,一种真理的标准,就是可怕的了,例如成为一种行为的理由。最高贵的民族感情随时都可以证明最戏弄凶恶的暴行;胸膛里鼓荡着高昂的感情,一个人却打着爱的神圣旗号做着卑鄙之事。代替了理性思维的感觉成为不理解和不宽容的原因本身;正如卡尔·古斯塔 夫·荣格所说,它成为“野蛮的上层建筑”。——《雅克和他的主人》|米兰·昆德拉 郭宏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仨儿以前,我也把未来看作是唯一能评判我们作品和行为的审判官。后来,我明白了,跟未来调情是最糟糕的保守主义,是向最强权者懦弱地献媚。因为未来总是比现时更强些。——《小说的艺术》|米兰·昆德拉 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抄书人:退休魔法少女丽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心中留下了回忆(摩拉维亚村长梦想的不朽);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有些工作可以一下子使人得到大的不朽。当然这是没有把握的,甚至是非常困难的,但又无可争辩地是可能的:那就是艺术家和政治家。——《不朽》|米兰·昆德拉 王振孙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施译“那我们往哪走啊?”“往前走。”“哪是前啊?”“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雅克和他的主人》|米兰·昆德拉 郭宏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抄书人:Young~~ 一起抄书吧 ~~本期书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不朽》|米兰·昆德拉 王振孙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玩笑》|米兰·昆德拉 蔡若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 袁筱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笑忘录》|米兰·昆德拉 王东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庆祝无意义》|米兰·昆德拉 马振骋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慢》|米兰·昆德拉 马振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好笑的爱》|米兰·昆德拉 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无知》|米兰·昆德拉 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身份》|米兰·昆德拉 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告别圆舞曲》|米兰·昆德拉 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被背叛的遗嘱》|米兰·昆德拉 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相遇》|米兰·昆德拉 尉迟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帷幕》|米兰·昆德拉 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雅克和他的主人》|米兰·昆德拉 郭宏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小说的艺术》|米兰·昆德拉 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稿件来源:凤凰网读书
#米兰昆德拉去世##摘抄##读书笔记#